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電流和電路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第十五章15.1 兩種電荷Contents目錄02新知相授新課導入0103課堂小結04課堂練習教學目標知道兩種電荷以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02了解摩擦起電現象及摩擦起電的本質。0103了解檢驗帶電體的方法及驗電器的構造和原理。了解自由電子及導體與絕緣體的區別。04新課導入同學們,你們能解釋為什么會出現下面的現象嗎?將塑料梳子與頭發摩擦后靠近紙屑,塑料梳子吸引紙屑晚上脫衣服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新知相授一、兩種電荷1. 摩擦起電實驗1:與頭發摩擦過的梳子能吸起紙屑實驗2:與毛皮摩擦過的氣球能吸起頭發實驗3:與毛皮摩擦過的氣球能吸引水流新知相授(1)物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荷。(2)帶電體的性質: 能吸引輕小物體(3)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新知相授2. 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橡膠棒思考:帶電物體間存在怎樣的相互關系?新知相授新知相授凡是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帶電體,必定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吸引。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新知相授1.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 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3.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 單位:庫侖,簡稱:庫,符號:C 一根實驗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摩擦后所帶的電荷量大約只有10-7C。電荷玻 正 橡 負新知相授用驗電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金屬球絕緣墊金屬桿金屬箔金屬罩接線柱新知相授新知相授驗電器的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 ++ +++ ++ +- - - -- - --- - -- - -【例1】如圖所示,利用靜電噴漆槍給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間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則( )A. 物件一定帶負電B. 物件一定不帶電C. 小液滴可能不帶電D. 小液滴一定帶同種電荷D【例2】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如圖)。接觸瞬間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①有正電荷從玻璃棒轉移到驗電器;②有電子從驗電器轉移到玻璃棒;③沒有電荷轉移)。失去②通關秘籍:1. 判斷兩個輕小物體的帶電情況:(1)相互吸引:①兩者都帶電,且帶異種電荷;②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2)相互排斥:兩者都帶電,且帶同種電荷。2. 驗電器只能檢驗物體是否帶電,而不能檢驗其是帶正電還是負電;兩金屬箔帶同種電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張開,張角越大,表明所帶電荷量越大。3.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除了摩擦起電,還有接觸起電(如帶電的玻璃棒接觸不帶電的金屬球,金屬球也帶上了電),它們的實質都是電子的轉移(正電荷不轉移)。新知相授二、原子及其結構1.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中性帶正電帶負電不帶電帶正電2.原子結構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C。新知相授氫原子示意圖鋰原子示意圖新知相授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3.摩擦起電的實質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為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了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束縛電子能力弱摩擦后失去電子束縛電子能力強摩擦后得到電子電子帶正電帶負電【例3】如圖是鋰(Li)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鋰原子由質子和中子組成B. 鋰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組成C. 鋰原子的質子數是電子數的兩倍,所以鋰原子帶正電D. 鋰原子失去電子后帶負電B通關秘籍: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它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且位于原子內部固定不動;電子繞核轉動,易得失。正常情況下,原子不顯電性,如果失去電子則帶正電;得到電子則帶負電。新知相授三、導體和絕緣體1.實驗研究實驗1: 用橡膠棒連接驗電器 驗電器A、B金屬箔的張角沒有變化。 驗電器A的電荷量沒有變化,驗電器B仍不帶電。實驗現象實驗分析AB實驗結論電荷在橡膠棒中不能自由移動, 說明橡膠棒不可以導電。驗電器B上也帶了電。有一部分電荷通過金屬棒從A移動到了B,電荷發生了定向移動。新知相授實驗2: 驗電器A的金屬箔張開的角度減小,B的金屬箔由閉合變為張開。用金屬棒連接兩驗電器 電荷在金屬中可以定向移動, 說明金屬是可以導電的。實驗現象實驗分析實驗結論AB新知相授2.導體和絕緣體(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常見的導體:金屬、人體、大地、石墨、 酸堿鹽溶液等。導電的原因:導體中存在自由電荷。(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常見的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空氣、 油等。不易導電的原因:電荷不能自由移動。(3)導體中存在自由電荷。金屬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絕緣體不易導電,是因為電荷束縛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動。【例4】驗電器是檢測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如圖所示,金屬球與金屬箔之間用金屬桿連接,金屬桿與圓形支架之間必須是用________________(填“導體”或“絕緣體”)材料相隔。若將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箔就會張開,是因為兩個金屬箔片帶_________(填“同種”或“異種”)電荷,互相________________(填“吸引”或“排斥”)。絕緣體同種排斥通關秘籍:1. 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限,在條件變化時,絕緣體也可以變成導體。如純凈水是絕緣體,而含有雜質的水就變成了導體。2. 導體中存在著大量能夠自由移動的電子,容易導電;絕緣體中幾乎沒有自由電子,不容易導電,但可以帶電。課堂小結兩種電荷兩種電荷導體與絕緣體原子結構導體定義摩擦起電現象摩擦起電原子結構絕緣體摩擦起電的原因電荷間作用規律正、負電荷定義容易導電的原因定義不容易導電的原因1. 將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現如圖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帶負電的橡膠棒靠近這個泡沫球,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 若互相吸引,則泡沫球帶正電B. 若互相吸引,則泡沫球不帶電C. 若互相排斥,則泡沫球帶正電D. 若互相排斥,則泡沫球不帶電B課堂練習2. 如圖所示,輕質棒M放在絕緣支架上,與毛皮摩擦后帶負電的絕緣棒L靠近M的A端時,A端被L吸引,則( )A. M一定帶負電B. M一定帶正電C. 摩擦時,L失去電子D. 摩擦時,L得到電子D課堂練習3. 如圖所示,粒子a由粒子b、c構成,各粒子的帶電情況如下表,則b是( )A. 質子 B. 原子 C. 電子 D. 原子核課堂練習A謝謝觀看15.1 兩種電荷 同步精品試題一、單選題1.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接觸已經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發現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變小,這說明驗電器原來( )A.帶負電 B.帶正電 C.不帶電 D.不能確定2.圖中標出了制成鉛筆的幾種材料,通常條件下屬于絕緣體的是(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屬 C.木材、金屑 D.石墨、橡皮3.如圖所示,把一束絲線一端扎緊,用干燥的手從上向下捋幾下,發現絲線張開了。這是因為(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異種電荷相互排斥C.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D.摩擦創造了電荷4.下列物品中屬于導體的是( )A.干木頭 B.硬幣 C.塑料杯 D.柴油5.用絕緣細線分別懸掛甲和乙兩個泡沫塑料小球,使兩個小球帶電后(球上標注的是所帶電荷種類).會出現的情形是圖中的( )A. B.C. D.6.秋天天氣干燥,用塑料梳子梳頭,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而且頭發會變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梳頭后,梳子帶電而頭發不帶電B.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是因為頭發和梳子帶同種電荷C.梳子與頭發摩擦的過程中,創造了電荷D.梳頭后變得蓬松,是因為頭發帶上了同種電荷7.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已知甲帶正電。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甲互相排斥,則( )A.乙一定帶正電,丙可能帶負電 B.乙可能不帶電,丙一定帶負電C.乙可能不帶電,丙一定帶正電 D.乙一定不帶電,丙可能帶正電8.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A帶負電。 如圖甲,用橡膠棒A接觸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B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開;如圖乙,讓橡膠棒A靠近(不接觸)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B,驗電器的金屬箔也會張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毛皮與橡膠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強B.圖甲中,金屬箔張開是因為異種電荷相互排斥C.圖乙中,橡膠棒靠近金屬球B時,橡膠棒A所帶電荷量減小D.圖乙中,金屬球B上的一部分電子轉移到金屬箔上9.如圖所示,當一個帶負電的物體甲靠近置于絕緣支架上不帶電的金屬導體乙時,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金屬導體中存在大量可移動的自由電子,電子帶負電,自由電子受到物體甲所帶電荷的排斥作用,移動到導體乙的另一端。若將圖中的物體甲換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導體乙的a、b兩端都不帶電 B.導體乙的a、b兩端都帶正電C.導體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 D.導體乙的a端帶負電、b端帶正電10.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A,A箔片張開,驗電器B不帶電,再用帶絕緣柄的金屬導體棒連接A、B,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接觸后,A的箔片帶正電,B的箔片帶負電B.連接的瞬間正電荷從A向B移動C.金屬桿中瞬間電荷移動的方向是從B到AD.接觸后B驗電器箔片張開,A驗電器箔片閉合二、填空題11.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因失去電子帶 電荷。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 。12.如圖所示是物理老師演示的“靜電章魚”的精彩實驗,上方是與毛皮摩擦過的細塑料絲,下方是與毛皮摩擦過的PVC塑料管,張開的細塑料絲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懸在了空中。用 物理知識能解釋“懸空”現象。若PVC塑料管帶上負電,則細塑料絲帶上 電。13.如圖所示,將玻璃板放在兩本書之上,下方放一些小紙屑,用絲綢在玻璃板上反復摩擦,小紙屑就會上下飛舞、跳躍不停。這是因為摩擦后的玻璃板能 小紙屑,小紙屑與玻璃板接觸后,帶上同種電荷,又互相排斥。這一實驗,適宜在 (選填“干燥”或“潮濕”)環境下進行。14.四個懸掛著的輕質塑料球相互作用情況如圖所示,已知A帶負電,那么B的帶電情況是 (選填“一定不帶電”、“一定帶正電”或者“不帶電或帶正電”);如果將A球和D球靠近,則它們會相互 (選填“吸引”或“排斥”)。15.如圖所示,用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進行實驗,將兩個帶電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圖 ,(選填“甲”、“乙”或“丙”);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較 (選填“強”或“弱”),在摩擦過程中容易 (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三、科普閱讀題16.“口罩心臟”——熔噴無紡布醫用口罩至少包含3層無紡布,其中位于中層的熔噴無紡布,是口罩能夠實現過濾功能的核心“心臟”,它具有出眾的吸附和過濾能力。熔噴布使用的是熔融態的聚合物(比如聚丙烯),在高壓的作用下熔融態的聚合物從具有很多細小噴口的模具中噴出來。如圖1所示,熔噴法織造布的生產流程一般是由聚合物溶入、熔融排出、過濾計量、噴絲成網、卷取、輥壓、施加靜電荷的駐極等一系列操作組成,成為最終的熔噴布成品。如圖2所示,熔噴布空隙這么大,怎么過濾環境中尺寸約為100納米的新冠病毒呢?病毒無法獨立存在,其傳播途徑主要有分泌物和打噴嚏的飛沫,飛沫的大小在5微米左右,這是其一。其二,熔噴布生產工藝中有一步是“駐極處理”,使聚丙烯網狀靜電纖維帶上足夠量的電荷。當含有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后,就會被靜電吸附在熔噴布表面,無法透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中國制造,攜手抗疫,共克時艱。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國內熔噴無紡布的需求較小,全國年產能為5.35萬噸。為了填補口罩市場供應缺口,我國某石化企業的一個生產基地迅速建設了2條熔噴布生產線,每天可生產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請根據文章內容及圖中的信息判斷,醫用熔噴布纖維直徑的范圍大約是______。A.0.5cm~10cm B.0.5mm~10mmC.0.5μm~10μm D.0.5nm~10nm(2)醫用口罩的“心臟”就是熔噴布,它是口罩中間的過濾層,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種 纖維,從而可以吸附飛法阻擋病毒。(3)當含有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后,由于帶電體具有 的性質會被吸附在表面。讓病毒無法透過,下列選項用到的原理與“駐極處理”后的熔噴布能夠吸附飛沫原理相同的是 。A.拍打臟衣服除灰塵B.靜電式空氣凈化器除灰塵C.掃地機器人吸灰塵D.利用聲波清理手機揚聲器的灰塵(4)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聲現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隨梳”是指(頭發)隨著梳子(飄起),“隨梳”是因為梳子與頭發摩擦,梳子和頭發帶上 電荷(選填“同種”或“異種”)而相互 (選填“吸引”或“排斥”)。答案部分1.A2.A3.A4.B5.C6.D7.C8.D9.D10.C11.正;排斥12.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負13.吸引;干燥14.一定帶正電;吸引15.丙;弱;失去16.(1)C(2)靜電(3)吸引輕小物體;B(4)異種;吸引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15.1《兩種電荷》教學設計課題名 15.1 兩種電荷教學目標 了解摩擦起電現象及摩擦起電的本質。 知道兩種電荷以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了解檢驗帶電體的方法及驗電器的構造和原理。 了解自由電子及導體與絕緣體的區別。教學重點 摩擦起電的現象;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規律教學難點 摩擦起電的實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驗電器、玻璃棒、橡膠棒、絲綢、皮毛等 學生準備:課本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能解釋為什么會出現下面的現象嗎? 我們將塑料梳子與頭發摩擦后靠近紙屑,塑料梳子吸引紙屑;冬天晚上脫衣服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這是為什么呢? 新知相授 兩種電荷 1.摩擦起電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生活中的“電現象”吧。第一幅圖是剛剛說的,與頭發摩擦過的梳子可以吸起紙屑;第二第三幅圖都是與毛皮摩擦過后的氣球可以吸起頭發、水流。這是為什么呢? 在物理學中,我們說物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荷。帶電體的性質是能吸引輕小物體。同時,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這個要記住。 下面我們觀看一個關于摩擦起電的視頻。 2. 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既然摩擦可以讓物體帶電,那么帶電體之間有什么相互的關系呢?這里,我帶了四個器材,分別是絲綢、玻璃板、毛皮、橡膠棒。下面,我們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橡膠棒,使玻璃棒帶上正電,毛皮帶上負電,這個是規定,且(這里是重點) 下面,我們觀看一個視頻。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橡膠棒靠近的時候,她們相互排斥、遠離;當一個橡膠棒和一個玻璃棒靠近的時候,他們相互吸引。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同種電荷是相互排斥的,異種電荷是相互吸引的。(重點)凡是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帶電體,必定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吸引。 接下來,我們總結一下: 1.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 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 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玻正橡負) 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簡稱:庫,符號:C 一根實驗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摩擦后所帶的電荷量大約只有10-7C。 在實驗室,我們一般使用驗電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教師結合PPT動畫介紹驗電器的構成。 下面我們觀看一個關于驗電器使用的視頻。 接下來大家完成【例1】、【例2】: 【例1】如圖所示,利用靜電噴漆槍給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間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則( ) A. 物件一定帶負電 B. 物件一定不帶電 C. 小液滴可能不帶電 D. 小液滴一定帶同種電荷 【答案】D 【例2】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如圖)。接觸瞬間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有正電荷從玻璃棒轉移到驗電器; ②有電子從驗電器轉移到玻璃棒; ③沒有電荷轉移)。 【答案】失去; 通關秘籍: 1. 判斷兩個輕小物體的帶電情況: (1)相互吸引:①兩者都帶電,且帶異種電荷;②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 (2)相互排斥:兩者都帶電,且帶同種電荷。 2. 驗電器只能檢驗物體是否帶電,而不能檢驗其是帶正電還是負電;兩金屬箔帶同種電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張開,張角越大,表明所帶電荷量越大。 3.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除了摩擦起電,還有接觸起電(如帶電的玻璃棒接觸不帶電的金屬球,金屬球也帶上了電),它們的實質都是電子的轉移(正電荷不轉移)。 原子及其結構 1.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原子結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自由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 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因此,原子核是帶正電的。我們知道,核外電子是帶負電的,因此,正負電一中和,原子整體是呈電中性的。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C。 下面這兩幅圖是H原子核Li原子的結構示例圖。 3.摩擦起電的實質(重點) 在自然界中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束縛電子能力弱的物體在摩擦后失去電子,束縛電子能力強的物體在摩擦后得到電子。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為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了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 因此,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重點強調),使正、負電荷分開。 接下來大家完成【例3】,鞏固一下: 【例3】如圖是鋰(Li)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鋰原子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B. 鋰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組成 C. 鋰原子的質子數是電子數的兩倍,所以鋰原子帶正電 D. 鋰原子失去電子后帶負電 【答案】B 通關秘籍: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它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且位于原子內部固定不動;電子繞核轉動,易得失。正常情況下,原子不顯電性,如果失去電子則帶正電;得到電子則帶負電。 導體和絕緣體 1.實驗研究 實驗1:用橡膠棒連接驗電器 我們可以看到驗電器A、B金屬箔的張角沒有變化。因此,我們推斷,驗電器A的電荷量沒有變化,驗電器B仍不帶電。 由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電荷在橡膠棒中不能自由移動, 說明橡膠棒不可以導電。 實驗2:用金屬棒連接驗電器 我們可以看到驗電器A的金屬箔張開的角度減小,B的金屬箔由閉合變為張開。因此,我們推斷,驗電器B上也帶了電。有一部分電荷通過金屬棒從A移動到了B,電荷發生了定向移動。 由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電荷在金屬中可以定向移動, 說明金屬是可以導電的。 導體和絕緣體 由此,我們物理學中把像金屬棒一樣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導體中存在自由電荷。金屬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絕緣體不易導電,是因為電荷束縛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動。 常見的導體:金屬、人體、大地、石墨、 酸堿鹽溶液等。 常見的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空氣、油等。 這些物質還有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大家要熟記于心。 完成【例4】: 【例5】驗電器是檢測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如圖所示,金屬球與金屬箔之間用金屬桿連接,金屬桿與圓形支架之間必須是用__________(填“導體”或“絕緣體”)材料相隔。若將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箔就會張開,是因為兩個金屬箔片帶______(填“同種”或“異種”)電荷,互相______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答案】絕緣體;同種;排斥 通關秘籍: 1. 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限,在條件變化時,絕緣體也可以變成導體。如純凈水是絕緣體,而含有雜質的水就變成了導體。 2. 導體中存在著大量能夠自由移動的電子,容易導電;絕緣體中幾乎沒有自由電子,不容易導電,但可以帶電。 課堂練習 1. 將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現如圖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帶負電的橡膠棒靠近這個泡沫球,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 若互相吸引,則泡沫球帶正電 B. 若互相吸引,則泡沫球不帶電 C. 若互相排斥,則泡沫球帶正電 D. 若互相排斥,則泡沫球不帶電 【答案】B 2. 如圖所示,輕質棒M放在絕緣支架上,與毛皮摩擦后帶負電的絕緣棒L靠近M的A端時,A端被L吸引,則( ) A. M一定帶負電 B. M一定帶正電 C. 摩擦時,L失去電子 D. 摩擦時,L得到電子 【答案】D 3.如圖所示,粒子a由粒子b、c構成,各粒子的帶電情況如下表,則b是( ) A. 質子 B. 原子 C. 電子 D. 原子核 【答案】A 本節課結束,謝謝大家!!!布置作業 完成對應的同步練習板書設計教學反思15.1 兩種電荷 同步精品試題(含解析)一、單選題1.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接觸已經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發現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變小,這說明驗電器原來( )A.帶負電 B.帶正電 C.不帶電 D.不能確定【答案】A【知識點】驗電器的原理及使用【解析】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接觸已經帶電的驗電器,驗電器的張角變小,說明驗電器原來帶負電,與帶正電的玻璃棒接觸,中和掉一部分電荷,所以張角變小了,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圖中標出了制成鉛筆的幾種材料,通常條件下屬于絕緣體的是(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屬 C.木材、金屑 D.石墨、橡皮【答案】A【知識點】導體與絕緣體【解析】木材,橡皮是絕緣體;石墨、金屬是導體。故答案為:A。3.如圖所示,把一束絲線一端扎緊,用干燥的手從上向下捋幾下,發現絲線張開了。這是因為(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異種電荷相互排斥C.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D.摩擦創造了電荷【答案】A【知識點】兩種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ABC.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繩時,由于摩擦起電而使塑料繩帶上同種電荷,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從而使細絲張開,A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D.絲線帶電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下列物品中屬于導體的是( )A.干木頭 B.硬幣 C.塑料杯 D.柴油【答案】B【知識點】導體與絕緣體【解析】ACD.干木頭、塑料杯和柴油都不容易導電,屬于絕緣體,ACD不符合題意;B.硬幣容易導電,屬于導體,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5.用絕緣細線分別懸掛甲和乙兩個泡沫塑料小球,使兩個小球帶電后(球上標注的是所帶電荷種類).會出現的情形是圖中的( )A. B.C. D.【答案】C【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AC.圖中兩個塑料小球均帶負電荷,同種電荷應該相互排斥,C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B.圖中兩個塑料小球帶異種電荷,異種電荷應該相互吸引,而圖中兩球相互排斥,B不符合題意;D.圖中兩個塑料小球均帶正電荷,同種電荷應該相互排斥,而圖中兩球相互吸引,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秋天天氣干燥,用塑料梳子梳頭,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而且頭發會變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梳頭后,梳子帶電而頭發不帶電B.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是因為頭發和梳子帶同種電荷C.梳子與頭發摩擦的過程中,創造了電荷D.梳頭后變得蓬松,是因為頭發帶上了同種電荷【答案】D【知識點】兩種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用塑料梳子梳頭發時,塑料梳子與頭發相互摩擦,發生了電荷的轉移,從而使梳子和頭發分別帶上異種電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隨著梳子飄起來;頭發帶上同種電荷而互相排斥,所以頭發越梳越蓬松,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已知甲帶正電。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甲互相排斥,則( )A.乙一定帶正電,丙可能帶負電 B.乙可能不帶電,丙一定帶負電C.乙可能不帶電,丙一定帶正電 D.乙一定不帶電,丙可能帶正電【答案】C【知識點】物體帶電情況的判斷【解析】甲帶正電,甲乙相互吸引,帶電體吸引不帶電體,乙可能不帶電,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乙可能帶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丙和甲相互排斥,說明丙一定帶正電。故答案為:C。8.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A帶負電。 如圖甲,用橡膠棒A接觸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B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開;如圖乙,讓橡膠棒A靠近(不接觸)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B,驗電器的金屬箔也會張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毛皮與橡膠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強B.圖甲中,金屬箔張開是因為異種電荷相互排斥C.圖乙中,橡膠棒靠近金屬球B時,橡膠棒A所帶電荷量減小D.圖乙中,金屬球B上的一部分電子轉移到金屬箔上【答案】D【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驗電器的原理及使用【解析】A.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強,物體得到電子帶負電。橡膠棒A帶負電,說明橡膠棒得到電子,即橡膠棒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強,A不符合題意;B.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B不符合題意;C.橡膠棒A沒有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B,所以橡膠棒A所帶電荷量不變,C不符合題意;D.橡膠棒A帶負電,接近金屬球B上,B上的自由電子被排斥而遠離,轉移到金屬箔上,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如圖所示,當一個帶負電的物體甲靠近置于絕緣支架上不帶電的金屬導體乙時,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金屬導體中存在大量可移動的自由電子,電子帶負電,自由電子受到物體甲所帶電荷的排斥作用,移動到導體乙的另一端。若將圖中的物體甲換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導體乙的a、b兩端都不帶電 B.導體乙的a、b兩端都帶正電C.導體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 D.導體乙的a端帶負電、b端帶正電【答案】D【知識點】兩種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若將圖中的物體甲換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該玻璃棒帶正電,因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所以乙中自由電子會受到帶正電的物體的吸引,移動到導體乙的a端,使a端帶負電,而b端因失去電子而帶正電,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A,A箔片張開,驗電器B不帶電,再用帶絕緣柄的金屬導體棒連接A、B,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接觸后,A的箔片帶正電,B的箔片帶負電B.連接的瞬間正電荷從A向B移動C.金屬桿中瞬間電荷移動的方向是從B到AD.接觸后B驗電器箔片張開,A驗電器箔片閉合【答案】C【知識點】兩種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驗電器的原理及使用【解析】A.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接觸驗電器A后,驗電器A會帶正電,用帶絕緣柄的金屬導體棒連接A、B,原先不帶電的驗電器B會與A帶同種電荷即正電,A不符合題意;BC.A帶正電,B不帶電,A由于缺電子會從B上奪得電子,所以B驗電器上的自由電子向驗電器A上轉移,正電荷沒有發生移動,B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D.接觸后B的金屬箔片帶同種電荷會互相排斥而張開,A驗電器由于得到B的電子其正電荷量減少,但倆金屬箔片依然帶同種電荷會互相排斥而張開,但張角比連接前小,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二、填空題11.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因失去電子帶 電荷。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 。【答案】正;排斥【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驗電器的原理及使用【解析】摩擦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電子在物體間的轉移,電子帶負電,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因失去電子帶正電。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當帶電體接觸驗電器時,它的兩個金屬箔片因帶上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張開。12.如圖所示是物理老師演示的“靜電章魚”的精彩實驗,上方是與毛皮摩擦過的細塑料絲,下方是與毛皮摩擦過的PVC塑料管,張開的細塑料絲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懸在了空中。用 物理知識能解釋“懸空”現象。若PVC塑料管帶上負電,則細塑料絲帶上 電。【答案】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負【知識點】兩種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上方是與毛皮摩擦過的細塑料絲,塑料絲帶上了電荷,下方是與毛皮摩擦過的PVC塑料管,PVC塑料管也帶上了電荷,此時懸空,說明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由于塑料絲和PVC塑料管帶了同種電荷,PVC塑料管帶上負電,則細塑料絲帶上負電。13.如圖所示,將玻璃板放在兩本書之上,下方放一些小紙屑,用絲綢在玻璃板上反復摩擦,小紙屑就會上下飛舞、跳躍不停。這是因為摩擦后的玻璃板能 小紙屑,小紙屑與玻璃板接觸后,帶上同種電荷,又互相排斥。這一實驗,適宜在 (選填“干燥”或“潮濕”)環境下進行。【答案】吸引;干燥【知識點】物體帶電情況的判斷【解析】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用絲綢在玻璃板上摩擦,玻璃板因摩擦而帶上了電荷,能吸引輕小物體,所以能吸引小紙屑。小紙屑與玻璃板接觸后,由于玻璃板上的電荷轉移到紙屑上,紙屑由于帶上與玻璃板相同的電荷,而相互排斥,從而很快離開玻璃板;摩擦起電現象適宜在干燥的環境下進行。14.四個懸掛著的輕質塑料球相互作用情況如圖所示,已知A帶負電,那么B的帶電情況是 (選填“一定不帶電”、“一定帶正電”或者“不帶電或帶正電”);如果將A球和D球靠近,則它們會相互 (選填“吸引”或“排斥”)。【答案】一定帶正電;吸引【知識點】物體帶電情況的判斷【解析】已知A帶負電,由圖可知,AB相互吸引,由于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體會吸引輕小物體,所以B可能帶正電,也可能不帶電;又因為BC相互排斥,說明BC一定帶同種電荷,則說明B球一定帶正電,因此C球也一定帶正電;CD相互排斥,說明CD帶同種電荷,則D球一定帶正電。如果將A球和D球靠近,則它們因帶異種電荷會相互吸引。15.如圖所示,用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進行實驗,將兩個帶電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圖 ,(選填“甲”、“乙”或“丙”);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較 (選填“強”或“弱”),在摩擦過程中容易 (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答案】丙;弱;失去【知識點】兩種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時相互吸引,丙圖中玻璃棒與橡膠棒帶異種電荷,會相互吸引。絲綢摩擦玻璃棒時,玻璃棒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較弱,容易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較強,容易得到電子帶負電。三、科普閱讀題16.“口罩心臟”——熔噴無紡布醫用口罩至少包含3層無紡布,其中位于中層的熔噴無紡布,是口罩能夠實現過濾功能的核心“心臟”,它具有出眾的吸附和過濾能力。熔噴布使用的是熔融態的聚合物(比如聚丙烯),在高壓的作用下熔融態的聚合物從具有很多細小噴口的模具中噴出來。如圖1所示,熔噴法織造布的生產流程一般是由聚合物溶入、熔融排出、過濾計量、噴絲成網、卷取、輥壓、施加靜電荷的駐極等一系列操作組成,成為最終的熔噴布成品。如圖2所示,熔噴布空隙這么大,怎么過濾環境中尺寸約為100納米的新冠病毒呢?病毒無法獨立存在,其傳播途徑主要有分泌物和打噴嚏的飛沫,飛沫的大小在5微米左右,這是其一。其二,熔噴布生產工藝中有一步是“駐極處理”,使聚丙烯網狀靜電纖維帶上足夠量的電荷。當含有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后,就會被靜電吸附在熔噴布表面,無法透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中國制造,攜手抗疫,共克時艱。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國內熔噴無紡布的需求較小,全國年產能為5.35萬噸。為了填補口罩市場供應缺口,我國某石化企業的一個生產基地迅速建設了2條熔噴布生產線,每天可生產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請根據文章內容及圖中的信息判斷,醫用熔噴布纖維直徑的范圍大約是______。A.0.5cm~10cm B.0.5mm~10mmC.0.5μm~10μm D.0.5nm~10nm(2)醫用口罩的“心臟”就是熔噴布,它是口罩中間的過濾層,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種 纖維,從而可以吸附飛法阻擋病毒。(3)當含有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后,由于帶電體具有 的性質會被吸附在表面。讓病毒無法透過,下列選項用到的原理與“駐極處理”后的熔噴布能夠吸附飛沫原理相同的是 。A.拍打臟衣服除灰塵B.靜電式空氣凈化器除灰塵C.掃地機器人吸灰塵D.利用聲波清理手機揚聲器的灰塵(4)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聲現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隨梳”是指(頭發)隨著梳子(飄起),“隨梳”是因為梳子與頭發摩擦,梳子和頭發帶上 電荷(選填“同種”或“異種”)而相互 (選填“吸引”或“排斥”)。【答案】(1)C(2)靜電(3)吸引輕小物體;B(4)異種;吸引【知識點】兩種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析】(1)由圖2可知,圖中醫用熔噴布纖維直徑中,較粗的直徑在3個比例尺左右,即3×3μm=9μm左右;較細的直徑大于為比例尺的三分之一左右,即 ×3μm =1μm左右,C 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根據題意可知,熔噴布生產工藝中有一步是“駐極處理”,使聚丙烯網狀靜電纖維帶上足夠量的電荷。當含有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后,就會被靜電吸附在熔噴布表面,無法透過。醫用口罩的“心臟”就是熔噴布,它是口罩中間的過濾層,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種靜電纖維。(3)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當含有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后,由于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會被吸附在表面,讓病毒無法透過:A.拍打臟衣服除灰塵,利用的是慣性,A不符合題意;B.靜電式空氣凈化器除灰塵,利用的是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B符合題意;C.掃地機器人吸灰塵,利用的是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C不符合題意;D.利用聲波清理手機揚聲器的灰塵,利用的是聲音能傳遞能量,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4)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隨梳”是指(頭發)隨著梳子(飄起),“隨梳”是因為梳子與頭發摩擦帶上異種電荷,而相互吸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5.1生活中“摩擦起電”現象.wmv 15.1電荷間的相互作用.mp4 15.1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mp4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5.1 兩種電荷 同步教案.docx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5.1 兩種電荷 同步精品試題學生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5.1 兩種電荷 同步精品試題教師卷(含解析).docx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5.1 兩種電荷 同步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