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5課《順乎世界之潮流——從南通看近代經濟和社會變化》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興趣、心理特點、學習基礎等,轉變教學方式,搭建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地環境獲取知識,情感升華。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從宏觀來看,本課是整本書的最后一單元的內容,是中國近代史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角度,是對前面政治史的有力補充,是近代史不可缺少的部分。從微觀來看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變”字展開,為什么社會生活發生了變化?發生了哪些方面變化?中國人如何應當這樣的變化?教材分為兩個子目,一個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子目主要概述了其發展,細節與材料不夠。第二子目是社會生活的變化,圖文并茂,這一部分淺顯易懂,可交給學生自主學習。教材應進行補充與重新整合,建立了自己的主題子目。學生情況分析初二的學生歷史學習興趣較濃,有一定的歷史學習基礎與能力,一些基礎的知識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但對于抽象概念、經濟史的學習能力較弱,在教學中應想辦法用簡單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與掌握。教學目標總體目標:以張謇興辦實業為例,初步認識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能通過史料分析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歷程和特點(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時空觀念)。能通過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小組合作,從而了解社會生活不同方面的變化,搭建起自己的歷史情境。(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夠通過南通人張謇的故事、南通的城市精神感悟到南通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城市,這種態度讓它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我們應當樹立順乎世界之潮流,爭做時代弄潮兒的意識!(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難點理解社會生活變化背后的觀念變化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數字故事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26課 從南通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從南通企業觀經濟變化從南通城市看生活變化從南通精神探觀念變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通過數字故事:近代第一城——南通。提出問題:這一股潮流是什么?近代第一城是哪座城市?2.介紹人物:講述張謇棄官從商、實業救國以及他的不同身份。進行概念教學: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回答問題思考、情感升華 營造氛圍,拉近距離,點出課題。通過人物落實家國情懷,受到熏陶。一、從南通企業觀經濟變化 利用兩段文字材料,思考大生紗廠創辦的目的與時間?結合教材思考大生紗廠是否是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為什么 教師利用時間軸公布問題答案,運用文字材料展示 大生紗廠1919的巨額利潤,提出問題:大生紗廠發展的有利時機與哪一事件有關? 講述利用數據、人物進一步展示黃金時代的情況。 教師繼續講述大生紗廠的歷程,利用大事年表分析一戰后的經營狀態。 教師展示完整的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曲線圖, 利用曲線圖與所學知識,對詞條進行填空,歸納每一階段的特征(討論1分鐘)6.展示圖表、文字、地圖等多種資料分析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 材料解讀與分析。閱讀教材回答問題。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感知、分析討論。思考、填空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進一步落實時空觀念二、從南通城市看生活變化 開展歷史小顧問活動:借助南通老照片識別新舊事物,并且從衣、食、住、行、習俗方面為紀錄片撰寫旁白。(時間4分鐘:全班分為衣食組、住行組、習俗三大部分)例如:在公園里迎面走來了一位穿著旗袍的燙發時髦女子。 完成后上臺展示小組成果,貼照片并朗讀旁白。教師利用南通老照片展示服飾的變化教師利用老照片展示民族服飾,并且點撥學生背后的思想變化。教師利用老照片展示食物、住房、交通方式的變化教師利用老照片講解習俗的變化。觀察圖片突出細節。采用多種文字材料,如:文學作品,學術作品,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得出社會的變化不是全部都是新事物,利用地圖分析新事物的接觸要受到地理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1.組內思考、討論、識圖、完成旁白編寫。2.上臺展示 3.觀察、思考 提高識圖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以及邏輯組織的能力。搭建起自己的歷史情景。三、從南通精神探觀念變化 利用視頻:思考南通在近代化浪潮中的應對態度,歸納南通精神,從中體會主動積極的觀念變化。。展示梁啟超、張愛玲的文字材料,進行材料分析。通過引導得出其他平等、民主等思想觀念。 觀看、思考、情感、回答問題感悟,思考、概括分析 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掌握必備基礎知識,進行深度思考課堂小結 從南通企業、南通城市、南通精神三個維度去感受了南通的變化,實際上也是中國近代其他城市變化的縮影。南通主動積極的態度希望能夠激勵我們的青年順乎世界之潮流,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情感升華教學反思對人物的挖掘不夠,材料的處理運用有些淺。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