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聯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懂得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理解質量互變規律;把握適度原則。1.描述與分類:①量變與質變的含義。②適度的含義。2.解釋與論證:①質與量的辯證關系。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3.預測與選擇:①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②領會遵循適度原則的要求。4.辨析與評價:①適度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②理解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1.高頻考點: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遵循適度原則。2.題型預判: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命題常常結合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考查。必備知識一 認識質量互變規律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1.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1)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2)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2.量變與質變(1)含義: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或形式。量變即量的變化,質變即質的變化。(2)內容: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是辯證的。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要求反映客觀事物質量互變規律的辯證思維,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間斷性(1)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3)關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3.把握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必備知識二 把握適度原則一、適度的含義1.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2.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二、掌握適度原則1.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2.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3.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4.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1.(2023·海南·模擬預測)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真菌感染的一類藥物,大家熟知的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羅紅霉素、頭孢菌素等都是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殺滅和抑制侵入人體內的致病性細菌,使細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終能使機體恢復健康。但如果不具體分析患者的病情,濫用抗生素,最終可能導致患者無藥可治。這啟示我們( )①注意分寸,把握適度原則②堅持中庸的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③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④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矛盾問題的精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如果濫用抗生素,最終可能導致患者無藥可治,這啟示我們要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也啟示我們要注意分寸,把握適度原則,①③符合題意。②:折中主義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是一種無原則的錯誤的思維方式,②說法錯誤。④: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2.(2023·海南·統考模擬預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一項戰略工程,黃河保護治理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時一日之功,要堅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打好黃河保護治理攻堅戰。黃河保護治理( )①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②運用了從正向思維到逆向思維的方法③在系統與要素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④體現了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黃河保護治理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時一日之功,要堅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這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一項戰略工程,要在系統與要素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打好黃河保護治理攻堅戰,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未涉及逆向思維,②排除。④:黃河保護治理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未體現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④排除。故本題選B。3.(2023·浙江·模擬預測)“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意在提醒人們認識和處理事物時注意防微杜漸、洞察先機。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古語箴言體現了(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性比認識事物的漸進性更重要③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④適度思維就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認識和處理事物時注意防微杜漸、洞察先機,這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①③符合題意。②: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不能說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性比認識事物的漸進性更重要,②錯誤。④: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但“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④錯誤。故本題選B。4.(2023·浙江溫州·樂清市知臨中學校考二模)某校高三(3)班同學圍繞“人生發展”召開主題班會,下列對同學們的見解進行邏輯分析正確的是:( )序號 見解 邏輯分析① 不為未知的將來擔憂,只為清楚的現在努力。 這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② 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勤勇敢的。 犯了“四概念”的錯誤③ 人生就像一盤棋,要學“田忌賽馬”,調整順序、合理布局才能贏得勝利! “田忌賽馬”啟示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④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要做有準備的人。 這是一個不完全歸納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組成聯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聯言支。“不為未知的將來擔憂,只為清楚的現在努力”這是一個聯言判斷,不是選言判斷,①錯誤。②: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這個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總體,在小前提中指的是個體。它們不是同一個概念,犯了“四概念”的錯誤,②正確。③: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均能引發引起事物的質變,通過調整馬的出場順序從而獲得勝利,這啟示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正確。④:歸納推理是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要做有準備的人”這是一個演繹推理,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不是一個不完全歸納推理,④錯誤。故本題選C。5.(2023·山東濟南·統考三模)2023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如何讓閱讀抵達更廣闊人群?深圳依托總分館體系搭建,推進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共建共享;浙江以鄰里圖書館建設為契機,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激活公共閱讀服務微循環;北京通過改造老舊廠房,利用騰退空間、交通樞紐等場地融合賦能,建成眾多新型公共文化設施……各地構建閱讀便捷服務網絡的舉措體現了( )①辯證分合,使用功能綜合法,建設公共閱讀空間②質量互變,堅持適度原則,實現閱讀資源全覆蓋③思維抽象,排除干擾因素,創造文化管理新方式④矛盾觀點,因地制宜,推動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從深圳依托總分館體系搭建,推進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共建共享,到浙江以鄰里圖書館建設為契機,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激活公共閱讀服務微循環等,說明各地構建閱讀便捷服務網絡的舉措堅持了辯證分合,使用功能綜合法,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建設公共閱讀空間,①符合題意。②:材料不涉及質量互變與堅持適度原則,②不符合題意。③:材料不涉及思維抽象,也不涉及排除干擾因素,③不符合題意。④:浙江以鄰里圖書館建設為契機,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激活公共閱讀服務微循環;北京通過改造老舊廠房,利用騰退空間、交通樞紐等場地融合賦能,建成眾多新型公共文化設施,這體現了堅持矛盾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推動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6.(2023·山東濟南·山東師范大學附中校考模擬預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回首五年,我國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導向,把穩就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270多萬人,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這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以上論斷體現的辯證思維道理是( )①做好量的積累,才能實現事物的質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②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辯證思維的整體性,也要看到局部的獨立性③綜合是分析的基礎,分析是綜合的先導,制定發展目標要既見“樹木”又見“森林”④要善于將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堅持適度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題干中的“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這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表明做好量的積累,才能實現事物的質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①符合題意。②: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涉及就業、產業、分配等方方面面,其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這要求謀劃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辯證思維的整體性,也要看到就業這一局部的獨立性,②符合題意。③: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③表述錯誤。④:將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的目的是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而題干強調就業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④不合題意。故本題選A。7.(2022·浙江湖州·德清縣高級中學校考模擬預測)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溫度在0-100°C這個區間內,水保持液態不變。如果超出0-100°C這個區間,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或100°C),水就會變成冰或者水蒸氣。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②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體現在“度”中③量的規定性的變化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④量變與質變互相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0-100℃這個幅度內,水保持液態不變,這表明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①符合題意。②:如果超出0-100℃這個溫度范圍,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或100℃),水就會變成冰或水蒸氣,這表明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②符合題意。③: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使一物變為他物,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③錯誤。④:材料沒有強調量變與質變相互轉化,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8.(2023·湖南·一模)建造中國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2022年11月3日9時32分,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使得三艙組合而成的空間站形成“T”字構型,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空間站將在今年完成建造,建成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探索提供重要平臺。我國空間站的建設( )①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②是一個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彰顯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④體現了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使得三艙組合而成的空間站形成“T”字構型,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空間站將在今年完成建造,建成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探索提供重要平臺。說明我國空間站的建設彰顯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故①③符合題意。②:認識的過程是一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②錯誤。④:我國空間站的建設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而未體現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排除④。故本題選B。9.(2023·湖北·模擬預測)“跳起來摘果子”,是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大中院士從事科研時常說的一句話。他解釋說,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讓人家摘走了,跳起來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爛在樹上。“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而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這啟示我們要( )①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逐步走向思維具體②善用逆向思維,將其作為正向思維的基礎③正確認識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和間斷性④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得中”處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說明要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 “達到一個高度,又喵向新的高度” 即逐步走向思維具體,故①正確。②:正向思維是逆向思維的基礎,故②錯誤。③:材料中“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只體現了發展的連續性,而沒有體現 “間斷性” ,故③不選。④:“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這啟示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 “得中”處之,故④正確。故本題選B10.(2022·湖北荊門·校聯考三模)2021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創紀錄地達到55次,不但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而且在空間站建設、火星探測、太陽探測等領域都實現重大突破。2022年,中國航天追逐夢想的腳步不停,中國空間站將完成在軌建造,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測重大任務正式啟動工程研制,中國航天強國建設全面開啟新征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說明( )①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量變—質變—量變”循環往復的過程②有了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③適度思維方式能更好地認識事物的變化,把握事物的發展④事物變化發展,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量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再到新的質變,不斷前進的發展過程,“循環往復”表述錯誤,排除①。③:材料強調航天事業的發展,未涉及適度思維方式,故③排除。②④: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說明有了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②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1.(2022·遼寧錦州·統考一模)《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替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 )①“未病”是質變,“已病”是量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量變實現②“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③質變是量變的前提,量變是質變的結果④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故①不選。②④: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故②④不選。③: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結果,故③不選。故本題選D。12.(2020·山西·統考模擬預測)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分“三步走”的總體目標: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材料體現的觀點是( )①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 ②量變必然引起質的飛躍③統一、平衡是質變過程中的狀態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故①④入選。②:量變并不必然引起質的飛躍,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故②錯誤。④:統一、平衡是量變過程中的狀態,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13.(2023·廣東·模擬預測)環境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山西右玉曾是不毛之地,正是憑借“一張鐵鍬兩只手,咬定綠化不放松”的勁頭,當地干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成就了如今的塞上綠洲;福建長汀一度“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正是依靠大家苦干實干、持續治理水土流失,書寫了綠滿荒山的傳奇。這表明( )①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②事物的發展是在量的基礎上進行的③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④量變使“某事物”始終是“某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材料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說明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①③正確。②:事物的發展是在一定質的基礎上進行的,②錯誤。④:量變突破一定限度后,“某事物”就會成為“它事物”,④錯誤。故本題選B。14.(2023·遼寧·校聯考一模)香皂具有抑菌的作用。如果長期使用專門除菌的香皂,在消滅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死保護皮膚的正常菌群,過度地使用除菌香皂也會導致皮膚產生大量的耐藥菌,對傳統滅菌產生抵抗,可能會引發感染。這說明( )①在度的范圍之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要堅持適度思維②量是關節點范圍內的規定,是引起質變的節點,要重視量的積累③質是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積極創造條件使該物轉化為他物④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防止過猶不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過度地使用除菌香皂也會導致皮膚產生大量的耐藥菌,對傳統滅菌產生抵抗,可能會引發感染,這說明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在度的范圍之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要堅持適度思維,防止過猶不及,①④符合題意;②:關節點是引起質變的節點,且材料并不強調量的積累,②錯誤;③:質規定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材料并不強調積極創造條件使該物轉化為他物,而是強調要堅持適度原則,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5.(2023·內蒙古赤峰·模擬預測)“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廣泛用于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零和游戲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人類社會中有許多與"零和游戲"相類似的局面。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零和游戲”( )①只反映了事物數量的變化,忽視了事物的發展 ②是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總結③缺乏辯證思維,片面地看待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④反映事物內部要素此消彼長、優化組合的整體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零和游戲”沒有用發展的觀念,缺乏辯證思維,片面地看待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做不到互利共贏,故①③正確。②④:“零和游戲”缺乏辯證思維,并不是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總結,未反應事物優化組合的整體性,故②④不選。故本題選B。16.(2023·廣東湛江·校考模擬預測)心理學中有很多倒U型曲線,例如,當你試圖說服一個人,說服次數與說服效果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這體現了( )A.說服效果不好時,需要不斷增加說服次數B.量變必然引起質變,在說服中需要把握好頻率C.說服次數過少和過多時,效果水平都比較低,要堅持適度原則D.防止“過”和“不及”就能夠讓我們的人際交往事半功倍【答案】C【詳解】A:如果不斷增加說服次數,有可能會適得其反,A說法錯誤。B: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B說法錯誤。C:說服次數與說服效果之間的關系告訴我們說服次數過少和過多時,效果水平都比較低,要堅持適度原則,C說法正確。D:該說法過于絕對,防止“過”和“不及”有利于讓我們的人際交往事半功倍,D排除。故本題選C。17.(2023·福建寧德·統考模擬預測)鄧寧-克魯格效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以下對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 ①在度的范圍內促成飛躍可跨越愚昧之巔②絕望之谷是包含著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③開悟之旅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積累的過程④曲線反映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在度的范圍內事物不會有質變,故不能促成飛躍,①排除。②:絕望之谷階段自信崩潰,知道自己不知道,體現包含著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②正確。③:開悟之旅階段屬于量的積累階段,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積累的過程,③正確。④: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曲線主要體現認知偏差現象,未體現人的認識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④排除。故本題選C。18.(2023·河北·模擬預測)“磚家”奇葩說總是遭到廣大網友的吐槽。比如有的專家說,生病要多喝水;有的專家說,喝太多容易水中毒。真實的情況是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體質、病癥,適量喝水,并不是越多越好。喝水過多會導致血液中鈉濃度降低,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癥等不良后果。這啟示我們( )①要把握好事物發展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②要用矛盾觀點看問題,在整體性與獨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③要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好事物變化的度,防止過猶不及④要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材料強調的是喝水要適量,即要把握事物發展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的關系,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好事物變化的度,防止過猶不及,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沒有強調在整體性與獨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②排除。④:“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是形而上學的觀點,④錯誤。故本題選A。19.(2023·河北·模擬預測)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明天的中國,奮斗創造奇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材料告訴我們( )①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②要堅持適度原則,正確把握事物的狀態③要注重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④要把握好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防微杜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有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這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要注重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推動量變以實現質變,不強調適度原則,②不合題意。④:防微杜漸指當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剛有苗頭或征兆時,就及時制止,堅決不讓它繼續發展,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20.(2023·海南·模擬預測)逐夢的30年間,從無人到一人一天進入太空再到多人多天進入太空,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再到駐留太空3個月、6個月,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接續奮斗,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跡,助推航天夢伸向更遠的天際。我國航天發展體現了( )①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②認識是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的變化④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接續奮斗,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跡,助推航天夢伸向更遠的天際,這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的變化,①③符合題意。②:認識的發展要經歷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歷程,②錯誤。④:材料強調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并沒有涉及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關系,④排除。故本題選B。21.(2023·西藏日喀則·統考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心懷山海,眼有星辰。中國人的載人航天夢不斷得到實現。材料一 1986年,鄧小平同志批準實施“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863計劃),并把發展航天技術列入其中。國務院組織了全國多位科學家對計劃建議進行了大半年的論證,當時論證了很多方案,最后專家們建議以載人飛船開始起步,最終建成我國的空間站。材料二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常委會批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后,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并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這意味著歷經30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即將迎來空間站建成時刻,完成幾代航天人的夢想。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分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戰略。【答案】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量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漸進性,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性與間斷性。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通過航天人的不斷努力實現航天工程的不斷推進,每一步都是一個質的飛躍,也為下一步的實現奠定了基礎。②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堅持了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分析】背景素材: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考點考查:質量互變規律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質量互變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共中央常委會批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航天事業的發展,從第一步開始,每一步都是一個質的飛躍,也為下一步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可聯系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關鍵詞②:航天事業的發展總體制定了三步戰略,并且一步一步發展,不斷的實現飛躍,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這意味著歷經30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即將迎來空間站建成時刻,完成幾代航天人的夢想→可聯系質量互變規律的方法要求: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課標要求考綱解讀考情分析體系構建考點梳理模擬演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聯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懂得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理解質量互變規律;把握適度原則。1.描述與分類:①量變與質變的含義。②適度的含義。2.解釋與論證:①質與量的辯證關系。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3.預測與選擇:①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②領會遵循適度原則的要求。4.辨析與評價:①適度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②理解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1.高頻考點: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遵循適度原則。2.題型預判: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命題常常結合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考查。必備知識一 認識質量互變規律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1.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1)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2)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2.量變與質變(1)含義: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或形式。量變即量的變化,質變即質的變化。(2)內容: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是辯證的。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要求反映客觀事物質量互變規律的辯證思維,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間斷性(1)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3)關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3.把握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必備知識二 把握適度原則一、適度的含義1.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2.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二、掌握適度原則1.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2.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3.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4.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1.(2023·海南·模擬預測)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真菌感染的一類藥物,大家熟知的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羅紅霉素、頭孢菌素等都是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殺滅和抑制侵入人體內的致病性細菌,使細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終能使機體恢復健康。但如果不具體分析患者的病情,濫用抗生素,最終可能導致患者無藥可治。這啟示我們( )①注意分寸,把握適度原則②堅持中庸的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③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④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矛盾問題的精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海南·統考模擬預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一項戰略工程,黃河保護治理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時一日之功,要堅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打好黃河保護治理攻堅戰。黃河保護治理( )①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②運用了從正向思維到逆向思維的方法③在系統與要素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④體現了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浙江·模擬預測)“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意在提醒人們認識和處理事物時注意防微杜漸、洞察先機。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古語箴言體現了(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性比認識事物的漸進性更重要③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④適度思維就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浙江溫州·樂清市知臨中學校考二模)某校高三(3)班同學圍繞“人生發展”召開主題班會,下列對同學們的見解進行邏輯分析正確的是:( )序號 見解 邏輯分析① 不為未知的將來擔憂,只為清楚的現在努力。 這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② 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勤勇敢的。 犯了“四概念”的錯誤③ 人生就像一盤棋,要學“田忌賽馬”,調整順序、合理布局才能贏得勝利! “田忌賽馬”啟示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④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要做有準備的人。 這是一個不完全歸納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山東濟南·統考三模)2023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如何讓閱讀抵達更廣闊人群?深圳依托總分館體系搭建,推進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共建共享;浙江以鄰里圖書館建設為契機,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激活公共閱讀服務微循環;北京通過改造老舊廠房,利用騰退空間、交通樞紐等場地融合賦能,建成眾多新型公共文化設施……各地構建閱讀便捷服務網絡的舉措體現了( )①辯證分合,使用功能綜合法,建設公共閱讀空間②質量互變,堅持適度原則,實現閱讀資源全覆蓋③思維抽象,排除干擾因素,創造文化管理新方式④矛盾觀點,因地制宜,推動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山東濟南·山東師范大學附中校考模擬預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回首五年,我國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導向,把穩就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270多萬人,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這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以上論斷體現的辯證思維道理是( )①做好量的積累,才能實現事物的質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②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辯證思維的整體性,也要看到局部的獨立性③綜合是分析的基礎,分析是綜合的先導,制定發展目標要既見“樹木”又見“森林”④要善于將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堅持適度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2·浙江湖州·德清縣高級中學校考模擬預測)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溫度在0-100°C這個區間內,水保持液態不變。如果超出0-100°C這個區間,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或100°C),水就會變成冰或者水蒸氣。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②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體現在“度”中③量的規定性的變化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④量變與質變互相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湖南·一模)建造中國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2022年11月3日9時32分,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使得三艙組合而成的空間站形成“T”字構型,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空間站將在今年完成建造,建成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探索提供重要平臺。我國空間站的建設( )①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②是一個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彰顯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④體現了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湖北·模擬預測)“跳起來摘果子”,是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大中院士從事科研時常說的一句話。他解釋說,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讓人家摘走了,跳起來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爛在樹上。“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而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這啟示我們要( )①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逐步走向思維具體②善用逆向思維,將其作為正向思維的基礎③正確認識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和間斷性④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得中”處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湖北荊門·校聯考三模)2021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創紀錄地達到55次,不但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而且在空間站建設、火星探測、太陽探測等領域都實現重大突破。2022年,中國航天追逐夢想的腳步不停,中國空間站將完成在軌建造,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測重大任務正式啟動工程研制,中國航天強國建設全面開啟新征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說明( )①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量變—質變—量變”循環往復的過程②有了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③適度思維方式能更好地認識事物的變化,把握事物的發展④事物變化發展,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量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2·遼寧錦州·統考一模)《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替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 )①“未病”是質變,“已病”是量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量變實現②“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③質變是量變的前提,量變是質變的結果④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0·山西·統考模擬預測)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分“三步走”的總體目標: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材料體現的觀點是( )①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 ②量變必然引起質的飛躍③統一、平衡是質變過程中的狀態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3·廣東·模擬預測)環境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山西右玉曾是不毛之地,正是憑借“一張鐵鍬兩只手,咬定綠化不放松”的勁頭,當地干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成就了如今的塞上綠洲;福建長汀一度“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正是依靠大家苦干實干、持續治理水土流失,書寫了綠滿荒山的傳奇。這表明( )①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②事物的發展是在量的基礎上進行的③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④量變使“某事物”始終是“某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3·遼寧·校聯考一模)香皂具有抑菌的作用。如果長期使用專門除菌的香皂,在消滅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死保護皮膚的正常菌群,過度地使用除菌香皂也會導致皮膚產生大量的耐藥菌,對傳統滅菌產生抵抗,可能會引發感染。這說明( )①在度的范圍之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要堅持適度思維②量是關節點范圍內的規定,是引起質變的節點,要重視量的積累③質是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積極創造條件使該物轉化為他物④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防止過猶不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3·內蒙古赤峰·模擬預測)“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廣泛用于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零和游戲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人類社會中有許多與"零和游戲"相類似的局面。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零和游戲”( )①只反映了事物數量的變化,忽視了事物的發展 ②是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總結③缺乏辯證思維,片面地看待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④反映事物內部要素此消彼長、優化組合的整體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3·廣東湛江·校考模擬預測)心理學中有很多倒U型曲線,例如,當你試圖說服一個人,說服次數與說服效果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這體現了( )A.說服效果不好時,需要不斷增加說服次數B.量變必然引起質變,在說服中需要把握好頻率C.說服次數過少和過多時,效果水平都比較低,要堅持適度原則D.防止“過”和“不及”就能夠讓我們的人際交往事半功倍17.(2023·福建寧德·統考模擬預測)鄧寧-克魯格效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以下對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 ①在度的范圍內促成飛躍可跨越愚昧之巔②絕望之谷是包含著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③開悟之旅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積累的過程④曲線反映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023·河北·模擬預測)“磚家”奇葩說總是遭到廣大網友的吐槽。比如有的專家說,生病要多喝水;有的專家說,喝太多容易水中毒。真實的情況是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體質、病癥,適量喝水,并不是越多越好。喝水過多會導致血液中鈉濃度降低,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癥等不良后果。這啟示我們( )①要把握好事物發展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②要用矛盾觀點看問題,在整體性與獨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③要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好事物變化的度,防止過猶不及④要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3·河北·模擬預測)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明天的中國,奮斗創造奇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材料告訴我們( )①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②要堅持適度原則,正確把握事物的狀態③要注重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④要把握好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防微杜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3·海南·模擬預測)逐夢的30年間,從無人到一人一天進入太空再到多人多天進入太空,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再到駐留太空3個月、6個月,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接續奮斗,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跡,助推航天夢伸向更遠的天際。我國航天發展體現了( )①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②認識是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的變化④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2023·西藏日喀則·統考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心懷山海,眼有星辰。中國人的載人航天夢不斷得到實現。材料一 1986年,鄧小平同志批準實施“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863計劃),并把發展航天技術列入其中。國務院組織了全國多位科學家對計劃建議進行了大半年的論證,當時論證了很多方案,最后專家們建議以載人飛船開始起步,最終建成我國的空間站。材料二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常委會批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后,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并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這意味著歷經30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即將迎來空間站建成時刻,完成幾代航天人的夢想。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分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戰略。課標要求考綱解讀考情分析體系構建考點梳理模擬演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學案(原卷版)2023-2024學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doc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學案(解析版)2023-2024學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