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二《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一、單選題1.(2018八上·江山期末)馬鐙見證了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B.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C.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D.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2.馬鐙的產生并傳播印證了( ?。?br/>①歐亞文明建立起聯系并相互影響 ②沒有中國的馬鐙,就不會產生歐洲的中世紀③中國的發明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 ④不同文明的傳播,常常成為人類進步的里程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圖是某地出土的唐代鎏金鐵馬鐙,從中得出的結論最確切的是( ?。?br/>A.金屬雙馬鐙是唐朝時候發明的B.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C.馬鐙在唐朝時代傳播到歐洲地區D.唐朝的統治者來自于游牧民族4.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中國發明的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對他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br/>①馬鐙于中世紀傳人國外②中世紀時中歐開始有了交往③馬鐙的傳人對中世紀歐洲歷史的影響非同小可④馬鐙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5.(2019八上·吳興期中)成熟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下列關于馬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時馬鐙尚未出現B.考古發掘證明,在東晉時期已有成熟的雙馬鐙出現C.最先使用類似馬鐙的皮繩套的是西亞游牧民族D.馬鐙促使了歐洲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的誕生6.有學者評價馬鐙:“幾乎沒有什么發明像馬鐙這么簡單,但是幾乎沒有什么發明對歷史有如此催化作用。”關于馬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馬鐙的發明源于幫助上馬的皮繩套B.最早的馬鐙形象來自中國湖南長沙單馬鐙C.馬鐙的傳入讓騎士馳騁歐洲近千年D.馬鐙對于摧毀歐洲的封建制度有重要作用7.下列關于馬鐙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由阿拉伯人傳給波斯人 B.由突厥人從波斯處引入C.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 D.從西歐、北歐傳到東歐8.(2018八上·北侖期末)如圖中的馬鐙是( )A.① B.② C.③ D.④9.(2019八上·蕭山期中)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可能來源于皮繩套,最先使用的大概是中國的中原人、印度人、中亞人,7世紀初由哪個民族傳入歐洲( ?。?br/>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突厥人 D.羅馬人10.馬鐙的傳入使歐洲封建社會產生了新的階層,這個階層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它是( ?。?br/>A.農民階層 B.騎士階層 C.武士階層 D.士族階層11.中國發明的 ,傳遍整個歐洲大陸,“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A.戰車 B.弓箭 C.指南針 D.馬鐙二、材料分析題12.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傳遍整個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其他中國發明是船尾舵、馬鐙等。馬鐙傳入西歐之后,騎兵可以更輕松地在馬上做各種動作,重甲和長矛相結合.騎士站在馬鐙上可以穩穩地將巨大的長矛緊握于雙臂與軀體之間,然后疾馳來攻擊敵人。這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有助于封建騎士階層的形成,我們常常將馬鐙進入歐洲的800多年稱為“騎士時代”?!浴秶笫隆袊糯鷳疖噾瘃R》《歷史的細節》材料二: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中國的火藥在這一時期后期有助于摧毀這一社會形式,而中國的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罴s瑟《中國科學技術史》(1)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馬鐙的傳播路徑。(2)根據材料二,概括馬鐙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主要影響。(3)結合材料三,說說你對中華文明有何認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為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A項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說法不正確,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是北魏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項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說法不正確,首先傳播到朝鮮,后來又傳播到土耳其、伊朗,再傳播到古羅馬帝國,不符合題意;D項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說法不正確,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大約是在東晉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2.【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鐙的產生和傳入與歐洲的中世紀產生無關,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②錯誤,ABD選項排除;①③④均屬于中國馬鐙的影響。C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3.【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A項金屬雙馬鐙是唐朝時候發明的錯誤,金屬雙馬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發明的,不符合題意;B項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正確,唐代鎏金鐵馬鐙適合騎兵使用,說明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符合題意;C項馬鐙在唐朝時代傳播到歐洲地區錯誤,馬鐙由柔然人于6世紀時沿歐亞草原之路傳到歐洲,不符合題意;D項唐朝的統治者來自于游牧民族錯誤,唐朝的統治者并不是來自于游牧民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代鎏金鐵馬鐙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掌握唐代鎏金鐵馬鐙基本知識是解題的關鍵。4.【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馬鐙的出現,它使長矛成為歐洲騎士的標志性武器,重甲與長矛相組合,產生了一種力大無比的打擊方式。站在馬鐙上的騎士可以穩穩地將巨大的長矛緊握于雙臂與軀體之間,然后疾馳來攻擊敵人。這種打擊力不僅來自騎士的肌肉,更主要是來自他本身和疾馳狂奔的馬匹的聯合重量。馬鐙用馬力補充了人力,幾乎是無限量地加大了武士創傷敵人的能力。這無疑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性的戰斗方式。馬鐙使騎兵取代步兵成為中世紀戰爭的主力。A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識記馬鐙的能力。5.【答案】C【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為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AB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最先使用類似馬鐙的皮繩套的是西亞游牧民族說法不正確,最早使用皮繩套的大概是中國的中原人、印度人或中亞游牧民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6.【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成封建制度的形成。ABC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馬鐙對于摧毀歐洲的封建制度有重要作用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知識,要求具備正確分析的能力。7.【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馬鐙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發明后,便在歐亞大草原上迅速流傳,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為改觀。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傳播,要求準確識記馬鐙的相關史實。8.【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馬鐙是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馬鐙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發明后,便在歐亞大草原上迅速流傳,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為改觀。B項②是馬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知道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到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9.【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鐙在7世紀初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改變了歐洲的作戰方式。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阿拉伯人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外傳,要求具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10.【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6,7世紀時,馬鐙的普及,不僅使騎兵成為了一千多年來不可阻擋的一個兵種,還催生了歐洲的騎士精神,一種延續一千多年的騎士制度,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騎士階層的內容,是歐洲封建社會典型的階層,具有很高的地位。11.【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除了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外,傳遍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其他中國發明是船尾舵、馬鐙和胸戴挽具等, 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馬鐙傳遍整個歐洲大陸,“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影響。學業準確識記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12.【答案】(1)中國→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薩珊波斯人一→阿拉伯人;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北歐、西歐等地。(2)馬鐙的傳入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促使封建騎士階層形成。(3)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馬鐙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發明,金屬馬鐙發明后很快傳播到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突厥人向西傳播一6世紀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馬鐙一7 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傳給阿拉伯人一7世紀早期 ,馬鐙傳向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2)結合所學知識,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到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中國發明的馬鐙傳入歐洲,影響了歐洲騎兵的未來,使歐洲進入騎士時代,推動了歐洲的發展,由此可見,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故答案為:(1)中國→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薩珊波斯人一→阿拉伯人;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北歐、西歐等地。(2)馬鐙的傳入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促使封建騎士階層形成。(3)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知識。知道馬鐙和戰爭有關,馬鐙的傳入使歐洲封建社會產生了騎士階層,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 / 1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二《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一、單選題1.(2018八上·江山期末)馬鐙見證了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B.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C.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D.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為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A項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說法不正確,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是北魏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項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說法不正確,首先傳播到朝鮮,后來又傳播到土耳其、伊朗,再傳播到古羅馬帝國,不符合題意;D項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說法不正確,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大約是在東晉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2.馬鐙的產生并傳播印證了( ?。?br/>①歐亞文明建立起聯系并相互影響 ②沒有中國的馬鐙,就不會產生歐洲的中世紀③中國的發明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 ④不同文明的傳播,常常成為人類進步的里程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鐙的產生和傳入與歐洲的中世紀產生無關,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②錯誤,ABD選項排除;①③④均屬于中國馬鐙的影響。C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3.下圖是某地出土的唐代鎏金鐵馬鐙,從中得出的結論最確切的是( ?。?br/>A.金屬雙馬鐙是唐朝時候發明的B.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C.馬鐙在唐朝時代傳播到歐洲地區D.唐朝的統治者來自于游牧民族【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A項金屬雙馬鐙是唐朝時候發明的錯誤,金屬雙馬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發明的,不符合題意;B項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正確,唐代鎏金鐵馬鐙適合騎兵使用,說明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符合題意;C項馬鐙在唐朝時代傳播到歐洲地區錯誤,馬鐙由柔然人于6世紀時沿歐亞草原之路傳到歐洲,不符合題意;D項唐朝的統治者來自于游牧民族錯誤,唐朝的統治者并不是來自于游牧民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代鎏金鐵馬鐙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掌握唐代鎏金鐵馬鐙基本知識是解題的關鍵。4.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中國發明的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對他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br/>①馬鐙于中世紀傳人國外②中世紀時中歐開始有了交往③馬鐙的傳人對中世紀歐洲歷史的影響非同小可④馬鐙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馬鐙的出現,它使長矛成為歐洲騎士的標志性武器,重甲與長矛相組合,產生了一種力大無比的打擊方式。站在馬鐙上的騎士可以穩穩地將巨大的長矛緊握于雙臂與軀體之間,然后疾馳來攻擊敵人。這種打擊力不僅來自騎士的肌肉,更主要是來自他本身和疾馳狂奔的馬匹的聯合重量。馬鐙用馬力補充了人力,幾乎是無限量地加大了武士創傷敵人的能力。這無疑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性的戰斗方式。馬鐙使騎兵取代步兵成為中世紀戰爭的主力。A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識記馬鐙的能力。5.(2019八上·吳興期中)成熟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下列關于馬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時馬鐙尚未出現B.考古發掘證明,在東晉時期已有成熟的雙馬鐙出現C.最先使用類似馬鐙的皮繩套的是西亞游牧民族D.馬鐙促使了歐洲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的誕生【答案】C【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為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AB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最先使用類似馬鐙的皮繩套的是西亞游牧民族說法不正確,最早使用皮繩套的大概是中國的中原人、印度人或中亞游牧民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6.有學者評價馬鐙:“幾乎沒有什么發明像馬鐙這么簡單,但是幾乎沒有什么發明對歷史有如此催化作用?!标P于馬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馬鐙的發明源于幫助上馬的皮繩套B.最早的馬鐙形象來自中國湖南長沙單馬鐙C.馬鐙的傳入讓騎士馳騁歐洲近千年D.馬鐙對于摧毀歐洲的封建制度有重要作用【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成封建制度的形成。ABC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馬鐙對于摧毀歐洲的封建制度有重要作用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知識,要求具備正確分析的能力。7.下列關于馬鐙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由阿拉伯人傳給波斯人 B.由突厥人從波斯處引入C.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 D.從西歐、北歐傳到東歐【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馬鐙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發明后,便在歐亞大草原上迅速流傳,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為改觀。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傳播,要求準確識記馬鐙的相關史實。8.(2018八上·北侖期末)如圖中的馬鐙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馬鐙是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馬鐙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發明后,便在歐亞大草原上迅速流傳,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為改觀。B項②是馬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知道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到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9.(2019八上·蕭山期中)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可能來源于皮繩套,最先使用的大概是中國的中原人、印度人、中亞人,7世紀初由哪個民族傳入歐洲(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突厥人 D.羅馬人【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鐙在7世紀初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改變了歐洲的作戰方式。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阿拉伯人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外傳,要求具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10.馬鐙的傳入使歐洲封建社會產生了新的階層,這個階層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它是( )A.農民階層 B.騎士階層 C.武士階層 D.士族階層【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6,7世紀時,馬鐙的普及,不僅使騎兵成為了一千多年來不可阻擋的一個兵種,還催生了歐洲的騎士精神,一種延續一千多年的騎士制度,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騎士階層的內容,是歐洲封建社會典型的階層,具有很高的地位。11.中國發明的 ,傳遍整個歐洲大陸,“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A.戰車 B.弓箭 C.指南針 D.馬鐙【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除了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外,傳遍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其他中國發明是船尾舵、馬鐙和胸戴挽具等, 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馬鐙傳遍整個歐洲大陸,“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影響。學業準確識記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二、材料分析題12.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傳遍整個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其他中國發明是船尾舵、馬鐙等。馬鐙傳入西歐之后,騎兵可以更輕松地在馬上做各種動作,重甲和長矛相結合.騎士站在馬鐙上可以穩穩地將巨大的長矛緊握于雙臂與軀體之間,然后疾馳來攻擊敵人。這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有助于封建騎士階層的形成,我們常常將馬鐙進入歐洲的800多年稱為“騎士時代”。——摘自《國之大事——中國古代戰車戰馬》《歷史的細節》材料二: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中國的火藥在這一時期后期有助于摧毀這一社會形式,而中國的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1)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馬鐙的傳播路徑。(2)根據材料二,概括馬鐙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主要影響。(3)結合材料三,說說你對中華文明有何認識。【答案】(1)中國→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薩珊波斯人一→阿拉伯人;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北歐、西歐等地。(2)馬鐙的傳入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促使封建騎士階層形成。(3)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馬鐙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發明,金屬馬鐙發明后很快傳播到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突厥人向西傳播一6世紀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馬鐙一7 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傳給阿拉伯人一7世紀早期 ,馬鐙傳向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2)結合所學知識,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到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中國發明的馬鐙傳入歐洲,影響了歐洲騎兵的未來,使歐洲進入騎士時代,推動了歐洲的發展,由此可見,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故答案為:(1)中國→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薩珊波斯人一→阿拉伯人;中國→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北歐、西歐等地。(2)馬鐙的傳入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促使封建騎士階層形成。(3)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知識。知道馬鐙和戰爭有關,馬鐙的傳入使歐洲封建社會產生了騎士階層,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二《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學生版).docx 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二《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