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8 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一、單選題1.(2020八上·秀洲月考)“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拉丁語是羅馬帝國境內的官方語言;羅馬共和國時期最重要的行政官職都由貴族擔任,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著統治大權,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故①②符合題意。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故③④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方古典文明,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2.(2020八上·嘉興月考)有學者總結,某國的統治“使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與融匯,擴大了各民族人民已知世界的范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這里的“某國”指的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法蘭克王國 D.阿拉伯帝國【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使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與融匯”可知,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歷經十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這次東征,使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開啟了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東西方文化的結合,促進了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都產生于這個時代。A項亞歷山大帝國是題干里的“某國”所指的國家,符合題意;B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帝國,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3.(2020八上·臺州月考)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的東征和帝國的建立,既給東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其建立的帝國是( )A.波斯帝國 B.東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334年春天,亞歷山大大帝率領著一支由3.5萬人組成的軍隊,歷經10年征戰,滅亡了包括埃及、巴比倫在內的龐大的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東征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同時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亞歷山大帝國是馬其頓國王的東征建立的帝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亞歷山大東征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4.(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圖是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其中③處應填寫的是( )A.羅馬共和國 B.羅馬帝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城邦的有關知識。解答此類題沒什么捷徑可走,準確識記相關基礎知識才是解題的關鍵。5.(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事件發生在2世紀的是( )A.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B.春秋爭霸C.羅馬共和國成立D.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建立以來就一直不斷對外擴張,公元前3世紀打敗迦太基、取得西地中海地區的霸權,公元前2世紀取得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權。羅馬帝國建立后又不斷擴張,到公元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A項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發生在2世紀,符合題意;B項春秋爭霸是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不符合題意;C項羅馬共和國成立是在公元前6世紀,不符合題意;D項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2世紀的事件。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6.(2020八上·浙江月考)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的法律是 (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銅表法》C.《漢謨拉比法典》 D.《秦盜賊令》【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一部距今2500年前的法律,又被稱為是“刻在板子上的法律”。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也是歐洲法學的淵源。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十二銅表法》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7.(2019八上·余姚期末)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關于古羅馬的史實,正確的是( )①羅馬帝國的建立 ②羅馬打敗迦太基③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④橫跨亞、歐、非三洲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共和國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最終擊敗迦太基。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B項③②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羅馬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馬的建立和擴張。8.(2020八上·蕭山期末)古代羅馬歷史悠久,疆域廣闊。右圖所示的疆域應該屬于古羅馬哪一個時期?( )A.羅馬共和國時期 B.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C.西羅馬帝國時期 D.東羅馬帝國時期【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與擴張。需要準確識記羅馬帝國的擴張和疆域。9.(2019八上·吳興期中)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A.希臘文明的興起與滅亡 B.雅典城邦民主政治C.兩河流域文明的勃興 D.羅馬共和國的興衰【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羅馬共和國初期元老院掌握政權,建立后不斷向外擴張,通過布匿戰爭打敗了迦太基,稱霸地中海,強盛的共和國貴族把占有財富和奢侈享受視為神圣,導致了大量奴隸逃亡和起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斯巴達克起義,斯巴達克起義沉重打擊了奴隸制,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衰落。ABC三項和題干關鍵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是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的興衰,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羅馬共和國的相關史實。10.(2019八上·浙江期中)有一位歐洲人,他不出國,就能瀏覽地中海各地風光,他應該生活在( )A.羅馬帝國時期 B.古代希臘C.古代埃及 D.羅馬共和國時期【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古代有個人不出國就能瀏覽整個地中海沿岸風光,他應生活在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A項羅馬帝國時期一位歐洲人不出國,就能瀏覽地中海各地風光,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羅馬帝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馬帝國的擴張和疆域。11.(2019八上·新昌期中)某小組整理筆記時,整理出“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這些關鍵詞,他們可能在學習的主題是( )A.兩河流域古老文明的興起 B.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C.希臘文明的繁榮 D.羅馬共和國的統治【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49年,曾經擔任羅馬執行官和地方總督的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打敗對手,控制了元老院,奪取政權,由此可知,題干描述的事件是羅馬共和國的統治。ABC三項的內容與題干的事件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可能是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12.(2019八上·新昌期中)公元前27年,屋大維接受了羅馬元老院贈予的尊號“Augustus(奧古斯都)”,公歷8月(August)即由此演變而來。屋大維是( )A.羅馬帝國的建立者 B.羅馬共和國的建立者C.羅馬城的建立者 D.拉丁字母的發明者【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進入帝國時代。屋大維是公元前30年掌權的,然后在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就標志著羅馬的帝國時代到來。A項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屋大維,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13.(2019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假如走②號通道到達的是( )A.羅馬共和國 B.羅馬帝國 C.西羅馬帝國 D.拜占庭帝國【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是羅馬共和國時期。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理清羅馬的發展演變歷程即可。14.(2019八上·江山期中)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中的( )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千百位相同時,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509年為公元前6世紀末。對應B點。B項B是羅馬共和國建立對應的時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的相關知識及歷史時間的換算。熟練掌握具體年份與世紀的換算。知道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類推。15.(2019八上·蒼南期中)19世紀的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羅馬法( )A.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B.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C.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D.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德國法學家耶林曾評價道:“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A項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所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題干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法,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查士丁尼法典》的影響。16.(2019八上·柯橋月考)下列關于基督教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有( )①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 ②奉《圣經》為經典③認為耶穌是“救世主” ④產生于公元前1世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世紀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耶穌叫人長期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臘語中稱作基督,后來把信仰基督耶穌的宗教稱為基督教。故②③正確。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故①④錯誤。C項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基督教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基督教的相關史實。17.(2019八上·秀洲月考)以下當代國家中,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的是( )①英國 ②法國 ③德國 ④意大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814年,查理曼去世,強盛一時的帝國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B項②③④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理帝國分裂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查理曼帝國分裂的相關史實。18.(2019八上·秀洲月考)5世紀末期,在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起眾多國家的是( )A.日耳曼人 B.希臘人 C.埃及人 D.古巴比倫人【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是西歐奴隸社會歷史結束的標志。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王國,其中最強大的是法蘭克王國。后來,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等國;歐洲的封建制度不斷發展起來。A項日耳曼人5世紀末期在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起眾多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國家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國家的相關史實。19.(2019八上·秀洲月考)追溯歷史,“法西斯”這一詞語與古代哪個國家有關?( )A.斯巴達 B.古羅馬 C.古希臘 D.查理曼帝國【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古代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最高行政長官,有12個衛士相隨。他們各手執一束棍棒束棒中間插有一把戰斧,象征著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來執行死刑。“束棒”在古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中,讀作“法西斯”,法西斯主義一詞就從此發展而來。“法西斯”一詞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指古羅馬官吏出巡時執掌的權力標志棒--形狀為一束棒,中間插一把斧頭,象征強權和暴力。B項古羅馬與“法西斯”這一詞語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西斯的來歷。要知道法西斯,(拉丁語fasces的譯音)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20.(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A.希臘文明的繁榮 B.兩河流域古老文明的興起C.羅馬共和國的興衰 D.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答案】C【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權力機構。羅馬共和國統一意大利半島后,在爭奪地中海霸權的過程中,爆發了與商業強國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戰爭持續了百余年,最終以羅馬的勝利而告終,羅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權,長期征戰激化了階級矛盾,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獨攬大權,這實際架空了元老院,標志著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信息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羅馬共和國的興衰。ABD三項都不是從題干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不符合題意;C項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是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 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為依托,考查羅馬共和國的興衰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1.(2018八上·諸暨期末)“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材料中的“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應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 D.法蘭克王國【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A項亞歷山大帝國在公元前4世紀中后期建立并迅速滅亡,與材料“把自己的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帝國統治處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4世紀,與漢帝國統治時間相吻合,且統治長久并較為穩固,與上述材料相符,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存在于公元395年至公元476年,此時漢帝國已不復存在,不符合題意;D項法蘭克王國統治開始于公元5世紀后期,與漢帝國不同時存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羅馬帝國的相關內容。22.(2018八上·北侖期末)“輝煌屬于希臘,宏偉屬于羅馬。”下列內容可以佐證“羅馬的宏偉”的是( )A.發明象形文字 B.成為歐洲戲劇故鄉C.發明阿拉伯數字 D.建造大量廣場和高架引水橋【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A項發明象形文字的是古埃及,不符合題意;B項成為歐洲戲劇故鄉的是古希臘,不符合題意;C項發明阿拉伯數字的是古印度,不符合題意;D項建造大量廣場和高架引水橋的是古羅馬,可以佐證“羅馬的宏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和古希臘、古羅馬成就。識記與靈活掌握古代羅馬建筑藝術成就。23.(2018八上·南潯期末)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②階段所處的時期是( )A.羅馬帝國 B.羅馬共和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羅馬城逐漸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A項羅馬帝國是②階段所處的時期,符合題意;B項羅馬共和國是①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是③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東羅馬帝國是④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4.(2018八上·義烏期末)有一個歐洲人,他不出國就能游覽地中海沿岸各地風光。你認為他應該生活在( )A.羅馬帝國時期 B.羅馬共和國時期C.古代埃及 D.古代希臘【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建立后,版圖不斷擴大,羅馬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海,被人戲稱為“羅馬人的小澡盆”,因此羅馬帝國的居民可以不出國瀏覽地中海的各地風光。A項羅馬帝國時期不出國就能游覽地中海沿岸各地風光,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羅馬帝國范圍的了解。準確識記2世紀,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被人戲稱為“羅馬人的小澡盆”。25.(2018八上·義烏期末)雅典的民主政治從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不斷發展。此時的中國和古羅馬大致處于( )A.西周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 B.東周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C.秦漢時期、羅馬帝國時期 D.魏晉時期、羅馬帝國時期【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從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不斷發展是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后,此時的中國處于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古羅馬處于羅馬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東周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的時間跨度較大,要靈活運用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26.(2018八上·浙江期中)下列史實表述正確的有( )A.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B.公元前27年,屋大維自稱國家“元首”,使羅馬民主制達到全盛C.中古歐洲時法蘭克等國的君主是西歐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D.中古歐洲時封臣對自己封主的封主有臣屬關系【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據所學內容可知,羅馬的民主政治因其有的獨特性,執政官,保民官,元老院建立了最早的”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十二銅表法作為開端的羅馬法更是讓羅馬共和國成為了憲政民主的開端,為其后很多國家提供借鑒的榜樣。在突出的民主政體之下,貴族與貧民,舊貴族與新貴族,外邦;鄰人的矛盾,也間接地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發展的動力因。羅馬的政治制度也為調和內外部的矛盾。不斷做出修正、讓步,客觀上,使得民主政治得到不斷的完善。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共和國的內容,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是考試的易考點。27.(2018八上·三門期中)“元老院掌握國家政權”“斯巴達克起義”,和這些關鍵詞相關的學習主題是( )A.雅典奴隸制民主制度的全盛 B.羅馬帝國的興衰C.阿拉伯帝國的繁榮 D.羅馬共和國的興衰【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 【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元老院掌握政權,建立后不斷向外擴張,通過布匿戰爭打敗了商業強國迦太基,稱霸地中海,強盛的共和國貴族以占有財富和奢侈享受視為神圣,導致了大量奴隸逃亡和起義, 羅馬共和國走向了軍事獨裁統治, 建立了帝國, 因而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8.(2018八上·余杭期中)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千百位相同時,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509年為公元前6世紀末。對應B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具體年份與世紀的換算。知道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類推。29.(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羅馬共和國實行的是貴族政治的共和制度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所以③表述錯誤;《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所以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羅馬文明的有關知識。二、材料分析題30.(2019八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圖1所指的是 (國家名),圖2所指的是 (國家名)。仔細觀察圖1和圖2,這兩個國家在韁域范圍上有什么相同點 (2)圖1所示的帝國雖縣花一現,但影響深遠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3)圖2所示的帝國在武力擴張的同時,也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就,請舉兩例印證。【答案】(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2)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匯。(3)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羅馬在文字上的貢獻最有世界性,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傳最廣和最通用的字母;羅馬人在建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凱旋門等。【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以判斷1國家是亞歷山大帝國,2是羅馬帝國。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8世紀中葉,阿拉伯國家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2)本題考查亞歷山大帝國對文明傳播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匯。(3)本小題考查羅馬創造的文明成就,根據所學知識,羅馬文明有法律、文字、建筑等。故答案為:(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2)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匯。(3)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羅馬在文字上的貢獻最有世界性,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傳最廣和最通用的字母;羅馬人在建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凱旋門等。【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歐洲文明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即可。31.(2019八上·天臺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材料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古羅馬曾有三次影響世界,第一次以武カ,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人們思想的進步、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給世界帶來了最為平和、持久的影響。”(1)學習《從共和國到帝國》,要抓住“古羅馬的興衰過程”這一核心,可以設計古羅馬興衰的線索如下,請填寫完整。 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征服了意大利→ 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建立(前27年)→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 的大帝國→ 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滅亡(476年)(2)結合材料一分析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3)材料二中提到“古羅馬以法律影響世界”。請用相關史實加以說明。【答案】(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得地中海霸權,同地中海西部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最終取得勝利,至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進入帝國時代。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2)根據材料一中的“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貴族政治;根據材料一中的“……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民主政治。由此可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3)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公元前449年元老會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打破了貴族階級對法律知識的壟斷,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利益,并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答案為:(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8 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一、單選題1.(2020八上·秀洲月考)“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2.(2020八上·嘉興月考)有學者總結,某國的統治“使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與融匯,擴大了各民族人民已知世界的范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這里的“某國”指的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法蘭克王國 D.阿拉伯帝國3.(2020八上·臺州月考)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的東征和帝國的建立,既給東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其建立的帝國是( )A.波斯帝國 B.東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4.(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圖是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其中③處應填寫的是( )A.羅馬共和國 B.羅馬帝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5.(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事件發生在2世紀的是( )A.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B.春秋爭霸C.羅馬共和國成立D.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6.(2020八上·浙江月考)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的法律是 (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銅表法》C.《漢謨拉比法典》 D.《秦盜賊令》7.(2019八上·余姚期末)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關于古羅馬的史實,正確的是( )①羅馬帝國的建立 ②羅馬打敗迦太基③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④橫跨亞、歐、非三洲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8.(2020八上·蕭山期末)古代羅馬歷史悠久,疆域廣闊。右圖所示的疆域應該屬于古羅馬哪一個時期?( )A.羅馬共和國時期 B.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C.西羅馬帝國時期 D.東羅馬帝國時期9.(2019八上·吳興期中)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A.希臘文明的興起與滅亡 B.雅典城邦民主政治C.兩河流域文明的勃興 D.羅馬共和國的興衰10.(2019八上·浙江期中)有一位歐洲人,他不出國,就能瀏覽地中海各地風光,他應該生活在( )A.羅馬帝國時期 B.古代希臘C.古代埃及 D.羅馬共和國時期11.(2019八上·新昌期中)某小組整理筆記時,整理出“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這些關鍵詞,他們可能在學習的主題是( )A.兩河流域古老文明的興起 B.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C.希臘文明的繁榮 D.羅馬共和國的統治12.(2019八上·新昌期中)公元前27年,屋大維接受了羅馬元老院贈予的尊號“Augustus(奧古斯都)”,公歷8月(August)即由此演變而來。屋大維是( )A.羅馬帝國的建立者 B.羅馬共和國的建立者C.羅馬城的建立者 D.拉丁字母的發明者13.(2019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假如走②號通道到達的是( )A.羅馬共和國 B.羅馬帝國 C.西羅馬帝國 D.拜占庭帝國14.(2019八上·江山期中)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中的( )A.A B.B C.C D.D15.(2019八上·蒼南期中)19世紀的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羅馬法( )A.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B.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C.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D.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16.(2019八上·柯橋月考)下列關于基督教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有( )①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 ②奉《圣經》為經典③認為耶穌是“救世主” ④產生于公元前1世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7.(2019八上·秀洲月考)以下當代國家中,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的是( )①英國 ②法國 ③德國 ④意大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2019八上·秀洲月考)5世紀末期,在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起眾多國家的是( )A.日耳曼人 B.希臘人 C.埃及人 D.古巴比倫人19.(2019八上·秀洲月考)追溯歷史,“法西斯”這一詞語與古代哪個國家有關?( )A.斯巴達 B.古羅馬 C.古希臘 D.查理曼帝國20.(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A.希臘文明的繁榮 B.兩河流域古老文明的興起C.羅馬共和國的興衰 D.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21.(2018八上·諸暨期末)“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材料中的“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應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 D.法蘭克王國22.(2018八上·北侖期末)“輝煌屬于希臘,宏偉屬于羅馬。”下列內容可以佐證“羅馬的宏偉”的是( )A.發明象形文字 B.成為歐洲戲劇故鄉C.發明阿拉伯數字 D.建造大量廣場和高架引水橋23.(2018八上·南潯期末)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②階段所處的時期是( )A.羅馬帝國 B.羅馬共和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24.(2018八上·義烏期末)有一個歐洲人,他不出國就能游覽地中海沿岸各地風光。你認為他應該生活在( )A.羅馬帝國時期 B.羅馬共和國時期C.古代埃及 D.古代希臘25.(2018八上·義烏期末)雅典的民主政治從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不斷發展。此時的中國和古羅馬大致處于( )A.西周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 B.東周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C.秦漢時期、羅馬帝國時期 D.魏晉時期、羅馬帝國時期26.(2018八上·浙江期中)下列史實表述正確的有( )A.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B.公元前27年,屋大維自稱國家“元首”,使羅馬民主制達到全盛C.中古歐洲時法蘭克等國的君主是西歐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D.中古歐洲時封臣對自己封主的封主有臣屬關系27.(2018八上·三門期中)“元老院掌握國家政權”“斯巴達克起義”,和這些關鍵詞相關的學習主題是( )A.雅典奴隸制民主制度的全盛 B.羅馬帝國的興衰C.阿拉伯帝國的繁榮 D.羅馬共和國的興衰28.(2018八上·余杭期中)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A.A B.B C.C D.D29.(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羅馬共和國實行的是貴族政治的共和制度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材料分析題30.(2019八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圖1所指的是 (國家名),圖2所指的是 (國家名)。仔細觀察圖1和圖2,這兩個國家在韁域范圍上有什么相同點 (2)圖1所示的帝國雖縣花一現,但影響深遠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3)圖2所示的帝國在武力擴張的同時,也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就,請舉兩例印證。31.(2019八上·天臺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材料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古羅馬曾有三次影響世界,第一次以武カ,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人們思想的進步、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給世界帶來了最為平和、持久的影響。”(1)學習《從共和國到帝國》,要抓住“古羅馬的興衰過程”這一核心,可以設計古羅馬興衰的線索如下,請填寫完整。 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征服了意大利→ 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建立(前27年)→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 的大帝國→ 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滅亡(476年)(2)結合材料一分析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3)材料二中提到“古羅馬以法律影響世界”。請用相關史實加以說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拉丁語是羅馬帝國境內的官方語言;羅馬共和國時期最重要的行政官職都由貴族擔任,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著統治大權,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故①②符合題意。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故③④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方古典文明,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2.【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使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與融匯”可知,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歷經十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這次東征,使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開啟了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東西方文化的結合,促進了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都產生于這個時代。A項亞歷山大帝國是題干里的“某國”所指的國家,符合題意;B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帝國,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3.【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334年春天,亞歷山大大帝率領著一支由3.5萬人組成的軍隊,歷經10年征戰,滅亡了包括埃及、巴比倫在內的龐大的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東征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同時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亞歷山大帝國是馬其頓國王的東征建立的帝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亞歷山大東征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4.【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城邦的有關知識。解答此類題沒什么捷徑可走,準確識記相關基礎知識才是解題的關鍵。5.【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建立以來就一直不斷對外擴張,公元前3世紀打敗迦太基、取得西地中海地區的霸權,公元前2世紀取得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權。羅馬帝國建立后又不斷擴張,到公元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A項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發生在2世紀,符合題意;B項春秋爭霸是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不符合題意;C項羅馬共和國成立是在公元前6世紀,不符合題意;D項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2世紀的事件。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6.【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一部距今2500年前的法律,又被稱為是“刻在板子上的法律”。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也是歐洲法學的淵源。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十二銅表法》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7.【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共和國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最終擊敗迦太基。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B項③②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羅馬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馬的建立和擴張。8.【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與擴張。需要準確識記羅馬帝國的擴張和疆域。9.【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羅馬共和國初期元老院掌握政權,建立后不斷向外擴張,通過布匿戰爭打敗了迦太基,稱霸地中海,強盛的共和國貴族把占有財富和奢侈享受視為神圣,導致了大量奴隸逃亡和起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斯巴達克起義,斯巴達克起義沉重打擊了奴隸制,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衰落。ABC三項和題干關鍵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是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的興衰,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羅馬共和國的相關史實。10.【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古代有個人不出國就能瀏覽整個地中海沿岸風光,他應生活在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A項羅馬帝國時期一位歐洲人不出國,就能瀏覽地中海各地風光,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羅馬帝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馬帝國的擴張和疆域。11.【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49年,曾經擔任羅馬執行官和地方總督的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打敗對手,控制了元老院,奪取政權,由此可知,題干描述的事件是羅馬共和國的統治。ABC三項的內容與題干的事件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可能是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12.【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進入帝國時代。屋大維是公元前30年掌權的,然后在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就標志著羅馬的帝國時代到來。A項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屋大維,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13.【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是羅馬共和國時期。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理清羅馬的發展演變歷程即可。14.【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千百位相同時,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509年為公元前6世紀末。對應B點。B項B是羅馬共和國建立對應的時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的相關知識及歷史時間的換算。熟練掌握具體年份與世紀的換算。知道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類推。15.【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德國法學家耶林曾評價道:“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A項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所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題干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法,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查士丁尼法典》的影響。16.【答案】C【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世紀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耶穌叫人長期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臘語中稱作基督,后來把信仰基督耶穌的宗教稱為基督教。故②③正確。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故①④錯誤。C項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基督教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基督教的相關史實。17.【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814年,查理曼去世,強盛一時的帝國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B項②③④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理帝國分裂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查理曼帝國分裂的相關史實。18.【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是西歐奴隸社會歷史結束的標志。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王國,其中最強大的是法蘭克王國。后來,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等國;歐洲的封建制度不斷發展起來。A項日耳曼人5世紀末期在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起眾多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國家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國家的相關史實。19.【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古代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最高行政長官,有12個衛士相隨。他們各手執一束棍棒束棒中間插有一把戰斧,象征著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來執行死刑。“束棒”在古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中,讀作“法西斯”,法西斯主義一詞就從此發展而來。“法西斯”一詞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指古羅馬官吏出巡時執掌的權力標志棒--形狀為一束棒,中間插一把斧頭,象征強權和暴力。B項古羅馬與“法西斯”這一詞語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西斯的來歷。要知道法西斯,(拉丁語fasces的譯音)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20.【答案】C【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權力機構。羅馬共和國統一意大利半島后,在爭奪地中海霸權的過程中,爆發了與商業強國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戰爭持續了百余年,最終以羅馬的勝利而告終,羅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權,長期征戰激化了階級矛盾,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獨攬大權,這實際架空了元老院,標志著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這些關鍵信息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羅馬共和國的興衰。ABD三項都不是從題干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不符合題意;C項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是從“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 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稱霸地中海地區”“奴隸大量逃亡和起義”為依托,考查羅馬共和國的興衰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1.【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A項亞歷山大帝國在公元前4世紀中后期建立并迅速滅亡,與材料“把自己的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帝國統治處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4世紀,與漢帝國統治時間相吻合,且統治長久并較為穩固,與上述材料相符,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存在于公元395年至公元476年,此時漢帝國已不復存在,不符合題意;D項法蘭克王國統治開始于公元5世紀后期,與漢帝國不同時存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羅馬帝國的相關內容。22.【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A項發明象形文字的是古埃及,不符合題意;B項成為歐洲戲劇故鄉的是古希臘,不符合題意;C項發明阿拉伯數字的是古印度,不符合題意;D項建造大量廣場和高架引水橋的是古羅馬,可以佐證“羅馬的宏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和古希臘、古羅馬成就。識記與靈活掌握古代羅馬建筑藝術成就。23.【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羅馬城逐漸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A項羅馬帝國是②階段所處的時期,符合題意;B項羅馬共和國是①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是③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東羅馬帝國是④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4.【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建立后,版圖不斷擴大,羅馬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海,被人戲稱為“羅馬人的小澡盆”,因此羅馬帝國的居民可以不出國瀏覽地中海的各地風光。A項羅馬帝國時期不出國就能游覽地中海沿岸各地風光,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羅馬帝國范圍的了解。準確識記2世紀,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被人戲稱為“羅馬人的小澡盆”。25.【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從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不斷發展是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后,此時的中國處于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古羅馬處于羅馬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東周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的時間跨度較大,要靈活運用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26.【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據所學內容可知,羅馬的民主政治因其有的獨特性,執政官,保民官,元老院建立了最早的”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十二銅表法作為開端的羅馬法更是讓羅馬共和國成為了憲政民主的開端,為其后很多國家提供借鑒的榜樣。在突出的民主政體之下,貴族與貧民,舊貴族與新貴族,外邦;鄰人的矛盾,也間接地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發展的動力因。羅馬的政治制度也為調和內外部的矛盾。不斷做出修正、讓步,客觀上,使得民主政治得到不斷的完善。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共和國的內容,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是考試的易考點。27.【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 【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元老院掌握政權,建立后不斷向外擴張,通過布匿戰爭打敗了商業強國迦太基,稱霸地中海,強盛的共和國貴族以占有財富和奢侈享受視為神圣,導致了大量奴隸逃亡和起義, 羅馬共和國走向了軍事獨裁統治, 建立了帝國, 因而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8.【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千百位相同時,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509年為公元前6世紀末。對應B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具體年份與世紀的換算。知道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類推。29.【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所以③表述錯誤;《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所以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羅馬文明的有關知識。30.【答案】(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2)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匯。(3)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羅馬在文字上的貢獻最有世界性,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傳最廣和最通用的字母;羅馬人在建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凱旋門等。【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以判斷1國家是亞歷山大帝國,2是羅馬帝國。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8世紀中葉,阿拉伯國家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2)本題考查亞歷山大帝國對文明傳播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匯。(3)本小題考查羅馬創造的文明成就,根據所學知識,羅馬文明有法律、文字、建筑等。故答案為:(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2)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匯。(3)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羅馬在文字上的貢獻最有世界性,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傳最廣和最通用的字母;羅馬人在建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凱旋門等。【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歐洲文明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即可。31.【答案】(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得地中海霸權,同地中海西部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最終取得勝利,至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進入帝國時代。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2)根據材料一中的“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貴族政治;根據材料一中的“……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民主政治。由此可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3)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公元前449年元老會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打破了貴族階級對法律知識的壟斷,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利益,并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答案為:(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8 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學生版).docx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8 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