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文地理(下冊)5.1.1紅松之鄉 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指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導致思想觀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以下描述符合該觀點的是( )A.位于黑龍江東北部的大興安嶺,是著名的紅松之鄉B.黃土土質疏松,高原上的人們有挖窯洞居住的習俗C.四川盆地日照不足,冬季寒潮侵襲,不宜全年耕種D太湖流域河湖密布,土壤肥沃,是著名的“天府之國”【答案】B【知識點】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位于黑龍江東北部的大興安嶺,是著名的紅松之鄉,錯誤,應該是小興安嶺。B:黃土土質疏松,高原上的人們有挖窯洞居住的習俗,正確。C:四川盆地日照不足,冬季寒潮侵襲,不宜全年耕種,錯誤。該地日照不足,冬季不會受到寒潮侵襲。D:太湖流域河湖密布,土壤肥沃,是著名的“天府之國” ,錯誤,天府之國是指成都平原,屬于長江流域。故答案為:B。【點評】四川盆地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河網密布,降水豐沛,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盆地四周有高山圍繞,不易受到冬季風的侵擾,具有冬暖、夏熱、春早的特點;盆地內部地勢低平,土壤肥沃。2.下列農作物主要產地在東北三省的是( )A.甜菜 B.甘蔗 C.花生 D.油菜【答案】A【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不同的自然環境適合不同的農作物生長,東北三省適合種植甜菜,華北平原適合種植花生,長江中下游平原適合種植油菜,南方地區適合種植甘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大部分地區冬冷夏暖,雨熱同期。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黑土分布廣泛,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3.(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珠江三角洲;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①③正確。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錯誤,變臉是四川盆地的。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錯誤,應該位于長江上游支流岷江上。故答案為:B。【點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4.土壤以肥沃的黑土著稱的平原是(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答案】A【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我國以肥沃黑土著稱的平原是東北平原。故答案為:A。【點評】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東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干旱區。東北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呈現出山水環繞,沃野千里的自然美景。東北地區有面積廣大的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人少地多,因此農業發達,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5.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描述與我國東北三省地區相符的是( )①山環水繞,沃野千里②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③摔跤、滑冰是人們最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④農業機械化水平高,是我國小麥、棉花、雜糧的主要產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北三省地區:①山環水繞,沃野千里,②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④農業機械化水平高,是我國小麥、棉花、雜糧的主要產區, ①②④正確。③摔跤、滑冰是人們最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錯誤。摔跤是蒙古族人們的體育項目。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我國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大部分地區冬冷夏暖,雨熱同期。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黑土分布廣泛,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6.下列城市位于小興安嶺地區,且有“紅松之鄉”之稱的是( )A.長春 B.沈陽 C.伊春 D.西雙版納【答案】C【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 “紅松之鄉”說明紅松的種植面積廣,而我國的小興安嶺,森林樹種豐富,比較典型的樹種就是紅松、長白落葉松,因此伊春可以稱為紅松之鄉。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伊春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號稱為“天然氧吧”。被譽為“祖國林都”、“紅松故鄉”。7.(2019七下·天臺期末)小明在玩中國政區塑料拼圖時發現掉了一塊,空缺位置與滬、蘇、皖、贛、閩五省市相鄰,缺失的這一塊是( )省A.臺灣省 B.山西省 C.陜西省 D.浙江省【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據圖分析,A是臺灣省,B是山西省,C是陜西省,D是浙江省。根據題意,缺失的省要和 滬、蘇、皖、贛、閩五省市相鄰,符合題意的只能是浙江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8.素有“紅松之鄉”之稱的是( )A.大興安嶺 B.小興安嶺 C.長白山 D.秦嶺【答案】B【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小興安嶺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小興安嶺素有“紅松之鄉”之稱。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小興安嶺“紅松之鄉”的識記。9.小興安嶺位于下列哪個省區的中北部 ( )A.遼寧省 B.黑龍江省C.吉林省 D.內蒙古自治區【答案】B【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紅松之鄉的相關知識。小興安嶺,西北接伊勒呼里山,東南到松花江畔,長約500公里。小興安嶺西與大興安嶺對峙,又稱“東興安嶺”。縱貫黑龍江省中北部。【點評】小興安嶺是中國主要林區之一。東南部以紅松、魚鱗松、臭松、水曲柳、椴樹等為主,西北部以興安落葉松、白樺為主。珍貴用材樹種豐富,木材蓄積量大。10.與“林海雪原”同在一個地理區域內的是( )A.東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黃土高原 D.柴達木盆地【答案】A【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都有大量森林覆蓋,是我國重要的林區,所以有林海之稱。而由于東北地區緯度高,冬季時間長,所以常年一片雪域風光,所以有雪原之稱。故答案為:A。【點評】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一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11.關于我國地形地勢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形多種多樣 B.山區面積廣大C.地勢平坦,起伏和緩 D.地勢西高東低【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我國地形多種多樣,五大地形俱全;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階梯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區低于500米,第三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故地勢起伏大,符合題意的是C。【點評】知道我國地形地勢特點。12.讀“東北三省圖”,完成下列問題。(1)下列關于圖中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A.圖中鐵路名稱是京滬線B.圖中①代表的是三江源C.圖中②代表的工業基地是京津唐工業基地D.圖中③代表的山脈是大興安嶺(2)①地曾經是沼澤遍地、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后來變成了“北大倉”。現在又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①地建立自然保護區體現的觀念主要是( )A.因地制宜 B.防災減災 C.全球意識 D.可持續發展【答案】(1)D(2)D【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東北地區是我國緯度最高,冬季氣溫最低的地區,這里氣溫低,水分蒸發少,土壤中的腐殖質高,土壤肥沃,農業以畜牧業為主。(1)關于圖中信息描述,圖中鐵路名稱是京哈線;圖中①代表的是三江平原;圖中②代表的工業基地是遼中南工業基地;圖中③代表的山脈是大興安嶺。(2)由題目可知,①地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目的主要是保護濕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保護生態系統。故答案為:(1)D;(2)D。【點評】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東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干旱區。東北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呈現出山水環繞,沃野千里的自然美景。東北地區有面積廣大的平原東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人少地多,因此農業發達,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有著名的重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人們把人參、貂皮、鹿茸角稱作東北三寶。13.“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現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東北資源的豐富。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東北農林基地建設的自然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 )①土地資源優勢②森林資源優勢③礦產資源優勢④地理位置優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東北地區重要的礦產資源有( )①煤 ②鐵 ③石油 ④有色金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東北地區土地資源的顯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積廣大②宜農荒地多③土壤肥沃④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1)A(2)A(3)D【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1)東北農林基地建設的自然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東北地區的土地資源豐富,并且十分肥沃,同時這里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與礦產資源及地理位置無關,故答案為:A。(2)東北地區重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和石油,有色金屬主要是集中在南方地區,東北地區較缺乏,故答案為:A。(3)東北地區土地資源的顯著特征是耕地面積廣,人少地多,宜農荒地多,土壤肥沃,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故答案為:D。【點評】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依托豐富的資源,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14.讀我國北方地區略圖,回答下列各題。(1)北方地區位置和范圍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位于內蒙古高原以南 B.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C.位于黃河以北 D.東部瀕臨渤海、黃海。(2)有關北方地區內部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地形以平原為主B.②地區黃土廣布,水土流失嚴重C.①③地區相比,傳統民居以窯洞為主的是③地區D.②③地區相比,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區【答案】(1)C(2)D【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東北三省;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選項ABD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2)讀圖分析可知:①地區為黃土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地形以高原為主,故A錯誤;②地區為東北平原,黑土廣布,①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故B錯誤;①③地區相比,傳統民居以窯洞為主的是①地區,故C錯誤;②③地區相比,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區,故D正確。故答案為:(1)C。(2)D。【點評】根據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主要的地形區有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進行分析解答。二、材料分析題15.(2020七下·溫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幾級階梯?(2)白山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什么季,這主要是原因是什么?(3)五常市是我國優質大米的重要產區,據圖分析當地水稻種植的有利條件。【答案】(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一年中,夏季發電量最大。因為夏季降水最為豐沛,河流水量最大(3)地處東北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花江流經,灌溉水源充足。【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白山水電站夏季發電量最大。因為夏季降水最為豐沛,河流水量最大。(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常市地處東北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花江流經,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種植。【點評】我國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大部分地區冬冷夏暖,雨熱同期。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黑土分布廣泛,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1 / 1人文地理(下冊)5.1.1紅松之鄉 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指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導致思想觀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以下描述符合該觀點的是( )A.位于黑龍江東北部的大興安嶺,是著名的紅松之鄉B.黃土土質疏松,高原上的人們有挖窯洞居住的習俗C.四川盆地日照不足,冬季寒潮侵襲,不宜全年耕種D太湖流域河湖密布,土壤肥沃,是著名的“天府之國”2.下列農作物主要產地在東北三省的是( )A.甜菜 B.甘蔗 C.花生 D.油菜3.(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土壤以肥沃的黑土著稱的平原是(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5.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描述與我國東北三省地區相符的是( )①山環水繞,沃野千里②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③摔跤、滑冰是人們最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④農業機械化水平高,是我國小麥、棉花、雜糧的主要產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下列城市位于小興安嶺地區,且有“紅松之鄉”之稱的是( )A.長春 B.沈陽 C.伊春 D.西雙版納7.(2019七下·天臺期末)小明在玩中國政區塑料拼圖時發現掉了一塊,空缺位置與滬、蘇、皖、贛、閩五省市相鄰,缺失的這一塊是( )省A.臺灣省 B.山西省 C.陜西省 D.浙江省8.素有“紅松之鄉”之稱的是( )A.大興安嶺 B.小興安嶺 C.長白山 D.秦嶺9.小興安嶺位于下列哪個省區的中北部 ( )A.遼寧省 B.黑龍江省C.吉林省 D.內蒙古自治區10.與“林海雪原”同在一個地理區域內的是( )A.東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黃土高原 D.柴達木盆地11.關于我國地形地勢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形多種多樣 B.山區面積廣大C.地勢平坦,起伏和緩 D.地勢西高東低12.讀“東北三省圖”,完成下列問題。(1)下列關于圖中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A.圖中鐵路名稱是京滬線B.圖中①代表的是三江源C.圖中②代表的工業基地是京津唐工業基地D.圖中③代表的山脈是大興安嶺(2)①地曾經是沼澤遍地、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后來變成了“北大倉”。現在又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①地建立自然保護區體現的觀念主要是( )A.因地制宜 B.防災減災 C.全球意識 D.可持續發展13.“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現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東北資源的豐富。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東北農林基地建設的自然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 )①土地資源優勢②森林資源優勢③礦產資源優勢④地理位置優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東北地區重要的礦產資源有( )①煤 ②鐵 ③石油 ④有色金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東北地區土地資源的顯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積廣大②宜農荒地多③土壤肥沃④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讀我國北方地區略圖,回答下列各題。(1)北方地區位置和范圍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位于內蒙古高原以南 B.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C.位于黃河以北 D.東部瀕臨渤海、黃海。(2)有關北方地區內部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地形以平原為主B.②地區黃土廣布,水土流失嚴重C.①③地區相比,傳統民居以窯洞為主的是③地區D.②③地區相比,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區二、材料分析題15.(2020七下·溫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幾級階梯?(2)白山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什么季,這主要是原因是什么?(3)五常市是我國優質大米的重要產區,據圖分析當地水稻種植的有利條件。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位于黑龍江東北部的大興安嶺,是著名的紅松之鄉,錯誤,應該是小興安嶺。B:黃土土質疏松,高原上的人們有挖窯洞居住的習俗,正確。C:四川盆地日照不足,冬季寒潮侵襲,不宜全年耕種,錯誤。該地日照不足,冬季不會受到寒潮侵襲。D:太湖流域河湖密布,土壤肥沃,是著名的“天府之國” ,錯誤,天府之國是指成都平原,屬于長江流域。故答案為:B。【點評】四川盆地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河網密布,降水豐沛,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盆地四周有高山圍繞,不易受到冬季風的侵擾,具有冬暖、夏熱、春早的特點;盆地內部地勢低平,土壤肥沃。2.【答案】A【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不同的自然環境適合不同的農作物生長,東北三省適合種植甜菜,華北平原適合種植花生,長江中下游平原適合種植油菜,南方地區適合種植甘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大部分地區冬冷夏暖,雨熱同期。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黑土分布廣泛,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3.【答案】B【知識點】珠江三角洲;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①③正確。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錯誤,變臉是四川盆地的。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錯誤,應該位于長江上游支流岷江上。故答案為:B。【點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4.【答案】A【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我國以肥沃黑土著稱的平原是東北平原。故答案為:A。【點評】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東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干旱區。東北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呈現出山水環繞,沃野千里的自然美景。東北地區有面積廣大的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人少地多,因此農業發達,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5.【答案】C【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北三省地區:①山環水繞,沃野千里,②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④農業機械化水平高,是我國小麥、棉花、雜糧的主要產區, ①②④正確。③摔跤、滑冰是人們最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錯誤。摔跤是蒙古族人們的體育項目。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我國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大部分地區冬冷夏暖,雨熱同期。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黑土分布廣泛,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6.【答案】C【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 “紅松之鄉”說明紅松的種植面積廣,而我國的小興安嶺,森林樹種豐富,比較典型的樹種就是紅松、長白落葉松,因此伊春可以稱為紅松之鄉。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伊春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號稱為“天然氧吧”。被譽為“祖國林都”、“紅松故鄉”。7.【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據圖分析,A是臺灣省,B是山西省,C是陜西省,D是浙江省。根據題意,缺失的省要和 滬、蘇、皖、贛、閩五省市相鄰,符合題意的只能是浙江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8.【答案】B【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小興安嶺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小興安嶺素有“紅松之鄉”之稱。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小興安嶺“紅松之鄉”的識記。9.【答案】B【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紅松之鄉的相關知識。小興安嶺,西北接伊勒呼里山,東南到松花江畔,長約500公里。小興安嶺西與大興安嶺對峙,又稱“東興安嶺”。縱貫黑龍江省中北部。【點評】小興安嶺是中國主要林區之一。東南部以紅松、魚鱗松、臭松、水曲柳、椴樹等為主,西北部以興安落葉松、白樺為主。珍貴用材樹種豐富,木材蓄積量大。10.【答案】A【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都有大量森林覆蓋,是我國重要的林區,所以有林海之稱。而由于東北地區緯度高,冬季時間長,所以常年一片雪域風光,所以有雪原之稱。故答案為:A。【點評】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一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11.【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我國地形多種多樣,五大地形俱全;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階梯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區低于500米,第三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故地勢起伏大,符合題意的是C。【點評】知道我國地形地勢特點。12.【答案】(1)D(2)D【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東北地區是我國緯度最高,冬季氣溫最低的地區,這里氣溫低,水分蒸發少,土壤中的腐殖質高,土壤肥沃,農業以畜牧業為主。(1)關于圖中信息描述,圖中鐵路名稱是京哈線;圖中①代表的是三江平原;圖中②代表的工業基地是遼中南工業基地;圖中③代表的山脈是大興安嶺。(2)由題目可知,①地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目的主要是保護濕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保護生態系統。故答案為:(1)D;(2)D。【點評】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東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干旱區。東北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呈現出山水環繞,沃野千里的自然美景。東北地區有面積廣大的平原東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人少地多,因此農業發達,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有著名的重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人們把人參、貂皮、鹿茸角稱作東北三寶。13.【答案】(1)A(2)A(3)D【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1)東北農林基地建設的自然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東北地區的土地資源豐富,并且十分肥沃,同時這里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與礦產資源及地理位置無關,故答案為:A。(2)東北地區重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和石油,有色金屬主要是集中在南方地區,東北地區較缺乏,故答案為:A。(3)東北地區土地資源的顯著特征是耕地面積廣,人少地多,宜農荒地多,土壤肥沃,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故答案為:D。【點評】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依托豐富的資源,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14.【答案】(1)C(2)D【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東北三省;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選項ABD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2)讀圖分析可知:①地區為黃土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地形以高原為主,故A錯誤;②地區為東北平原,黑土廣布,①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故B錯誤;①③地區相比,傳統民居以窯洞為主的是①地區,故C錯誤;②③地區相比,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區,故D正確。故答案為:(1)C。(2)D。【點評】根據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主要的地形區有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進行分析解答。15.【答案】(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一年中,夏季發電量最大。因為夏季降水最為豐沛,河流水量最大(3)地處東北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花江流經,灌溉水源充足。【知識點】東北三省【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白山水電站夏季發電量最大。因為夏季降水最為豐沛,河流水量最大。(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常市地處東北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花江流經,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種植。【點評】我國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大部分地區冬冷夏暖,雨熱同期。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黑土分布廣泛,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下冊)5.1.1紅松之鄉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下冊)5.1.1紅松之鄉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