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測試卷(A)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面幾條河流,最寬的是( )A.1:7500 B.1:1000C.1:2500 D.1:100002.繼“和諧號“之后,我國高鐵又添新成員”復興號”。“復興號”時速可達350公里,中國動車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高鐵表示在地圖中是下列( )A. B. C. D.3.讀“某學校的平面圖”,完成小題。(1)判斷該校校門的朝向是(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2)假如學校田徑場一周的周長為250米,某七年級學生為它畫了一張平面圖,圖中田徑場的周長為25厘米,那這幅圖的比例尺應為( )A.1:100 B.1:1000 C.1:10 000 D.1:100 0004.擁有14所大學的高教園區坐落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教園區屬于( )A.生活社區 B.科技社區C.商業社區 D.文化教育社區5.人們在一個社區中生活,會逐漸適應那里的環境,進而對所生活的社區產生喜愛和依戀的感情,這就是對社區的認同感。下列關于“營建美 好社區”的發言,最能反映社區認同感的是( )A.本區的住戶都是高科技產業的從業人員B.本區的環境是全市各社區中最好的C.本區的居民都是一個部門的D.本區的居民都以身為本社區的一分子而感到光榮6.(2019七上·嵊州月考)下列關于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聚落就是村落B.聚落就是人們的集中居住地C.聚落的情況等影響著自然環境D.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不多同時出現7.下列條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是( )A.遠離河流 B.氣候濕潤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8.社區特色各異,下列描述符合鄉村社區特點的是( )A.高樓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頻繁B.學府多多,人才濟濟,科技成果輝煌C.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樂業D.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蔥綠遍野9.關于城市聚落景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樓房低矮稀疏 B.公共設施較少C.交通網絡發達 D.人口密度較小10.下列關于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差異的表述,錯誤的是( )A.人口性別構成的差異 B.人口生活方式的差異C.人口職業構成的差異 D.人口密度的差異11.為了使教育均衡化發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師到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學校去支教。這說明( )A.人們在社區生活 B.不同類型的社區具有共同點C.不同社區規模不同 D.人們往來區域之間12.(2018七上·湖州期末)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信息交流的是( )A.湖州的湖筆銷往全國各地B.上海人買到最新上市的德清名茶C.德清教師到新疆某地支教D.上海游客網上查詢德清旅游信息13.讀下圖,回答小題。(1)小明與爺爺一起去登山望遠,登該山前他查閱了上圖。上圖被稱為( )A.政區圖 B.交通圖C.導游圖 D.等高線地形圖(2)根據上圖,小明要選擇一條最平緩的路線上山,應該走( )A.B→A B.C→A C.D→A D.E→A14.讀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小題。(1)圖中A表示的地形名稱為( )A.山谷 B.山峰 C.山脊 D.鞍部(2)圖中等高距為(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3)圖中村落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15.(2017七上·臺州期中)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準確地在地平面上表示出來的地圖是( )A.旅游圖 B.交通圖 C.地形圖 D.政區圖16.如果你要去金華登尖峰山,最有可能用到的地圖是( )①尖峰山地形圖 ②金華政區圖 ③金華旅游圖 ④浙江政區圖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60分)17.讀下圖,回答問題。(1)該地圖使用的定向方法是: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是: 。(2)圖上河流的流向是 。(3)圖中a處與b處比較,地勢比較陡峭的是 ,理由是 。(4)在圖上量得王莊到學校的距離是1.5厘米,那么在比例尺為1:375000的地圖上,兩地的圖上距離是 厘米。18.某中學計劃開展野外考察,讀下圖,將本次活動計劃補充完整。(1)【考察區域概況】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米,此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 米。(2)甲、乙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 。判斷的依據是 。(3)【活動安排】選擇營地:圖中A、B兩地適宜搭帳篷的是 。(4)調查區域內居民點:李莊位于吳莊的 方向。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千米。李莊和吳莊,其中位于山谷地區的是 莊,它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讀圖2,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 。19.下圖為浙江省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王村規模遠大于李村,從圖中看導致兩個聚落規模產生差異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大青山頂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約相差多少米 站在大青山頂可否看到李村,為什么 (3)某游客沿小路從李村游覽到小橋(b處),感覺從古廟(a處)到小橋一段遠較李村到古廟段行走輕松,請借助等高線地形圖幫助他分析原因。20.閱讀下文,思考問題。材料一:①我的家住在張村。那里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村子里,誰家來了遠方的客人,大家都會帶上自家的美食前來看望,鄰里之間如同兄弟姐妹,走動得很勤。茶葉和柑桔是我們的特產。鄉親們最忙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茶葉和柑桔豐收的季節。由于質量好,它們大都銷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歡迎。②張村所在區域等高線圖(下圖)材料二:上海市的南京路號稱“中華商業第一區”。它在舊社會被稱為“十里洋場”,深受殖民文化影響。如今,南京路上既有綜合性的大商場,也有名特商品的專賣店。在這里,您可以采購到全國各地的特產。大街上每天人來人往,川流不息,這些人中有很多來自農村鄉鎮,他們在這里購物,體閑,娛樂,學習,感受大都市特有的氣息。(1)圖中①②兩處易形成河流的是 ;張村到鄰村王村、李村直線距離差不多,約 千米。判斷張村到哪個村實際距離更遠,為什么 (2)從特色上來說,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分別是什么類型的社區 (3)你認為張村與南京路可以發生哪些聯系 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各條河流的區別是比例尺不同。根據比例尺的相關知識可知,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河流最寬的是D。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2.【答案】A【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是鐵路,B是河流,C是山峰,D是洲界。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圖例是地圖上所用符號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釋義和說明.注記是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3.【答案】(1)B(2)B【知識點】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的信息,結合指北標判斷該校校門的朝向是南方。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比例尺公式,圖上距離是25厘米,實際距離是250米,可以計算出該圖的比例尺1:1000。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4.【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擁有14所大學的高教園區坐落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教園區屬于文化教育社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5.【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本題目考查在社區中生活,對社區的認同感。人們在一個社區中生活,會 逐漸適應那里的環境,進而 對自己所生活的社區產生喜愛和依戀的感情。這種感情就是對社區的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對社區的團結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種認同感強調的是感情上的認知,而答案A B C只說明職業,環境等某一個方面的內容,不夠全面。故答案選D最能反映對營建美好社區的認同感。【點評】要求學生知道社區的功能,分類,突出對生活的社區在情感上的認同,提升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6.【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早期聚落大都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開闊、資源豐富地區,聚落分布就比較密集。聚落的分布和形態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先有鄉村后有城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7.【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經濟發達的地區。遠離河流的地方,水源不足,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早期聚落大都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開闊、資源豐富地區,聚落分布就比較密集。而優惠的政策、便捷的交通、發達的經濟屬于人文條件。8.【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村社區的特點是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蔥綠遍野。其他都是城市社區的特點。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9.【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景觀的特色是樓房高大林立,公共設施多,交通網絡發達,人口密度較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0.【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鄉村和城市的差異。城鄉差異主要表現在:人口密度的差異,城市一般人口數量大、密度高,鄉村則反之;人口生活方式和職業構成的差異,鄉村居民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形式,而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方面的工作,B、C、D表述正確。選項A人口性別構成不屬于城鄉差異,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1.【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為了使教育均衡化發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師到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學校去支教。這說明人們往來于區域之間。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2.【答案】D【知識點】感受區域的發展;區域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AB屬于產品交流,C屬于人員交流,D屬于信息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區域之間商品、勞務、資金、技術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就構成區域之間的聯系。13.【答案】(1)D(2)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小明與爺爺一起去登山望遠,登該山前他查閱了上圖。上圖被稱為等高線地形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根據上圖,小明要選擇一條最平緩的路線上山,應該走B→A。理由,沿該線路坡度較緩,比較省力,有利于爬山。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同一幅圖中等高距是相同的。14.【答案】(1)B(2)D(3)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 (1)、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圖中A表示的地形名稱為山峰。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相鄰兩條等高線的海拔,可以算出圖中等高距為200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圖中村落中,甲村的海拔是小于500米,但大于300米;乙村的海拔是大于100米,小于300米;丙村的海拔是900米,丁村的海拔是大于300米,小于500米;因此,海拔最高的是丙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15.【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地形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旅游地圖是顯示旅游地區、旅游線路、旅游點的景觀、交通和各種旅游設施的地圖;交通地圖屬于專題性地圖,是重點反映各地交通狀況的地圖;政區圖以反映世界或某個地區的政治行政區域、境界和行政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地圖;地形圖(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理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具體來講,將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鉛垂線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這種圖稱為地形圖。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地形圖的理解。16.【答案】D【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去金華登尖峰山,最有可能用到的是金華旅游圖和尖峰山地形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17.【答案】(1)指向標定向法;數字式比例尺(2)自西南向東北(3)a處;因為該處的等高線比較密集(4)2【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該地圖使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是:數字式比例尺。(2)、根據給出的指向標判斷,圖上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3)、圖中a處與b處比較,地勢比較陡峭的是a處,因為該處的等高線比較密集。(4)、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圖上量得王莊到學校的距離是1.5厘米,那么在比例尺為1:375000的地圖上,兩地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8.【答案】(1)263;40(2)甲等高線;甲處比乙處稀疏(3)B(4)東北;2.4;吳;①【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263米,此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40米。(2)、甲、乙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甲。判斷的依據是甲處比乙處稀疏。(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A、B兩地適宜搭帳篷的是B。(4)、根據給出的指向標判斷,李莊位于吳莊的東北方向。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根據比例尺的公式可以計算出實地距離為2.4千米。李莊和吳莊,其中位于山谷地區的是吳莊,它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讀圖2,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①。逃生方向應該垂直于等高線的方向較快。【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19.【答案】(1)地勢、水源、交通。(2)250m至350m。不能,因為兩地之間有山脊阻擋視線。(3)該路段坡度緩;小路走向與等高線大致平行。【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王村規模遠大于李村,從圖中看導致兩個聚落規模產生差異的自然因素有地勢、水源、交通。(2)、大青山頂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約相差250m至350m。站在大青山頂不能看到李村,因為兩地之間有山脊阻擋視線。(3)、借助等高線地形圖看該路段坡度緩;小路走向與等高線大致平行,爬坡比較省力。【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0.【答案】(1)②;2;到李村更遠,因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復雜。(2)材料一描述的是農村社區;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區。(3)張村和南京路可以發生很多聯系,如物產、經濟、文化、信息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因為這兩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物產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使這兩個地區可以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根據河流發育于山谷,圖中①②兩處易形成河流的是②;張村到鄰村王村、李村直線距離差不多,約2千米。判斷張村到李村村實際距離更遠,因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復雜。(2)、從特色上來說,材料一描述的是農村社區;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區。(3)、張村和南京路可以發生很多聯系,如物產、經濟、文化、信息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因為這兩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物產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使這兩個地區可以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點評】河水會隨地勢影響,由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在山地地形中,河流往往會在山谷中流淌,不會在隆起的山脊上流。根據等高線的彎曲變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為山脊,不會發育有河流。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高的部位凸出為山谷,所以稱為河流的流經地。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測試卷(A)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面幾條河流,最寬的是( )A.1:7500 B.1:1000C.1:2500 D.1:10000【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各條河流的區別是比例尺不同。根據比例尺的相關知識可知,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河流最寬的是D。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2.繼“和諧號“之后,我國高鐵又添新成員”復興號”。“復興號”時速可達350公里,中國動車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高鐵表示在地圖中是下列( )A. B. C. D.【答案】A【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是鐵路,B是河流,C是山峰,D是洲界。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圖例是地圖上所用符號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釋義和說明.注記是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3.讀“某學校的平面圖”,完成小題。(1)判斷該校校門的朝向是(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2)假如學校田徑場一周的周長為250米,某七年級學生為它畫了一張平面圖,圖中田徑場的周長為25厘米,那這幅圖的比例尺應為( )A.1:100 B.1:1000 C.1:10 000 D.1:100 000【答案】(1)B(2)B【知識點】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的信息,結合指北標判斷該校校門的朝向是南方。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比例尺公式,圖上距離是25厘米,實際距離是250米,可以計算出該圖的比例尺1:1000。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4.擁有14所大學的高教園區坐落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教園區屬于( )A.生活社區 B.科技社區C.商業社區 D.文化教育社區【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擁有14所大學的高教園區坐落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教園區屬于文化教育社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5.人們在一個社區中生活,會逐漸適應那里的環境,進而對所生活的社區產生喜愛和依戀的感情,這就是對社區的認同感。下列關于“營建美 好社區”的發言,最能反映社區認同感的是( )A.本區的住戶都是高科技產業的從業人員B.本區的環境是全市各社區中最好的C.本區的居民都是一個部門的D.本區的居民都以身為本社區的一分子而感到光榮【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本題目考查在社區中生活,對社區的認同感。人們在一個社區中生活,會 逐漸適應那里的環境,進而 對自己所生活的社區產生喜愛和依戀的感情。這種感情就是對社區的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對社區的團結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種認同感強調的是感情上的認知,而答案A B C只說明職業,環境等某一個方面的內容,不夠全面。故答案選D最能反映對營建美好社區的認同感。【點評】要求學生知道社區的功能,分類,突出對生活的社區在情感上的認同,提升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6.(2019七上·嵊州月考)下列關于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聚落就是村落B.聚落就是人們的集中居住地C.聚落的情況等影響著自然環境D.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不多同時出現【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早期聚落大都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開闊、資源豐富地區,聚落分布就比較密集。聚落的分布和形態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先有鄉村后有城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7.下列條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是( )A.遠離河流 B.氣候濕潤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經濟發達的地區。遠離河流的地方,水源不足,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早期聚落大都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開闊、資源豐富地區,聚落分布就比較密集。而優惠的政策、便捷的交通、發達的經濟屬于人文條件。8.社區特色各異,下列描述符合鄉村社區特點的是( )A.高樓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頻繁B.學府多多,人才濟濟,科技成果輝煌C.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樂業D.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蔥綠遍野【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村社區的特點是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蔥綠遍野。其他都是城市社區的特點。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9.關于城市聚落景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樓房低矮稀疏 B.公共設施較少C.交通網絡發達 D.人口密度較小【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景觀的特色是樓房高大林立,公共設施多,交通網絡發達,人口密度較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0.下列關于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差異的表述,錯誤的是( )A.人口性別構成的差異 B.人口生活方式的差異C.人口職業構成的差異 D.人口密度的差異【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鄉村和城市的差異。城鄉差異主要表現在:人口密度的差異,城市一般人口數量大、密度高,鄉村則反之;人口生活方式和職業構成的差異,鄉村居民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形式,而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方面的工作,B、C、D表述正確。選項A人口性別構成不屬于城鄉差異,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1.為了使教育均衡化發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師到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學校去支教。這說明( )A.人們在社區生活 B.不同類型的社區具有共同點C.不同社區規模不同 D.人們往來區域之間【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為了使教育均衡化發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師到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學校去支教。這說明人們往來于區域之間。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2.(2018七上·湖州期末)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信息交流的是( )A.湖州的湖筆銷往全國各地B.上海人買到最新上市的德清名茶C.德清教師到新疆某地支教D.上海游客網上查詢德清旅游信息【答案】D【知識點】感受區域的發展;區域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AB屬于產品交流,C屬于人員交流,D屬于信息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區域之間商品、勞務、資金、技術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就構成區域之間的聯系。13.讀下圖,回答小題。(1)小明與爺爺一起去登山望遠,登該山前他查閱了上圖。上圖被稱為( )A.政區圖 B.交通圖C.導游圖 D.等高線地形圖(2)根據上圖,小明要選擇一條最平緩的路線上山,應該走( )A.B→A B.C→A C.D→A D.E→A【答案】(1)D(2)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小明與爺爺一起去登山望遠,登該山前他查閱了上圖。上圖被稱為等高線地形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根據上圖,小明要選擇一條最平緩的路線上山,應該走B→A。理由,沿該線路坡度較緩,比較省力,有利于爬山。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同一幅圖中等高距是相同的。14.讀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小題。(1)圖中A表示的地形名稱為( )A.山谷 B.山峰 C.山脊 D.鞍部(2)圖中等高距為(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3)圖中村落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答案】(1)B(2)D(3)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 (1)、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圖中A表示的地形名稱為山峰。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相鄰兩條等高線的海拔,可以算出圖中等高距為200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圖中村落中,甲村的海拔是小于500米,但大于300米;乙村的海拔是大于100米,小于300米;丙村的海拔是900米,丁村的海拔是大于300米,小于500米;因此,海拔最高的是丙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15.(2017七上·臺州期中)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準確地在地平面上表示出來的地圖是( )A.旅游圖 B.交通圖 C.地形圖 D.政區圖【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地形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旅游地圖是顯示旅游地區、旅游線路、旅游點的景觀、交通和各種旅游設施的地圖;交通地圖屬于專題性地圖,是重點反映各地交通狀況的地圖;政區圖以反映世界或某個地區的政治行政區域、境界和行政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地圖;地形圖(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理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具體來講,將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鉛垂線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這種圖稱為地形圖。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地形圖的理解。16.如果你要去金華登尖峰山,最有可能用到的地圖是( )①尖峰山地形圖 ②金華政區圖 ③金華旅游圖 ④浙江政區圖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去金華登尖峰山,最有可能用到的是金華旅游圖和尖峰山地形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60分)17.讀下圖,回答問題。(1)該地圖使用的定向方法是: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是: 。(2)圖上河流的流向是 。(3)圖中a處與b處比較,地勢比較陡峭的是 ,理由是 。(4)在圖上量得王莊到學校的距離是1.5厘米,那么在比例尺為1:375000的地圖上,兩地的圖上距離是 厘米。【答案】(1)指向標定向法;數字式比例尺(2)自西南向東北(3)a處;因為該處的等高線比較密集(4)2【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該地圖使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是:數字式比例尺。(2)、根據給出的指向標判斷,圖上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3)、圖中a處與b處比較,地勢比較陡峭的是a處,因為該處的等高線比較密集。(4)、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圖上量得王莊到學校的距離是1.5厘米,那么在比例尺為1:375000的地圖上,兩地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8.某中學計劃開展野外考察,讀下圖,將本次活動計劃補充完整。(1)【考察區域概況】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米,此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 米。(2)甲、乙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 。判斷的依據是 。(3)【活動安排】選擇營地:圖中A、B兩地適宜搭帳篷的是 。(4)調查區域內居民點:李莊位于吳莊的 方向。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千米。李莊和吳莊,其中位于山谷地區的是 莊,它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讀圖2,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 。【答案】(1)263;40(2)甲等高線;甲處比乙處稀疏(3)B(4)東北;2.4;吳;①【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263米,此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40米。(2)、甲、乙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甲。判斷的依據是甲處比乙處稀疏。(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A、B兩地適宜搭帳篷的是B。(4)、根據給出的指向標判斷,李莊位于吳莊的東北方向。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根據比例尺的公式可以計算出實地距離為2.4千米。李莊和吳莊,其中位于山谷地區的是吳莊,它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讀圖2,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①。逃生方向應該垂直于等高線的方向較快。【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19.下圖為浙江省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王村規模遠大于李村,從圖中看導致兩個聚落規模產生差異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大青山頂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約相差多少米 站在大青山頂可否看到李村,為什么 (3)某游客沿小路從李村游覽到小橋(b處),感覺從古廟(a處)到小橋一段遠較李村到古廟段行走輕松,請借助等高線地形圖幫助他分析原因。【答案】(1)地勢、水源、交通。(2)250m至350m。不能,因為兩地之間有山脊阻擋視線。(3)該路段坡度緩;小路走向與等高線大致平行。【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王村規模遠大于李村,從圖中看導致兩個聚落規模產生差異的自然因素有地勢、水源、交通。(2)、大青山頂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約相差250m至350m。站在大青山頂不能看到李村,因為兩地之間有山脊阻擋視線。(3)、借助等高線地形圖看該路段坡度緩;小路走向與等高線大致平行,爬坡比較省力。【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0.閱讀下文,思考問題。材料一:①我的家住在張村。那里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村子里,誰家來了遠方的客人,大家都會帶上自家的美食前來看望,鄰里之間如同兄弟姐妹,走動得很勤。茶葉和柑桔是我們的特產。鄉親們最忙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茶葉和柑桔豐收的季節。由于質量好,它們大都銷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歡迎。②張村所在區域等高線圖(下圖)材料二:上海市的南京路號稱“中華商業第一區”。它在舊社會被稱為“十里洋場”,深受殖民文化影響。如今,南京路上既有綜合性的大商場,也有名特商品的專賣店。在這里,您可以采購到全國各地的特產。大街上每天人來人往,川流不息,這些人中有很多來自農村鄉鎮,他們在這里購物,體閑,娛樂,學習,感受大都市特有的氣息。(1)圖中①②兩處易形成河流的是 ;張村到鄰村王村、李村直線距離差不多,約 千米。判斷張村到哪個村實際距離更遠,為什么 (2)從特色上來說,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分別是什么類型的社區 (3)你認為張村與南京路可以發生哪些聯系 為什么 【答案】(1)②;2;到李村更遠,因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復雜。(2)材料一描述的是農村社區;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區。(3)張村和南京路可以發生很多聯系,如物產、經濟、文化、信息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因為這兩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物產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使這兩個地區可以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根據河流發育于山谷,圖中①②兩處易形成河流的是②;張村到鄰村王村、李村直線距離差不多,約2千米。判斷張村到李村村實際距離更遠,因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復雜。(2)、從特色上來說,材料一描述的是農村社區;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區。(3)、張村和南京路可以發生很多聯系,如物產、經濟、文化、信息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因為這兩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物產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使這兩個地區可以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點評】河水會隨地勢影響,由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在山地地形中,河流往往會在山谷中流淌,不會在隆起的山脊上流。根據等高線的彎曲變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為山脊,不會發育有河流。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高的部位凸出為山谷,所以稱為河流的流經地。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測試卷(A)(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測試卷(A)(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