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文地理(上冊) 3.5 干旱的寶地 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雖然世界各地的自然環境有差異,但人們都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創造出美好的生活場景。下列描述區域生產生活中觀點正確的是( )①湄公河平原人們大面積種植小麥②以色列人利用節水技術發展旱作農業③日本北海道人們因地制宜進行耕海牧漁④阿爾卑斯山區人們修建“冰川列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 ①湄公河流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該流域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種植水稻,不適合大面積種植小麥,故①項錯誤;②阿爾卑斯山區海拔高,氣溫低,多冰川,居民可以修建“冰川列車”,故②項正確;③西亞降水稀少,該地區的以色列利用滴灌和噴灌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來發展節水農業,故③項正確;④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沿岸海域上的群島國家,四面環海,因地制宜實行“耕海牧漁”,故④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湄公河流域是典型的高溫多雨的氣候,優越的自然條件為水稻生產提供了條件。當地的人們大面積種植水稻,進行精耕細作,不是種植小麥。2.以色列通過一系列措施把干旱的國土打造成了歐洲的大花園和大菜籃。以色列的哪些節水措施適用于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 )①選擇耐旱作物②修建大型水庫,雨季蓄水③用滴灌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④通過海水淡化方式增加水資源供給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以色列的哪些節水措施適用于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①選擇耐旱作物,正確。②修建大型水庫,雨季蓄水,錯誤,氣候干旱,河流較少,不切合實際。③用滴灌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正確。④通過海水淡化方式增加水資源供給,錯誤,離海較遠,工程量較大,不可取。故答案為:A。【點評】 以色列采用的是滴管型節水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以色列節水農業的發展可以給其他干旱地區發展節水農業樹立榜樣,其灌溉設施可以出口到他國,幫助這些干旱國家節約利用水資源,同時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2021七下·諸暨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每個人都離不開水。下列國家對水的感謝詞,不貼切的一項是( )A.日本:“海水”,感謝你!因為你,我們才能發展漁業B.以色列:“冰川融水”,感謝你!正因豐盈的你,我們才能發展灌溉農業C.威尼斯:“水”,謝謝你!我們的城市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D.泰國:“水”,感謝你!你為我們種植水稻提供了良好的生產條件【答案】B【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冰川融水”,感謝你!正因豐盈的你,我們才能發展灌溉農業 ,說法錯誤。當地人對水資源特別珍惜,節水意識特別強,采用滴灌技術,發展農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4.2018年暑假,小明到西北地區游玩,回來后向同學分享了自己的見間,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實的是( )A.看見了成群的三河馬、三河牛 B.住過游牧民的蒙古包C.那里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D.當地居民喜歡喝青稞酒吃糌粑【答案】D【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 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主要的畜種是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細毛羊等;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傳統的居所是蒙古包;西北地區遠離海洋,氣候干旱,降水稀少;青稞酒、糌粑是青藏高原人們的食品。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根據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學習地理,我們能進一步熟悉我們生活的環境,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進而提高對生活的適應能力。“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自然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進行分析解答。5.(2021八上·奉化期末)閱讀下側地形圖,對該地區的主要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①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牧區②深處內陸,干旱缺水③具有“三山夾兩盆”的特征④是我國鄰國最少的省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B【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區是我國的西北地區。我國海拔最高的牧區是青藏牧區,故①排除;我國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深處內陸,降水稀少,故②正確;我國新疆地區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夾兩盆,故③正確;新疆是我國鄰國接壤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故④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我國西北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6.以色列有著歐洲“大菜籃”、“大花園”之稱,對以色列知識描述正確的是( )A.地處亞洲東部,地中海西岸 B.石油資源豐富,干旱的寶地C.降水分配不均勻,北多南少 D.講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答案】C【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的西岸。 以色列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降水較少。但有豐富的石油,被稱為干旱寶地, 以色列主要是講希伯來語,英文是其重要官方語言。以色列的官方語言是希伯來語、阿拉伯語。以色列文化是由猶太教和猶太人數千年以來的歷史經驗所交織構成的。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以色列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淡水資源短缺,但該國大力發展噴灌、滴管技術,節水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功 。7.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圖,關于圖中的甲、乙兩地描述正確的是( )①甲地區是世界石油寶庫 ②甲地區以白色人種為主③乙地區受季風影響顯著 ④乙地區的稻作文化深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湄南河平原;中東石油寶庫;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結合圖示可知,甲是西亞地區,是世界石油寶庫,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西亞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民族,屬于白色人種,多信仰伊斯蘭教。乙地區是歐洲西部,主要有兩種氣候類型,即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不是種植業,不會形成稻作文化。 ①②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中東”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中東地區大多數是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東”范圍之內。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亞洲地域廣闊,傳統民居迥然各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影響圖中兩地傳統民居特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差異 B.氣候條件 C.河流分布 D.土壤因素9.關于圖中兩地生產生活表述正確的是( )①甲地的石油資源儲量豐富②乙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貢多拉③甲地是歐洲人的“大菜藍”④乙地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8.B9.D【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中東石油寶庫【解析】【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8.西亞民居“平頂厚墻小窗”反映當地是干旱的熱帶沙漠氣候,在潮濕的環境中,民居一般是雙層木樓或竹樓;在寒冷環境中的極地民居一般是冰屋;在溫暖的環境中,民居—般是兩面坡式民居。 影響圖中兩地傳統民居特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候條件。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9.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是中東地區,乙地是日本。①甲地的石油資源儲量豐富,正確。②乙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貢多拉,錯誤。貢多拉是在意大利的威尼斯。③甲地是歐洲人的“大菜藍”,錯誤,熱帶沙漠氣候,以色列是歐洲人的后花園。④乙地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正確。 ①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0.“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斑馬、長頸鹿等動物成群結隊遷徙而來,顯得生機盎然.到了旱季,滿目枯黃,莽莽草原上,間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樹…”這種景觀主要出現在( )A.非洲熱帶草原 B.內蒙古大草原C.巴西亞馬孫平原 D.東歐平原【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 根據“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旱季,滿目枯黃,莽莽草原上,間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樹”,該地氣候有明顯的干濕季。這種景觀屬于非洲熱帶草原氣候下的自然景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為全年高溫,降水一年分旱雨兩季。在熱帶草原上,一年之內有明顯的濕季和干季。每到濕季,降水豐沛,植物繁盛,郁郁蔥蔥;而干季來臨后,則降水很少,草木稀疏,草原上一片枯黃。11.(2021七下·余杭期中)以色列國土面積的45%是沙漠。它要實現“讓沙漠開滿鮮花”,必須改造的是( )A.地形 B.氣候 C.水源 D.土壤【答案】C【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以色列國土面積的45%是沙漠。它要實現“讓沙漠開滿鮮花”,必須改造的是 水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2.(2021七下·浦江期末)下列關于世界典型區域的環境特點,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A.日本漁業發達,大力建設“海洋牧場”B.馬賽人在高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C.澳大利亞草原平坦遼闊,適合大面積發展畜牧業D.以色列水資源豐富,普遍種植水稻養活當地居民【答案】D【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地區處于熱帶沙漠氣候,水資源短缺,當地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技術,主要種植蔬菜和水果,成為歐洲人的后花園。其他說法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3.關于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地理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線以北耕地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為主B.該線以南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盛產柑橘、蘋果、菠蘿等水果C.該線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一熟D.該線以北1月份平均氣溫在0℃以下,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答案】D【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該線以北地區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下,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年降水量較少,耕地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該線以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年降水量豐富,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盛產柑橘、菠蘿等水果,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到三熟。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主要是:四大區域中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河流有冰期與無冰期的分界線等。14.讀坎兒井結構示意圖。坎兒井這一灌溉設施的優越性在于( )①能將高山雪水經過暗渠引到農田②地下暗渠引水,容易受風沙影響③減少水的蒸發,灌溉更多的土地④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解析】【分析】 坎兒井是減少水資源蒸發、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傳統農業設施,能將高山雪水通過暗渠引到農田進行灌溉,不受季節,風沙的影響,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流量比較穩定。坎兒井的開發,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在亞洲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①③④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新疆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坎兒井屬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節、風沙影響,最大的優點是避免水分大量蒸發,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新疆現有1000多條坎兒井,全長約5000千米,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吐魯番盆地。讀世界某區域圖,完成下面小題15.關于圖示區域,說法正確的是( )A.甲水域為黑海 B.以白色人種為主C.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D.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16.該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石油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在海運輸往東亞的過程中,走最短路程需經過的海峽是( )A. B.C. D.【答案】15.B16.C【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解析】【點評】 西亞石油的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石油產量通常占世界總產量的1/4,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國。西亞開采的石油90%供出口,出口量約占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3/5,主要輸往西歐以及美國、東亞等國家。15.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所示區域是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豐富。甲水域為里海,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大多信仰伊斯蘭教,當地的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為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6.根據給出的海峽輪廓看,A是直布羅陀海峽,B是英吉利海峽,C是馬六甲海峽,D是白令海峽。中東地區的石油在輸往東亞的過程中,走最短的路線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7.乙區域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在沙漠中建起片片綠洲,其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 )①發展噴灌、滴灌②修建水利工程,南水北調③海水淡化④生產和生活用水處理后再利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乙區域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在沙漠中建起片片綠洲,其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①發展噴灌、滴灌,正確。 ②修建水利工程,南水北調,錯誤,當地水資源缺乏,修建工程作用不大。③海水淡化,正確,當成本較高。④生產和生活用水處理后再利用,正確,可以節約水資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①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嚴格保護有限的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②普及推廣噴灌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③制定相應法規,嚴格控制和管理水資源;④實施水資湖調配;⑤將生產和生活污水凈化處理再利用,⑥種植耐旱農作物和高附加值的農作物:等等。“一帶一路”將沿線各國緊密聯系在一起,給沿線國家經濟帶來了活力。讀圖,回答下列各題。18.圖1中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它連接的兩個大洋是(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北冰洋C.北冰洋和印度洋 D.大西洋和北冰洋19.圖1中①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①地區位于( )A.非洲北部 B.歐洲西部 C.亞洲西部 D.亞洲南部20.內羅畢所在的撒哈拉以南的人種大多為( )A.黃色人種 B.白色人種 C.黑色人種 D.棕色人種21.圖2為圖1中②地的氣溫降水圖,受此影響,②地( )A.冬季寒冷,河流會結冰 B.夏季炎熱,適合日光浴C.夏季濕潤,河流流量大 D.冬季干燥,河流流速慢22.圖1中西安所在的大洲,其主要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狀分布,由此推測,該大洲的地形地勢特征是( )A.地形僅以高原為主 B.西部高,東部低C.地形種類復雜多樣 D.中間高,四周低【答案】18.A19.C20.C21.B22.D【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中東石油寶庫【解析】【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8.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的最短路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因此,圖1中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它連接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9.圖1中①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①地區位于亞洲西部。 西亞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而不是歐洲西部、東南亞、南亞地區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0.內羅畢所在的撒哈拉以南的人種大多為黑色人種。因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是黑色人種。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1.根據給出的氣候圖可知,屬于地中海氣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圖2為圖1中②地的氣溫降水圖,受此影響,②地夏季炎熱,適合日光浴。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2.圖1中西安所在的大洲,其主要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狀分布,由此推測,該大洲的地形地勢特征是 中間高,四周低。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3.以色列發展農業生產,受到的限制因素有( )①降雨量少 ②土壤貧瘠 ③夏季高溫 ④開源和節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以色列位于亞熱帶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岸,大部分是荒漠,主要是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除了水資源匱乏是以色列農業發展的限制因子,還有諸如耕地稀少,夏季高溫,勞動力不充足等限制性因素。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以色列以猶太人為主,位于西亞沙漠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該國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條件是水源不足,以色列的節水農業成績顯著。二、非選擇題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農業國家,乙地是該國重要農業區。目前,乙地正推廣“水肥藥一體”的噴滴灌技術(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農藥)取代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會導致土壤鹽堿化,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材料三: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重要的合作項目,瓜德爾港、產業園區、公路鐵路和能源為四個建設重點。通過該走廊建設,逐步完善巴基斯坦與中國的互聯互通,推動中巴社會經濟共同發展。(1)請寫出大洋A和山脈B的名稱。(2)結合材料分析甲乙兩地之間推廣“水肥藥一體”噴滴灌技術的原因。(3)結合材料,說明將交通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重點的主要理由。【答案】(1)印度洋。喜馬拉雅山。(2)水資源匱乏;改善土質。(3)建設港口,有利于大宗物資運輸;建設公路鐵路,有利于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形成水陸聯運通道。【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大洋A是印度洋,山脈B的名稱是喜馬拉雅山脈。(2)、結合材料, 乙地正推廣“水肥藥一體”的噴滴灌技術(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農藥)取代大水漫灌 。這種技術既滿足了作物對歲資源的需求,又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質。(3)、 “一帶一路”倡議要求交通先行,實現互聯互通。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在交通方面包括海港、公路、鐵路和管道(能源運輸)等,其主要意義在于交通建設利于物資、人才、科技、信息和文化的交流,從而實現中巴經濟共同繁榮。 將交通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重點的主要理由是建設港口,有利于大宗物資運輸;建設公路鐵路,有利于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形成水陸聯運通道。【點評】 注意材料二中“推廣‘水肥藥一體’的噴滴灌技術(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農藥)取代大水漫灌”的描述,并結合乙地干旱的自然環境,可以分析確定噴滴灌技術能帶來節約水資源、減少農業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減輕土壤鹽漬化(改善土質)等環境效益。25.(2016七上·溫嶺期末)【區域生活 各具特色】小春愛看新聞,平時喜歡關注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還會加點評論。下面是他整理的一張摘記卡片,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幫忙把卡片補充完整。【答案】①農業;②機械化生產;③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旱地為主;④騎在羊背上的國家;⑤畜牧業;⑥現代化的機械;⑦沙漠綠洲(綠洲農業);⑧沙漠;⑨采用最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使用噴灌和滴管技術;海水淡化;實行用水分配制度;開發節水作物等;⑩不同區域的人們都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國中部平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是美國人民的衣食之源,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部大平原用機器種莊稼反映了農業生產具有機械化生產的特點,形成這一特點的自然原因有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旱地為主。(2)本題考查的是澳大利亞現代牧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里草原平坦遼闊,適宜大面積發展畜牧業,牧民在放牧、打草、投料、剪毛、擠奶、屠宰等環節上都使用了現代化的機械。(3)本題考查的是以色列節水王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盡管以色列有近三分之二土地是沙漠,水資源匱乏,卻躋身于農業發達國家的行列,與其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方式密不可分。以色列人充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采用最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使用噴灌和滴管技術;海水淡化;實行用水分配制度;開發節水作物等。可以說以色列綠洲農業發達。(4)本題考查的是因地制宜原則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不同區域的人們都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國中部平原、澳大利亞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的了解。1 / 1人文地理(上冊) 3.5 干旱的寶地 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雖然世界各地的自然環境有差異,但人們都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創造出美好的生活場景。下列描述區域生產生活中觀點正確的是( )①湄公河平原人們大面積種植小麥②以色列人利用節水技術發展旱作農業③日本北海道人們因地制宜進行耕海牧漁④阿爾卑斯山區人們修建“冰川列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以色列通過一系列措施把干旱的國土打造成了歐洲的大花園和大菜籃。以色列的哪些節水措施適用于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 )①選擇耐旱作物②修建大型水庫,雨季蓄水③用滴灌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④通過海水淡化方式增加水資源供給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2021七下·諸暨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每個人都離不開水。下列國家對水的感謝詞,不貼切的一項是( )A.日本:“海水”,感謝你!因為你,我們才能發展漁業B.以色列:“冰川融水”,感謝你!正因豐盈的你,我們才能發展灌溉農業C.威尼斯:“水”,謝謝你!我們的城市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D.泰國:“水”,感謝你!你為我們種植水稻提供了良好的生產條件4.2018年暑假,小明到西北地區游玩,回來后向同學分享了自己的見間,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實的是( )A.看見了成群的三河馬、三河牛 B.住過游牧民的蒙古包C.那里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D.當地居民喜歡喝青稞酒吃糌粑5.(2021八上·奉化期末)閱讀下側地形圖,對該地區的主要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①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牧區②深處內陸,干旱缺水③具有“三山夾兩盆”的特征④是我國鄰國最少的省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以色列有著歐洲“大菜籃”、“大花園”之稱,對以色列知識描述正確的是( )A.地處亞洲東部,地中海西岸 B.石油資源豐富,干旱的寶地C.降水分配不均勻,北多南少 D.講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7.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圖,關于圖中的甲、乙兩地描述正確的是( )①甲地區是世界石油寶庫 ②甲地區以白色人種為主③乙地區受季風影響顯著 ④乙地區的稻作文化深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亞洲地域廣闊,傳統民居迥然各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影響圖中兩地傳統民居特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差異 B.氣候條件 C.河流分布 D.土壤因素9.關于圖中兩地生產生活表述正確的是( )①甲地的石油資源儲量豐富②乙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貢多拉③甲地是歐洲人的“大菜藍”④乙地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斑馬、長頸鹿等動物成群結隊遷徙而來,顯得生機盎然.到了旱季,滿目枯黃,莽莽草原上,間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樹…”這種景觀主要出現在( )A.非洲熱帶草原 B.內蒙古大草原C.巴西亞馬孫平原 D.東歐平原11.(2021七下·余杭期中)以色列國土面積的45%是沙漠。它要實現“讓沙漠開滿鮮花”,必須改造的是( )A.地形 B.氣候 C.水源 D.土壤12.(2021七下·浦江期末)下列關于世界典型區域的環境特點,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A.日本漁業發達,大力建設“海洋牧場”B.馬賽人在高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C.澳大利亞草原平坦遼闊,適合大面積發展畜牧業D.以色列水資源豐富,普遍種植水稻養活當地居民13.關于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地理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線以北耕地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為主B.該線以南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盛產柑橘、蘋果、菠蘿等水果C.該線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一熟D.該線以北1月份平均氣溫在0℃以下,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14.讀坎兒井結構示意圖。坎兒井這一灌溉設施的優越性在于( )①能將高山雪水經過暗渠引到農田②地下暗渠引水,容易受風沙影響③減少水的蒸發,灌溉更多的土地④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世界某區域圖,完成下面小題15.關于圖示區域,說法正確的是( )A.甲水域為黑海 B.以白色人種為主C.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D.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16.該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石油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在海運輸往東亞的過程中,走最短路程需經過的海峽是( )A. B.C. D.17.乙區域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在沙漠中建起片片綠洲,其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 )①發展噴灌、滴灌②修建水利工程,南水北調③海水淡化④生產和生活用水處理后再利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一帶一路”將沿線各國緊密聯系在一起,給沿線國家經濟帶來了活力。讀圖,回答下列各題。18.圖1中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它連接的兩個大洋是(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北冰洋C.北冰洋和印度洋 D.大西洋和北冰洋19.圖1中①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①地區位于( )A.非洲北部 B.歐洲西部 C.亞洲西部 D.亞洲南部20.內羅畢所在的撒哈拉以南的人種大多為( )A.黃色人種 B.白色人種 C.黑色人種 D.棕色人種21.圖2為圖1中②地的氣溫降水圖,受此影響,②地( )A.冬季寒冷,河流會結冰 B.夏季炎熱,適合日光浴C.夏季濕潤,河流流量大 D.冬季干燥,河流流速慢22.圖1中西安所在的大洲,其主要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狀分布,由此推測,該大洲的地形地勢特征是( )A.地形僅以高原為主 B.西部高,東部低C.地形種類復雜多樣 D.中間高,四周低23.以色列發展農業生產,受到的限制因素有( )①降雨量少 ②土壤貧瘠 ③夏季高溫 ④開源和節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農業國家,乙地是該國重要農業區。目前,乙地正推廣“水肥藥一體”的噴滴灌技術(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農藥)取代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會導致土壤鹽堿化,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材料三: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重要的合作項目,瓜德爾港、產業園區、公路鐵路和能源為四個建設重點。通過該走廊建設,逐步完善巴基斯坦與中國的互聯互通,推動中巴社會經濟共同發展。(1)請寫出大洋A和山脈B的名稱。(2)結合材料分析甲乙兩地之間推廣“水肥藥一體”噴滴灌技術的原因。(3)結合材料,說明將交通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重點的主要理由。25.(2016七上·溫嶺期末)【區域生活 各具特色】小春愛看新聞,平時喜歡關注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還會加點評論。下面是他整理的一張摘記卡片,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幫忙把卡片補充完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 ①湄公河流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該流域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種植水稻,不適合大面積種植小麥,故①項錯誤;②阿爾卑斯山區海拔高,氣溫低,多冰川,居民可以修建“冰川列車”,故②項正確;③西亞降水稀少,該地區的以色列利用滴灌和噴灌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來發展節水農業,故③項正確;④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沿岸海域上的群島國家,四面環海,因地制宜實行“耕海牧漁”,故④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湄公河流域是典型的高溫多雨的氣候,優越的自然條件為水稻生產提供了條件。當地的人們大面積種植水稻,進行精耕細作,不是種植小麥。2.【答案】A【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以色列的哪些節水措施適用于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①選擇耐旱作物,正確。②修建大型水庫,雨季蓄水,錯誤,氣候干旱,河流較少,不切合實際。③用滴灌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正確。④通過海水淡化方式增加水資源供給,錯誤,離海較遠,工程量較大,不可取。故答案為:A。【點評】 以色列采用的是滴管型節水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以色列節水農業的發展可以給其他干旱地區發展節水農業樹立榜樣,其灌溉設施可以出口到他國,幫助這些干旱國家節約利用水資源,同時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答案】B【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冰川融水”,感謝你!正因豐盈的你,我們才能發展灌溉農業 ,說法錯誤。當地人對水資源特別珍惜,節水意識特別強,采用滴灌技術,發展農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4.【答案】D【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 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主要的畜種是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細毛羊等;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傳統的居所是蒙古包;西北地區遠離海洋,氣候干旱,降水稀少;青稞酒、糌粑是青藏高原人們的食品。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根據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學習地理,我們能進一步熟悉我們生活的環境,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進而提高對生活的適應能力。“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自然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進行分析解答。5.【答案】B【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區是我國的西北地區。我國海拔最高的牧區是青藏牧區,故①排除;我國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深處內陸,降水稀少,故②正確;我國新疆地區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夾兩盆,故③正確;新疆是我國鄰國接壤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故④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我國西北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6.【答案】C【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的西岸。 以色列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降水較少。但有豐富的石油,被稱為干旱寶地, 以色列主要是講希伯來語,英文是其重要官方語言。以色列的官方語言是希伯來語、阿拉伯語。以色列文化是由猶太教和猶太人數千年以來的歷史經驗所交織構成的。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以色列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淡水資源短缺,但該國大力發展噴灌、滴管技術,節水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功 。7.【答案】A【知識點】湄南河平原;中東石油寶庫;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結合圖示可知,甲是西亞地區,是世界石油寶庫,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西亞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民族,屬于白色人種,多信仰伊斯蘭教。乙地區是歐洲西部,主要有兩種氣候類型,即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不是種植業,不會形成稻作文化。 ①②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中東”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中東地區大多數是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東”范圍之內。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答案】8.B9.D【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中東石油寶庫【解析】【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8.西亞民居“平頂厚墻小窗”反映當地是干旱的熱帶沙漠氣候,在潮濕的環境中,民居一般是雙層木樓或竹樓;在寒冷環境中的極地民居一般是冰屋;在溫暖的環境中,民居—般是兩面坡式民居。 影響圖中兩地傳統民居特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候條件。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9.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是中東地區,乙地是日本。①甲地的石油資源儲量豐富,正確。②乙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貢多拉,錯誤。貢多拉是在意大利的威尼斯。③甲地是歐洲人的“大菜藍”,錯誤,熱帶沙漠氣候,以色列是歐洲人的后花園。④乙地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正確。 ①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0.【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 根據“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旱季,滿目枯黃,莽莽草原上,間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樹”,該地氣候有明顯的干濕季。這種景觀屬于非洲熱帶草原氣候下的自然景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為全年高溫,降水一年分旱雨兩季。在熱帶草原上,一年之內有明顯的濕季和干季。每到濕季,降水豐沛,植物繁盛,郁郁蔥蔥;而干季來臨后,則降水很少,草木稀疏,草原上一片枯黃。11.【答案】C【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以色列國土面積的45%是沙漠。它要實現“讓沙漠開滿鮮花”,必須改造的是 水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2.【答案】D【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地區處于熱帶沙漠氣候,水資源短缺,當地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技術,主要種植蔬菜和水果,成為歐洲人的后花園。其他說法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3.【答案】D【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該線以北地區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下,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年降水量較少,耕地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該線以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年降水量豐富,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盛產柑橘、菠蘿等水果,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到三熟。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主要是:四大區域中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河流有冰期與無冰期的分界線等。14.【答案】C【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解析】【分析】 坎兒井是減少水資源蒸發、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傳統農業設施,能將高山雪水通過暗渠引到農田進行灌溉,不受季節,風沙的影響,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流量比較穩定。坎兒井的開發,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在亞洲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①③④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新疆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坎兒井屬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節、風沙影響,最大的優點是避免水分大量蒸發,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新疆現有1000多條坎兒井,全長約5000千米,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吐魯番盆地。【答案】15.B16.C【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解析】【點評】 西亞石油的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石油產量通常占世界總產量的1/4,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國。西亞開采的石油90%供出口,出口量約占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3/5,主要輸往西歐以及美國、東亞等國家。15.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所示區域是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豐富。甲水域為里海,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大多信仰伊斯蘭教,當地的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為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6.根據給出的海峽輪廓看,A是直布羅陀海峽,B是英吉利海峽,C是馬六甲海峽,D是白令海峽。中東地區的石油在輸往東亞的過程中,走最短的路線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7.【答案】C【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乙區域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在沙漠中建起片片綠洲,其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①發展噴灌、滴灌,正確。 ②修建水利工程,南水北調,錯誤,當地水資源缺乏,修建工程作用不大。③海水淡化,正確,當成本較高。④生產和生活用水處理后再利用,正確,可以節約水資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①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嚴格保護有限的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②普及推廣噴灌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③制定相應法規,嚴格控制和管理水資源;④實施水資湖調配;⑤將生產和生活污水凈化處理再利用,⑥種植耐旱農作物和高附加值的農作物:等等。【答案】18.A19.C20.C21.B22.D【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中東石油寶庫【解析】【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8.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的最短路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因此,圖1中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它連接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9.圖1中①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①地區位于亞洲西部。 西亞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而不是歐洲西部、東南亞、南亞地區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0.內羅畢所在的撒哈拉以南的人種大多為黑色人種。因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是黑色人種。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1.根據給出的氣候圖可知,屬于地中海氣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圖2為圖1中②地的氣溫降水圖,受此影響,②地夏季炎熱,適合日光浴。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2.圖1中西安所在的大洲,其主要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狀分布,由此推測,該大洲的地形地勢特征是 中間高,四周低。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3.【答案】A【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以色列位于亞熱帶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岸,大部分是荒漠,主要是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除了水資源匱乏是以色列農業發展的限制因子,還有諸如耕地稀少,夏季高溫,勞動力不充足等限制性因素。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以色列以猶太人為主,位于西亞沙漠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該國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條件是水源不足,以色列的節水農業成績顯著。24.【答案】(1)印度洋。喜馬拉雅山。(2)水資源匱乏;改善土質。(3)建設港口,有利于大宗物資運輸;建設公路鐵路,有利于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形成水陸聯運通道。【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大洋A是印度洋,山脈B的名稱是喜馬拉雅山脈。(2)、結合材料, 乙地正推廣“水肥藥一體”的噴滴灌技術(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農藥)取代大水漫灌 。這種技術既滿足了作物對歲資源的需求,又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質。(3)、 “一帶一路”倡議要求交通先行,實現互聯互通。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在交通方面包括海港、公路、鐵路和管道(能源運輸)等,其主要意義在于交通建設利于物資、人才、科技、信息和文化的交流,從而實現中巴經濟共同繁榮。 將交通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重點的主要理由是建設港口,有利于大宗物資運輸;建設公路鐵路,有利于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形成水陸聯運通道。【點評】 注意材料二中“推廣‘水肥藥一體’的噴滴灌技術(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農藥)取代大水漫灌”的描述,并結合乙地干旱的自然環境,可以分析確定噴滴灌技術能帶來節約水資源、減少農業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減輕土壤鹽漬化(改善土質)等環境效益。25.【答案】①農業;②機械化生產;③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旱地為主;④騎在羊背上的國家;⑤畜牧業;⑥現代化的機械;⑦沙漠綠洲(綠洲農業);⑧沙漠;⑨采用最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使用噴灌和滴管技術;海水淡化;實行用水分配制度;開發節水作物等;⑩不同區域的人們都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國中部平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是美國人民的衣食之源,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部大平原用機器種莊稼反映了農業生產具有機械化生產的特點,形成這一特點的自然原因有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旱地為主。(2)本題考查的是澳大利亞現代牧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里草原平坦遼闊,適宜大面積發展畜牧業,牧民在放牧、打草、投料、剪毛、擠奶、屠宰等環節上都使用了現代化的機械。(3)本題考查的是以色列節水王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盡管以色列有近三分之二土地是沙漠,水資源匱乏,卻躋身于農業發達國家的行列,與其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方式密不可分。以色列人充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采用最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使用噴灌和滴管技術;海水淡化;實行用水分配制度;開發節水作物等。可以說以色列綠洲農業發達。(4)本題考查的是因地制宜原則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不同區域的人們都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國中部平原、澳大利亞現代化牧場、以色列節水王國的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上冊) 3.5 干旱的寶地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上冊) 3.5 干旱的寶地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