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中國共產黨誕生》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對教材進行梳理整合,盡量把理論知識深入淺出。。通過地圖、時間軸,培養學生時空觀念;通過各種問題一步一步深入歷史、感悟歷史,形成飽滿有說服力的歷史解釋;并在教學中注重家國情懷的培養。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 14課 中國共產黨誕生 教材分為三個子目,“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又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課外知識比較匱乏,對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知之甚少;但經過一年的歷史學習,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教學目標總體目標: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能通過視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工人階級中得到傳播(素養目標:史料實證)。能通過時間軸、地圖等資料,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條件、過程(素養目標:時空觀念)。能通過閱讀史料增強對中國共產黨成立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在白色恐怖下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并為之奮斗,展現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教學難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視頻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14課 中國共產黨誕生共產黨的創建:準備、起點、實現、完善推動工人運動高漲精神傳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之前提要求,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注意:哪一句話或哪一畫面最打動自己?播放之后找一兩個學生回答,然后引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這一事件,出示課題。 學生一邊看視頻一邊思考 利用視頻情景把學生帶入特定時間點:1921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建 出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邵維正訪談錄》“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過程”的內容,把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分為準備、起點、實現、完善四個過程。通過《新青年》圖片、李大釗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視頻,講解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通過材料說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奠定了階級基礎。通過“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到上海、北京早期組織成立的具體情況,通過地圖展示形成的早期組織。要求學生結合教材63、64頁及單元彩頁內容,完成課后活動1及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是如何結合起來的。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找出中共一大召開的時間、地點、代表、內容、意義。結合材料、圖片做適當補充。讓學生明白:中共一大是在白色恐怖情況下召開,“生于內憂外患、水深火熱之中”,是在別無出路情況下的探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根據材料讓學生理解中共二大召開時的國內形勢,當時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帝國主義勢力操縱下愈演愈烈的軍閥混戰。由此認識到中共二大黨的最低綱領是在深刻認識中國國情的情況下提出的。到此為止,黨的創建工作真正意義上完成。 觀看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視頻思考并落實在教材上 用時間軸培養時空觀念用視頻直觀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培養歸納概括能力掌握必備基礎知識通過溫故知新以及補充的材料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意義二、推動中國工人運動的高漲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推動了工人運動。從一大的中心工作說起,之后建立了勞動組合書記部,組織工人運動,推動工人運動高漲。特別強調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被鎮壓,“二七慘案”中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堅定,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無所畏懼、奮斗到底的精神。 在教材上完成勾畫 利用簡單的箭頭方式表示推動作用,增強學生邏輯思維三、精神傳承 1.2021年,長江日報記者開展“尋找21顆初心”活動,力圖探尋到他們的一些人生印記,還原其生平事跡,回望其初心和追求。他們的初心和追求,可以用“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也就是紅船精神來概括。2.出示1921——2021黨員人數表,直觀表現出歷經百年,黨的發展,同時指出國家的變化。播放視頻,鼓勵學生努力,以青春之我,奮斗青春之國。 學生各抒己見,從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中去尋找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學生齊讀“以青春之我,奮斗青春之國” 進行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以青春作為切入點,引發共鳴課堂小結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而未來,就看你們了,每一位中國青年。 回顧歷史,提出希望教學反思考慮到學生知識面等實際情況,沒有深入挖掘教材,只就教材上的知識進行設計。在設計中沒有把一大召開的具體內容作為重點,而是更多去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使用了三個視頻,第一個視頻想讓學生快速進入20世紀20年代的氛圍;第二個視頻期望把傳播馬克思主義表現得更直觀;第三個視頻是希望引發學生共鳴。視頻個數偏多,但又無法取舍。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