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理念中國的十四年抗戰飽含著人民的鮮血,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歷史,是中國人不能忘卻的記憶??谷諔馉幍念}材雖然是學生熟悉的,但依據學生年齡特征,他們對這一段艱苦卓絕的歷史感受卻是不夠深刻。我認為貼近學生的認知才會引起更大的共鳴,從身邊挖掘歷史資料,才能讓學生更有感觸,鄉土歷史對學生來說,有實物可抓,有事實可言。特別是耳聞目睹過的鄉土史實,多少已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真切的歷史表象,一旦與課本內容相互印證,易于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這就成為了我設計這節課的出發點。安康并不是抗日戰爭的前線要地,僅能算是全國抗戰的冰山一角,然而這樣一個偏遠的山區也曾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相關的英雄事跡和具體的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透過安康抗戰史這面“鏡子”,以小見大,由淺入深,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抗戰,抗戰的勝利來之不易。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統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2課,下設“全民族堅持抗戰”“中共七大”“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偉大意義”四個子目。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知道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了解日本投降和抗日戰爭勝利的史實?!被谥袑W生學段特點,并結合本課內容主旨,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一是了解全民族抗戰、中共七大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實,探究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是將地方史資料代入課堂,引導學生解讀照片史料,透過安康各界團結抗戰的縮影,感知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抗戰,明確論從史出的基本觀點;根據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內容,分析中共七大及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的歷史意義;引導學生討論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三是讓學生了解家鄉歷史,通過家鄉的英雄事跡,認識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把安康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對比,樹立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學生情況分析八年級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 歷史學習,基本掌握一些歷史學習方法,但依據學生年齡特征,他們對這一段艱苦卓絕的歷史感受卻是不夠深刻,對于歷史信息的提取和歷史問題的分析還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選擇相關鄉土歷史資料,引導學生在閱讀和討論中提取歷史信息,建構歷史學科學習的思維與方法,從而突破解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教學難點中共“七大”的召開和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板書設計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通過“富強機場”兩張圖片對比引入新課;富強機場通航是2020年安康人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之一。富強機場前身叫五里機場,早在1938年就開始修建,時為軍用機場。因為機場的修建,日軍多次對安康城進行轟炸,但是作為戰時物資輸出供應的重要渠道,飽含安康人民鮮血修建的安康機場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這僅僅是安康人民抗戰的一個縮影,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安康抗戰史,共同見證抗日戰爭的勝利。 從學生熟悉的新聞入手,通過照片形成鮮明對比,激發學生興趣,快速切入主題。一、抗爭——全民族抗戰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自主學習任務:(1)為了突破困境,日軍調整了侵華政策,新的政策是什么?(2)面對日軍侵略政策的改變,國共雙方分別怎樣應對?過渡:這樣艱難的時刻,國民黨頑固派蓄意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中國共產黨繼續堅持抗爭,反對妥協,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行動,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當然,堅持抗爭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離不開為了祖國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讓我們把鏡頭拉近,聚焦安康,看一看我們身邊曾經發生過的熱血故事。2.展示交流。出示一組老照片,體現的是安康的抗戰記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照片,結合課前搜集的安康抗戰史相關資料,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抗戰故事,最后由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自主學習任務2.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安康抗戰史相關人物資料,小組進行交流,后由小組代表發言。 結合教材相關史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從鄉土歷史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在分享交流中感受到抗日的艱辛,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從中油然而生對家鄉的自豪感。3.出示數據,提問:這些數據體現了安康人民怎樣的抗戰精神?材料一:1937年抗戰伊始,安康年輸出桐油300萬斤,木耳40萬斤,生漆30萬公斤,生絲1.25萬公斤,藥材200萬公斤。(物資供應)材料二:抗戰期間,安康縣每季度平均被征壯丁最低達1000人以上,8年間共征壯丁約32000人,直接傷亡人口為1258人。(人援支持)材料三:據各項記載累計,抗戰期間安康縣共計人口傷亡4367人;社會財產損失,包括直、間接損失約39億元,居民財產損失約20億元,共計59億元。(財產損失)過渡:堅韌不拔、頑強斗爭、寧死不屈……這不僅是安康人民的抗戰精神,更是我們全國人民的抗戰精神??吹竭@些資料,我想大家的此時心情一定是悲憤的,感慨的,安康曾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然而,安康的抗戰史僅僅是全國抗戰的冰山一角,我們再來看看教材的內容。4.提問:總結歸納各界各派是如何抗日的?過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戰爭,一場全民族的抗戰。有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誓死抵抗,有共產黨在敵后戰場的堅持抗爭,還有青年學生的滿腔熱血,有愛國華僑的傾囊相助,工人、婦女、兒童……各行各業各階層都投身于這革命的洪流中。正是因為在共產黨領導下全民族堅持抗戰,這才讓我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體會中國人民抗戰精神。4.閱讀教材,歸納各界抗日史實。 從照片到數據資料,層層遞進,沖擊學生的心靈,學生進一步強烈地感受到奪取抗戰勝利的不易,也為下一環節理解全民族抗戰做鋪墊。通過材料補充,從安康抗戰史放眼到全國抗戰史,與教材內容相互印證,在梳理歷史信息的過程中認識到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加強學生的歷史認知,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二、曙光——中共七大 1.展示交流: 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了。請你以《解放日報》記者的身份,向安康人民報道中共七大召開這一新聞。(要求:有主語導語,符合記者身份,報道需說明會議時間、地點、內容、意義,以及做出簡單評論。)2.教師講解:中共七大的召開正是抗戰勝利前夕,如何奪取抗戰最后的勝利以及勝利后中國的發展方向成為擺在國人面前的主要問題,而黨的政治路線正好完美的解答了這兩個問題。會議中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七大歷史性的貢獻。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在中國民主革命關鍵時刻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一切無不昭示著這場戰爭的勝利必然屬于我們。 1.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中共七大基本史實,以新聞的方式整理信息。 主動搜集信息,發揮合理想象,以新聞的形式再現歷史場景,培養“時空觀念”學科素養,鍛煉學生自我表達能力。三、勝利——日本投降 過渡: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遞交投降書,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出示日本投降圖片。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遞交了投降書,這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當勝利的消息傳來,安康人民鑼鼓喧天,一片歡呼,在這樣激動人心的時刻,安康漢陰籍詩人劉寅初寫下了這樣的詩篇。2.活動設計:請同學們一起朗誦《抗戰勝利有感》,感受詩人的喜悅之情。3.抗戰啟示錄。(1)合作探究一:回顧近代史的幾次侵略戰爭,思考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有哪些?(2)合作探究二:結合抗戰記憶照片,分析我們能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四個人為一小組,任選其一探究問題,合作討論完成,由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聽老師講述,記憶抗戰勝利時間。2.集體有感情朗誦詩歌。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體會到安康人民在贏得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的喜悅之情,運用鄉土歷史,拉近學生與歷史事件的距離,以達成本課情感目標。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考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確的認識歷史事件。升華情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課堂小結 出示安康過去和今天的圖片對比。教師總結:回看過去,數百年頻遭兵燹之災,數百年流血抗爭,我們在黑暗中探索,在斗爭中凝聚了中國力量。再看今天,我們7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了,10個貧困縣摘帽了,平鎮、安嵐高速開通了,西康復興號動車組開行了,富強機場通航了,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成就,是安康人民幾十年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晶。今天,我們站在這片我們深愛的土地上,心潮澎湃,我們384萬安康兒女將繼續傳承抗戰精神,為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而奮斗。 隨著老師完善板書,師生共同構建知識框架。 讓歷史與現實相聯系,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觀察家鄉的發展變化,在過去的貧窮落后與今天的繁榮富強相對比中,收獲滿滿的幸福感和歸屬感,達到情感的內化,學生更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之處。而且,落腳點在富強機場的通航,與導入抗戰時機場再次形成鮮明對比,首尾呼應。作業布置 利用節假日參觀紀念館,革命遺跡,采訪親歷者,了解抗戰故事,緬懷革命烈士,與同學分享學習心得。教學反思 本課是以培養“家國情懷”素養為目標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鄉土歷史資料,還原歷史真相,拉近歷史距離,增強歷史說服力,讓學生真實地感知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自然而然的滲透了“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就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基本完成了學習目標,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分析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鄉土歷史史料的恰當運用、教師的情感投入的確較好的達到了情感目標。但是,本課設計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如何理解全民族抗戰這一部分講述力度不夠,材料應該更充分,還有探究問題應給學生提供史料作為引導,以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抗爭——全民族抗戰曙光——中共七大勝利——日本投降共產黨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