資源簡介 3.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教學設計【課程標準及解讀】課程標準:描述世界是普遍聯系、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的意義,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解讀:世界處在普遍聯系與永恒運動之中。世界及其萬事萬物,始終處在普遍聯系和永恒運動之中,唯物辯證法是從總體上研究世界的普遍聯系與運動發展的學說,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構成了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作為哲學范疇的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聯系具有客觀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聯系和內部聯系;聯系的普遍性通過聯系的多樣性而存在。【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三課的第一框題。本框題包含“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兩目。第一目“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引導學生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理解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第二目“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理解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關系,引導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學會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學習和生活。這兩目內容具有內在的邏輯喉系,第一目側重于從世界觀的角度講聯系,第二目制重于從方法論的角度講聯系。通過本框的學習,幫助我們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孤立觀。【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對聯系的相關知識的學習,認同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科學精神:用聯系的觀點看間題,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堅持系統優化的方法。公共參與:運用馬克恩主義的聯系觀分析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學重點】聯系的特點和方法論的要求。【教學難點】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與方法論。【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日本開閘排核污染水,炸翻了朋友圈。8月24日,日本政府實施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隨著海水呈現兩種顏色,大家再次陷入深深的恐慌。有人說吃鹽可以防輻射,有人說今后的鹽可能會受到日本的核污染,這些傳言讓大家都感到緊張,部分海外市場出現了食鹽搶購現象,而在國內,一些微信群也刮起了所謂的“搶鹽潮”。對此,專家們呼吁大家保持冷靜,中國碘鹽儲備充足,完全無需“搶購”,吃鹽防輻射更是無稽之談。8月24日成了全球海洋環境的災難日。陸地和海洋是個共同體,無法完全切割開來,通過大氣環流和水循環,海洋和陸地不斷地產生著聯系。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獨善其身,也意味著這必須是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本節課,讓我們將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通過學習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來了解這個世界處在一個怎樣的狀態。新課講授:一、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閱讀與思考1】播放視頻央視公益廣告《萬物共生篇》山巒的脈搏,被江河聽見;江河的心跳,被泥土聽見;泥土的呼吸,被種子聽見;種子的新生,被生靈聽見;生靈的步伐,被飛鳥聽見;飛鳥的啼鳴,被天空聽見;天空的細語,被我們聽見;我們的行動,被自然聽見;聽萬物之聲,與萬物共生。上述材料體現了辯證法的什么哲學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1.聯系的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教師點撥:聯系中的依賴、影響、制約、作用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這四個“相互”的關系,體現了辯證法的思想。2.聯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都與周圍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②每一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③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追問:聯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比如你與日本海鮮市場的一條魚有聯系嗎?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任何事物都處于聯系當中不等于任何兩個事物之間有聯系。聯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因為任何兩個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兩個事物之間才能建立聯系。【閱讀與思考2】播放視頻《核污染水的危害》人類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生態系統,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農田、城市等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共同維持著生物圈的生態平衡。當地時間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這一動作的后果,絕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是對全球海洋生態鏈的威脅。福島核電站產生的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在水中溶解后,將將長期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存。這種影響不僅僅是當前的,更會延續到未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福島核電站產生的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人類能當這些放射性物質對人類的影響不存在嗎?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面對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影響,人類不能當它不存在,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應該從事物固有的聯系把握事物,切記主觀隨意性。3.聯系的客觀性(1)含義: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分類:①自在事物的聯系: 人類產生前就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人為事物的聯系: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具有“人化”的特點,但仍然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教師點撥:人為事物聯系的客觀性建立的基礎看:人為事物的聯系以自在事物的聯系為基礎。聯系產生的過程看:人為事物的聯系只有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物質活動才能建立。聯系產生的結果看:人為事物的聯系,形成之后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3)聯系客觀性的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提示: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閱讀與思考3】8月24日成了全球海洋環境的災難日。東京電力公司決定,日本核污染水24日下午排入海洋。據日媒消息,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約有134萬噸,2023年度將把約3.12萬噸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約排放7800噸。根據計劃,排海時間至少持續30年。運用聯系的相關知識思考,日本核污染水持續排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會對食品安全以及海洋生態帶來怎樣的影響?它是通過哪些環節影響人類健康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核污水直接排海,海洋生物通過新陳代謝從環境中吸收和積累放射性物質,成為放射性物質的攜帶者和傳播者。核污染海域的生物也可能通過洄游或漂流的方式將污染物質帶入非污染海域,且能夠通過食物鏈傳遞到人類的餐桌上。此次核污水排放,最直接影響的是日本福島縣周邊水域,對我國東海也可能有較大影響。德國一海洋機構數據顯示,日核污水將在57天內擴散到太平洋大半區域,三年后將擴散到美國和加拿大。國內的研究機構預測240天后或將影響我國沿岸海域。4.聯系的多樣性(1)形式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提示:人們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而往往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2)要求①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②既要把握事物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③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④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聯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要求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閱讀與思考4】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經過濾并稀釋后排放入海,盡管此舉遭到了國際社會和日本國內的強烈反對和質疑,但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于2023年8月24日啟動了排海計劃。建設美麗地球家園,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面對全球生態環境的變化和挑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各國人民共同行動,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關愛生態環境,將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并肩同行,才能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周年。中國不僅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者,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倡導者,同時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推廣者,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踐行者、引領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世界共商、共建、共享,運用整體與部分的知識,請結合材料加以闡述。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更好地應對共同挑戰,契合了世界各國對于發展的共同訴求。②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影響整體,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中國倡導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積極響應共同參與,加強雙邊、多邊合作,實現共贏共享。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1)區別: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階段。②地位、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2)聯系:①相互依賴: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②相互影響: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項目 整體 部分區別 內涵 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 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地位 居于主導地位 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功能 統率著部分 服從和服務于整體聯系 相互依賴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 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相互影響 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1)系統的含義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教師點撥:整體與系統的關系:“一定意義上”強調二者具有共同點,即二者都強調整體性;但又有區別,系統和要素更加強調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閱讀與思考5】生態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要想讓鏈條傳動起來,就要從系統和全局的角度出發,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等重要論斷,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和方法論。同時,黨領導人民將系統思維落實在行動上,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我們還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合力,促使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使政府和社會組織、公眾形成新的合作關系。同時強調不同地區之間的協調聯動、相互配合。生態環境保護從各自為戰轉為全域治理,從多頭管理轉為統籌協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更為亮眼的成績。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亮眼的“綠色成績單”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東方大地上的生動實踐。中國是怎樣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萬物共生,看中國生態答卷。(2)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教師點撥:①整體性: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②有序性: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③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征,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閱讀與思考6】結合課本,完成下表。原理(世界觀) 要求(方法論)(強調整體)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強調部分)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學生看課本填表: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4.方法論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原理(世界觀) 要求(方法論)(強調整體)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強調部分)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 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本課小結:課堂鞏固 這題我會1.隨著APP應用的發展,早上在手機上一鍵下單點外賣,中午可以參加在線辦公遠程會議,晚上智能語音遙控進行影視點播,各類APP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這表明( )①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②人為事物的聯系要優于自在事物的聯系③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④人們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新的聯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詳解】②:人為事物的聯系和自在事物的聯系各有特點,而不是人為事物的聯系要優于自在事物的聯系,②錯誤。④:聯系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不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新的聯系,故④錯誤。①③:各類APP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體現了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故①③正確。故本題選C。2.費孝通在《鄉村中國》中寫道:“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下列對聯系普遍性的理解錯誤的是( )A.任何事物內部各要素、各環節是互相聯系的B.任何事物都與周圍事物相互聯系著C.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D.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答案】D【詳解】A:聯系的普遍性表現在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件事物是孤立存在的,ABC理解正確但不符合題意要求。D:聯系具有普遍性,不等于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因為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D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要求。故本題選D。3.世界聚焦中共二十大,是因為“中國好,世界會更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有著兼善天下優秀傳統的中國,必將在自身不斷取得發展進步的同時,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為和平發展盡力,為團結進步擔當,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世界。這一觀點說明( )①要用整體的發展帶動局部的發展②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③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④系統的功能是各要素功能的集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中國好,世界會更好”,強調的是中國的發展,推動世界的發展,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①不選。②③:“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中國必將在自身不斷取得發展進步的同時,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為和平發展盡力,為團結進步擔當,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體現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②③入選。④: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但系統的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簡單“集合”,而且材料強調的是部分的作用,④不選。故本題選B。結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