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海峽兩岸交往)一、單選題1.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到:“九二共識”……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D.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九二共識是用于概括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1992年香港會談中就“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的認識見解。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987年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這說明(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 B.兩岸交流深得民心C.“一國兩制”成為兩岸共識 D.兩岸已經實現“三通”【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7年開始,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交流,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終于被打破,材料中體現的是兩岸交流深得民心。A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B項兩岸交流深得民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一國兩制”成為兩岸共識錯誤,“一國兩制”至今沒有得到臺灣方面承認,不符合題意;D項兩岸已經實現“三通”是在2008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祖國統一大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1987年”。3.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痛批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讓臺灣失去很多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調整“三不”政策 B.加強兩岸經濟交流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加強兩岸文化交流【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二共識”是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從這里可以看出,“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C符合題意;A. 調整“三不”政策 ,不符合題意;B.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不符合題意;D.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記硬背。4.下列關于海峽兩岸交往的史實,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正確的是( )①達成“九二共識”②胡錦濤會見連戰③兩岸舉行“三通”啟動儀式④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達成“九二共識”,是在1992年,②胡錦濤會見連戰,是在2005年,③兩岸舉行“三通”啟動儀式,是在2008年,④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是在2015年,故它們的先后順序應該是①②③④,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的準確記憶信息排序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5.“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詩作《鄉愁》里提到的是我國尚未回歸的哪一個地區( )A.臺灣 B.香港 C.澳門 D.西藏【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國民黨敗退到臺灣,造成了海峽兩岸的分離,這里的鄉愁指的是就是臺灣,故選項A符合題意;B.香港,不符合題意;C.澳門,不符合題意;D.西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回答,注意理解識記。6.下圖“臺灣同胞返鄉探親團團員穿的夾克衫”充分反映了( )A.海峽兩岸開始了高層互訪 B.海峽兩岸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C.臺灣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愿望 D.海峽兩岸人員互贈紀念品【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海峽兩岸開始了高層互訪 ,不符合題意;B. 海峽兩岸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這里顯示的是臺灣同胞想念家鄉,渴望臺灣回歸,反映了臺灣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愿望,故選項C符合題意;D. 海峽兩岸人員互贈紀念品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懂圖片含義,進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圖片含義是關鍵。7.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 )A. 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獨立自主原則 D.互補互利原則【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A: 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獨立自主原則,排除;D:互補互利原則,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只需識記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8.在2021年對臺工作會議上,汪洋強調:……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積極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 )A.和平統一方針 B.一個中國原則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一國兩制”構想【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臺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一個中國原則是其他國家同中國發展關系的前提和基礎,在這個重大是非問題上,沒有誰能成為例外。因此,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臺灣問題的由來、方針形成、海峽兩岸關系發展、日益密切的交往等相關史實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9.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兩岸關系達成的“九二共識”指的是( )A.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D.反對和遏制“臺獨”、維護祖國統一【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因此:B符合題意;ACD表述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九二共識”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九二共識”的內容即可作答。10.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的標志性事件是( )A.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B.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C.和平統一D.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 ,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7年, 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開放措施, 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故選項B符合題意;C.和平統一,不符合題意;D. 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11.2020年11月4日,第七屆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溫州舉行。統計顯示,近年來溫州累計引進涉臺項目293個,總投資25億美元,連續舉辦多屆浙江臺灣合作周溫州會場活動,共簽約項目133個。材料表明( )A. 兩岸經濟交流日益頻繁 B.粵港澳大灣區深度發展C.兩岸制度差異完全消除 D.溫州涉臺項目數量最多【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 統計顯示,近年來溫州累計引進涉臺項目293個,總投資25億美元,連續舉辦多屆浙江臺灣合作周溫州會場活動,共簽約項目133個 ”可知,近年來兩岸經濟交流日益頻繁。A:兩岸經濟交流日益頻繁,符合題意;B:粵港澳大灣區深度發展,排除;C:兩岸制度差異完全消除,排除;D:溫州涉臺項目數量最多,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的交往,只需認真分析題干關鍵句即可。12.201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面時指出,兩岸關系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于雙方確立了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習近平主席旨在強調( )A. 兩岸在政治上完全達成共識B.臺灣可擁有高度自治權C.“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D.“一國兩制”方針實踐成功【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習近平主席提到的“共同政治基礎”指的是“九二共識”,其意在強調“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A: 兩岸在政治上完全達成共識,排除;B:臺灣可擁有高度自治權,排除;C:“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符合題意;D:“一國兩制”方針實踐成功,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作用,只需識記九二共識推動了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13.1962年臺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詩中寫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 )A.盼望祖國統一 B.希望和家人團聚C.希望臺灣獨立 D.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據“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可知,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盼望祖國統一。海峽兩岸人民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飽受分離之苦,實現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選項A正確;選項B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A 。【點評】 本題以1962年臺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詩中寫道的內容為切入點,主要考查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14.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關于兩岸交流,習近平指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這表達了大陸領導人( )A.繼續推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B.擴大兩岸政治分歧的意愿C.認為實現祖國和平統已沒有任何障礙D.打破兩岸隔絕狀態的意愿【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表達了大陸領導人繼續推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兩岸之間應不斷加深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選項A正確;選項B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兩岸關系的相關知識,關鍵在于掌握建國后兩岸關系發展的史實和中共對于臺灣問題的政策及變化等知識。15.下圖是某同學自制的歷史年代尺。這個年代尺體現了(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B.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C.“臺獨”基礎被鏟除 D.兩岸實現統一【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不符合史實;B.由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等可知,這反映的是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只有B項符合題意。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故選項B符合題意;C. “臺獨”基礎被鏟除,不符合題意;D.兩岸實現統一,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這樣簡單有效。16.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 )A.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獨立自主原則 D.互補互利原則【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就是九二共識。A: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獨立自主原則,排除;D:互補互利原則,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只需識記知識點即可。17.握手是人際關系里最常見的一種禮節。下列圖片中的握手反映的是( )A.外交事業的發展 B.海峽兩岸的交往C.民族團結的加強 D.香港澳門的回歸【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再結合圖片,不難看出這三張圖片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三次握手,表明國共兩黨關系緩和并朝友好方向發展,同時也表明海峽兩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A選項外交事業的發展,不符合題意;B海峽兩岸的交往,符合題意;C民族團結的加強,不符合題意;D香港澳門回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的交往,學生只需識記知識點即可。18.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 (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加強思想文化合作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 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和關鍵,故選項A符合題意;B.加強思想文化合作,不符合題意;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不符合題意;D.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所學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在,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19.2017年12月14日,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仙逝。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他的詩作《鄉愁》里提到的是我國尚未回歸的哪一個地區( )A.澳門 B.香港 C.臺灣 D.西藏【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澳門,不符合題意;B.香港,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海峽、大陸等指的是臺灣與大陸的分離,這說的是尚未回歸的臺灣,故選項C符合題意;D.西藏,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細心分析題干信息。20.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蔡英文及賴清德25日在所謂“海內外臺灣國是會議”發表挑釁言論,聲稱要讓“臺灣成為正常化國家”。蔡英文等人的言行違背了( )A.一個中國原則 B.“三通”協議C.高度自治 D.和平統一方式【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根據材料“海內外臺灣國是會議”“臺灣成為正常化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由此可見,蔡英文等人的言行違背了“九二共識”,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A符合題意;B.“三通”協議,不符合題意;C.高度自治,不符合題意;D.和平統一方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理解回答,注意對題干信息的理解。21.1990年11月21日,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正式成立。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達成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個共識是( )A. 兩岸承諾不動用武力實現統一B.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不受限制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雙方領導人可以適當身份互訪【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這個共識是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1992年香港會談中就“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之認識見解,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 C 項正確;選項ABD表述錯誤,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相關史實。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22.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基礎是( )A. 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 D.兩岸直接“三通”【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反對“臺獨”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海峽兩岸交往不斷取得進展,因此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B符合題意;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不符合題意;D.兩岸直接“三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這類知識點,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死記硬背。23.2005年,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是( )A.李登輝 B.連戰 C.馬英九 D.蔡英文【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 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受到胡錦濤接見。這次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見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的新發展。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史實不符,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對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見的事件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4.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打破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是在( )A.“三不”政策調整后 B.“九二共識”達成后C.八項主張提出后 D.習馬會談后【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開放措施,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故選項A符合題意;B.“九二共識”達成后,不符合題意;C.八項主張提出后,不符合題意;D.習馬會談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25.中國自古重視法治,商鞅在《商君書·定分》中說:“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在現代運用這一傳統來解決臺灣問題的措施是( )A.全國人大常委發表《告臺灣同胞書》B.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C.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了“九二共識”D.解放軍在臺灣海峽大練兵【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全國人大常委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可以看出,這里強調的是法治的必要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針對臺獨問題,我國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明確嚴厲懲治臺獨,堅決避免國家分裂,故選項B符合題意;C. 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了“九二共識” ,不符合題意;D. 解放軍在臺灣海峽大練兵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先依據題干信息,讀懂題干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備選項回答,注意讀懂題干含義是關鍵。26.2005年訪問中國大陸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是 ( )A.辜振甫 B.汪道涵 C.連戰 D.馬英九【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受到胡錦濤接見。這次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見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27.示意圖可以把復雜的歷史簡潔化。下面的示意圖再現了( )A.內地和西藏的關系 B.內地和香港的關系C.內地和澳門的關系 D.大陸和臺灣的關系【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因此,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與題干內容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臺灣問題的由來、方針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日益密切的交往等相關史實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28.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共識”是( )A.發展兩岸關系、推進和平統一 B.兩岸實現通郵、通航、通商C.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發展兩岸關系、推進和平統一 ,不符合題意;B. 兩岸實現通郵、通航、通商 ,不符合題意;C.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回答。29.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識,后稱為“九二共識”。這個共識是( )A.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B.兩岸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C.反對臺獨,武力統一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不符合題意;B. 兩岸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不符合題意;C.反對臺獨,武力統一,不符合題意;D.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30.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認為應該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這一共同政治基礎是( )A.一國兩制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一個中國原則 D.和平統一【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A:一國兩制,排除;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D:和平統一,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屬于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點,比較簡單;只需識記海峽兩岸必須堅持一個中國進口得出答案。31.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舉行對話,達成海峽兩岸“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經濟領域密切合作 B.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C.兩岸直接“三通” 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經濟領域密切合作,不符合題意;B. 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不符合題意;C.兩岸直接“三通”,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看孩子,“九二共識”指的是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共識,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因此“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理解識記。32.我國《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C.堅持不動用武力的原則 D.堅持反對外國干涉的原則【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曾于1992年11月達成了在事務性商談中,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系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因此,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學生應理解和識記臺灣問題的由來、方針形成、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日益密切的交往等相關史實。33.“九二共識”指的是( )A.和平統一的方針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D.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A:和平統一的方針,排除;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排除;D: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排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內容,屬于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點,比較簡單;只需識記知識點再進行排除即可。34.握手是五種禮儀,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領導人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班級的同學對下面一組圖片進行了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B.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C.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D.圖片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 ,不符合題意;B. 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 ,不符合史實;C. 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不符合史實;D.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這里顯示的是近些年來,海峽兩岸政府之間高層的交往, 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看懂圖片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答,注意看懂圖片含義。35.2018年1月16日,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正滿2周年之際,臺灣網友專門為蔡英文作了一首打油詩,叫新版《臺灣之光》。“陸客跑光,經濟倆光,錢沾撒光,財政花光,……以一個側面反映了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出現了倒退,讓兩岸關系走向正軌的政治前提是( )A.必須堅持“九二共識” B.海協、海基會的溝通C.兩岸“三通"的擴大 D.政黨之間的交流合作【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海峽兩岸關系走向正軌的政治前提,故選項A符合題意;B. 海協、海基會的溝通 ,不符合題意;C. 兩岸“三通"的擴大 ,不符合題意;D. 政黨之間的交流合作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不要死記硬背。36.媽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島,歷經宋、明清時代,媽祖信仰開始向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港澳臺地區和日本、東南亞等地擴散,并逐步走向世界。1982 年,臺灣北港朝天宮董事蔡輔雄來到湄洲島,并了解湄洲媽祖祖廟的復建情況,臺灣媽祖信眾與湄洲媽祖祖廟的第一次較為正式的交流。從1989年開始,以朝拜媽祖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終于開始成為現實。媽祖信仰的傳播( )A.突出顯示了南方經濟發展 B.突出了女性地位顯著提高C.強化了古代封建君主專制 D.有利于增強中華的凝聚力【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突出顯示了南方經濟發展 ,不符合題意;B. 突出了女性地位顯著提高 ,不符合題意;C. 強化了古代封建君主專制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媽祖信仰屬于中華民族的信仰,兩岸擁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兩岸的宗教交流有利于增強中華的凝聚力,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這些事件帶來的的影響。37.1992 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它的核心內容是( )A.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開展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ACD三項都不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理解并識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的相關史實。38.題22表是臺灣媒體整理的大陸領事館近期救助臺灣同胞的案例,這些案例( )時間 事故 大陸大使館做法2018年9月 因臺風臺灣網被用日本關西機場 積極協助臺灣同胞撤離關西機場2018年8月 一名臺灣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騙流落街頭 及時對該青年提供救助2017年9月 墨西哥發生強震,5名臺胞受困 迅速趕到現場教授2017年1月 巴塞隆納發生恐怖襲擊,2名臺灣游客受傷 派員操望題22圖A.反映了出國旅游的臺胞人數越來越多B.促進了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C.說明我國政府堅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D.顯示了國家維護主權的決心【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海峽兩岸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根據材料,臺灣民眾遭遇困難,大陸積極援助,這體現了大陸秉持海峽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積極促進國家統一。只有C選項符合題意,其它三項均與材料無關。故答案為:C【點評】考查學生臺灣問題,因為涉及的相關知識面廣,所以就需要根據材料具體分析,最后得出答案。39.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中指出:“……時至今日,種種條件都對統一有利,可謂萬事俱備,任何人都不應當違背民族意志,違背歷史潮流。”當時有利于統一的條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 ②“一國兩制”方針的推動③大陸安定團結,實行改革開放 ④臺灣當局對大陸部分開放A. 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依據題干材料可知,“當時”是指1979年,結合所學可知,到1979年,中國重返聯合國(1971),中美建交(1972年),使得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這有利于統一,故①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確定了改革開放,有利于國家統一,故③正確;“一國兩制”方針正式提出是在1984年,臺灣當局對大陸部分開放是在198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故②④錯誤,排除BCD;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考查1979年有利于祖國統一的條件,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0.如下圖所示內容,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1990年,“海基會”成立,次年,“海協會”成立; 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 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A.民族區域自治 B.對外開放C.外交事業發展 D.祖國統一【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黨和政府處理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臺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C的內容題干沒有體現,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同時,所給選項內容也降低了做題的難度。41.“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交往的基石,對于它的敘述和理解正確的是( )A.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兩岸經過92次協商達成的結果C.這一共識以書面形式通告兩岸 D.根本目的是實現兩岸“三通”【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九二共識是用于概括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1992年香港會談中就“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之認識見解的名詞。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42.握手是一種禮儀,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領導人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班級的同學對下面一組圖片進行了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B.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C.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D.圖片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 ,不符合題意;B. 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 ,不符合題意;C. 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不符合題意;D.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圖一反映的是汪辜會談,這次會談是在達成“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推動了海峽兩岸關系發展;圖二和圖三都是兩岸政黨領袖的會面,促進了兩岸的關系的進展,所以圖片是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懂圖片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圖片含義是解題的關鍵。43.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兩岸互補互利 B.堅持一個中國C.爭取和平統一 D.兩岸共同繁榮【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兩岸互補互利,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基會、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B符合題意;C.爭取和平統一,不符合題意;D.兩岸共同繁榮,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44.下表為1987年臺灣地區電影電視熱門題材情況統計。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電影公司或電視臺 飛騰公司 中華電視臺 臺灣電視臺影片或欄目 《跨過海峽》 《返鄉探親》 《落葉歸根,海外返鄉行》A.臺灣當局兩岸政策松動 B.海峽兩岸實現“三通”C.大陸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D.“一國兩制 ”已成為兩岸共識【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1987年臺灣地區電影電視熱門題材出現了《跨過海峽》《返鄉探親》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這一時期臺灣當局兩岸政策松動,故選項A符合題意;B. 海峽兩岸實現“三通” ,不符合題意;C. 大陸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不符合題意;D. “一國兩制 ”已成為兩岸共識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現象,再結合其中的時間進行分析回答。45.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這說明(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B.兩岸交流深得民心C.“一國兩制”成為兩岸共識D.兩岸已經“三通”【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87年,臺灣當局允許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堅冰的局面被打破。“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說明兩岸交流深得民心,故B符合題意;港澳臺屬于“一國兩制”,排除A項;“一國兩制”并沒有被臺灣當局認可,排除C項;兩岸實現“三通”是2008年,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華民族振興的根本基礎,沒有祖國的完全統一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振興。46.自2016年臺灣地區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執政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臺海關系日益緊張。下列關于九二共識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B.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C.九二共識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D.九二共識未能明確界定兩岸關系【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B. 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C. 九二共識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根據所學可知“九二共識”是指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注意題干中的“錯誤”字樣,細心辨別備選項回答。47.“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一國兩制”政策B.“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選項 C 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C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閱讀信息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的相關史實。48.1986年美國記者華萊士在采訪鄧小平時問道:“臺灣有什么必要同大陸統一?”鄧小平說:“這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別人拿去了。”這說明對于臺灣問題,中央政府的出發點是( )A. 保障民族關系的穩定繁榮 B.充分尊重臺灣歷史和現狀 C.考慮國際國內的發展狀況 D.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材料信息“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說明了對于臺灣問題,中央政府的出發點是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故 D 正確;臺灣問題主要涉及領土問題,而不是民族關系,故 A 錯誤;充分尊重臺灣歷史和現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錯誤;材料中也沒有涉及國際國內的發展狀況,故 C 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 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關鍵信息“分裂總是違背民族意志的,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歷程。49.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 B.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 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A .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未體現出“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故 A 選項錯誤;B .根據材料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炮擊金門、馬祖”,“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故 B 選項正確;C .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未體現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故 C 選項錯誤;D .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未提到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故 D 選項錯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一國兩制的內容與影響。50.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基礎是( )A. 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 D.實現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交往的重要基礎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故選項B符合題意;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不符合題意;D. 實現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注意理解的基礎上記憶。51.2017年11月8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第十四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活動,洪秀柱致辭時表示:“任何傷害兩岸人民利益福祉、悖離歷史文化、以及違逆時勢所趨的分裂主張,得不到兩岸人民的認同,只能淪為歷史的灰燼。”這一事實說明( )A.謀求武力統一已迫在眉睫B.反“臺獨”、反分裂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C.美國干涉阻礙了兩岸關系發展D.“一國兩制”是臺灣回歸的良策【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洪秀柱致辭時表示“任何傷害兩岸人民利益福祉、悖離歷史文化、以及違逆時勢所趨的分裂主張,必然經不起時代的考驗,得不到兩岸人民的認同,只能淪為歷史的灰燼”,這說明反“臺獨”、反分裂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故B項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謀求武力統一、美國干涉阻礙了兩岸關系發展及“一國兩制”,故AC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52.如圖是題目為《回來吧,就缺你了!》的漫畫。畫中的“母親”懷抱中有兩個“孩子”,正等待另一個“孩子”回來。被等待的“孩子”應是( )A.西藏 B.香港 C.澳門 D.臺灣【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題干圖畫中的“母親”懷抱中有兩個“孩子”,結合所學可知,被等待的“孩子”是指臺灣。我國提出和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之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澳門于1999年12月20日先后回歸祖國,只有臺灣問題尚未解決,“臺灣”即是被等待的“孩子”。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祖國統一大業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及分析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港澳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臺灣問題尚未解決,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53.海峽兩岸領導人自1949年以來的首次會面指的是習近平會見( )A.汪道涵 B.辜振甫 C.馬英九 D.連戰【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C符合題意。1993年汪辜會談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故AB不符合題意;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兩岸關系的階段特征(逐步走向緩和——歷史性變化——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兩岸關系新情況——兩岸關系新發展)是解題的關鍵。54.有“九二共識”,才有兩岸關系的春暖花開。“九二共識”的核心是( )A.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原則C.求同存異方針 D.一國兩制構想【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九二共識”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故A正確;和平共處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故B錯誤;1955年,周恩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故C錯誤;“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按照“一國兩制”方針,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故D錯誤。綜上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九二共識”的核心。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其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55.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10—2019.9)》中記載: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這說明( )A.“一國兩制”成共識 B.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C.“九二共識”已達成 D.海峽兩岸已實現統一【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一國兩制”成共識,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 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 ”,可以看出,海峽兩岸的隔絕狀態被打破,開始了交往,故選項B符合題意;C. “九二共識”已達成,不符合史實;D. 海峽兩岸已實現統一,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對這些關鍵語句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56.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是指( )A.汪辜會談 B.九二共識C.胡錦濤會見連戰 D.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汪辜會談,不符合題意;B.九二共識,不符合題意;C. 胡錦濤會見連戰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5年, 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在會面中,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57.李克強總理在有關對臺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們對臺的大政方針是一貫的,在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我們愿意和臺灣各政黨、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對話協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九二共識”是指( )A.國共兩黨實現再次合作 B.增進經濟文化密切交流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政治互信,經濟互通【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岸兩岸關系協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的歷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識”的內涵是答題的關鍵。58.閱讀1987—1992年臺灣與大陸通過香港的間接貿易狀況(單位:百萬美元),據表可知( )年度 臺灣向大陸出口 大陸向臺灣出口 臺灣的順差1987 1226.35 288.94 937.591988 2242.22 478.69 1763.531989 2896.49 586.90 2309.591990 3278.25 765.36 2512.891991 4667.15 1125.85 3541.301992 6397.93 1118.97 5168.96A.海峽兩岸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B.大陸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犧牲C.香港在兩岸經濟交流中起決定作用D.海運、空運直航促進了兩岸經濟交流【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由表格可知,臺灣和大陸的經濟交流頻繁,這也說明了兩岸三地之間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所以A符合題意;由表格不能得出大陸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出的巨大犧牲,排除B;1987-1992年臺灣和大陸的貿易是通過香港進行的,但不能由此說明香港在這中間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只能說香港對兩地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C說法不準確;1987-1992年臺灣和大陸的貿易是通過香港進行的,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解答此類題時,要緊扣材料內容,結合所學,逐一分析選項內容,排除說法錯誤、片面或與題干無關的選項即可。59.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臺灣地區對祖國大陸投資情況。導致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企業數量 合同金額(億美元) 占臺灣地區對外投資比例1991 1735 13.9 9.521992 6430 55.43 21.781993 10945 99.03 65.6A.“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B.兩岸隔絕狀態開始打破C.《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D.“一個中國”共識的達成【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不符合題意;B. 兩岸隔絕狀態開始打破,不符合題意;C. 《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1992年, 臺灣地區對祖國大陸投資猛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了“一個中國”的共識,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這為兩岸經濟交流注入了新動力,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數據的變化,注意變化的時間,再結合對改時間點發生的事件的理解識記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60.“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又再開的時候;兩岸暫時別離,終有團圓的時候。”造成今天“兩岸暫時別離”的直接歷史原因是( )A.日本割占臺灣島 B.荷蘭殖民者搶占臺灣C.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 D.“臺獨”分子分裂臺灣【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日本割占臺灣島 ,不符合題意;B. 荷蘭殖民者搶占臺灣,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解放戰爭國民黨戰敗,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 造成今天“兩岸暫時別離” ,故選項C符合題意;D. “臺獨”分子分裂臺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識記回答,這類知識點,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61.下圖所示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 B.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確立 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據題干圖片內容,可知,從學習卡片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一國兩制”是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中國共產黨為解決祖國內地和臺灣和平統一的問題以及在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中國主權的問題而提出的基本國策。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內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整個國家的主體,同時允許臺灣、香港、澳門保留資本主義制度。 所以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一國兩制的內容與影響。62.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了“九二共識”。數輪接觸后,2005年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會面,促進了兩岸關系新發展。2008年以后,兩岸直接“三通”,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的歷史性一頁。這充分表明( )A. 兩岸均堅持“一國兩制”原則B.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是人心所向C.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越來越大D.兩岸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兩岸均堅持“一國兩制”原則 ,不符合題意;B. 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是人心所向 ,不符合題意;C.據題意可知,自1992年以來,兩岸聯系不斷,關系日益密切并不斷向前推進,說明成果越來越大,故選項C符合題意;D. 兩岸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63.1987年,臺灣民眾發起返鄉運動,印發《我們已沉默了四十年》的傳單30萬份。傳單寫道:“難道我們沒有父母?而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則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這一潮流促成了( )A.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 B.“九二共識”的達成C.“和平統一”口號的提出 D.海峽兩岸“三通”的開展【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87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題文發生在1987年,這反映了民眾要求打破兩岸隔絕狀態。A項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項“九二共識”的達成是1992年,不符合題意;C項“和平統一”口號的提出是在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中,不符合題意;D項海峽兩岸“三通”的開展是在2008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64.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它的核心內容是( )A.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開展廣泛的兩岸經濟文化交流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理解和識記兩岸交往的階段特征是答題關鍵。65.(2020九上·慈溪月考)在2020浙江·臺灣合作周中,浙江省通過此次活動新簽約臺資項目38個,總投資額約48.3億美元,簽約金額與去年相比增長5.5%,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九二共識C.一個中國原則 D.社會主義制度【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這是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ABD三項都不是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不符合題意;C項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需要準確識記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一個中國”原則。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海峽兩岸交往)一、單選題1.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到:“九二共識”……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D.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2.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987年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這說明(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 B.兩岸交流深得民心C.“一國兩制”成為兩岸共識 D.兩岸已經實現“三通”3.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痛批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讓臺灣失去很多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調整“三不”政策 B.加強兩岸經濟交流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加強兩岸文化交流4.下列關于海峽兩岸交往的史實,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正確的是( )①達成“九二共識”②胡錦濤會見連戰③兩岸舉行“三通”啟動儀式④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5.“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詩作《鄉愁》里提到的是我國尚未回歸的哪一個地區( )A.臺灣 B.香港 C.澳門 D.西藏6.下圖“臺灣同胞返鄉探親團團員穿的夾克衫”充分反映了( )A.海峽兩岸開始了高層互訪 B.海峽兩岸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C.臺灣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愿望 D.海峽兩岸人員互贈紀念品7.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 )A. 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獨立自主原則 D.互補互利原則8.在2021年對臺工作會議上,汪洋強調:……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積極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 )A.和平統一方針 B.一個中國原則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一國兩制”構想9.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兩岸關系達成的“九二共識”指的是( )A.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D.反對和遏制“臺獨”、維護祖國統一10.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的標志性事件是( )A.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B.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C.和平統一D.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11.2020年11月4日,第七屆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溫州舉行。統計顯示,近年來溫州累計引進涉臺項目293個,總投資25億美元,連續舉辦多屆浙江臺灣合作周溫州會場活動,共簽約項目133個。材料表明( )A. 兩岸經濟交流日益頻繁 B.粵港澳大灣區深度發展C.兩岸制度差異完全消除 D.溫州涉臺項目數量最多12.201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面時指出,兩岸關系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于雙方確立了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習近平主席旨在強調( )A. 兩岸在政治上完全達成共識B.臺灣可擁有高度自治權C.“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D.“一國兩制”方針實踐成功13.1962年臺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詩中寫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 )A.盼望祖國統一 B.希望和家人團聚C.希望臺灣獨立 D.祝福祖國繁榮昌盛14.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關于兩岸交流,習近平指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這表達了大陸領導人( )A.繼續推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B.擴大兩岸政治分歧的意愿C.認為實現祖國和平統已沒有任何障礙D.打破兩岸隔絕狀態的意愿15.下圖是某同學自制的歷史年代尺。這個年代尺體現了(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B.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C.“臺獨”基礎被鏟除 D.兩岸實現統一16.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 )A.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獨立自主原則 D.互補互利原則17.握手是人際關系里最常見的一種禮節。下列圖片中的握手反映的是( )A.外交事業的發展 B.海峽兩岸的交往C.民族團結的加強 D.香港澳門的回歸18.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 (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加強思想文化合作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 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9.2017年12月14日,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仙逝。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他的詩作《鄉愁》里提到的是我國尚未回歸的哪一個地區( )A.澳門 B.香港 C.臺灣 D.西藏20.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蔡英文及賴清德25日在所謂“海內外臺灣國是會議”發表挑釁言論,聲稱要讓“臺灣成為正常化國家”。蔡英文等人的言行違背了( )A.一個中國原則 B.“三通”協議C.高度自治 D.和平統一方式21.1990年11月21日,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正式成立。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達成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個共識是( )A. 兩岸承諾不動用武力實現統一B.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不受限制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雙方領導人可以適當身份互訪22.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基礎是( )A. 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 D.兩岸直接“三通”23.2005年,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是( )A.李登輝 B.連戰 C.馬英九 D.蔡英文24.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打破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是在( )A.“三不”政策調整后 B.“九二共識”達成后C.八項主張提出后 D.習馬會談后25.中國自古重視法治,商鞅在《商君書·定分》中說:“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在現代運用這一傳統來解決臺灣問題的措施是( )A.全國人大常委發表《告臺灣同胞書》B.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C.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了“九二共識”D.解放軍在臺灣海峽大練兵26.2005年訪問中國大陸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是 ( )A.辜振甫 B.汪道涵 C.連戰 D.馬英九27.示意圖可以把復雜的歷史簡潔化。下面的示意圖再現了( )A.內地和西藏的關系 B.內地和香港的關系C.內地和澳門的關系 D.大陸和臺灣的關系28.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共識”是( )A.發展兩岸關系、推進和平統一 B.兩岸實現通郵、通航、通商C.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9.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識,后稱為“九二共識”。這個共識是( )A.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B.兩岸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C.反對臺獨,武力統一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30.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認為應該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這一共同政治基礎是( )A.一國兩制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一個中國原則 D.和平統一31.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舉行對話,達成海峽兩岸“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經濟領域密切合作 B.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C.兩岸直接“三通” 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32.我國《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C.堅持不動用武力的原則 D.堅持反對外國干涉的原則33.“九二共識”指的是( )A.和平統一的方針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D.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34.握手是五種禮儀,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領導人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班級的同學對下面一組圖片進行了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B.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C.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D.圖片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35.2018年1月16日,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正滿2周年之際,臺灣網友專門為蔡英文作了一首打油詩,叫新版《臺灣之光》。“陸客跑光,經濟倆光,錢沾撒光,財政花光,……以一個側面反映了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出現了倒退,讓兩岸關系走向正軌的政治前提是( )A.必須堅持“九二共識” B.海協、海基會的溝通C.兩岸“三通"的擴大 D.政黨之間的交流合作36.媽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島,歷經宋、明清時代,媽祖信仰開始向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港澳臺地區和日本、東南亞等地擴散,并逐步走向世界。1982 年,臺灣北港朝天宮董事蔡輔雄來到湄洲島,并了解湄洲媽祖祖廟的復建情況,臺灣媽祖信眾與湄洲媽祖祖廟的第一次較為正式的交流。從1989年開始,以朝拜媽祖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終于開始成為現實。媽祖信仰的傳播( )A.突出顯示了南方經濟發展 B.突出了女性地位顯著提高C.強化了古代封建君主專制 D.有利于增強中華的凝聚力37.1992 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它的核心內容是( )A.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開展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38.題22表是臺灣媒體整理的大陸領事館近期救助臺灣同胞的案例,這些案例( )時間 事故 大陸大使館做法2018年9月 因臺風臺灣網被用日本關西機場 積極協助臺灣同胞撤離關西機場2018年8月 一名臺灣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騙流落街頭 及時對該青年提供救助2017年9月 墨西哥發生強震,5名臺胞受困 迅速趕到現場教授2017年1月 巴塞隆納發生恐怖襲擊,2名臺灣游客受傷 派員操望題22圖A.反映了出國旅游的臺胞人數越來越多B.促進了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C.說明我國政府堅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D.顯示了國家維護主權的決心39.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中指出:“……時至今日,種種條件都對統一有利,可謂萬事俱備,任何人都不應當違背民族意志,違背歷史潮流。”當時有利于統一的條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 ②“一國兩制”方針的推動③大陸安定團結,實行改革開放 ④臺灣當局對大陸部分開放A. 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0.如下圖所示內容,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1990年,“海基會”成立,次年,“海協會”成立; 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 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A.民族區域自治 B.對外開放C.外交事業發展 D.祖國統一41.“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交往的基石,對于它的敘述和理解正確的是( )A.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兩岸經過92次協商達成的結果C.這一共識以書面形式通告兩岸 D.根本目的是實現兩岸“三通”42.握手是一種禮儀,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領導人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班級的同學對下面一組圖片進行了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B.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C.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D.圖片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43.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兩岸互補互利 B.堅持一個中國C.爭取和平統一 D.兩岸共同繁榮44.下表為1987年臺灣地區電影電視熱門題材情況統計。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電影公司或電視臺 飛騰公司 中華電視臺 臺灣電視臺影片或欄目 《跨過海峽》 《返鄉探親》 《落葉歸根,海外返鄉行》A.臺灣當局兩岸政策松動 B.海峽兩岸實現“三通”C.大陸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D.“一國兩制 ”已成為兩岸共識45.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這說明(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B.兩岸交流深得民心C.“一國兩制”成為兩岸共識D.兩岸已經“三通”46.自2016年臺灣地區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執政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臺海關系日益緊張。下列關于九二共識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B.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C.九二共識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D.九二共識未能明確界定兩岸關系47.“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一國兩制”政策B.“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民族區域自治政策48.1986年美國記者華萊士在采訪鄧小平時問道:“臺灣有什么必要同大陸統一?”鄧小平說:“這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別人拿去了。”這說明對于臺灣問題,中央政府的出發點是( )A. 保障民族關系的穩定繁榮 B.充分尊重臺灣歷史和現狀 C.考慮國際國內的發展狀況 D.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49.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 B.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 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50.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基礎是( )A. 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 D.實現直接通郵、通航、通商51.2017年11月8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第十四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活動,洪秀柱致辭時表示:“任何傷害兩岸人民利益福祉、悖離歷史文化、以及違逆時勢所趨的分裂主張,得不到兩岸人民的認同,只能淪為歷史的灰燼。”這一事實說明( )A.謀求武力統一已迫在眉睫B.反“臺獨”、反分裂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C.美國干涉阻礙了兩岸關系發展D.“一國兩制”是臺灣回歸的良策52.如圖是題目為《回來吧,就缺你了!》的漫畫。畫中的“母親”懷抱中有兩個“孩子”,正等待另一個“孩子”回來。被等待的“孩子”應是( )A.西藏 B.香港 C.澳門 D.臺灣53.海峽兩岸領導人自1949年以來的首次會面指的是習近平會見( )A.汪道涵 B.辜振甫 C.馬英九 D.連戰54.有“九二共識”,才有兩岸關系的春暖花開。“九二共識”的核心是( )A.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原則C.求同存異方針 D.一國兩制構想55.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10—2019.9)》中記載: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這說明( )A.“一國兩制”成共識 B.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C.“九二共識”已達成 D.海峽兩岸已實現統一56.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是指( )A.汪辜會談 B.九二共識C.胡錦濤會見連戰 D.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57.李克強總理在有關對臺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們對臺的大政方針是一貫的,在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我們愿意和臺灣各政黨、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對話協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九二共識”是指( )A.國共兩黨實現再次合作 B.增進經濟文化密切交流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政治互信,經濟互通58.閱讀1987—1992年臺灣與大陸通過香港的間接貿易狀況(單位:百萬美元),據表可知( )年度 臺灣向大陸出口 大陸向臺灣出口 臺灣的順差1987 1226.35 288.94 937.591988 2242.22 478.69 1763.531989 2896.49 586.90 2309.591990 3278.25 765.36 2512.891991 4667.15 1125.85 3541.301992 6397.93 1118.97 5168.96A.海峽兩岸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B.大陸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犧牲C.香港在兩岸經濟交流中起決定作用D.海運、空運直航促進了兩岸經濟交流59.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臺灣地區對祖國大陸投資情況。導致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企業數量 合同金額(億美元) 占臺灣地區對外投資比例1991 1735 13.9 9.521992 6430 55.43 21.781993 10945 99.03 65.6A.“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B.兩岸隔絕狀態開始打破C.《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D.“一個中國”共識的達成60.“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又再開的時候;兩岸暫時別離,終有團圓的時候。”造成今天“兩岸暫時別離”的直接歷史原因是( )A.日本割占臺灣島 B.荷蘭殖民者搶占臺灣C.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 D.“臺獨”分子分裂臺灣61.下圖所示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 B.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確立 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62.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了“九二共識”。數輪接觸后,2005年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會面,促進了兩岸關系新發展。2008年以后,兩岸直接“三通”,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的歷史性一頁。這充分表明( )A. 兩岸均堅持“一國兩制”原則B.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是人心所向C.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越來越大D.兩岸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63.1987年,臺灣民眾發起返鄉運動,印發《我們已沉默了四十年》的傳單30萬份。傳單寫道:“難道我們沒有父母?而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則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這一潮流促成了( )A.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 B.“九二共識”的達成C.“和平統一”口號的提出 D.海峽兩岸“三通”的開展64.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它的核心內容是( )A.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開展廣泛的兩岸經濟文化交流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65.(2020九上·慈溪月考)在2020浙江·臺灣合作周中,浙江省通過此次活動新簽約臺資項目38個,總投資額約48.3億美元,簽約金額與去年相比增長5.5%,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九二共識C.一個中國原則 D.社會主義制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九二共識是用于概括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1992年香港會談中就“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的認識見解。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7年開始,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交流,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終于被打破,材料中體現的是兩岸交流深得民心。A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B項兩岸交流深得民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一國兩制”成為兩岸共識錯誤,“一國兩制”至今沒有得到臺灣方面承認,不符合題意;D項兩岸已經實現“三通”是在2008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祖國統一大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1987年”。3.【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二共識”是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從這里可以看出,“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C符合題意;A. 調整“三不”政策 ,不符合題意;B.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不符合題意;D.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記硬背。4.【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達成“九二共識”,是在1992年,②胡錦濤會見連戰,是在2005年,③兩岸舉行“三通”啟動儀式,是在2008年,④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是在2015年,故它們的先后順序應該是①②③④,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的準確記憶信息排序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5.【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國民黨敗退到臺灣,造成了海峽兩岸的分離,這里的鄉愁指的是就是臺灣,故選項A符合題意;B.香港,不符合題意;C.澳門,不符合題意;D.西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回答,注意理解識記。6.【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海峽兩岸開始了高層互訪 ,不符合題意;B. 海峽兩岸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這里顯示的是臺灣同胞想念家鄉,渴望臺灣回歸,反映了臺灣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愿望,故選項C符合題意;D. 海峽兩岸人員互贈紀念品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懂圖片含義,進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圖片含義是關鍵。7.【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A: 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獨立自主原則,排除;D:互補互利原則,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只需識記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8.【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臺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一個中國原則是其他國家同中國發展關系的前提和基礎,在這個重大是非問題上,沒有誰能成為例外。因此,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臺灣問題的由來、方針形成、海峽兩岸關系發展、日益密切的交往等相關史實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9.【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因此:B符合題意;ACD表述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九二共識”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九二共識”的內容即可作答。10.【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 ,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7年, 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開放措施, 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故選項B符合題意;C.和平統一,不符合題意;D. 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11.【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 統計顯示,近年來溫州累計引進涉臺項目293個,總投資25億美元,連續舉辦多屆浙江臺灣合作周溫州會場活動,共簽約項目133個 ”可知,近年來兩岸經濟交流日益頻繁。A:兩岸經濟交流日益頻繁,符合題意;B:粵港澳大灣區深度發展,排除;C:兩岸制度差異完全消除,排除;D:溫州涉臺項目數量最多,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的交往,只需認真分析題干關鍵句即可。12.【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習近平主席提到的“共同政治基礎”指的是“九二共識”,其意在強調“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A: 兩岸在政治上完全達成共識,排除;B:臺灣可擁有高度自治權,排除;C:“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符合題意;D:“一國兩制”方針實踐成功,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作用,只需識記九二共識推動了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13.【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據“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可知,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盼望祖國統一。海峽兩岸人民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飽受分離之苦,實現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選項A正確;選項B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A 。【點評】 本題以1962年臺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詩中寫道的內容為切入點,主要考查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14.【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表達了大陸領導人繼續推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兩岸之間應不斷加深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選項A正確;選項B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兩岸關系的相關知識,關鍵在于掌握建國后兩岸關系發展的史實和中共對于臺灣問題的政策及變化等知識。15.【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不符合史實;B.由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等可知,這反映的是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只有B項符合題意。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故選項B符合題意;C. “臺獨”基礎被鏟除,不符合題意;D.兩岸實現統一,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這樣簡單有效。16.【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就是九二共識。A: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獨立自主原則,排除;D:互補互利原則,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只需識記知識點即可。17.【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再結合圖片,不難看出這三張圖片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三次握手,表明國共兩黨關系緩和并朝友好方向發展,同時也表明海峽兩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A選項外交事業的發展,不符合題意;B海峽兩岸的交往,符合題意;C民族團結的加強,不符合題意;D香港澳門回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的交往,學生只需識記知識點即可。18.【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和關鍵,故選項A符合題意;B.加強思想文化合作,不符合題意;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不符合題意;D.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所學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在,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19.【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澳門,不符合題意;B.香港,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海峽、大陸等指的是臺灣與大陸的分離,這說的是尚未回歸的臺灣,故選項C符合題意;D.西藏,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細心分析題干信息。20.【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根據材料“海內外臺灣國是會議”“臺灣成為正常化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由此可見,蔡英文等人的言行違背了“九二共識”,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A符合題意;B.“三通”協議,不符合題意;C.高度自治,不符合題意;D.和平統一方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理解回答,注意對題干信息的理解。21.【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這個共識是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1992年香港會談中就“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之認識見解,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 C 項正確;選項ABD表述錯誤,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相關史實。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22.【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反對“臺獨”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海峽兩岸交往不斷取得進展,因此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B符合題意;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不符合題意;D.兩岸直接“三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這類知識點,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死記硬背。23.【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 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受到胡錦濤接見。這次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見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的新發展。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史實不符,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對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見的事件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4.【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開放措施,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故選項A符合題意;B.“九二共識”達成后,不符合題意;C.八項主張提出后,不符合題意;D.習馬會談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25.【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全國人大常委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可以看出,這里強調的是法治的必要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針對臺獨問題,我國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明確嚴厲懲治臺獨,堅決避免國家分裂,故選項B符合題意;C. 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了“九二共識” ,不符合題意;D. 解放軍在臺灣海峽大練兵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先依據題干信息,讀懂題干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備選項回答,注意讀懂題干含義是關鍵。26.【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受到胡錦濤接見。這次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見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27.【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因此,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與題干內容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臺灣問題的由來、方針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日益密切的交往等相關史實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28.【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發展兩岸關系、推進和平統一 ,不符合題意;B. 兩岸實現通郵、通航、通商 ,不符合題意;C.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回答。29.【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不符合題意;B. 兩岸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不符合題意;C.反對臺獨,武力統一,不符合題意;D.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30.【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A:一國兩制,排除;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D:和平統一,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屬于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點,比較簡單;只需識記海峽兩岸必須堅持一個中國進口得出答案。31.【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經濟領域密切合作,不符合題意;B. 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不符合題意;C.兩岸直接“三通”,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看孩子,“九二共識”指的是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共識,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因此“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理解識記。32.【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曾于1992年11月達成了在事務性商談中,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系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因此,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學生應理解和識記臺灣問題的由來、方針形成、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日益密切的交往等相關史實。33.【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A:和平統一的方針,排除;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題意;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排除;D: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排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內容,屬于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點,比較簡單;只需識記知識點再進行排除即可。34.【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 ,不符合題意;B. 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 ,不符合史實;C. 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不符合史實;D.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這里顯示的是近些年來,海峽兩岸政府之間高層的交往, 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看懂圖片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答,注意看懂圖片含義。35.【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海峽兩岸關系走向正軌的政治前提,故選項A符合題意;B. 海協、海基會的溝通 ,不符合題意;C. 兩岸“三通"的擴大 ,不符合題意;D. 政黨之間的交流合作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不要死記硬背。36.【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突出顯示了南方經濟發展 ,不符合題意;B. 突出了女性地位顯著提高 ,不符合題意;C. 強化了古代封建君主專制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媽祖信仰屬于中華民族的信仰,兩岸擁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兩岸的宗教交流有利于增強中華的凝聚力,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這些事件帶來的的影響。37.【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ACD三項都不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理解并識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的相關史實。38.【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海峽兩岸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根據材料,臺灣民眾遭遇困難,大陸積極援助,這體現了大陸秉持海峽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積極促進國家統一。只有C選項符合題意,其它三項均與材料無關。故答案為:C【點評】考查學生臺灣問題,因為涉及的相關知識面廣,所以就需要根據材料具體分析,最后得出答案。39.【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依據題干材料可知,“當時”是指1979年,結合所學可知,到1979年,中國重返聯合國(1971),中美建交(1972年),使得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這有利于統一,故①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確定了改革開放,有利于國家統一,故③正確;“一國兩制”方針正式提出是在1984年,臺灣當局對大陸部分開放是在198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故②④錯誤,排除BCD;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考查1979年有利于祖國統一的條件,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0.【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黨和政府處理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臺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C的內容題干沒有體現,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同時,所給選項內容也降低了做題的難度。41.【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九二共識是用于概括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1992年香港會談中就“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之認識見解的名詞。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42.【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 ,不符合題意;B. 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 ,不符合題意;C. 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不符合題意;D.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圖一反映的是汪辜會談,這次會談是在達成“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推動了海峽兩岸關系發展;圖二和圖三都是兩岸政黨領袖的會面,促進了兩岸的關系的進展,所以圖片是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懂圖片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圖片含義是解題的關鍵。43.【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兩岸互補互利,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基會、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項B符合題意;C.爭取和平統一,不符合題意;D.兩岸共同繁榮,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44.【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1987年臺灣地區電影電視熱門題材出現了《跨過海峽》《返鄉探親》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這一時期臺灣當局兩岸政策松動,故選項A符合題意;B. 海峽兩岸實現“三通” ,不符合題意;C. 大陸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不符合題意;D. “一國兩制 ”已成為兩岸共識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現象,再結合其中的時間進行分析回答。45.【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87年,臺灣當局允許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堅冰的局面被打破。“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說明兩岸交流深得民心,故B符合題意;港澳臺屬于“一國兩制”,排除A項;“一國兩制”并沒有被臺灣當局認可,排除C項;兩岸實現“三通”是2008年,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華民族振興的根本基礎,沒有祖國的完全統一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振興。46.【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B. 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C. 九二共識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根據所學可知“九二共識”是指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注意題干中的“錯誤”字樣,細心辨別備選項回答。47.【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選項 C 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 C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閱讀信息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的相關史實。48.【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材料信息“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說明了對于臺灣問題,中央政府的出發點是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故 D 正確;臺灣問題主要涉及領土問題,而不是民族關系,故 A 錯誤;充分尊重臺灣歷史和現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錯誤;材料中也沒有涉及國際國內的發展狀況,故 C 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 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關鍵信息“分裂總是違背民族意志的,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歷程。49.【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A .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未體現出“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故 A 選項錯誤;B .根據材料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炮擊金門、馬祖”,“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故 B 選項正確;C .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未體現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故 C 選項錯誤;D .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海峽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未提到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故 D 選項錯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一國兩制的內容與影響。50.【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交往的重要基礎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故選項B符合題意;C.民間團體的經濟交流,不符合題意;D. 實現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注意理解的基礎上記憶。51.【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洪秀柱致辭時表示“任何傷害兩岸人民利益福祉、悖離歷史文化、以及違逆時勢所趨的分裂主張,必然經不起時代的考驗,得不到兩岸人民的認同,只能淪為歷史的灰燼”,這說明反“臺獨”、反分裂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故B項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謀求武力統一、美國干涉阻礙了兩岸關系發展及“一國兩制”,故AC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52.【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題干圖畫中的“母親”懷抱中有兩個“孩子”,結合所學可知,被等待的“孩子”是指臺灣。我國提出和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之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澳門于1999年12月20日先后回歸祖國,只有臺灣問題尚未解決,“臺灣”即是被等待的“孩子”。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祖國統一大業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及分析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港澳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臺灣問題尚未解決,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53.【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C符合題意。1993年汪辜會談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故AB不符合題意;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兩岸關系的階段特征(逐步走向緩和——歷史性變化——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兩岸關系新情況——兩岸關系新發展)是解題的關鍵。54.【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九二共識”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故A正確;和平共處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故B錯誤;1955年,周恩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故C錯誤;“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按照“一國兩制”方針,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故D錯誤。綜上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九二共識”的核心。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其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55.【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一國兩制”成共識,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 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辦法;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 ”,可以看出,海峽兩岸的隔絕狀態被打破,開始了交往,故選項B符合題意;C. “九二共識”已達成,不符合史實;D. 海峽兩岸已實現統一,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對這些關鍵語句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56.【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汪辜會談,不符合題意;B.九二共識,不符合題意;C. 胡錦濤會見連戰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5年, 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在會面中,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57.【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岸兩岸關系協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的歷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識”的內涵是答題的關鍵。58.【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由表格可知,臺灣和大陸的經濟交流頻繁,這也說明了兩岸三地之間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所以A符合題意;由表格不能得出大陸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出的巨大犧牲,排除B;1987-1992年臺灣和大陸的貿易是通過香港進行的,但不能由此說明香港在這中間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只能說香港對兩地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C說法不準確;1987-1992年臺灣和大陸的貿易是通過香港進行的,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解答此類題時,要緊扣材料內容,結合所學,逐一分析選項內容,排除說法錯誤、片面或與題干無關的選項即可。59.【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不符合題意;B. 兩岸隔絕狀態開始打破,不符合題意;C. 《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1992年, 臺灣地區對祖國大陸投資猛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了“一個中國”的共識,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這為兩岸經濟交流注入了新動力,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數據的變化,注意變化的時間,再結合對改時間點發生的事件的理解識記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60.【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日本割占臺灣島 ,不符合題意;B. 荷蘭殖民者搶占臺灣,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解放戰爭國民黨戰敗,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 造成今天“兩岸暫時別離” ,故選項C符合題意;D. “臺獨”分子分裂臺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識記回答,這類知識點,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61.【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據題干圖片內容,可知,從學習卡片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一國兩制”是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中國共產黨為解決祖國內地和臺灣和平統一的問題以及在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中國主權的問題而提出的基本國策。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內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整個國家的主體,同時允許臺灣、香港、澳門保留資本主義制度。 所以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一國兩制的內容與影響。62.【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A. 兩岸均堅持“一國兩制”原則 ,不符合題意;B. 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是人心所向 ,不符合題意;C.據題意可知,自1992年以來,兩岸聯系不斷,關系日益密切并不斷向前推進,說明成果越來越大,故選項C符合題意;D. 兩岸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63.【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87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題文發生在1987年,這反映了民眾要求打破兩岸隔絕狀態。A項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項“九二共識”的達成是1992年,不符合題意;C項“和平統一”口號的提出是在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中,不符合題意;D項海峽兩岸“三通”的開展是在2008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64.【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理解和識記兩岸交往的階段特征是答題關鍵。65.【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這是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ABD三項都不是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不符合題意;C項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需要準確識記發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一個中國”原則。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海峽兩岸交往)(學生版).docx 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海峽兩岸交往)(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