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1.描述與分類:①肯定的內涵,否定的內涵。②感性具體的含義,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具體的含義。2.解釋與論證:①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②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關系。3.預測與選擇:①正確理解辯證否定的豐富內容在“揚棄”的恰當表述。②思維抽象的環節,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上升環節。4.辨析與評價:①如何對待傳統的東西。②感性具體的局限性。1.高頻考點:辯證否定、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2.題型預判: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命題常常結合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考查。必備知識一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1.肯定與否定的含義(1)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2)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3)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2.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1)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的。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統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3.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二、堅持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否定的特點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2.堅持辯證否定觀的要求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沒有對這一整體、統一體的否定,舊事物就不能滅亡,新事物就不能產生。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必備知識二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感性具體(1)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局限性: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2.思維抽象(1)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思維抽象的環節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3)局限性:思維抽象只是停留在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上,還沒有達到對本質和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的認識。認識要深化,就需要進入思維具體階段。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的含義: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上升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2)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辯證關系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目的在于把握客觀對象的整體及其發展規律。這種方法是以感性具體為起點,經過抽象的中間環節,又回復到思維中的具體。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1.(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畫好一幅植物博物畫,不僅需要精湛的繪畫技藝,還需要長時間的細致觀察,將所繪植物最鮮明的物種特征表現出來,植物博物畫的創作( )A.以逆向思維消除了物與畫之間的差別B.是在思維具體中復制了植物直觀的整體表象C.通過超前思維展現了植物的完整生長過程D.體現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辯證統一【答案】D【詳解】A:逆向思維是反向求索,是與原來的思路相反的思路,材料沒有體現,A不符合題意。B:思維具體是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感性具體是對事物的直觀的整體表象,B說法錯誤。C:超前思維是判斷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思維形態,材料沒有體現,C不符合題意。D:畫好一幅植物博物畫,需要長時間的細致觀察,運用形象思維概括植物的形象特征,還要將所繪植物最鮮明的物種特征表現出來,運用抽象思維抽象和概括事物的本質和規律,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點睛】2.(2022·山東·統考高考真題)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故①錯誤。②④:習近平通過對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實踐的總結和對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說明了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故②④符合題意。③:選項本身的表述有誤,不能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只能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排除③。故本題選C。1.(2023·浙江·校聯考模擬預測)費爾巴哈曾對各國信仰的神進行認真的考察,發現各國的神,無論其形象、衣著、使用的語言,還是發號施令的方式,都同那個國家的現實生活極為想像,幾乎是該民族現實生活的翻版。費爾巴哈這一認識( )①是思維抽象過程②是思維具體過程③運用了發散思維④運用了聚合思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費爾巴哈發現各國的神,無論其形象、衣著、使用的語言,還是發號施令的方式,都同那個國家的現實生活極為相像,幾乎是該民族現實生活的翻版,費爾巴哈這一認識是思維抽象過程,運用了聚合思維,從四面八方向一個目標點想,向聯系、共同之處想,是收斂、集中,①④正確。②:思維具體是形成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材料體現了思維抽象的過程,未涉及思維具體過程,②不符合題意。③:發散思維是從一個出發點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獨特之處想,是擴散、輻射,材料中運用了聚合思維,沒有體現發散思維,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2023·吉林·統考模擬預測)2022年,中國航天全年完成64次發射任務,再創歷史新高;空間站建造階段6次飛行任務全部順利完成,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科學必須抓住當前歷史機遇,不僅補齊短板,更要率先突破,向空間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為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做出先行標志性貢獻。這表明( )①人們可以根據航天現在發展狀況必然地推知航天的未來②對航天的認識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要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航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④要堅持事物發展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超前思維具有不確定性,必然推知航天未來說法太絕對,①排除。②:認識發展歷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②排除。③④:中國空間科學必須抓住當前歷史機遇,不僅補齊短板,更要率先突破,向空間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為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做出先行標志性貢獻。這表明要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航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要堅持事物發展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3.(2022·山東濟南·統考三模)古詩詞是流傳千年的中華文化瑰寶,欣賞古詩詞不僅使我們從中領略音韻之美、意境之美,還能品味其中的思維方法。“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這些古詩詞( )①以感性形象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情感性②以概念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嚴謹性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創造新的認識形象④運用感覺、知覺在思維中復制活生生的具體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這些古詩詞屬于形象思維,以感性形象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創造新的認識形象,①③符合題意。②:抽象思維以概念為基本單元,而題干這些詩詞屬于形象思維,②不符合題意。④: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而形象思維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形象思維不是復制活生生的具體事物,④錯誤。故本題選A。4.(2023·江蘇揚州·揚州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道德經》中有言:“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如右圖所示。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學說②反映了老子樸素的、零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形象說明了有無之間的辯證關系,蘊含樸素辯證法④回答了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哲學基本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的意思是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這反映了輻條、車轂、車之間的關系,反映了老子樸素的、零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學說,①②符合題意。③:“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反映了輻條、車轂、車之間的關系,并不是說明有無之間的辯證關系,③排除。④: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而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只是哲學基本問題的一個方面,④錯誤。故本題選A。5.(2023·天津南開·統考二模)有人認為,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永遠不能走到B點。這種觀點( )A.既肯定一切又否定一切,闡釋了“揚棄”的深刻意蘊和價值B.展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形成了對邏輯規則的完整認識C.看到了事物變化的漸進性,但是沒有認識到事物變化的飛躍性D.用動態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客觀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答案】C【詳解】A:這種觀點,認為從A點永遠走不到B點,沒有看到事物的質變,而不是既肯定一切又否定一切,A不選。B: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才會形成對邏輯規則的完整認識,B不選。C:認為從A點永遠走不到B點的觀點,只是看到了事物變化的漸進性,但是沒有認識到事物變化的飛躍性,C入選。D:該種觀點沒有看到漸漸性與飛躍性的統一,沒有客觀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D不選。故本題選C。6.(2023·全國·模擬預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中對未來大同世界的描述( )①運用合理想象對社會的發展趨勢作出了預測 ②以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反映人類社會發展規律③近似等同地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態 ④體現了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禮記》中對未來社會的描述體現了超前思維,①正確。②:通過對未來社會生活現象的想象和描述,形成什么是大同社會的結論,體現了形象思維,②正確。③:材料是對未來大同世界的描述,不是對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狀態的反映,③不符合題意。④:抽象思維的特征: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7.(2023·湖南婁底·統考三模)2023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要求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這體現了( )①整體性的辯證思維②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飛躍③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④動態性思維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久久為功,體現整體性的辯證思維和實踐的觀點,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中體現認識發展的歷程應該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飛躍,②觀點錯誤。④: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8.(2023·重慶渝中·重慶巴蜀中學校考模擬預測)傳統油菜花花色單一,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嚴重影響以油菜花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業的持續發展。付東輝領銜的彩色油菜花研究團隊,自2015年在珍稀花色花粉的基礎上,采用遠緣雜交、輪回選擇、定向回交等選育方法,使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組合,讓油菜花開出了包括玫紅、烏紫色、深粉色在內的63種顏色。由此可見,這一研究過程( )①實現了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飛躍②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研究彩色油菜花③立足農業生產實踐堅持問題導向研發新品種④反復運用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研發不同花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認識的歷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飛躍,再由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飛躍,①說法錯誤。②: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側面、屬性,分別加以研究,是認識事物整體的必要階段。綜合是把事物各個部分、側面、屬性按內在聯系有機地統一為整體,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材料也沒有體現“分析與綜合方法”,②不選。③④:針對傳統油菜花花色單一會影響以油菜花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的現實問題,該研究團隊在珍稀花色花粉的基礎上,采用遠緣雜交、輪回選擇、定向回交等選育方法,使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組合,讓油菜花開出了包括玫紅、烏紫色、深粉色在內的63種顏色,這體現了該研究團隊立足農業生產實踐堅持問題導向研發新品種,反復運用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研發不同花色,③④符合題意且表述正確。故本題選D。9.(2023·福建寧德·統考模擬預測)鄧寧-克魯格效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以下對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 ①在度的范圍內促成飛躍可跨越愚昧之巔②絕望之谷是包含著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③開悟之旅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積累的過程④曲線反映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在度的范圍內事物不會有質變,故不能促成飛躍,①排除。②:絕望之谷階段自信崩潰,知道自己不知道,體現包含著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②正確。③:開悟之旅階段屬于量的積累階段,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積累的過程,③正確。④: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曲線主要體現認知偏差現象,未體現人的認識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④排除。故本題選C。10.(2023·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統考二模)凡事皆有度,“適度”才有效。做事要懂得分寸,不過界才能得中而處之。而度的把握“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在踐行初心使命時做到知行合一。可見,掌握適度原則( )①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②才能使事物性質的變化由人左右③才能實現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④要把持有度,“得中”合適且正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掌握適度原則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要把持有度,“得中”合適且正好,①④正確。②: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由人左右”說法錯誤,②排除。③:感性具體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掌握適度原則并不能實現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③排除。故本題選B。11.(2023·海南三亞·校考模擬預測)2022年,英國科學家將目光投向更深邃的宇宙深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發現。杜倫大學科學家,使用泛歐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繪制了超過1/4的北方天空,顯示了大約440萬個數十億光年外的天體,其中包括100萬個以前沒有被發現的天體;樸次茅斯大學科學家發現,第一批類星體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見氣層的劇烈湍流條件下自然形成的,最新研究還顛覆了多年來人們對宇宙中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起源的看法。材料表明( )①人類的認識是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②科學發現是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③先進的認識工具能推動人類認識不斷深化④顛覆原有理論才能獲得對太空的理性認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杜倫大學通過觀測發現100萬個以前沒有被發現的天體,樸次茅斯大學科學家發現第一批類星體形成的奧秘,顛覆了人們對黑洞起源的看法,表明人類的認識是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①正確。②:認識的發展要經歷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歷程,②說法錯誤。③:英國科學家使用泛歐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這種先進的科學儀器,揭示了早期宇宙的結構和演化,可見先進的認識工具能推動人類認識不斷深化,③正確。④: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對待原有理論,要堅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辯證否定的態度,而不是顛覆原有理論,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2.(2023·黑龍江哈爾濱·哈爾濱三中三模)我國科學家在14萬個顆粒的月壤樣本中發現一種物質含有很高的稀土元素,疑似是新礦物。于是借助技術手段剝離出一粒徑約10微米的單晶顆粒。又經反復研究,最終定論它是一種磷酸鹽礦物,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空間群R3c,呈微小柱狀。并于2022年8月將這個我國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命名為“嫦娥石”。科學家對“嫦娥石”的認識( )①是一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 ②經歷了分離這一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③是一個從一般到個別的演繹推理過程 ④最終通過思維具體揭示了其整體本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辯證思維是一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 , ①表述不科學,排除。③:材料表述的是科學家對“嫦娥石”的認識,是一個辯證思維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演繹推理過程 ,③不符合題意。②④:科學家對“嫦娥石”的認識過程經歷了分離這一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最終通過思維具體揭示了其整體本質,②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3.(2023·浙江·校聯考模擬預測)中國革命初期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照搬蘇俄經驗,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后來,中國共產黨人明白中國革命的道路不是中心城市武裝起義而是農村包圍城市時,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擺脫了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在這一過程中( )①思維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發展歷程②對中國革命而言,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是思維具體的結果③運用了辯證分合的方法,在綜合的基礎上分析中國革命道路④對中國革命而言,走中心城市武裝起義道路是思維抽象的體現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D【詳解】①:認識的發展歷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中國共產黨擺脫了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這一過程表明認識已發展到思維具體的階段,故①不選。②④:材料中指出隨著革命實踐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從照搬蘇俄經驗,之后逐漸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在這一過程中對中國革命而言,走中心城市武裝起義道路是思維抽象的體現,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是思維具體的結果,達到了對事物整體性的本質規律的認識,故②④正確。③: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不同時期的革命過程得到了最終的正確經驗,故③不選。故本題選D。14.(2023·山西·校聯考模擬預測)2022年9月9日,我國宣布發現月球上的新物質“嫦娥石”。科學家們對月壤樣本進行分類研究過程中,剝離出一顆方圓約10微米大小的單晶顆粒,最初認為該單晶顆粒的化學成分是全新的,但是無法提供晶體結構信息,經過反復研究后最終定論其是一種呈晶體狀的磷酸鹽礦物,其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空間群R3c,呈微小柱狀。“嫦娥石”的認識過程( )①經歷了從事物個性中提取共性的環節②經歷了分離、提純的思維抽象環節③是一個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④是從事物整體中抽取部分的思維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④:科學家們對月壤樣本進行分類研究,經歷了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的思維活動,故④入選,①不符合題意。②:科學家們對月壤樣本進行分類研究,經歷了分離、提純的思維抽象環節,②入選。③:科學家們從月壤樣本的感性具體的認識開始,經過研究最初認為該單晶顆粒的化學成分是全新的,再到提供具體的晶體結構信息,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故③不選。故本題選C。15.(2023·福建·二模)在這個世界上,光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事物。由于光的存在非常普遍,所以在古人的眼里,光并沒有什么特別和神奇之處。1905年愛因斯坦在提出的光電效應中對光量子進行了解釋,讓世人認識到,光既可以是光波,也可以是粒子;而在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理論。即波粒二象性,再次刷新了人類對光的認知,從而形成了對光相對完整的認識。這表明( )①擺脫感性具體制約,認識才能夠發展②思維抽象是人類追求認識的終極目標③感性具體是人對事物外部聯系的反映④思維具體是對感性具體的升華與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將豐富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①錯誤。②: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②錯誤。③④:由于光的存在非常普遍,所以在古人的眼里,光并沒有什么特別和神奇之處。愛因斯坦在提出的光電效應中對光量子進行了解釋,讓世人認識到,光既可以是光波,也可以是粒子;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理論。即波粒二象性,再次刷新了人類對光的認知,從而形成了對光相對完整的認識。這表明思維具體是對感性具體的升華與發展,感性具體是人對事物外部聯系的反映,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16.(2023·江蘇·模擬預測)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 )①“是山”到“不是山”印證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②“不是山”到“仍是山”的過程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③“是山”到“仍是山”,認識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④認識過程要正確處理肯定與否定、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詳解】①:“見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體的認識,“見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維抽象的認識,這體現了思維的上升過程,故①不選。②:從“不是山”到“仍是山”是從感性具體發展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在此期間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故②正確。③:“是山”到“仍是山”是從感性具體發展到思維具體的過程,是認識的深化階段,而不是又回到了原點,故③不選。④:材料中指出隨著參禪的階段的變化,看山也發生了變化,這表明認識過程要正確處理肯定與否定、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系,故④正確。故本題選D。17.(2023·山東·統考模擬預測)畢加索以死于法西斯之手的少年和負傷的鴿子為素材,創作了由少女、和平鴿和橄欖枝構成的《少女與和平鴿》(下圖),表達對和平的祈愿。畢加索創作主要運用的思維形態( )①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②經歷了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③運用聯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④反映了思維運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維表達的情感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少女與和平鴿》運用的是形象思維,沒有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①不選。②:《少女與和平鴿》主要體現的是感性具體,而不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②不選。③④:畢加索以死于法西斯之手的少年和負傷的鴿子為素材,創作了由少女、和平鴿和橄欖枝構成的《少女與和平鴿》(下圖),表達對和平的祈愿,這運用聯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反映了思維運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維表達的情感性,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18.(2022·浙江·統考一模)大爆炸宇宙理論認為,宇宙是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大爆炸后膨脹形成的。奇點是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熱量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點”,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此失效。在這里( )①大爆炸宇宙理論屬于思維具體②奇點的提出是通向思維具體的上升起點③奇點的提出是感性具體的結果④大爆炸宇宙理論是人們認識宇宙的終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思維具體表現為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大爆炸宇宙理論是人們在思維中把宇宙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其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思維具體,①入選。②:上升點,是思維從思維抽象逐步走向思維具體的橋梁,而奇點是感性具體的結果,不是思維抽象通往思維具體的上升點,②不選。③:奇點的提出是感性具體到達思維抽象,是感性具體的結果,③入選。④:認識具有無限性、上升性,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理論的認識會不斷的發展,大爆炸宇宙理論不是人們認識宇宙的終點,④不選。故本題選A。19.(2023·河北·模擬預測)2022年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中向人們展示了太空“冰雪”實驗,袋子里擠出的溶液會形成一個液體球,當球體與沾了結晶核的毛根碰觸后迅速變成“冰球”。王亞平解釋到,在微重力環境下飽和乙酸鈉溶液只要碰到一丁點的晶體,就能迅速打破穩定狀態,析出大量的晶體,從而變成了一個“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響,形成的晶體形狀是不規則的。據此,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①從觀察結晶球形成實驗到知曉其中的原理蘊含著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②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細節,因為形象思維必須上升到抽象思維層面③天宮實驗呈現的實驗結果有別于地面,印證了形成正確的思維認識要注意條件變化④研究晶體形成形狀的異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擾,這是思維抽象的分離環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是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觀察結晶球形成是感性具體,知曉其中是思維抽象,①正確。②:觀察每一個細節,仍屬于感性具體,不是思維抽象,②錯誤。③: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響,形成的晶體形狀是不規則的。說明天宮實驗結果與地面不同,需要考慮條件的變化,③正確。④: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因此,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擾,是提純,而不是分離,④錯誤。故本題選A。20.(2023·湖北·模擬預測)“跳起來摘果子”,是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大中院士從事科研時常說的一句話。他解釋說,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讓人家摘走了,跳起來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爛在樹上。“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而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這啟示我們要( )①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逐步走向思維具體②善用逆向思維,將其作為正向思維的基礎③正確認識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和間斷性④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得中”處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說明要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 “達到一個高度,又喵向新的高度” 即逐步走向思維具體,故①正確。②:正向思維是逆向思維的基礎,故②錯誤。③:材料中“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只體現了發展的連續性,而沒有體現 “間斷性” ,故③不選。④:“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這啟示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 “得中”處之,故④正確。故本題選B21.(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奇譚》作為致敬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的作品,既傳承了《大鬧天宮》《天書奇談》等優秀民族風格作品的神韻,又彰顯出了新時代創作者的探索與創新,是“中式想象力”的一次集中展現。在百年國產動畫探索中,我們從未放棄過以文化軟實力構筑動畫中國夢。四十多年前,一部《哪吒鬧海》,“斗”出了一場深刻而又悲壯的“英雄夢”;1981年,一部廣為傳頌的《三個和尚》的故事,“抬”出了一場關于團結合作的“哲思夢”;1988年,國產水墨動畫《山水情》,“奏”響了一出淡然悠遠的“詩意夢”……在21世紀,中國動畫新百年的路口,全新推出《中國奇譚》,在回望過去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語境,用八個不同風格的故事編織了一場“奇境之夢”,夢里有關理想與現實、有關欲望與自我、有關成長與告別、有關自私與奉獻、有關人文關懷與鄉土眷戀……在動與靜之間,知與行之中,構筑屬于自己的動畫中國夢。夢不改、魂不滅,《中國奇譚》為動畫行業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運用《邏輯與思維》中“辯證否定”的知識,闡釋《中國奇譚》如何為動畫行業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答案】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既對立又統一,肯定中包含著否定,否定中包含著肯定,我們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中國奇譚)傳承了《大鬧天宮)《天書奇談》等優秀民族風格作品的神韻,堅守百年動畫中國夢,同時,站在中國動畫新百年的路口,新時代創作者不斷探索與創新,結合現代語境,進行動畫中國夢的改造和創新,推動中國動畫的發展。【分析】背景素材:《中國奇譚》考點考查:辯證的否定觀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養: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邏輯與思維》中“辯證否定”的有關知識,從辯證的否定觀的含義及要求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既傳承了《大鬧天宮》《天書奇談》等優秀民族風格作品的神韻,又彰顯出了新時代創作者的探索與創新,是“中式想象力”的一次集中展現→可聯系教材知識辯證的否定觀的含義及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2.(2023·北京·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0月,滾滾獨龍江畔,從事非遺傳承工作的云南省黃山縣獨龍族手工藝協會會長曾劍君,因諸多媒體報道、轉發了他恢復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的事跡,一下子成了“名人”。在當地民族宗教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門支持下,曾劍君帶著20多位獨龍族群眾,以天然植物為染料,成功恢復了紅、黃、綠等6種顏色的純天然染布法,“獨龍族傳統染織技藝保護項目取得進展,這意味著失傳70余年的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初步“復活”。在近年大力推進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進程中,曾劍君被派往大理等地學習非遺文化傳承和文旅融合經驗。他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藍扎染啟發,想嘗試恢復老軍人講過的獨龍族植物染。曾劍君踏遍全鄉6個行政村,尋訪了八九位老人,從他們口中得知傳統獨龍染的彩線是用水冬瓜皮、核桃皮等染成的。他向縣里申請非遺資全支持,將材料進行煮制、蹤曬,并反復試驗,成功找到了染制紅色、黑色、藍色、綠色、黃色、茶色織物的染料。如今,用這些植物染料不僅可以作出傳統獨龍毽,還可以染衣料、手帕、絲巾等。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中關于認識發展的歷程的知識,分析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初步“復活”的歷程。【答案】①人們對傳統植物染織技藝的認識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②曾劍君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藍扎染啟發,想嘗試恢復老輩人講過的獨龍族植物染。這時候他對傳統植物染是感性具體的認識,這種認識只停留在傳統植物染織技藝表面,沒有揭示其本質。③曾劍君將材料進行煮制、晾曬,并反復試驗,通過思維抽象形成對傳統植物染織技藝的認識。④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認識還不能把握整體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他通過對染料特性的把握,使這些植物染料得到廣泛應用。【分析】背景素材:非遺傳承考點考查:認識發展的歷程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題以曾劍君讓失傳70余年的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初步“復活”為背景,考查認識發展的歷程。根據設問明確題型、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運用邏輯與思維中關于認識發展的歷程的知識,分析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初步“復活”的歷程。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曾劍君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藍扎染啟發,想嘗試恢復老輩人講過的獨龍族植物染→可聯系教材知識感性具體的認識。關鍵詞②:他從老人口中得知傳統獨龍毯的彩線是用水冬瓜皮、核桃皮等染成的,于是,他將材料進行煮制、晾曬,并反復試驗,這屬于思維抽象。最后,他通過對染料特性的把握使這些植物染料得到廣泛應用→可聯系教材知識將思維抽象最終發展到了思維具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課標要求考綱解讀考情分析體系構建考點梳理真題在線模擬演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1.描述與分類:①肯定的內涵,否定的內涵。②感性具體的含義,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具體的含義。2.解釋與論證:①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②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關系。3.預測與選擇:①正確理解辯證否定的豐富內容在“揚棄”的恰當表述。②思維抽象的環節,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上升環節。4.辨析與評價:①如何對待傳統的東西。②感性具體的局限性。1.高頻考點:辯證否定、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2.題型預判: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命題常常結合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考查。必備知識一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1.肯定與否定的含義(1)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2)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3)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2.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1)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的。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統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3.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二、堅持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否定的特點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2.堅持辯證否定觀的要求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沒有對這一整體、統一體的否定,舊事物就不能滅亡,新事物就不能產生。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必備知識二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感性具體(1)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局限性: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2.思維抽象(1)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思維抽象的環節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3)局限性:思維抽象只是停留在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上,還沒有達到對本質和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的認識。認識要深化,就需要進入思維具體階段。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的含義: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上升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2)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辯證關系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目的在于把握客觀對象的整體及其發展規律。這種方法是以感性具體為起點,經過抽象的中間環節,又回復到思維中的具體。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1.(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畫好一幅植物博物畫,不僅需要精湛的繪畫技藝,還需要長時間的細致觀察,將所繪植物最鮮明的物種特征表現出來,植物博物畫的創作( )A.以逆向思維消除了物與畫之間的差別B.是在思維具體中復制了植物直觀的整體表象C.通過超前思維展現了植物的完整生長過程D.體現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辯證統一2.(2022·山東·統考高考真題)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023·浙江·校聯考模擬預測)費爾巴哈曾對各國信仰的神進行認真的考察,發現各國的神,無論其形象、衣著、使用的語言,還是發號施令的方式,都同那個國家的現實生活極為想像,幾乎是該民族現實生活的翻版。費爾巴哈這一認識( )①是思維抽象過程②是思維具體過程③運用了發散思維④運用了聚合思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吉林·統考模擬預測)2022年,中國航天全年完成64次發射任務,再創歷史新高;空間站建造階段6次飛行任務全部順利完成,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科學必須抓住當前歷史機遇,不僅補齊短板,更要率先突破,向空間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為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做出先行標志性貢獻。這表明( )①人們可以根據航天現在發展狀況必然地推知航天的未來②對航天的認識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要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航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④要堅持事物發展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2·山東濟南·統考三模)古詩詞是流傳千年的中華文化瑰寶,欣賞古詩詞不僅使我們從中領略音韻之美、意境之美,還能品味其中的思維方法。“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這些古詩詞( )①以感性形象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情感性②以概念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嚴謹性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創造新的認識形象④運用感覺、知覺在思維中復制活生生的具體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江蘇揚州·揚州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道德經》中有言:“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如右圖所示。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學說②反映了老子樸素的、零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形象說明了有無之間的辯證關系,蘊含樸素辯證法④回答了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哲學基本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天津南開·統考二模)有人認為,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永遠不能走到B點。這種觀點( )A.既肯定一切又否定一切,闡釋了“揚棄”的深刻意蘊和價值B.展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形成了對邏輯規則的完整認識C.看到了事物變化的漸進性,但是沒有認識到事物變化的飛躍性D.用動態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客觀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6.(2023·全國·模擬預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中對未來大同世界的描述( )①運用合理想象對社會的發展趨勢作出了預測 ②以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反映人類社會發展規律③近似等同地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態 ④體現了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3·湖南婁底·統考三模)2023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要求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這體現了( )①整體性的辯證思維②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飛躍③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④動態性思維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重慶渝中·重慶巴蜀中學校考模擬預測)傳統油菜花花色單一,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嚴重影響以油菜花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業的持續發展。付東輝領銜的彩色油菜花研究團隊,自2015年在珍稀花色花粉的基礎上,采用遠緣雜交、輪回選擇、定向回交等選育方法,使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組合,讓油菜花開出了包括玫紅、烏紫色、深粉色在內的63種顏色。由此可見,這一研究過程( )①實現了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飛躍②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研究彩色油菜花③立足農業生產實踐堅持問題導向研發新品種④反復運用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研發不同花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福建寧德·統考模擬預測)鄧寧-克魯格效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以下對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 ①在度的范圍內促成飛躍可跨越愚昧之巔②絕望之谷是包含著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③開悟之旅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積累的過程④曲線反映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3·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統考二模)凡事皆有度,“適度”才有效。做事要懂得分寸,不過界才能得中而處之。而度的把握“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在踐行初心使命時做到知行合一。可見,掌握適度原則( )①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②才能使事物性質的變化由人左右③才能實現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④要把持有度,“得中”合適且正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3·海南三亞·校考模擬預測)2022年,英國科學家將目光投向更深邃的宇宙深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發現。杜倫大學科學家,使用泛歐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繪制了超過1/4的北方天空,顯示了大約440萬個數十億光年外的天體,其中包括100萬個以前沒有被發現的天體;樸次茅斯大學科學家發現,第一批類星體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見氣層的劇烈湍流條件下自然形成的,最新研究還顛覆了多年來人們對宇宙中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起源的看法。材料表明( )①人類的認識是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②科學發現是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③先進的認識工具能推動人類認識不斷深化④顛覆原有理論才能獲得對太空的理性認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黑龍江哈爾濱·哈爾濱三中三模)我國科學家在14萬個顆粒的月壤樣本中發現一種物質含有很高的稀土元素,疑似是新礦物。于是借助技術手段剝離出一粒徑約10微米的單晶顆粒。又經反復研究,最終定論它是一種磷酸鹽礦物,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空間群R3c,呈微小柱狀。并于2022年8月將這個我國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命名為“嫦娥石”。科學家對“嫦娥石”的認識( )①是一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 ②經歷了分離這一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③是一個從一般到個別的演繹推理過程 ④最終通過思維具體揭示了其整體本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浙江·校聯考模擬預測)中國革命初期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照搬蘇俄經驗,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后來,中國共產黨人明白中國革命的道路不是中心城市武裝起義而是農村包圍城市時,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擺脫了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在這一過程中( )①思維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發展歷程②對中國革命而言,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是思維具體的結果③運用了辯證分合的方法,在綜合的基礎上分析中國革命道路④對中國革命而言,走中心城市武裝起義道路是思維抽象的體現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14.(2023·山西·校聯考模擬預測)2022年9月9日,我國宣布發現月球上的新物質“嫦娥石”。科學家們對月壤樣本進行分類研究過程中,剝離出一顆方圓約10微米大小的單晶顆粒,最初認為該單晶顆粒的化學成分是全新的,但是無法提供晶體結構信息,經過反復研究后最終定論其是一種呈晶體狀的磷酸鹽礦物,其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空間群R3c,呈微小柱狀。“嫦娥石”的認識過程( )①經歷了從事物個性中提取共性的環節②經歷了分離、提純的思維抽象環節③是一個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④是從事物整體中抽取部分的思維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3·福建·二模)在這個世界上,光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事物。由于光的存在非常普遍,所以在古人的眼里,光并沒有什么特別和神奇之處。1905年愛因斯坦在提出的光電效應中對光量子進行了解釋,讓世人認識到,光既可以是光波,也可以是粒子;而在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理論。即波粒二象性,再次刷新了人類對光的認知,從而形成了對光相對完整的認識。這表明( )①擺脫感性具體制約,認識才能夠發展②思維抽象是人類追求認識的終極目標③感性具體是人對事物外部聯系的反映④思維具體是對感性具體的升華與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3·江蘇·模擬預測)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 )①“是山”到“不是山”印證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②“不是山”到“仍是山”的過程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③“是山”到“仍是山”,認識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④認識過程要正確處理肯定與否定、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7.(2023·山東·統考模擬預測)畢加索以死于法西斯之手的少年和負傷的鴿子為素材,創作了由少女、和平鴿和橄欖枝構成的《少女與和平鴿》(下圖),表達對和平的祈愿。畢加索創作主要運用的思維形態( )①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②經歷了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③運用聯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④反映了思維運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維表達的情感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2·浙江·統考一模)大爆炸宇宙理論認為,宇宙是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大爆炸后膨脹形成的。奇點是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熱量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點”,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此失效。在這里( )①大爆炸宇宙理論屬于思維具體②奇點的提出是通向思維具體的上升起點③奇點的提出是感性具體的結果④大爆炸宇宙理論是人們認識宇宙的終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3·河北·模擬預測)2022年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中向人們展示了太空“冰雪”實驗,袋子里擠出的溶液會形成一個液體球,當球體與沾了結晶核的毛根碰觸后迅速變成“冰球”。王亞平解釋到,在微重力環境下飽和乙酸鈉溶液只要碰到一丁點的晶體,就能迅速打破穩定狀態,析出大量的晶體,從而變成了一個“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響,形成的晶體形狀是不規則的。據此,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①從觀察結晶球形成實驗到知曉其中的原理蘊含著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②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細節,因為形象思維必須上升到抽象思維層面③天宮實驗呈現的實驗結果有別于地面,印證了形成正確的思維認識要注意條件變化④研究晶體形成形狀的異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擾,這是思維抽象的分離環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3·湖北·模擬預測)“跳起來摘果子”,是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大中院士從事科研時常說的一句話。他解釋說,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讓人家摘走了,跳起來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爛在樹上。“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而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這啟示我們要( )①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逐步走向思維具體②善用逆向思維,將其作為正向思維的基礎③正確認識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和間斷性④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得中”處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奇譚》作為致敬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的作品,既傳承了《大鬧天宮》《天書奇談》等優秀民族風格作品的神韻,又彰顯出了新時代創作者的探索與創新,是“中式想象力”的一次集中展現。在百年國產動畫探索中,我們從未放棄過以文化軟實力構筑動畫中國夢。四十多年前,一部《哪吒鬧海》,“斗”出了一場深刻而又悲壯的“英雄夢”;1981年,一部廣為傳頌的《三個和尚》的故事,“抬”出了一場關于團結合作的“哲思夢”;1988年,國產水墨動畫《山水情》,“奏”響了一出淡然悠遠的“詩意夢”……在21世紀,中國動畫新百年的路口,全新推出《中國奇譚》,在回望過去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語境,用八個不同風格的故事編織了一場“奇境之夢”,夢里有關理想與現實、有關欲望與自我、有關成長與告別、有關自私與奉獻、有關人文關懷與鄉土眷戀……在動與靜之間,知與行之中,構筑屬于自己的動畫中國夢。夢不改、魂不滅,《中國奇譚》為動畫行業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運用《邏輯與思維》中“辯證否定”的知識,闡釋《中國奇譚》如何為動畫行業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2.(2023·北京·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0月,滾滾獨龍江畔,從事非遺傳承工作的云南省黃山縣獨龍族手工藝協會會長曾劍君,因諸多媒體報道、轉發了他恢復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的事跡,一下子成了“名人”。在當地民族宗教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門支持下,曾劍君帶著20多位獨龍族群眾,以天然植物為染料,成功恢復了紅、黃、綠等6種顏色的純天然染布法,“獨龍族傳統染織技藝保護項目取得進展,這意味著失傳70余年的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初步“復活”。在近年大力推進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進程中,曾劍君被派往大理等地學習非遺文化傳承和文旅融合經驗。他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藍扎染啟發,想嘗試恢復老軍人講過的獨龍族植物染。曾劍君踏遍全鄉6個行政村,尋訪了八九位老人,從他們口中得知傳統獨龍染的彩線是用水冬瓜皮、核桃皮等染成的。他向縣里申請非遺資全支持,將材料進行煮制、蹤曬,并反復試驗,成功找到了染制紅色、黑色、藍色、綠色、黃色、茶色織物的染料。如今,用這些植物染料不僅可以作出傳統獨龍毽,還可以染衣料、手帕、絲巾等。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中關于認識發展的歷程的知識,分析獨龍族傳統植物染織技藝初步“復活”的歷程。課標要求考綱解讀考情分析體系構建考點梳理真題在線模擬演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 學案(原卷版)2023-2024學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doc 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 學案(解析版)2023-2024學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