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階段測試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021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日兩國都是哪一集團的成員國?一戰后,兩國所在地區矛盾十分尖銳,為調整利益召開了哪一國際會議( )A.協約國集團 巴黎和會 B.協約國集團 華盛頓會議C.同盟國集團 華盛頓會議 D.同盟國集團 巴黎和會2.(2021九上·浙江月考)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進分子夢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哪些探索活動是為了實現這一夢想(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21九上·浙江月考)正確的把握歷史事件的標志、性質和實質是 學習歷史與社會的基本素養,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A.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暴行宣告了國民革命的失敗B.辛亥革命充分體現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C.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D.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4.(2019九上·吳興期中)1912—1919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與之相關的事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 ②辛亥革命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 ④國民革命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有一位新國民,戴一頂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裝,著一雙進步靴,走過了交通路,來到了模范街,踏進了公益會,說幾句義務話。這一新國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B.禮儀風俗的簡潔化C.民間服飾的西洋化 D.民族經濟的工業化6.(2021九上·浙江月考)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提出:“辛亥革命過了七年多,中國便發生了五四運動,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有著多方面的深刻影響。”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在思想領域的影響是( )A.民主精神的傳承 B.共和政體的確立C.革命道路的延續 D.革命方式的改變7.(2021九上·浙江月考)中國共產黨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是( )A.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 B.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C.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D.必須建立新型的人民軍隊8.(2021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于 1935 年年 2 月在《憶秦娥·婁山關》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是指( )A.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B.進軍井岡山,探索農村包圍城市道路C.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D.長征勝利,實現戰略大轉移9.(2021九上·浙江月考)周恩來(1898 年﹣1976 年)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下列關于周恩來的革命經歷描述正確的是( )A.26 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B.29 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C.37 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D.38 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10.(2019九上·吳興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③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利——五四運動④南京大屠殺——國民政府遷都重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2021九上·浙江月考)如圖是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兩則史料,對下列史料解讀正確的是( )1945 年日軍《華北方面軍綜合戰果》中寫道:“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一萬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戰占七成五。在交戰的二百萬敵軍中,半數以上也都是中共軍。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萬九千具敵遣尸,中共軍也占半數。” 美國軍事觀察組到延安和晉綏、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考察后向國內報告:“最最重要的、無可爭辯的事實是,共產黨軍隊從抗日戰爭開始幾乎一無所有,在華北華中一個很大地區里,不僅保存了下來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實力,在那些地區里他們正繼續牽制著大量日軍。”A.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B.中國共產黨軍隊在人數上超過國民黨軍隊C.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協作推動抗戰勝利12.(2021九上·浙江月考)學習歷史需要正確地區分史實與觀點,下列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本軍隊一萬多人②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③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④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2021九上·浙江月考)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同點有 ( )①毛澤東都直接參與其中②中國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③都初步出現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局面④都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14.(2021九上·浙江月考)某些膾炙人口的口號、詩詞、歌謠等往往具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詩詞、歌謠等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②“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③“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15.(2021九上·浙江月考)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對如圖兩幅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的解讀,最準確的是( )A.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 B.華盛頓會議和慕尼黑會議C.慕尼黑會議和雅爾塔會議 D.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二、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共10分,每題2分)16.(2021九上·浙江月考)1914年突發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判斷:理由:17.(2021九上·浙江月考)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判斷:理由:18.(2021九上·浙江月考)新文化運動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判斷:理由:19.(2021九上·浙江月考)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平等”兩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判斷:理由:20.(2021九上·浙江月考)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吳起鎮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判斷:理由:三、材料分析題(共40分,每題8分)21.(2021九上·浙江月考)【回憶家鄉歷史,感悟人民力量】史料一:武昌一聲炮響,黨人群起響應。1911年11月5日,寧波與省城杭州同日發動起義。整個過程兵不血刃,秩序良好。市民們紛紛纏扎白布,豎起白旗響應。寧波光復對于推動和發展全國尤其是東南地區的革命形勢意義重大。史料二:1919年5月7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省立第四中學等校師生通電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舉行集會和游行示威,并成立“寧波中等以上學生聯合會”,積極宣傳演講、抵制日貨。5 月中旬末,寧波杠幫(搬運工人)、船夫舉行罷工,拒絕替日商卸煤、運煤,這是中國工人階級聲援五四學生運動的最早罷工之一。史料三:1937年 11 月以來,駐守寧波的中國軍隊,多次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使日軍付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中共領導的三五支隊更是出其不意打擊日寇。各階層人民也紛紛投入抗日洪流當中。(1)史料一折射出的歷史事件對近代中國文明進步作出了怎樣的重大貢獻?(2)從史料二中可見該運動的性質是什么?與以往相比,該救亡圖存運動顯示出怎樣新的進步意義?(3)請結合史料一、二、三加以概括近代救亡圖存運動中的隊伍發生了哪些變化?22.(2021九上·浙江月考)【銘記黨史,不忘初心】材料:“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萬經風雨,高舉紅旗進北京。”——摘編自“紅色旅游解說詞”材料二:“一兵身后九夫保,千里云沙雙劍開。軍得民心魚得水,小車推出凱歌來”(1)材料一有哪些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2)材料一中“燎原烈火向天明”與“高舉紅旗進北京”之間有何關聯?(3)通過兩則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有哪些?23.(2021九上·浙江月考)【國共合作,砥礪而行,】國共兩黨關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內容之一。1924﹣1949年,國共關系呈現“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問:“為什么需要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時,孫中山回答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材 料 二:下面是1924﹣1949年間的部分圖片資料材料三:國共兩黨關系思維導圖(1)孫中山“為國民黨注入新血液”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圖片中屬于國共兩黨分裂時期的有 ;屬于國共兩黨合作時期的有 (填字母)(3)結合所學,完善思維導圖。24.(2021九上·浙江月考)【回首世界歷史,關注人類命運】材料一:1938年9月,張伯倫的廣播演說 “我們對一個強大鄰邦壓境下的小國不論抱有多大的同情,但總不會為了它而不顧一切地使整個不列顛帝國卷入一場戰爭。”材料二:丘吉爾1940年6月廣播演說“我們將戰斗到底……我們決不投降。”斯大林:“紅軍、海軍和蘇聯全體公民必須保衛每一寸蘇維埃土地,戰斗到最后一滴血,來保衛城鎮材料三:“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聯合國家宣言》(1)材料一從張伯倫到丘吉爾,英國的政策有何變化?(2)根據材料二,分別例舉兩位領導人號召下的抗爭史實各一。由此可見二戰性質相比一戰有何不同(3)材料三文件的簽署標志著什么?此后,簽署宣言的國家加強互相合作相配合請舉一史實。25.(2021九上·浙江月考)【正視戰爭滄桑,感悟人間正道】材料一: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的一場會戰,這場會戰粉碎了日軍欲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圖謀。講述的是“八百壯士”堅守四天四夜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向觀眾展現了一幅戰場上的眾生相。也許開始時他們會自私、怕死、懦弱…但是最終他們都克服了恐懼,勇敢面對不畏生死,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材料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才能歡聚一堂 ”材料三:時間:1931-1945年,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結果:中日戰場斃傷和俘獲日軍155萬余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1)材料一指的是哪場會戰?并再舉一例中國軍民的“勇敢面對不畏生死”(2)材料二中的“悲慘時候”是什么事件?該事件對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什么?東北人民什么時候實現了“歡聚一堂”(3)材料三信息說明什么?由此說說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為了協調美日在亞太地區的矛盾,在美國的倡導下,召開了華盛頓會議。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協約國集團 華盛頓會議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華盛頓會議的準確理解與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進分子夢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為條了實現這一夢想,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技術,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和文化。B項②③是為了實現西方的政治制度進行的探索活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了解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及重要歷史事件。3.【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ABC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觀點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理解和識記能力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對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①②符合題意。③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39—1945年;④國民革命運動發生在1924—1927年;和題干中的時間“1912—1919年”不符,應排除。A項①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識記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特征及原因,特別注意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出現的原因及表現。5.【答案】A【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和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的興起,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民國政府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會習俗逐漸得到改變。題干中這一新國民形象正反映了這一現象的變化。A項社會生活的近代化是題干新國民形象的描述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兩項均不能完整全面解釋題干信息,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經濟的工業化題干材料未反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社會生活變化,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6.【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在思想領域的影響表現在民主精神的傳承。A項民主精神的傳承是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在思想領域的影響,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的影響及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的影響是傳承民主精神。7.【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其原因在于片面學習蘇俄的革命經驗,即先進攻城市再由城市領導農村,沒有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深刻教訓是從中國國情出發探索革命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ABD三項都不是中國共產黨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不符合題意;C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意義的相關史實。8.【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9.【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898+37=1935。A項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描述錯誤,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戰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猛攻武昌城,為其所在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不符合題意;B項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描述錯誤,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不符合題意;C項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描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描述錯誤,1936年12月,為了讓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革命經歷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周恩來的革命經歷的相關史實。10.【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日軍罪行【解析】【分析】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開始時,他們攻占了一些縣城,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揮失誤,使得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國工農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③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利——五四運動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的合理要求遭到了拒絕,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五四運動爆發;④南京大屠殺——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淞滬會戰失利,南京受到侵華日軍威脅,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自料南京無法堅守,為堅持長期抗戰,遂決定依照既定方針,作出了遷國民政府于重慶辦公的重大決定;A項①③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945年”“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一萬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戰占七成五”“共產黨軍隊,從抗日戰爭開始幾乎一無所有,在華北、華中一個很大地區里,不僅保存了下來,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實力,在那些地區里他們正繼續牽制著大量日軍”的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A項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解讀錯誤,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于1937年,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軍隊在人數上超過國民黨軍隊解讀錯誤,材料并未體現中共數量超過國民黨軍隊,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讀正確,符合題意;D項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協作推動抗戰勝利解讀錯誤,兩則材料都沒有涉及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協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的背景、含義、過程、意義。12.【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表述,而觀點是對歷史事件的評論,③④屬于觀點,①②屬于史實。D項③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和歷史事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歷史史實和歷史事件的區別。13.【答案】D【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張學良將軍只參與了西安事變,沒有參與重慶談判。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與重慶談判無關。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國共都達成了反對內戰的意向,所以②③是兩者的相似點。D項②③是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的相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相同點。注意識記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14.【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反映的是1936年的紅軍長征的結束;②“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③“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出自于1935年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與1919年的五四運動有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④③①②。B項④③①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口號、詩詞、歌謠出現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口號、詩詞、歌謠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解題的關鍵。15.【答案】D【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兩幅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準確的是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1919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召開巴黎和會,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五大國會議討論決定,五大國會議由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組成。1914年6月同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把德國的殖民地瓜分殆盡。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ABC三項解讀不準確,不符合題意;D項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解讀最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為依托,考查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會議的內容。16.【答案】錯誤;理由: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17歲青年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刺殺奧匈帝國皇太子夫婦,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故答案為:錯誤;理由: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理解并掌握重要史實。17.【答案】正確;理由:1942-1945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抗擊日本關東軍;1942年中國等26國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選擇一點即可)【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中國戰場牽制大量日軍,蘇聯出兵擊敗日本關東軍,中國組織遠征軍入緬作戰都與中國抗日戰爭有關,充分說明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答案為:正確;理由:1942-1945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抗擊日本關東軍;1942年中國等26國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選擇一點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了解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18.【答案】錯誤;理由: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的運動【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故答案為:錯誤;理由: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的運動。【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意義。19.【答案】錯誤;理由:陳獨秀、李大釗等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故答案為:錯誤;理由:陳獨秀、李大釗等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20.【答案】錯誤;理由: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故答案為:錯誤;理由: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結束的標志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21.【答案】(1)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國運動(2)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一:資產階級革命派;二:青年學生、工商界人士;三:全民族抗戰【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史料一中的“武昌一聲炮響”“1911年”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史料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史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史料一辛亥革命反映了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近代救亡圖存運動;史料二五四運動反映了青年學生、工商界人士領導了近代救亡圖存運動;史料三抗日戰爭反映了為了救亡圖存,中國進行了全民族抗戰。故答案為:(1)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2)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一:資產階級革命派;二:青年學生、工商界人士;三:全民族抗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的能力。22.【答案】(1)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 、淮海戰役(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沿著這條道路,黨領導人民經過艱苦斗爭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擁護、人民軍隊的英勇斗爭【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實及學生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關鍵詞“南湖、燎原烈火、征程二萬、進北京”可知,分別是中共一大召開(中共誕生)、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2)本題考查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及學生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可知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或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擁護、人民軍隊的英勇斗爭。故答案為:(1)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淮海戰役。(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沿著這條道路,黨領導人民經過艱苦斗爭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擁護、人民軍隊的英勇斗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實,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中國共產黨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要求具備分析理解材料和識記的能力。23.【答案】(1)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2)BC;AD(3)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內戰時期)。②北伐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③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可以判斷“為國民黨注入新血液”指的是國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共產黨員李大釗林伯渠等人出席了會議,孫中山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攻占賀勝橋發生在北伐戰爭中,屬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井岡山會師發生在1928年,屬于國共兩黨分裂時期;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屬于國共兩黨分裂時期;平型關戰役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屬于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成果。(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兩大主要成果是創辦了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1927-1937年屬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各派軍事集團的混戰,特別是蔣介石發動的對紅軍的幾 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啟示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通過學習國共兩黨關系變化可知,國共合則民族興,國共分則戰亂生等。故答案為:(1)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2)BC;AD。(3)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內戰時期)。②北伐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③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答材料解析題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24.【答案】(1)由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轉變為堅決抵抗(2)不列顛之戰 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二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雅爾塔會議) 諾曼底登陸(中途島戰役 蘇美聯合對日作戰)【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材料一“我們對一個強大鄰邦壓境下的小國不論抱有多大的同情,但總不會為了它而不顧一切地使整個不列顛帝國卷入一場戰爭”反映了英國實行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材料二“我們將戰斗到底……我們決不投降”反映了英國實行堅決抵抗的政策。(2)1940年,德軍轟炸英國,英國首相丘吉爾號召人民堅決同法西斯戰斗,面對德國法西斯的狂轟濫炸,英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終粉碎了希特勒的入侵圖謀,史稱“不列顛之戰”。 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一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掠奪戰爭,交戰雙方都是非正義的;二戰屬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1日,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簽署宣言的國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如:1945年2月,美、英、蘇召開了雅爾塔會議,會議決定徹底打敗德國,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簽署宣言的國家在軍事上互相配合,如: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等。故答案為:(1)由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轉變為堅決抵抗。(2)不列顛之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二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 雅爾塔會議);諾曼底登陸(中途島戰役 蘇美聯合對日作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5.【答案】(1)淞滬會戰,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壯烈殉國。(臺兒莊戰中,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中中國軍隊英勇奮戰)(2)九一八事變 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3)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時間最長,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重要貢獻地位: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主戰場。【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37年”“粉碎了日軍欲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圖謀”,可知這指的是淞滬會戰。中國軍民“勇敢面對不畏生死”的例子還有:寶山保衛戰等。(2)根據材料二“東北松花江”,可知“悲慘時候”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艱苦卓絕的抗戰。1945年抗戰勝利,東北人民實現了“歡聚一堂”。(3)材料三“時間:1931-1945年,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 說明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時間最長;“結果:中日戰場斃傷和俘獲日軍155萬余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說明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重要貢獻地位。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重要貢獻。故答案為:(1)淞滬會戰,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壯烈殉國。(臺兒莊戰中,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中中國軍隊英勇奮戰)(2)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3)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時間最長,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重要貢獻地位;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主戰場。【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解讀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階段測試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021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日兩國都是哪一集團的成員國?一戰后,兩國所在地區矛盾十分尖銳,為調整利益召開了哪一國際會議( )A.協約國集團 巴黎和會 B.協約國集團 華盛頓會議C.同盟國集團 華盛頓會議 D.同盟國集團 巴黎和會【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為了協調美日在亞太地區的矛盾,在美國的倡導下,召開了華盛頓會議。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協約國集團 華盛頓會議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華盛頓會議的準確理解與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021九上·浙江月考)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進分子夢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哪些探索活動是為了實現這一夢想(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進分子夢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為條了實現這一夢想,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技術,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和文化。B項②③是為了實現西方的政治制度進行的探索活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了解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及重要歷史事件。3.(2021九上·浙江月考)正確的把握歷史事件的標志、性質和實質是 學習歷史與社會的基本素養,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A.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暴行宣告了國民革命的失敗B.辛亥革命充分體現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C.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D.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ABC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觀點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理解和識記能力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2019九上·吳興期中)1912—1919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與之相關的事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 ②辛亥革命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 ④國民革命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對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①②符合題意。③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39—1945年;④國民革命運動發生在1924—1927年;和題干中的時間“1912—1919年”不符,應排除。A項①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識記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特征及原因,特別注意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出現的原因及表現。5.有一位新國民,戴一頂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裝,著一雙進步靴,走過了交通路,來到了模范街,踏進了公益會,說幾句義務話。這一新國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B.禮儀風俗的簡潔化C.民間服飾的西洋化 D.民族經濟的工業化【答案】A【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和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的興起,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民國政府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會習俗逐漸得到改變。題干中這一新國民形象正反映了這一現象的變化。A項社會生活的近代化是題干新國民形象的描述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兩項均不能完整全面解釋題干信息,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經濟的工業化題干材料未反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社會生活變化,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6.(2021九上·浙江月考)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提出:“辛亥革命過了七年多,中國便發生了五四運動,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有著多方面的深刻影響。”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在思想領域的影響是( )A.民主精神的傳承 B.共和政體的確立C.革命道路的延續 D.革命方式的改變【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在思想領域的影響表現在民主精神的傳承。A項民主精神的傳承是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在思想領域的影響,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的影響及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辛亥革命對五四運動的影響是傳承民主精神。7.(2021九上·浙江月考)中國共產黨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是( )A.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 B.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C.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D.必須建立新型的人民軍隊【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其原因在于片面學習蘇俄的革命經驗,即先進攻城市再由城市領導農村,沒有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深刻教訓是從中國國情出發探索革命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ABD三項都不是中國共產黨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不符合題意;C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意義的相關史實。8.(2021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于 1935 年年 2 月在《憶秦娥·婁山關》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是指( )A.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B.進軍井岡山,探索農村包圍城市道路C.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D.長征勝利,實現戰略大轉移【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9.(2021九上·浙江月考)周恩來(1898 年﹣1976 年)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下列關于周恩來的革命經歷描述正確的是( )A.26 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B.29 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C.37 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D.38 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898+37=1935。A項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描述錯誤,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戰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猛攻武昌城,為其所在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不符合題意;B項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描述錯誤,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不符合題意;C項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描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描述錯誤,1936年12月,為了讓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革命經歷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周恩來的革命經歷的相關史實。10.(2019九上·吳興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③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利——五四運動④南京大屠殺——國民政府遷都重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日軍罪行【解析】【分析】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開始時,他們攻占了一些縣城,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揮失誤,使得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國工農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③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利——五四運動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的合理要求遭到了拒絕,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五四運動爆發;④南京大屠殺——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淞滬會戰失利,南京受到侵華日軍威脅,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自料南京無法堅守,為堅持長期抗戰,遂決定依照既定方針,作出了遷國民政府于重慶辦公的重大決定;A項①③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2021九上·浙江月考)如圖是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兩則史料,對下列史料解讀正確的是( )1945 年日軍《華北方面軍綜合戰果》中寫道:“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一萬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戰占七成五。在交戰的二百萬敵軍中,半數以上也都是中共軍。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萬九千具敵遣尸,中共軍也占半數。” 美國軍事觀察組到延安和晉綏、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考察后向國內報告:“最最重要的、無可爭辯的事實是,共產黨軍隊從抗日戰爭開始幾乎一無所有,在華北華中一個很大地區里,不僅保存了下來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實力,在那些地區里他們正繼續牽制著大量日軍。”A.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B.中國共產黨軍隊在人數上超過國民黨軍隊C.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協作推動抗戰勝利【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945年”“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一萬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戰占七成五”“共產黨軍隊,從抗日戰爭開始幾乎一無所有,在華北、華中一個很大地區里,不僅保存了下來,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實力,在那些地區里他們正繼續牽制著大量日軍”的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A項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解讀錯誤,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于1937年,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軍隊在人數上超過國民黨軍隊解讀錯誤,材料并未體現中共數量超過國民黨軍隊,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讀正確,符合題意;D項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協作推動抗戰勝利解讀錯誤,兩則材料都沒有涉及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協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的背景、含義、過程、意義。12.(2021九上·浙江月考)學習歷史需要正確地區分史實與觀點,下列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本軍隊一萬多人②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③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④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表述,而觀點是對歷史事件的評論,③④屬于觀點,①②屬于史實。D項③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和歷史事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歷史史實和歷史事件的區別。13.(2021九上·浙江月考)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同點有 ( )①毛澤東都直接參與其中②中國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③都初步出現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局面④都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答案】D【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張學良將軍只參與了西安事變,沒有參與重慶談判。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與重慶談判無關。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國共都達成了反對內戰的意向,所以②③是兩者的相似點。D項②③是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的相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相同點。注意識記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14.(2021九上·浙江月考)某些膾炙人口的口號、詩詞、歌謠等往往具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詩詞、歌謠等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②“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③“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反映的是1936年的紅軍長征的結束;②“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③“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出自于1935年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與1919年的五四運動有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④③①②。B項④③①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口號、詩詞、歌謠出現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口號、詩詞、歌謠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解題的關鍵。15.(2021九上·浙江月考)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對如圖兩幅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的解讀,最準確的是( )A.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 B.華盛頓會議和慕尼黑會議C.慕尼黑會議和雅爾塔會議 D.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答案】D【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兩幅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準確的是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1919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召開巴黎和會,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五大國會議討論決定,五大國會議由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組成。1914年6月同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把德國的殖民地瓜分殆盡。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ABC三項解讀不準確,不符合題意;D項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解讀最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為依托,考查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會議的內容。二、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共10分,每題2分)16.(2021九上·浙江月考)1914年突發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判斷:理由:【答案】錯誤;理由: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17歲青年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刺殺奧匈帝國皇太子夫婦,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故答案為:錯誤;理由: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理解并掌握重要史實。17.(2021九上·浙江月考)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判斷:理由:【答案】正確;理由:1942-1945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抗擊日本關東軍;1942年中國等26國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選擇一點即可)【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中國戰場牽制大量日軍,蘇聯出兵擊敗日本關東軍,中國組織遠征軍入緬作戰都與中國抗日戰爭有關,充分說明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答案為:正確;理由:1942-1945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抗擊日本關東軍;1942年中國等26國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選擇一點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了解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18.(2021九上·浙江月考)新文化運動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判斷:理由:【答案】錯誤;理由: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的運動【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故答案為:錯誤;理由: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的運動。【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意義。19.(2021九上·浙江月考)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平等”兩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判斷:理由:【答案】錯誤;理由:陳獨秀、李大釗等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故答案為:錯誤;理由:陳獨秀、李大釗等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20.(2021九上·浙江月考)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吳起鎮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判斷:理由:【答案】錯誤;理由: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故答案為:錯誤;理由: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結束的標志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三、材料分析題(共40分,每題8分)21.(2021九上·浙江月考)【回憶家鄉歷史,感悟人民力量】史料一:武昌一聲炮響,黨人群起響應。1911年11月5日,寧波與省城杭州同日發動起義。整個過程兵不血刃,秩序良好。市民們紛紛纏扎白布,豎起白旗響應。寧波光復對于推動和發展全國尤其是東南地區的革命形勢意義重大。史料二:1919年5月7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省立第四中學等校師生通電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舉行集會和游行示威,并成立“寧波中等以上學生聯合會”,積極宣傳演講、抵制日貨。5 月中旬末,寧波杠幫(搬運工人)、船夫舉行罷工,拒絕替日商卸煤、運煤,這是中國工人階級聲援五四學生運動的最早罷工之一。史料三:1937年 11 月以來,駐守寧波的中國軍隊,多次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使日軍付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中共領導的三五支隊更是出其不意打擊日寇。各階層人民也紛紛投入抗日洪流當中。(1)史料一折射出的歷史事件對近代中國文明進步作出了怎樣的重大貢獻?(2)從史料二中可見該運動的性質是什么?與以往相比,該救亡圖存運動顯示出怎樣新的進步意義?(3)請結合史料一、二、三加以概括近代救亡圖存運動中的隊伍發生了哪些變化?【答案】(1)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國運動(2)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一:資產階級革命派;二:青年學生、工商界人士;三:全民族抗戰【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史料一中的“武昌一聲炮響”“1911年”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史料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史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史料一辛亥革命反映了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近代救亡圖存運動;史料二五四運動反映了青年學生、工商界人士領導了近代救亡圖存運動;史料三抗日戰爭反映了為了救亡圖存,中國進行了全民族抗戰。故答案為:(1)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2)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一:資產階級革命派;二:青年學生、工商界人士;三:全民族抗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的能力。22.(2021九上·浙江月考)【銘記黨史,不忘初心】材料:“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萬經風雨,高舉紅旗進北京。”——摘編自“紅色旅游解說詞”材料二:“一兵身后九夫保,千里云沙雙劍開。軍得民心魚得水,小車推出凱歌來”(1)材料一有哪些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2)材料一中“燎原烈火向天明”與“高舉紅旗進北京”之間有何關聯?(3)通過兩則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 、淮海戰役(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沿著這條道路,黨領導人民經過艱苦斗爭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擁護、人民軍隊的英勇斗爭【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實及學生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關鍵詞“南湖、燎原烈火、征程二萬、進北京”可知,分別是中共一大召開(中共誕生)、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2)本題考查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及學生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可知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或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擁護、人民軍隊的英勇斗爭。故答案為:(1)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淮海戰役。(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沿著這條道路,黨領導人民經過艱苦斗爭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擁護、人民軍隊的英勇斗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實,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中國共產黨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要求具備分析理解材料和識記的能力。23.(2021九上·浙江月考)【國共合作,砥礪而行,】國共兩黨關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內容之一。1924﹣1949年,國共關系呈現“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問:“為什么需要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時,孫中山回答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材 料 二:下面是1924﹣1949年間的部分圖片資料材料三:國共兩黨關系思維導圖(1)孫中山“為國民黨注入新血液”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圖片中屬于國共兩黨分裂時期的有 ;屬于國共兩黨合作時期的有 (填字母)(3)結合所學,完善思維導圖。【答案】(1)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2)BC;AD(3)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內戰時期)。②北伐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③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可以判斷“為國民黨注入新血液”指的是國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共產黨員李大釗林伯渠等人出席了會議,孫中山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攻占賀勝橋發生在北伐戰爭中,屬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井岡山會師發生在1928年,屬于國共兩黨分裂時期;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屬于國共兩黨分裂時期;平型關戰役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屬于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成果。(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兩大主要成果是創辦了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1927-1937年屬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各派軍事集團的混戰,特別是蔣介石發動的對紅軍的幾 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啟示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通過學習國共兩黨關系變化可知,國共合則民族興,國共分則戰亂生等。故答案為:(1)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2)BC;AD。(3)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內戰時期)。②北伐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③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答材料解析題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24.(2021九上·浙江月考)【回首世界歷史,關注人類命運】材料一:1938年9月,張伯倫的廣播演說 “我們對一個強大鄰邦壓境下的小國不論抱有多大的同情,但總不會為了它而不顧一切地使整個不列顛帝國卷入一場戰爭。”材料二:丘吉爾1940年6月廣播演說“我們將戰斗到底……我們決不投降。”斯大林:“紅軍、海軍和蘇聯全體公民必須保衛每一寸蘇維埃土地,戰斗到最后一滴血,來保衛城鎮材料三:“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聯合國家宣言》(1)材料一從張伯倫到丘吉爾,英國的政策有何變化?(2)根據材料二,分別例舉兩位領導人號召下的抗爭史實各一。由此可見二戰性質相比一戰有何不同(3)材料三文件的簽署標志著什么?此后,簽署宣言的國家加強互相合作相配合請舉一史實。【答案】(1)由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轉變為堅決抵抗(2)不列顛之戰 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二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雅爾塔會議) 諾曼底登陸(中途島戰役 蘇美聯合對日作戰)【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材料一“我們對一個強大鄰邦壓境下的小國不論抱有多大的同情,但總不會為了它而不顧一切地使整個不列顛帝國卷入一場戰爭”反映了英國實行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材料二“我們將戰斗到底……我們決不投降”反映了英國實行堅決抵抗的政策。(2)1940年,德軍轟炸英國,英國首相丘吉爾號召人民堅決同法西斯戰斗,面對德國法西斯的狂轟濫炸,英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終粉碎了希特勒的入侵圖謀,史稱“不列顛之戰”。 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一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掠奪戰爭,交戰雙方都是非正義的;二戰屬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1日,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簽署宣言的國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如:1945年2月,美、英、蘇召開了雅爾塔會議,會議決定徹底打敗德國,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簽署宣言的國家在軍事上互相配合,如: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等。故答案為:(1)由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轉變為堅決抵抗。(2)不列顛之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二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 雅爾塔會議);諾曼底登陸(中途島戰役 蘇美聯合對日作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5.(2021九上·浙江月考)【正視戰爭滄桑,感悟人間正道】材料一: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的一場會戰,這場會戰粉碎了日軍欲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圖謀。講述的是“八百壯士”堅守四天四夜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向觀眾展現了一幅戰場上的眾生相。也許開始時他們會自私、怕死、懦弱…但是最終他們都克服了恐懼,勇敢面對不畏生死,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材料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才能歡聚一堂 ”材料三:時間:1931-1945年,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結果:中日戰場斃傷和俘獲日軍155萬余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1)材料一指的是哪場會戰?并再舉一例中國軍民的“勇敢面對不畏生死”(2)材料二中的“悲慘時候”是什么事件?該事件對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什么?東北人民什么時候實現了“歡聚一堂”(3)材料三信息說明什么?由此說說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答案】(1)淞滬會戰,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壯烈殉國。(臺兒莊戰中,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中中國軍隊英勇奮戰)(2)九一八事變 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3)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時間最長,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重要貢獻地位: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主戰場。【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37年”“粉碎了日軍欲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圖謀”,可知這指的是淞滬會戰。中國軍民“勇敢面對不畏生死”的例子還有:寶山保衛戰等。(2)根據材料二“東北松花江”,可知“悲慘時候”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艱苦卓絕的抗戰。1945年抗戰勝利,東北人民實現了“歡聚一堂”。(3)材料三“時間:1931-1945年,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 說明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時間最長;“結果:中日戰場斃傷和俘獲日軍155萬余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說明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重要貢獻地位。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重要貢獻。故答案為:(1)淞滬會戰,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壯烈殉國。(臺兒莊戰中,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中中國軍隊英勇奮戰)(2)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3)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時間最長,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重要貢獻地位;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主戰場。【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解讀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階段測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階段測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