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一、基本信息學校 灣沚區陶辛中學 教師姓名 王曉亮教材、學科 部編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 章節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學時 2 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問題教學法課型 新授課 教具、學具 PPT、智慧課堂二、課程標準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三、教學目標核心素養: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本課教學活動主要通過自主學習、史料探究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探究教學,以此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知識與能力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基本史實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進一步認識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歷史現象的分析、對比,掌握透過現象找出本質的學習方法。通過分析本課與前后相關內容的內在聯系,掌握廣泛聯系的歷史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史實,體會中國民主革命的艱巨性。通過對中華民國建立以及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史實講述,讓學生明白實現民主政治的曲折性,從而讓學生樹立實現民主制度化的遠大目標。 四、教材分析本課主要講述了中華民國的創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啟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包括“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個板塊的內容。武昌起義之后,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終于推翻了清政府統治,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了。但是資產階級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中國人繼續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業不斷奮斗。五、學情分析通過前兩節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革命志士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統治,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之路。接下來在社會矛盾激化,內外矛盾加重的情況下爆發了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后的發展態勢對于學生來說不難理解。但是對于袁世凱篡奪革命勝利果實,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對于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所以本課在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能力,通過師生互動,進一步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六、教學重難點重點:中華民國建立的時間、地點、標志、領導人、影響。難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評價辛亥革命。通過智慧平板進行全班作答、演示材料等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七、教學設計教學環節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時長 媒體作用及分析新課導入 情景創設 1、老師多媒體出示英文單詞“Dreem”,和同學們聊聊夢想創設教學情境;2、圖片展示“洪秀全”、“李鴻章”、“康有為”,說說他們的“天國夢”、“強國夢”、“憲政夢”。他們的夢想都失敗了,那么孫中山的“共和夢”怎樣了?從而導入本課。 1、師生輕松的談話方式;2、回答出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2分鐘 暢言優質的圖片資源,作情境導入,創設教學情境。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先知道 展示學習目標,根據學習目標了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老師的教學思路。 觀看學習目標 2分鐘 利用屏幕推送功能,將資源推送到學生平板上,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討論。一、民國初現 ——中華民國的創建 1.背景全班作答:多媒體展示武昌起義后全國形勢圖,結合課文師生共同從課本內容找出中華民國成立的背景;并通過隨機作答的方式選出同學說出來。2.成立搶答:a.請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搶答的方式請同學們介紹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情況。(提示:參考課本46-47頁內容,可以從時間、領導人、國都、紀年、地位等方面進行介紹)b.請同學向大家介紹,老師PPT總結,并教會學生紀年的換算方法。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標志著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建立。(性質)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分組作答3.對外措施出示材料:臨時政府成立之后,……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與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與我友邦益增睦誼,持和平主義,將使中國見重于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于大同。——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思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對外立場是什么? 1、被選到的學生,大聲朗讀出中華民國成立的背景;2、搶到的同學結合課文說出中華民國成立的基本情況; 3.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小組討論,教師最后總結。“不敢公開反對帝國主義;換取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 7分鐘 1.全班作答—課本中劃出答案,通過拍照的方式提交,教師課隨機抽取學生答案通過大屏幕展示。 2.利用搶答的方式更加方便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紀年換算方法的介紹提高學生的時空觀念 3.課前分組進行小組活動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二.袁氏竊國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屏幕推送:臨時政府成立前后形勢,推送給每位同學。 老師呈現中華民國成立之初革命黨人遇到的情形。分組討論:出示討論性供小組討論問題:這樣的情況下革命黨人作何選擇?為什么?(妥協退讓;這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局限性。)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全班作答:在課本中劃出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了解袁世凱是如何一步步竊取革命果實的,強調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 1.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2.學生根據題目在課本中劃出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性事件。 5分鐘 1.利用屏幕推送功能,將PPT推送至學生平板上,方便學生小組。 2.全班作答,學生在學生端課本上劃出自己的答案。老師通過屏幕巡視了解學生作答情況,能夠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三、法律“緊箍”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孫中山的“緊箍咒“——學生根據老師在課本中劃出。臨時政府駐地設于南京不得更改;新總統親自到南京受任之日,本總統及國務員才解職;臨時參議院所指定的臨時約法,新總統必須遵守。搶答:2.頒布約法——出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圖片。搶答的方式讓學生找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時間,機構和人物。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約法內容——閱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由老師最后總結得出三個方面:主權在民: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國民全體。自由平等: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三權分立: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特別強調三權分立,用圖示的方式解釋“三權分立”,其目的在于防止獨裁。這就是孫中山留下的“緊箍咒”。全班作答:4.意義——閱讀課文全班作答劃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歷史意義。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意義: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搶到的同學說出答案; 3.學生根據老師圖示理解”三權分立“。 4.全班作答,學生在學生端課本中劃出答案。 11分鐘 2.搶答提高學生積極性; 3.圖示能夠更好地突破本課難點。 4.全班作答,電子課本劃出答案老師通過屏幕巡視直觀呈現全班學生作答詳情,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找出優秀答案供全班參考。四、共和之思 ——辛亥革命的評價 全班討論:請同學們看課本49頁“課后活動”第3題,開啟全班討論,師生共同探討,辛亥革命有什么歷史意義?還有什么遺憾?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歷史教訓?教師總結:歷史意義: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遺憾: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與妥協(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教訓: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根據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全班討論。 8分鐘 本部分內容比較難以理解,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通過A.I.錄課方式錄制音頻資源,推送給學生,供學生課下復習使用。課后小結 老師屏幕推送本節課主要內容一九一二民國創,中山就任大總統;帝制終結約法頒,三權分立體制建;竊國大盜袁世凱,民主共和受挫折;中共開創新篇章,你我共建中國夢。夢想依舊在,我們要砥礪前行,為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班同學進行齊聲朗讀 2分鐘課堂練板布置作業當堂完成 3 全班作答—選擇題,大數據展示作業回答情況。課后作業 基礎訓練同步作業八、板書設計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一、民國初現——中華民國的創建二.袁氏竊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三、法律“緊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四、共和之思——辛亥革命的評價九、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首先感受到了備課的重要性,不僅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在教學過程中的突發情況,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不至于手忙腳亂; 2.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談話導入、多種教學互動、小組合作等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在談話導入環節,通過初中生都曾經有過的夢想導入到”天國夢“”強國夢“”憲政夢“自然導入孫中上的”共和夢“這樣的導入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復習前面的知識。3.暢言智慧課堂對我們老師的要求更高,但更體現了課堂要交給學生,要讓學生動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填鴨式的教授學生知識,更加要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4.在本節課中充分地體現了大數據的精準定位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的互動—全班作答,呈現出全班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大數據,我可以快速掌握學生語法知識掌握的薄弱點,針對性講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PK板,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欲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