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w】浙江省溫州市經開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份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下列對表1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解讀,最準確的是( )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淵源(部分)觀點1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觀點2 歐洲兩大軍事對抗組織的出現觀點3 德國的崛起與歐洲各國的軍備競賽觀點4 巴爾干危機埋下戰爭禍根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軍事對抗B.英國與德國矛盾的激化C.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D.歐洲各國開展軍備競賽2.(2020九上·吳興期中)這次國際會議把“強權戰勝公理”和“弱國無外交”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中國也在戰勝國之列,但因為貧弱,依然改變不了原有的處境。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 )A.處置德國和對戰爭后的世界作出“安排”B.簽署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C.遏制日本,確立太平洋新秩序D.商定如何建立亞洲政治經濟新秩序3.“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釗的這篇《青春》最初應發表在( )A.《申報》 B.《民報》C.《新青年》 D.《解放日報》4.(2021九下·甌海開學考)錢玄同,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他提出“文學之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他的主張與當時社會上正興起的思想一致的是( )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B.提倡民主,反對專制C.提倡新文學,反對就文學 D.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報刊,一直都是記錄歷史的一種重要工具,《申報》、《大公報》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較長,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閱讀以下信息,回答問題。5.《申報》時評:“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A.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B.紅軍長征時期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辛亥革命時期6.《申報》1919年5月15日頭版:“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7.1918—1919年,李大釗先后發表《庶民的勝利》和《新紀元》,以“世界革命的先聲”和“世界革命的新紀元”來評論某一歷史事件。他評論的是( )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 D.五四運動8.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宣言:“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衛戍部隊的勝利起義,代表大會已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這一宣言的通過是基于( )A.沙皇專制統治正式結束B.俄國不愿退出世界大戰中學歷史教學園地版權所有C.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結束D.十月革命取得偉大勝利9.(2021九上·臺州開學考)區別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A.革命的指導思想不同 B.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對象不同10.與表2中共產黨人數大量減少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時間 1927.4 1927.8 1934.9 1937.1人數 5.7萬 1萬多 30多萬 4萬多表2 1927-1937年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表A.南昌起義、土地革命 B.秋收起義、紅軍長征C.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 D.反革命政變、土地革命11.下列對北伐戰爭的總結,正確的是( )①基本消滅了孫傳芳、吳佩孚、張作霖三大軍閥的主力②勝利進軍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③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作戰勇猛,為獨立團贏得了“鐵軍”的稱號④由于軍隊不斷取得勝利,國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從廣州遷到了武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0九上·吳興期中)某同學在自己編寫《偉大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①第四次反“圍剿”失利使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②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③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是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④八七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0九上·嘉興期中)某中學在國慶期間組織“重走長征路”的研學活動,下列最契合活動主題的路線是( )A.井岡山—遵義—吳起鎮—延安 B.瑞金—遵義—貴陽—會寧C.井岡山—遵義—瀘定橋—會寧 D.瑞金—遵義—昆明—會寧二、非選擇題14.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讓我們一起完成一次關于辛亥革命的項目學習。整理歷史年表:1894,興中會成立1903,鄒容撰寫《革命軍》1905,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三民主義。1906,瀏陽、萍鄉起義1907,鎮南關起義、安慶起義、浙皖起義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1911年5月,保路運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退位詔書尋訪偉人足跡:(示例:檀香山尋訪興中會成立的地點,興中會是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孫中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影響深遠。)續寫歷史思考:辛亥革命有什么意義呢?一面是現代中國人自覺的結果,一面是將來中國人自發的憑借。自覺覺些什么呢?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第一件叫做 A 精神的自覺,第二件叫做 B精神的自覺。這回革命,……歷史上看來,是有空前絕大的意義……為什么要紀念這個意義?為要我們把這兩種自覺精神,越加發揚,越加普及,常常提醒,別要忘記。——摘引自梁啟超.飲冰室合集(1)根據辛亥革命大事記,概括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了推翻清王朝做了哪些努力?(2)孫中山先生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檀香山、東京、廣州、南京等地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請你結合他的革命經歷,任選一地列出尋訪的地點并說明它的重要影響。(3)請選擇最合適的詞語填寫在文中A: B: 處;并續寫文中“歷史上看來,是有空前絕大的意義……”。15.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積極發揮旗幟引領作用,打開中國革命新局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的紀元】俄國十月的勝利使馬克思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舉旗定向】到1919年,上海有各類工廠2291家,工人達18.1萬人,加上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工人11.6萬人,上海工人總數已近30萬人,而同期全國工人總數約56萬人。五四運動后,《新青年》編輯部從北京遷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以此為陣地,進行社會革命的宣傳。1920年,上海的馬克思主義者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并積極推動北京、武漢等地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據《上海通史》《中共“一大”的歷史空間》等整理【紅旗招展】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曾說:“革命從以城市為中心轉到以鄉村為中心,這在以往是沒有前例的。法國的巴黎公社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動。主要在首都奪去了政權,就是全國革命的勝利。……而中國革命卻不是這樣,城市革命處于低潮時,可以到鄉村去,繼續革命。”【重整旗鼓】1933年,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據地的一切大權……最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如果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黨和紅軍必將被完全斷送……會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的。——整理自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走向成熟】從大革命失敗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十年,是中國共產黨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這十年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善于總結人民斗爭的成功經驗,而且善于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錯誤,把中國革命不斷地推向新的階段。——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1)請根據上述知識梳理圖,為課堂設計兩個問題。(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的原因。(3)指出中國在“繼續革命”的過程中形成的革命思想。(4)聯系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在“生死關頭”作出的抉擇。(5)運用史實,證明“從大革命失敗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十年,是中國共產黨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的正確性。(要求:表述簡潔,邏輯嚴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A【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 強權戰勝公理 ”“弱國無外交”“中國”“戰勝國”“改變不了”。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戰勝國召開巴黎和會,商討戰后世界秩序的問題及處理德國的問題,中國作為一戰戰勝國之一,仍被大國強權左右,不但未收回主權,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B項簽署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的是華盛頓會議,不符合題意;C項遏制日本,確立太平洋新秩序的是慕尼黑陰謀,不符合題意;D項商定如何建立亞洲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是雅爾塔會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分析材料的能力。3.【答案】A4.【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文學之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說明錢玄同提倡新文學。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就文學與的錢玄同主張一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答案】5.A6.A7.【答案】A8.【答案】A9.【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因此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ACD三項都不是區別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是區別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10.【答案】A11.【答案】A12.【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之后,渡過了湘江。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急行軍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又翻過大雪山,通過草地,1935年10月,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進行戰略轉移的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B項①②④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13.【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及瑞金進行長征。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然后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吳起鎮與陜北的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ACD三項和“重走長征路”的研學活動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瑞金—遵義—貴陽—會寧是最契合活動主題的路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過程與途經地區的先后順序。14.【答案】(1)略(2)略(3)略15.【答案】(1)略(2)略(3)略(4)略(5)略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w】浙江省溫州市經開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份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下列對表1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解讀,最準確的是( )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淵源(部分)觀點1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觀點2 歐洲兩大軍事對抗組織的出現觀點3 德國的崛起與歐洲各國的軍備競賽觀點4 巴爾干危機埋下戰爭禍根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軍事對抗B.英國與德國矛盾的激化C.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D.歐洲各國開展軍備競賽【答案】A2.(2020九上·吳興期中)這次國際會議把“強權戰勝公理”和“弱國無外交”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中國也在戰勝國之列,但因為貧弱,依然改變不了原有的處境。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 )A.處置德國和對戰爭后的世界作出“安排”B.簽署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C.遏制日本,確立太平洋新秩序D.商定如何建立亞洲政治經濟新秩序【答案】A【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 強權戰勝公理 ”“弱國無外交”“中國”“戰勝國”“改變不了”。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戰勝國召開巴黎和會,商討戰后世界秩序的問題及處理德國的問題,中國作為一戰戰勝國之一,仍被大國強權左右,不但未收回主權,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B項簽署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的是華盛頓會議,不符合題意;C項遏制日本,確立太平洋新秩序的是慕尼黑陰謀,不符合題意;D項商定如何建立亞洲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是雅爾塔會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分析材料的能力。3.“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釗的這篇《青春》最初應發表在( )A.《申報》 B.《民報》C.《新青年》 D.《解放日報》【答案】A4.(2021九下·甌海開學考)錢玄同,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他提出“文學之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他的主張與當時社會上正興起的思想一致的是( )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B.提倡民主,反對專制C.提倡新文學,反對就文學 D.提倡科學,反對愚昧【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文學之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說明錢玄同提倡新文學。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就文學與的錢玄同主張一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報刊,一直都是記錄歷史的一種重要工具,《申報》、《大公報》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較長,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閱讀以下信息,回答問題。5.《申報》時評:“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A.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B.紅軍長征時期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辛亥革命時期6.《申報》1919年5月15日頭版:“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答案】5.A6.A7.1918—1919年,李大釗先后發表《庶民的勝利》和《新紀元》,以“世界革命的先聲”和“世界革命的新紀元”來評論某一歷史事件。他評論的是( )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 D.五四運動【答案】A8.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宣言:“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衛戍部隊的勝利起義,代表大會已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這一宣言的通過是基于( )A.沙皇專制統治正式結束B.俄國不愿退出世界大戰中學歷史教學園地版權所有C.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結束D.十月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答案】A9.(2021九上·臺州開學考)區別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A.革命的指導思想不同 B.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對象不同【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因此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ACD三項都不是區別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是區別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10.與表2中共產黨人數大量減少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時間 1927.4 1927.8 1934.9 1937.1人數 5.7萬 1萬多 30多萬 4萬多表2 1927-1937年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表A.南昌起義、土地革命 B.秋收起義、紅軍長征C.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 D.反革命政變、土地革命【答案】A11.下列對北伐戰爭的總結,正確的是( )①基本消滅了孫傳芳、吳佩孚、張作霖三大軍閥的主力②勝利進軍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③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作戰勇猛,為獨立團贏得了“鐵軍”的稱號④由于軍隊不斷取得勝利,國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從廣州遷到了武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12.(2020九上·吳興期中)某同學在自己編寫《偉大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①第四次反“圍剿”失利使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②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③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是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④八七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之后,渡過了湘江。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急行軍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又翻過大雪山,通過草地,1935年10月,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進行戰略轉移的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B項①②④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13.(2020九上·嘉興期中)某中學在國慶期間組織“重走長征路”的研學活動,下列最契合活動主題的路線是( )A.井岡山—遵義—吳起鎮—延安 B.瑞金—遵義—貴陽—會寧C.井岡山—遵義—瀘定橋—會寧 D.瑞金—遵義—昆明—會寧【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及瑞金進行長征。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然后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吳起鎮與陜北的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ACD三項和“重走長征路”的研學活動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瑞金—遵義—貴陽—會寧是最契合活動主題的路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過程與途經地區的先后順序。二、非選擇題14.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讓我們一起完成一次關于辛亥革命的項目學習。整理歷史年表:1894,興中會成立1903,鄒容撰寫《革命軍》1905,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三民主義。1906,瀏陽、萍鄉起義1907,鎮南關起義、安慶起義、浙皖起義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1911年5月,保路運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退位詔書尋訪偉人足跡:(示例:檀香山尋訪興中會成立的地點,興中會是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孫中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影響深遠。)續寫歷史思考:辛亥革命有什么意義呢?一面是現代中國人自覺的結果,一面是將來中國人自發的憑借。自覺覺些什么呢?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第一件叫做 A 精神的自覺,第二件叫做 B精神的自覺。這回革命,……歷史上看來,是有空前絕大的意義……為什么要紀念這個意義?為要我們把這兩種自覺精神,越加發揚,越加普及,常常提醒,別要忘記。——摘引自梁啟超.飲冰室合集(1)根據辛亥革命大事記,概括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了推翻清王朝做了哪些努力?(2)孫中山先生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檀香山、東京、廣州、南京等地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請你結合他的革命經歷,任選一地列出尋訪的地點并說明它的重要影響。(3)請選擇最合適的詞語填寫在文中A: B: 處;并續寫文中“歷史上看來,是有空前絕大的意義……”。【答案】(1)略(2)略(3)略15.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積極發揮旗幟引領作用,打開中國革命新局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的紀元】俄國十月的勝利使馬克思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舉旗定向】到1919年,上海有各類工廠2291家,工人達18.1萬人,加上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工人11.6萬人,上海工人總數已近30萬人,而同期全國工人總數約56萬人。五四運動后,《新青年》編輯部從北京遷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以此為陣地,進行社會革命的宣傳。1920年,上海的馬克思主義者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并積極推動北京、武漢等地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據《上海通史》《中共“一大”的歷史空間》等整理【紅旗招展】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曾說:“革命從以城市為中心轉到以鄉村為中心,這在以往是沒有前例的。法國的巴黎公社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動。主要在首都奪去了政權,就是全國革命的勝利。……而中國革命卻不是這樣,城市革命處于低潮時,可以到鄉村去,繼續革命。”【重整旗鼓】1933年,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據地的一切大權……最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如果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黨和紅軍必將被完全斷送……會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的。——整理自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走向成熟】從大革命失敗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十年,是中國共產黨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這十年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善于總結人民斗爭的成功經驗,而且善于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錯誤,把中國革命不斷地推向新的階段。——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1)請根據上述知識梳理圖,為課堂設計兩個問題。(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的原因。(3)指出中國在“繼續革命”的過程中形成的革命思想。(4)聯系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在“生死關頭”作出的抉擇。(5)運用史實,證明“從大革命失敗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十年,是中國共產黨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的正確性。(要求:表述簡潔,邏輯嚴謹)【答案】(1)略(2)略(3)略(4)略(5)略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w】浙江省溫州市經開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份月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w】浙江省溫州市經開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份月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