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任務1 認知信息技術與信息社會1.1.2 了解信息技術應用1.1.3 了解信息社會的特征與文化1.1.2 了解信息技術應用目前,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小到個人的居家生活,大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信息技術的融入度越來越高,應用前景也更加廣闊。小華通過掃描身份證進站,是圖像識別技術和信息比對技術的綜合應用。掃描器獲取的身份信息,與身份證信息關聯。系統驗證持證人的身份,驗證通過,則放行;驗證失敗,則禁止通行。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社會生產居家生活教育教學商業貿易社會管理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計算機良好的通用性使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成為人類的重要幫手。應 用 范 圍 應 用 特 點 典 型 應 用科學計算(數值計算) 計算量大,數值變化范圍大 氣象預報、火箭發射、地質勘探、工程設計等數據處理(信息管理) 信息存儲容量大,存取速度快 公文、報表、檔案管理等計算機輔助工程 降低成本和風險,縮短周期 工業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仿真等過程控制(實時控制) 高速計算 衛星發射及飛行控制等人工智能 高速計算,邏輯判斷 自動駕駛、語音識別等計算機網絡 資源共享,遠距離通信 電子商務、網絡教育等2.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社會應用1.科學計算科學計算是計算機最早的應用領域,也是人們當初發明計算機的初衷。與人工計算相比,計算機計算不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主要實現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數值計算,如氣象預報、地質勘探、工程設計等。當今,科學計算在計算機應用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但在天文、地質、生物、數學等基礎學科以及空間技術、新材料研制、原子能研究等高新技術領域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許多領域對計算的精度和速度仍不時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2.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社會應用2.數據處理早在20世紀50年代,人們就開始把登記賬目等單調的事務工作交給計算機處理。20世紀60年代初期,大銀行、大企業和政府機關紛紛用計算機處理賬冊、管理倉庫或統計報表,從數據的收集、存儲、整理到檢索統計,應用的范圍日益擴大,很快就超過了科學計算,成為最大的計算機應用領域。直到現在,數據處理在所有計算機應用中仍穩居第一位,耗用的機時大約占全部計算機應用機時的2/3。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2.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社會應用3.過程控制過程控制通過使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分析,進而對控制對象進行自動控制,以提高控制的自動化水平和控制的時效性、準確性。過程控制在機械、電力、化工等領域有普遍應用。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2.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社會應用4.計算機輔助功能計算機輔助功能是指利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快、精度高、邏輯判斷能力強的特點,將傳統經驗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幫助人們完成一些復雜而繁重的工作的一門技術系統,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計算機輔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CAE)、計算機輔助測試(computer aided test,CAT)和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2.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社會應用5.辦公自動化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簡稱OA,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首先在發達國家中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辦公離不開筆和紙,但是隨著PC和字處理軟件的推廣,一個由PC、復印機、電話機和傳真機等構成的現代辦公環境逐步形成。6.網絡應用計算機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單機使用。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從獨立的單機系統進入網絡化時代。從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決定建立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網,到現在的Internet,已經形成了連接全球的網絡。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2.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社會應用7.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用計算機來模擬與人的智能有關的復雜行為,如語言理解、圖像識別、常識性推理、判斷和學習、規劃問題求解的能力等。人工智能利用計算機來模仿人類的智力活動。目前的計算機能像人一樣可以感應、判斷、推理、學習等,如我們常見的專家系統、機器人、手寫識別系統、聲音識別系統等。人工智能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嶄新領域。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2.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社會應用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說一說中國快速發展的網絡商城對人們生活的影響。1.1.3 了解信息社會的特征與文化信息社會是社會資源信息化之后的必然結果,信息化則是起著主導作用的動態過程。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大,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程度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也日益擴大,對社會的影響也擴展至方方面面。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1.了解信息社會的特征社會經濟利益的表現特征 信息、知識是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人類社會的能耗、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信息、物質和能量一起構成社會賴以生存的三大資源社會的經濟以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為主導生產、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表現特征 實現計算機化、自動化,形成覆蓋面極廣的高速通信網絡、數據高度集中的大數據中心出現了多樣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生產、生活和文化娛樂新形態個人可支配的時間與活動空間有較大幅度增加和擴展,“虛擬社區”“地球村”“E時代”正逐漸形成社會觀念上的表現特征 開放、平等、多元、自治作為與傳統社會區別的主要特征尊重知識、人才的社會價值觀,創新、創業的精神和意識,成為社會的新風尚和主旋律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2.了解信息社會文化信息社會的文化形態,是以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為主要特征的,界定有關概念雖有多個視角和多種觀點,但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文化產生、發展的標志,其核心特征不變。物質形態的信息文化 信息資源系統和信息技術體系,構成物質形態信息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發展基礎社會規范的信息文化 確立人類信息活動的道德準則和法理制度,是社會信息活動的基本依據和總體要求行為方式的信息文化 在信息擴散、中介、接受、吸納和再生的全過程中,個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特色與普遍規律結合,形成了具有人性魅力和影響的信息行為方式精神觀念的信息文化 精神觀念的信息文化是人類個人和群體精神的、內化的信息意識和素養的集中體現,而這種文化體的心理構成和意識,成為社會信息文化的精神支撐,是信息文化的核心所在第1 章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說一說如何在信息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