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 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 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 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由于世界人口急劇增長,加上極端氣候及病蟲害所帶來的糧食減產,目前全球約10億人在挨餓,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可見(  )
A.世界日益走向多極化
B.經濟全球化趨勢在不斷發展
C.糧食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
D.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2022八下·杭州月考)2017年5月,我國宣布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儲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點。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  )
①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
②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
③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
④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八下·龍游月考)下列示意圖告訴我們(  )
①人類活動都會引起生態環境惡化
②要保護草場資源這一非可再生資源
③人類活動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④環境問題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問題屬于環境污染的有(  )
①荒漠化與水土流失
②固體廢棄物排放
③工業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業廢水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我國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的提出是在(  )
A.《21世紀工程》
B.《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發展白皮書》
C.《京都議定書》
D.《我們共同的未來》
6.(2020·臨海模擬)2020年3月底,習近平主席在杭州考察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時強調: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 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這4個“不能”啟示我們的發展要堅持(  )
A. 只要環境、不要發展的原則
B.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
C.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D.計劃生育、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7.據史書記載,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長城,長城沿線“守備日固,田野日辟……邊民始知有生之樂”;蒙古族不但畜牧興旺,而且逐漸使用鐵犁牛耕發展農業,麥、豆、瓜、菜,“種種俱全”。回答下題。
長城沿線的蒙古族“使用鐵犁牛耕發展農業”可能帶來的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
A.臭氧層破壞 B.水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森林銳減
8.史前社會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
①洪水 ②猛獸 ③風暴 ④廢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環境問題的實質是(  )
A.資源問題 B.發展問題 C.人口問題 D.和平問題
10.下圖中的漫畫帶給我國政府的啟示是(  )
A.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B.禁止有污染行業發展
C.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D.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二、能力提高
11.東臺的地形屬于____,位于地勢第____階梯,農業以_____為主.(  )
A.丘陵,三,漁業 B.平原,一,林業
C.平原,三,種植業 D.平原,一,牧業
12.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人均GDP仍排在世界100多位。這一數據提醒我們(  )
①人口過多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②要堅定不移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③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負擔重
④控制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近些年,我國許多地方出現了“煤荒”、“電荒”、“油荒”,許多企業因電力不足而被迫停產。這說明(  )
A.我國存在資源浪費現象
B.我國資源不足
C.資源問題已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D.我國的資源問題已嚴重阻礙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14.關于全球氣候變化說法錯誤的是(  )
A.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導致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B.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是抑制全球變暖的主要措施
C.美國等發達國家工業體系完備,技術先進,所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很少
D.臭氧層空洞出現在了南北極上空,尤以南極上空最為嚴重
15.杭州市政府規定,在杭州買車上牌,需要先通過搖號或競拍方式取得號牌指標,但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不在限牌范圍內。這一規定(  )
①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②刺激了杭州市汽車價格持續上升
③有利于引導大眾綠色出行
④解決了杭州市區交通擁堵情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在下列區域中大面積種植相應農作物,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
A.①──水稻、油菜B B.②──香蕉、甘蔗
C.③──水稻、油菜 D.④──青稞、茶葉
17.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北京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12月27日通水,北京市民開始飲用長江水。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  )
A.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 B.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問題
C.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 D.資源科學利用不夠的問題
18.(2018九上·三門月考)201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被該法列為應稅污染物。這說明我國(  )
①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②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③開始將環保納入法治軌道
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9七上·紹興月考)下列選項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不足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交通便利
20.隨著收入的提高,我市擁有私家車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很大,下列不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是(  )
A.用無鉛汽油,且過濾尾氣 B.拓寬交通路面
C.有計劃地控制汽車流量 D.擴大綠化面積
三、填空題
21.當前的中國正處在   快速發展的階段,   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
22.近年來,國家加大   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   建設,美麗中國揭開新的篇章。
23.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與   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材料體現了世界安全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故D正確;
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與材料無關,故A和B排除;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故C錯誤。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和平與發展問題,屬于容易題
2.【答案】C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可燃冰的開發利用,是依靠科技開源的表現,有利于 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 、 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 ,因此②和③正確;
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 與題意無關,故排除①;
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沒有改變,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資源的開源節流,屬于容易題
3.【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選項可知,人類活動會引起生態的變化,但不一定是惡化,故①說法錯誤;
草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故②說法錯誤;
人類對資源的過度開發會引起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人類活動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故③和④ 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PRED問題,屬于容易題
4.【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環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問題。①是生態環境問題,②③④是環境污染問題。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環境問題的分類,屬于容易題
5.【答案】B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中國政府積極響應國際社會的號召,于1994年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發展白皮書》,提出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根據我國的國情,突出發展的主題,將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視為統一整體,綜合協調地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可持續發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6.【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生態環境”“綠色空間”等有關信息可知,要求我們堅持保護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A說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不符,故排除;
B綠色的發展理念,但材料沒有體現“開放”的發展理念,故排除;
C符合題意;
D與題意無關,故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根據題意選擇即可。
7.【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環境問題的相關知識。“鐵犁牛耕”最可能帶來的是過度開墾造成土地荒漠化問題,故選C。
【點評】知道環境問題的表現。
8.【答案】A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洪水、猛獸和風暴是史前社會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而廢氣則是工業社會的主要環境問題。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人類社會早期的環境問題:因亂采、亂捕破壞人類聚居的局部地區的生物資源而引起生活資料缺乏甚至饑荒,或者因為用火不慎而燒毀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們遷移以謀生存。
9.【答案】B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環境問題在發展中產生,也必將在發展中得到解決。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環境問題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10.【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霧霾天氣的形成,與我國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環境的不平衡等,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為此,我國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采取一切盡可能的措施,治理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問題。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并治理環境污染。如:在流動沙丘地區建設沙障;在荒漠化地區建立人工草場;在非宜耕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在生態環境惡劣的牧區實行禁牧等。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對水體污染、城市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開展治理工作。
11.【答案】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東臺位于臺灣島西部的平原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甘蔗、水稻等.
故選:C.
【點評】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中部和東部,臺灣的西部以平原為主.
12.【答案】A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人口問題的相關知識。題干中GDP總排名第2和人均GDP100多位兩個數字的對比,深刻地反映出我國的人口過多的現狀,每月涉及老齡化的問題,排除③。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排除④,故選擇A。
【點評】知道我國人口問題的相關知識。
13.【答案】C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我國幅員遼闊,各種資源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資源 總量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1.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我國是世界資源大國。不僅如此,我國還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礦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2.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多,許多資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3.自然資源形勢嚴峻。由于利用不當、管理不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和浪費的現象嚴重。
14.【答案】C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A、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故A不符合題意;
B、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節能減排(減少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措施.故B不符合題意;
C、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是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承擔著,同時各國都要為減少二氧化碳而努力.故C符合題意;
D、臭氧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境,但目前南極出現了臭氧層空洞,并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氣象觀測表明,全球氣候確實有變暖的趨勢,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氣溫上升,會使極地地區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區可能被淹沒.由于人類燃燒煤、石油等,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致使氣候變暖.
15.【答案】B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保問題。 杭州市政府的規定目的是倡導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鼓勵綠色出行,減少環境污染,①③ 正確;
此規定不會刺激杭州汽車價格持續上漲,②錯誤;
這一規定也不會解決杭州市區交通擁堵問題,只能緩解,④ 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保問題的理解。
16.【答案】C
【知識點】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不同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及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 發展農業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①是青藏高原,水稻和甘蔗適宜種植在南方地區,不適合種植在青藏高原,A排除;②是橫斷山脈,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香蕉和甘蔗等熱帶或亞熱帶水果;③是四川盆地,適宜種植水稻和油菜;④是長江中下游平原,D中青稞主要種植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D排除。 正確答案:C。
【點評】掌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原則,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7.【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理解。
18.【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我國依法治理環境的必要性的認識和把握。我國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開始實施,這是我國依法保護環境的體現,說明了我國 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這為建設美麗中國構筑起一道新的法治屏障,所以②④符合題意; 材料并沒有體現我國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①錯誤;此前我國也有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因此③的說法錯誤,故排除;所以本題選擇C。
【點評】本題考查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屬于一般題。
19.【答案】A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水源不足是一個不利條件,故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選A;其它三個選項都是有利條件。
【點評】仔細閱讀題目,找出試題考查的方向。
20.【答案】B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我市擁有私家車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很大。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有:用無鉛汽油,且過濾尾氣;有計劃地控制汽車流量;擴大綠化面積等,故答案為: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創新減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行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紙巾,保護森林,低碳生活;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盡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環利用的布袋;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節約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沖馬桶澆花等。
21.【答案】工業化;環境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 當前的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環境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
【點評】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也是資源環境約束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矛盾突出期。 經濟的發展受限于環境承載力,一旦環境無法承受經濟發展造成的變化問題,那么發展便無以為繼。
22.【答案】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環境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近年來,國家加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揭開新的篇章。
【點評】 保護自然生態,建設“美麗中國”,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了富有遠見卓識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既切合當下實際又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構想和戰略舉措,為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23.【答案】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世界各國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 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進行國際合作。 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還未扭轉,各種全球環境問題無一不在阻礙著人類的發展。
【點評】 環境問題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1 / 1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 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由于世界人口急劇增長,加上極端氣候及病蟲害所帶來的糧食減產,目前全球約10億人在挨餓,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可見(  )
A.世界日益走向多極化
B.經濟全球化趨勢在不斷發展
C.糧食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
D.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答案】D
【知識點】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材料體現了世界安全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故D正確;
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與材料無關,故A和B排除;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故C錯誤。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和平與發展問題,屬于容易題
2.(2022八下·杭州月考)2017年5月,我國宣布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儲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點。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  )
①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
②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
③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
④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可燃冰的開發利用,是依靠科技開源的表現,有利于 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 、 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 ,因此②和③正確;
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 與題意無關,故排除①;
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沒有改變,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資源的開源節流,屬于容易題
3.(2022八下·龍游月考)下列示意圖告訴我們(  )
①人類活動都會引起生態環境惡化
②要保護草場資源這一非可再生資源
③人類活動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④環境問題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選項可知,人類活動會引起生態的變化,但不一定是惡化,故①說法錯誤;
草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故②說法錯誤;
人類對資源的過度開發會引起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人類活動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故③和④ 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PRED問題,屬于容易題
4.下列問題屬于環境污染的有(  )
①荒漠化與水土流失
②固體廢棄物排放
③工業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業廢水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環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問題。①是生態環境問題,②③④是環境污染問題。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環境問題的分類,屬于容易題
5.我國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的提出是在(  )
A.《21世紀工程》
B.《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發展白皮書》
C.《京都議定書》
D.《我們共同的未來》
【答案】B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中國政府積極響應國際社會的號召,于1994年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發展白皮書》,提出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根據我國的國情,突出發展的主題,將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視為統一整體,綜合協調地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可持續發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6.(2020·臨海模擬)2020年3月底,習近平主席在杭州考察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時強調: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 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這4個“不能”啟示我們的發展要堅持(  )
A. 只要環境、不要發展的原則
B.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
C.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D.計劃生育、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生態環境”“綠色空間”等有關信息可知,要求我們堅持保護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A說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不符,故排除;
B綠色的發展理念,但材料沒有體現“開放”的發展理念,故排除;
C符合題意;
D與題意無關,故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根據題意選擇即可。
7.據史書記載,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長城,長城沿線“守備日固,田野日辟……邊民始知有生之樂”;蒙古族不但畜牧興旺,而且逐漸使用鐵犁牛耕發展農業,麥、豆、瓜、菜,“種種俱全”。回答下題。
長城沿線的蒙古族“使用鐵犁牛耕發展農業”可能帶來的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
A.臭氧層破壞 B.水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森林銳減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環境問題的相關知識。“鐵犁牛耕”最可能帶來的是過度開墾造成土地荒漠化問題,故選C。
【點評】知道環境問題的表現。
8.史前社會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
①洪水 ②猛獸 ③風暴 ④廢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洪水、猛獸和風暴是史前社會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而廢氣則是工業社會的主要環境問題。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人類社會早期的環境問題:因亂采、亂捕破壞人類聚居的局部地區的生物資源而引起生活資料缺乏甚至饑荒,或者因為用火不慎而燒毀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們遷移以謀生存。
9.環境問題的實質是(  )
A.資源問題 B.發展問題 C.人口問題 D.和平問題
【答案】B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環境問題在發展中產生,也必將在發展中得到解決。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環境問題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10.下圖中的漫畫帶給我國政府的啟示是(  )
A.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B.禁止有污染行業發展
C.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D.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霧霾天氣的形成,與我國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環境的不平衡等,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為此,我國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采取一切盡可能的措施,治理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問題。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并治理環境污染。如:在流動沙丘地區建設沙障;在荒漠化地區建立人工草場;在非宜耕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在生態環境惡劣的牧區實行禁牧等。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對水體污染、城市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開展治理工作。
二、能力提高
11.東臺的地形屬于____,位于地勢第____階梯,農業以_____為主.(  )
A.丘陵,三,漁業 B.平原,一,林業
C.平原,三,種植業 D.平原,一,牧業
【答案】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東臺位于臺灣島西部的平原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甘蔗、水稻等.
故選:C.
【點評】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中部和東部,臺灣的西部以平原為主.
12.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人均GDP仍排在世界100多位。這一數據提醒我們(  )
①人口過多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②要堅定不移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③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負擔重
④控制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人口問題的相關知識。題干中GDP總排名第2和人均GDP100多位兩個數字的對比,深刻地反映出我國的人口過多的現狀,每月涉及老齡化的問題,排除③。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排除④,故選擇A。
【點評】知道我國人口問題的相關知識。
13.近些年,我國許多地方出現了“煤荒”、“電荒”、“油荒”,許多企業因電力不足而被迫停產。這說明(  )
A.我國存在資源浪費現象
B.我國資源不足
C.資源問題已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D.我國的資源問題已嚴重阻礙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答案】C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我國幅員遼闊,各種資源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資源 總量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1.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我國是世界資源大國。不僅如此,我國還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礦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2.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多,許多資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3.自然資源形勢嚴峻。由于利用不當、管理不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和浪費的現象嚴重。
14.關于全球氣候變化說法錯誤的是(  )
A.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導致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B.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是抑制全球變暖的主要措施
C.美國等發達國家工業體系完備,技術先進,所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很少
D.臭氧層空洞出現在了南北極上空,尤以南極上空最為嚴重
【答案】C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A、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故A不符合題意;
B、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節能減排(減少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措施.故B不符合題意;
C、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是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承擔著,同時各國都要為減少二氧化碳而努力.故C符合題意;
D、臭氧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境,但目前南極出現了臭氧層空洞,并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氣象觀測表明,全球氣候確實有變暖的趨勢,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氣溫上升,會使極地地區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區可能被淹沒.由于人類燃燒煤、石油等,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致使氣候變暖.
15.杭州市政府規定,在杭州買車上牌,需要先通過搖號或競拍方式取得號牌指標,但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不在限牌范圍內。這一規定(  )
①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②刺激了杭州市汽車價格持續上升
③有利于引導大眾綠色出行
④解決了杭州市區交通擁堵情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保問題。 杭州市政府的規定目的是倡導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鼓勵綠色出行,減少環境污染,①③ 正確;
此規定不會刺激杭州汽車價格持續上漲,②錯誤;
這一規定也不會解決杭州市區交通擁堵問題,只能緩解,④ 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保問題的理解。
16.在下列區域中大面積種植相應農作物,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
A.①──水稻、油菜B B.②──香蕉、甘蔗
C.③──水稻、油菜 D.④──青稞、茶葉
【答案】C
【知識點】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不同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及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 發展農業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①是青藏高原,水稻和甘蔗適宜種植在南方地區,不適合種植在青藏高原,A排除;②是橫斷山脈,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香蕉和甘蔗等熱帶或亞熱帶水果;③是四川盆地,適宜種植水稻和油菜;④是長江中下游平原,D中青稞主要種植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D排除。 正確答案:C。
【點評】掌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原則,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7.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北京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12月27日通水,北京市民開始飲用長江水。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  )
A.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 B.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問題
C.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 D.資源科學利用不夠的問題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理解。
18.(2018九上·三門月考)201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被該法列為應稅污染物。這說明我國(  )
①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②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③開始將環保納入法治軌道
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我國依法治理環境的必要性的認識和把握。我國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開始實施,這是我國依法保護環境的體現,說明了我國 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這為建設美麗中國構筑起一道新的法治屏障,所以②④符合題意; 材料并沒有體現我國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①錯誤;此前我國也有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因此③的說法錯誤,故排除;所以本題選擇C。
【點評】本題考查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屬于一般題。
19.(2019七上·紹興月考)下列選項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不足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交通便利
【答案】A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水源不足是一個不利條件,故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選A;其它三個選項都是有利條件。
【點評】仔細閱讀題目,找出試題考查的方向。
20.隨著收入的提高,我市擁有私家車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很大,下列不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是(  )
A.用無鉛汽油,且過濾尾氣 B.拓寬交通路面
C.有計劃地控制汽車流量 D.擴大綠化面積
【答案】B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我市擁有私家車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很大。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有:用無鉛汽油,且過濾尾氣;有計劃地控制汽車流量;擴大綠化面積等,故答案為: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創新減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行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紙巾,保護森林,低碳生活;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盡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環利用的布袋;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節約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沖馬桶澆花等。
三、填空題
21.當前的中國正處在   快速發展的階段,   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
【答案】工業化;環境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 當前的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環境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
【點評】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也是資源環境約束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矛盾突出期。 經濟的發展受限于環境承載力,一旦環境無法承受經濟發展造成的變化問題,那么發展便無以為繼。
22.近年來,國家加大   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   建設,美麗中國揭開新的篇章。
【答案】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環境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近年來,國家加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揭開新的篇章。
【點評】 保護自然生態,建設“美麗中國”,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了富有遠見卓識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既切合當下實際又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構想和戰略舉措,為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23.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與   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   。
【答案】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世界各國
【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 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進行國際合作。 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還未扭轉,各種全球環境問題無一不在阻礙著人類的發展。
【點評】 環境問題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二连浩特市| 南和县| 中宁县| 宁国市| 肇庆市| 疏勒县| 色达县| 朝阳区| 肃北| 台北市| 普格县| 弥渡县| 灵丘县| 林芝县| 衡阳市| 台北县| 淄博市| 云安县| 红原县| 陵水| 宝清县| 通化县| 五莲县| 南汇区| 山东省| 洪泽县| 浦江县| 阜新市| 普洱| 西林县| 太仓市| 昭通市| 武鸣县| 永年县| 孝昌县| 平果县| 天全县| 昆明市| 清水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