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教學設計【課標要求】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教材分析】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翻開風云激蕩的近現代篇章,回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走過的路,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艱辛探索 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哪些變化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 我們將明確中國革命的步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意義。在歷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教學目標】1、近代中國社會性質,中華民族的復興面臨的歷史任務2、近代中國選擇復興之路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的原因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地位作用、革命道路、戰勝敵人的法寶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特點、指導思想5、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大意義【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2.科學精神:理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弘揚科學精神。3.公共參與:通過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教學重點】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教學難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思維導圖導入全書邏輯框架的大思路路在哪里呢?為何屢遭失敗?新民主義革命為什么取得勝利?你想知道嗎?那就和我一起走進我們的課堂吧!教師活動:出示本課議題新課講授:總議題: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探索議題1:內憂外患謀出路,路在何方?議題2:艱辛探索復興路,為何屢遭失敗?議題3:另辟新路——新民主義革命勝利,路就在這里!第一幕: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鴉片戰爭》議學問題:結合以上材料分析近代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深陷沉淪悲苦的中華民族兒女的迫切愿望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議學小結: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歷史與近代的沒落(1)燦爛文明的歷史: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2)中華民族近代的沒落:①重要原因:日趨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②對中國性質的影響: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至此,近代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知識拓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不斷發展。2、歷史任務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復興之路——路在何方?歷史任務——怎樣完成?議題2:艱辛探索復興路,為何屢遭失敗?議學情境二:無數仁人志士艱辛探索復興之路議學問題:為什么這些救國探索都失敗了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失敗原因:(自身+中外勢力)①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②地主階級沒有進行根本的制度改革;內有頑固派掣肘,外有列強壓迫入侵。③資產階級力量弱小且難以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中外反動勢力過于強大。議學小結:4、近代中國人民的嘗試和斗爭:(1)結果: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2)結論:在半殖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完兩大歷史任務,必須另辟新路。5、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2)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3)中國的封建勢力強(4)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弱第二幕: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議題3:另辟新路——新民主義革命勝利,路就在這里!議學情境:觀看視頻《新民主主義革命》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結合視頻和教材,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何意義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議學提示:從幾個角度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探索的革命道路3、取勝法寶4、近代中的基本國情5、革命的性質、勝利成果、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和取得勝利的法寶中國民主革命的兩個步驟: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成立的條件: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②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③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2)成立的意義: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中有了主心骨。新民主義革命(1)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革命領導: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成為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斗爭的主心骨。(3)革命過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四個階段(4)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①是什么: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②三者關系:A.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B.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 ;C.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5)內涵:①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②步驟:中國革命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民主革命時期的任務是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任務是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分兩步走的原因:中國“雙半”社會基本國情決定的。兩步之間的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6)特點①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②新的政黨領導:中國共產黨 ——新的領導權③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④新的奮斗目標:過渡到社會主義——新的革命前途⑤新的革命綱領: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⑥新的革命立場: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所屬世界革命范疇知識拓展:比較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舊民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力量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觀念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革命前途 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后,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7)革命勝利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對中國的影響: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訣別過去)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展望未來)對世界的影響: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防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影響世界)(8)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功績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性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重難點突破:①擁有革命主心骨:中國共產黨。②堅持正確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③堅持群眾路線: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無產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④堅持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⑤堅持革命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⑦符合國情:分兩步走符合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⑧革命的前途: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后,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突破提升:用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①經濟基礎的變革: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所有制;②上層建筑的變革: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為無產階級統治;③從而實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再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提供必要準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就是新的上層建筑和的經濟基礎的確立本課小結:課堂練習1.(2023春·遼寧鐵嶺·高一校聯考期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材料表明( )①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改變國家命運需要另辟新路②舊民主主義革命沒有為中國社會作出積極貢獻③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④中國革命要成功,必須有先進階級及其政黨領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材料指出,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這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改變國家命運需要另辟新路;而中國革命要成功,必須有先進階級及其政黨領導,①④正確。②:舊民主主義革命也對國家的出路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②錯誤。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相互交織,但材料并沒有體現這一點,③排除。故本題選B。2.(2023春·江蘇南京·高一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校考期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其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這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 )①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飛躍 ②人民地位的根本性轉變③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④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①符合題意。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②符合題意。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但并未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③說法錯誤。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實現奠定了基礎,④排除。故本題選A。3.(2023春·廣西百色·高一統考期末)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并相繼提出自己的方案。在眾多建國方案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當時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態B.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C.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展D.近代中國無產階級已成為反帝反封建的領導力量【答案】B【詳解】B: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主要是因為走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符合歷史發展規律,B符合題意。A:該選項表述的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不是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的主要原因,排除A。C: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國帶來進步和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展”,不符合歷史實際,C錯誤。D: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無產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領導力量,D錯誤。故本題選B。4.(2023春·黑龍江大慶·高一鐵人中學校考期末)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A.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B.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使中華民族重新左右世界發展的趨勢C.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D.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答案】C【詳解】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C正確。A: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A錯誤。B:中國共產黨并不能左右世界發展的趨勢,B錯誤。D: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D錯誤。故本題選C。5.(2023春·天津濱海新·高一統考期末)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屢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答案】A【詳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把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③排第一位。①: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①排第二位。④: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④排第三位。②: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②排第四位。故正確排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題選A。6.(2023春·北京順義·高一統考期末)一張長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擺放著茶具、花瓶和紫銅煙缸,餐桌四周圍著小圓凳,靠墻的位置還有兩把椅子……步入中共一大會址,我們仿佛置身于那個風雷激蕩的夜晚——圍著餐桌,代表們意氣風發地討論著:建設一個怎樣的黨?如何改變舊中國面貌、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標志著工農聯盟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②使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③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工人階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①表述錯誤。②③:建設一個怎樣的黨?如何改變舊中國面貌、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②③符合題意。④:是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新中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C。7.(2023春·貴州黔西·高二校考期末)有人說,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49年,中國實現了偉大飛躍。下列對這句話中所蘊含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②資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也不能救中國③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說明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①錯誤。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而非資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新中國,②錯誤。③:“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說明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③正確。④:“1949年,中國實現了偉大飛躍”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④正確。故本題選D。8.(2023春·福建南平·高一統考期末)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這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是( )①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②推翻封建統治、發展生產③抵制西方列強、實現統一④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①④正確。②③:“推翻封建統治、發展生產”“抵制西方列強、實現統一”均不符合題意,②③排除。故本題選B。9.(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統考期末)在近代社會,如何喚起民眾、激發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重要問題。毛澤東為此提出“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的主張。該主張的科學性在于( )A.契合了中國各歷史時期的基本國情B.指明了人民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C.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D.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答案】B【詳解】A:契合了中國當時的基本國情,而不是各歷史時期的基本國情,故A錯誤。B:“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的主張。該主張的科學性在于指明了人民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故B正確。C: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故C錯誤。D: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故D錯誤。故本題選B。10.(2023春·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高一校聯考期末)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無數志士仁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前赴后繼地尋找救國方案,卻屢遭挫折和失敗。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經過百年奮斗創造了光耀千秋的偉大歷史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最恢宏的史詩。導致這一迥異歷史結局的原因有( )①先輩仁人志士救亡圖存的革命嘗試均以最終失敗告終②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科學指引③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初心使命,得到人民的擁護支持④舊民主主義革命缺乏革命綱領,未嘗試解決土地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依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該選項所示的內容是這一歷史現象,而不是其原因,①項排除。②: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之下科學地進行革命與斗爭,最終實現了歷史性的勝利,②項正確。③: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贏得了人民的擁護與支持,最終實現了偉大勝利,③項正確。④:舊民主主義革命也有三民主義等革命綱領的指導,④項錯誤。故本題選C。11.(2023春·云南臨滄·高一云南省鳳慶縣第一中學校考期末)“出新”是希望,當年列寧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會主義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出新”。這樣的“出新”帶來了十月革命,也帶來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也帶來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新”是( )①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③革命領導者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④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就所屬的世界革命范疇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①說法錯誤。②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②③正確。④:就革命前途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2.(2023秋·陜西咸陽·高一統考期末)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科學預見和正確指引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和方向。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前者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后者是無產階級領導的②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③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前進行④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詳解】②④: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②④說法正確。①: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都是無產階級領導,①說法錯誤。③:社會主義革命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后進行的,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