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怎樣讓人民吃好“蛋糕”?《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大單元、議題式教學設計一、教材解析本單元集中講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主題:一是本課所講述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發展理念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即我國的經濟發展。側重講如何把“蛋糕做大”;二是講述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即第四課我國的社會進步,側重講如何把“蛋糕粉好”。這些都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中的基本問題。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的關系,本質上就是生產和分配的關系,其內容不僅很難截然分開,而且,經常交織在一起。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物質前提和基礎,社會建設是經濟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一方面,本單元在闡述經濟發展相關內容時,反映其與社會建設、社會進步的關系,凸顯經濟發展是實現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發展;另一方面,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本身就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題中之義。本框題是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的內容,在學習了第一單元“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本單元具體講述了指導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及現代化經濟體系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社會減震器”,即社會保障。如果第三課是把“蛋糕”做大,那么第四課就是把“蛋糕”切好的問題。該框題主要講述了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的合法途徑,以及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實行什么樣的分配制度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它直接影響到廣大勞動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二、教學設計思想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角色,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以人民為中心,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把“蛋糕”做大,固然重要。但把“蛋糕”分好也很重要,這關系到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實現。因此,我們要發展“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要讓學生在現實情況的基礎上,明確知識之間的聯系,深刻理解本節課內容,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并引導學生從心底認同我國現有的收入分配體系。三、教學目標(一)單元目標闡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和要求,理解堅持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推動新時代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學生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認識我國經濟展建設中的有關問題,堅定對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認同,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二)課時目標通過“小濤所在企業屬于哪種所有制形式?采用哪種分配方式?你認為小濤和小磊工資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小磊和小明的觀點嗎?為什么?”2個問題探究按勞分配的相關知識;通過“小濤哥哥的公司員工是依據什么獲得收入的?員工之間工資差距大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相關知識;借助具體情境準確把握我國的分配制度,正確理解現存的各種分配方式,是遵循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制定出來的,符合現實狀況的科學的基本經濟制度;通過“小濤的爸爸媽媽、姑姑姑夫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問題的探討,深刻感受我們獲得收入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弘揚勞動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視頻《把蛋糕做大分好》及設問“習總書記為什么說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這個合理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啟發思考,理解“蛋糕做大”與“蛋糕分好”的內在聯系,增強對我國現存的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制度的政治認同。四、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已有一些個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所見所思所想,但對于我國現在出現的多種多樣的收入來源,他們并不是很清楚,也沒有深刻的理解和系統的認識。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邏輯思維能力有了初步的發展,辯證思維能力也在逐步形成。所以,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讓每一位學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有強烈的政治認同,并能夠科學地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的熱情。五、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區分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理解國家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二)教學難點:區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區分各種居民收入方式。六、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資源與工具(一)教師:搜集相關視頻資料并剪輯、配樂;制作相關微課;制定教學設計和制作PPT課件。(二)學生:復習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發展》;預習本課時知識;根據學案要求進行初步學習。議題設置總議題:怎樣讓人民吃好“蛋糕”?分議題一:人民吃好“蛋糕”有何制度保障?分議題二:人民吃好“蛋糕”為何途徑多樣?分議題三:人民吃好“蛋糕”如何堅持完善?九、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新聞數據引入師: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明確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7個具體目標,其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講的內容。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3年各省份的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展示圖片,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了解我們的收入都是怎樣得來的嗎?我們的收入是怎樣分配到個人手里的呢?本節課我們將探討我們的個人收入問題。(二)講授新課——總議題:怎樣讓人民吃好“蛋糕”?分議題一:人民吃好“蛋糕”有何制度保障?思考:我國收入分配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并展示下面圖片:學生自學課本P44-P45,并獨立思考以上問題。學生回答。教師多鼓勵,并適當引導。答案:(1)小濤和小磊的工資都屬于按勞分配,有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兩人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的差別較大,這是按勞分配的主要依據。(2)不同意。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都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答案:(1)小濤的哥哥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民營企業,今年上市了。采用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模式,薪酬從幾千元到幾百萬都有。營銷人員基本工資3000元。軟件工程師月薪8000元,高層管理人員年薪為600萬元。公司的員工大都有公司的股份,小濤哥哥的股份以每年0.1%的收益計算,年收入為300萬元。(2)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單純的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可能會造成收入差距拉大。核心歸納:正確區分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分議題二:人民吃好“蛋糕”為何途徑多樣?出示下列題目:小濤的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媽媽是一家股份制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濤的爸媽周末到小濤姑姑家探望,姑姑家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在公司上班,業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養老金,姑夫的媽媽是個殘疾人,每月政府都有發放殘疾人補貼。思考:(1)小濤的爸爸媽媽、姑姑姑夫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2)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4、我國的居民收入的途徑(1)主要途徑:①勞動性收入::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津貼和資金②財產性收入: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利息、租金(2)其它途徑:①經營性收入:通過生產活動所獲得的收入,如開小店、擺小攤.②轉移性收入::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政府補貼、社會救濟金5、勞動是財富的源泉(1)勞動的重要性: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個人獲取收入的要求: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②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③要鼓勵全體勞動得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各小組派代表總結議題一和議題二,教師可適時加以點撥和引導,完善各組答案,并出示以下表格:按性 質分 按勞分配按要素分配按獲取途徑分 勞動性收入 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 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其他收入形式 經營性收入 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 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家庭或個人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轉移支付所獲得的收入,包括養老金、社會救助和補助等分議題三:人民吃好“蛋糕”如何堅持完善?觀看視頻《把蛋糕做大分好》。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漲船高、各得其所,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2022年1月17日于北京議學問題:習總書記為什么說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這個合理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①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④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揮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完成下面的連線題:公布答案:初次分配:2、4、5、8;再分配1、3、7、9;第三次分配:6,并引導學生總結出以下要點:⑤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⑥必須堅持消除貧困。A、原因: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消除貧困是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B、要求:為了消除貧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三)課堂小結——知識聯系,總結提升如果說第3課講到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在做大“蛋糕”,那么第四課第一框就是在分“蛋糕”。而“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合理,會影響人們做“蛋糕”的積極性,也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我們要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認同我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具體目標之一,發展該體系,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板書設計——提綱式板書,清楚明了十、作業設計——公共參與請針對“完善當地居民收入分配”,為當地政府提出1-2條合理的、可操作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