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八下5.3.2《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在此思想影響下,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 ( )A.君主專制 B.重本抑末C.閉關鎖國 D.對外開放貿易【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乾隆皇帝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在此思想的影響下,清朝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閉關鎖國。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清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固步自封,由于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治。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不是完全禁止對外貿易。AB兩項所述題干無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閉關鎖國是在題干思想的影響下,清朝統治者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D項對外貿易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熟記閉關政策的史實。2.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現有( )①乾隆中期,中國確立了世界大國地位②當時中國的GDP占世界總份額的近1/3③乾隆時期人口持續增長,達到3億左右④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四書五經》編纂完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乾隆在位期間,中國確立了世界大國地位;②當時中國的GDP占世界總份額的近1/3;③乾隆時期人口持續增長,達到3億左右。故①②③正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四書五經》編纂完成,故④錯誤。A項①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乾隆盛世”表現,要求具備分析和實際的能力。3.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有( )①專制皇權高度加強②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③商品經濟的發展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我國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中國封建王朝的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近代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往來會危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他們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失了外貿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不同外國進行科技交流,使中國逐漸落伍了,使中國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所以①②④正確。D項①②④是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為切入點,考查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逐漸落伍原因的相關知識。4.(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馬嘎爾尼認為,中國好比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只需幾艘三桅戰船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可是當時的中國政府絲毫沒有察覺自己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逆轉。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乾隆盛世”C.“貞觀之治 ” D.“開元盛世”【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亂,止于嘉慶元年川陜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A項“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初年,不符合題意;B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符合題意;CD兩項出現在唐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康乾盛世的相關史實。5.下列屬于乾隆時期的危機有( )①人口增長過快 ②1750年中英差距拉開③官員腐敗 ④連年出現文字獄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危機一是人口危機,自從康熙的“盛世茲丁,永不加賦”和雍正的“攤丁入畝”等刺激人口增長政策以來,社會人口暴增,對于一個以農業為核心經濟模式的中國來說,人口已經相對過剩。危機二是社會財富分配危機,到乾隆后期,清朝立國已經一百多年了,集權社會必然的社會財富集中的問題日益顯現。大量在康乾盛世創造的財富,受權力集中的影響,大規模向權力集中點集中,這就使得社會財富分配差異日益增大,不患寡而患不均,日益擴大的財富差異,成為了社會不同階層矛盾的根源。危機三是封閉,自滿,再加上大興文字獄,人人自危,社會活力喪失,民眾的創造力喪失,科技發明與這塊土地漸行漸遠。C項①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社會危機。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乾隆時期的危機有人口增長過快;官員腐敗、連年出現文字獄等。6.乾隆年間,一個英國使團來到中國,他們眼中的中國是一個“只需幾艘三桅戰艦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的國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個“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的天朝上國,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的閉關政策 B.清政的文化專制C.外國人對中國不了解 D.乾隆的自夸【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結合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對英國完全不了解,這樣的局面就是因為閉關鎖國政策所造成。A項清朝的閉關政策是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不是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7.(2019八下·富陽期中)乾隆時期,來華的英國使者馬戛爾尼曾說:“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間沒有沉沒。”導致中華帝國“破敗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B.清朝政治腐敗,軍備廢弛C.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起義不斷D.自然經濟占主導,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馬格爾尼之所以會認為中華帝國“破敗不堪”,主要原因是因為:封建制度落后于世界潮流。A項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導致中華帝國“破敗不堪”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馬格爾尼關于封建制度的論述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我國封建專制衰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題目時掌握明清時期的落后主要原因在于其封建制度的衰落。在于封建制度本身,其他都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現。8.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 “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原因有( )①西方國家不斷的侵華行為 ②清政府統治腐敗黑暗③重農抑商扼殺經濟活力 ④文化專制束縛人們的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西方國家侵華始于鴉片戰爭,時間不符,①錯誤;18世紀康乾盛世之時,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嚴重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非常落后,農民生活貧困。且實行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因此說明此時正滑向衰世。所以②③④都正確。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明清后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原因,通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經濟發展的狀況,難度比較大。9.清政府“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將邊海居人盡移內地”。其影響是( )①杜絕列強對沿海的侵略 ②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恢復③使得中國更加閉塞停滯 ④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錯從表述上分析,是說的目的,不是影響。另外還錯在清代的海禁是針對鄭成功的;②將邊海居民移入內地,實際上使當地農業生產受破壞;③④概括材料可知,說的是海禁政策,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根據題干信息“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將邊海居人盡移內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意考查的是閉關鎖國的影響。二、材料分析題10.(2020八下·麗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華中卻隱藏危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記中國 世界《四庫全書》編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出版連年出現文字獄 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 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死只許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材料二: 1797 年,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完成兩屆任期后,自愿放棄權力,隱居在自己的農莊;而乾隆皇帝卻在禪位給嘉慶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慚地說:“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1)依據材料一概括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2)與乾隆朝大興文字獄相比,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張?(3)有學者認為,大清的衰敗在乾隆時期就理下了禍根。請結合兩則材料,從政治、經濟和對外交往層面論證上述觀點。【答案】(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一是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根據材料一中的“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二是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根據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三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乾隆朝大興文字獄之時,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啟蒙運動,主要政治主張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傳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傳理性主義的思想理念,主張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等。(3)題干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走向衰落,政治腐敗,阻礙社會發展;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自給自足;對外政策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這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業的發展,導致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這些與同一時期的歐美國家相比,都隱藏著危機。故答案為:(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實。11.下邊兩幅圖反映的是不同時期“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請結合圖片說明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圖1《神圣中國》反映的是17世紀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圣潔、聰慧。這個形象和當時歐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惡、愚蠢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圖2《巨人中國》反映的是18世紀初期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圖中的清朝巨人居高臨下。手牽歐洲武士,視之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為主宰者。(1)圖1反映了當時西方人對中華文明的什么心態?圖2反映了當時中國正處于什么時期?(2)當時中國有位皇帝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反映了中國統治者怎樣的心理?(3)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早期指出:“他們(中國)帝國的組織,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爾泰又說:“我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致競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的。”伏爾泰對中國的認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充滿崇拜的心態。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2)反映了清朝前期統治者自認為天朝上國,盲目自大的心理。(3)由崇拜(欽佩)中國到蔑視中國。康乾時期專制主義日趨腐朽,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開了。【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圖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圖1可以看出當時西方人對中華文明充滿崇拜的心態。分析圖2可以看出當時西方人認為中國十分的強大,當時中國正處于乾隆時期。(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統治者自認為天朝上國,盲目自大的心理。(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早年伏爾泰認為清朝是“世界上最好的”,到1764年,伏爾泰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認為“我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致競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的”,即伏爾泰對中國的認知由崇拜(欽佩)中國到蔑視中國。伏爾泰思想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在于康乾時期專制主義日趨腐朽,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開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乾隆盛世下隱藏的危機。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八下5.3.2《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在此思想影響下,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 ( )A.君主專制 B.重本抑末C.閉關鎖國 D.對外開放貿易2.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現有( )①乾隆中期,中國確立了世界大國地位②當時中國的GDP占世界總份額的近1/3③乾隆時期人口持續增長,達到3億左右④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四書五經》編纂完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有( )①專制皇權高度加強②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③商品經濟的發展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馬嘎爾尼認為,中國好比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只需幾艘三桅戰船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可是當時的中國政府絲毫沒有察覺自己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逆轉。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乾隆盛世”C.“貞觀之治 ” D.“開元盛世”5.下列屬于乾隆時期的危機有( )①人口增長過快 ②1750年中英差距拉開③官員腐敗 ④連年出現文字獄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乾隆年間,一個英國使團來到中國,他們眼中的中國是一個“只需幾艘三桅戰艦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的國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個“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的天朝上國,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的閉關政策 B.清政的文化專制C.外國人對中國不了解 D.乾隆的自夸7.(2019八下·富陽期中)乾隆時期,來華的英國使者馬戛爾尼曾說:“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間沒有沉沒。”導致中華帝國“破敗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B.清朝政治腐敗,軍備廢弛C.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起義不斷D.自然經濟占主導,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8.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 “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原因有( )①西方國家不斷的侵華行為 ②清政府統治腐敗黑暗③重農抑商扼殺經濟活力 ④文化專制束縛人們的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清政府“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將邊海居人盡移內地”。其影響是( )①杜絕列強對沿海的侵略 ②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恢復③使得中國更加閉塞停滯 ④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材料分析題10.(2020八下·麗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華中卻隱藏危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記中國 世界《四庫全書》編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出版連年出現文字獄 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 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死只許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材料二: 1797 年,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完成兩屆任期后,自愿放棄權力,隱居在自己的農莊;而乾隆皇帝卻在禪位給嘉慶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慚地說:“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1)依據材料一概括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2)與乾隆朝大興文字獄相比,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張?(3)有學者認為,大清的衰敗在乾隆時期就理下了禍根。請結合兩則材料,從政治、經濟和對外交往層面論證上述觀點。11.下邊兩幅圖反映的是不同時期“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請結合圖片說明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圖1《神圣中國》反映的是17世紀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圣潔、聰慧。這個形象和當時歐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惡、愚蠢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圖2《巨人中國》反映的是18世紀初期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圖中的清朝巨人居高臨下。手牽歐洲武士,視之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為主宰者。(1)圖1反映了當時西方人對中華文明的什么心態?圖2反映了當時中國正處于什么時期?(2)當時中國有位皇帝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反映了中國統治者怎樣的心理?(3)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早期指出:“他們(中國)帝國的組織,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爾泰又說:“我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致競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的。”伏爾泰對中國的認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乾隆皇帝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在此思想的影響下,清朝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閉關鎖國。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清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固步自封,由于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治。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不是完全禁止對外貿易。AB兩項所述題干無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閉關鎖國是在題干思想的影響下,清朝統治者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D項對外貿易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熟記閉關政策的史實。2.【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乾隆在位期間,中國確立了世界大國地位;②當時中國的GDP占世界總份額的近1/3;③乾隆時期人口持續增長,達到3億左右。故①②③正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四書五經》編纂完成,故④錯誤。A項①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乾隆盛世”表現,要求具備分析和實際的能力。3.【答案】D【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我國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中國封建王朝的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近代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往來會危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他們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失了外貿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不同外國進行科技交流,使中國逐漸落伍了,使中國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所以①②④正確。D項①②④是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為切入點,考查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逐漸落伍原因的相關知識。4.【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亂,止于嘉慶元年川陜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A項“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初年,不符合題意;B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符合題意;CD兩項出現在唐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康乾盛世的相關史實。5.【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危機一是人口危機,自從康熙的“盛世茲丁,永不加賦”和雍正的“攤丁入畝”等刺激人口增長政策以來,社會人口暴增,對于一個以農業為核心經濟模式的中國來說,人口已經相對過剩。危機二是社會財富分配危機,到乾隆后期,清朝立國已經一百多年了,集權社會必然的社會財富集中的問題日益顯現。大量在康乾盛世創造的財富,受權力集中的影響,大規模向權力集中點集中,這就使得社會財富分配差異日益增大,不患寡而患不均,日益擴大的財富差異,成為了社會不同階層矛盾的根源。危機三是封閉,自滿,再加上大興文字獄,人人自危,社會活力喪失,民眾的創造力喪失,科技發明與這塊土地漸行漸遠。C項①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社會危機。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乾隆時期的危機有人口增長過快;官員腐敗、連年出現文字獄等。6.【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結合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對英國完全不了解,這樣的局面就是因為閉關鎖國政策所造成。A項清朝的閉關政策是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不是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7.【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馬格爾尼之所以會認為中華帝國“破敗不堪”,主要原因是因為:封建制度落后于世界潮流。A項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導致中華帝國“破敗不堪”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馬格爾尼關于封建制度的論述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我國封建專制衰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題目時掌握明清時期的落后主要原因在于其封建制度的衰落。在于封建制度本身,其他都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現。8.【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西方國家侵華始于鴉片戰爭,時間不符,①錯誤;18世紀康乾盛世之時,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嚴重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非常落后,農民生活貧困。且實行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因此說明此時正滑向衰世。所以②③④都正確。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明清后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原因,通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經濟發展的狀況,難度比較大。9.【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錯從表述上分析,是說的目的,不是影響。另外還錯在清代的海禁是針對鄭成功的;②將邊海居民移入內地,實際上使當地農業生產受破壞;③④概括材料可知,說的是海禁政策,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根據題干信息“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將邊海居人盡移內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意考查的是閉關鎖國的影響。10.【答案】(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一是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根據材料一中的“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二是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根據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三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乾隆朝大興文字獄之時,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啟蒙運動,主要政治主張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傳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傳理性主義的思想理念,主張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等。(3)題干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走向衰落,政治腐敗,阻礙社會發展;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自給自足;對外政策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這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業的發展,導致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這些與同一時期的歐美國家相比,都隱藏著危機。故答案為:(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實。11.【答案】(1)充滿崇拜的心態。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2)反映了清朝前期統治者自認為天朝上國,盲目自大的心理。(3)由崇拜(欽佩)中國到蔑視中國。康乾時期專制主義日趨腐朽,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開了。【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圖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圖1可以看出當時西方人對中華文明充滿崇拜的心態。分析圖2可以看出當時西方人認為中國十分的強大,當時中國正處于乾隆時期。(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統治者自認為天朝上國,盲目自大的心理。(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早年伏爾泰認為清朝是“世界上最好的”,到1764年,伏爾泰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認為“我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致競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的”,即伏爾泰對中國的認知由崇拜(欽佩)中國到蔑視中國。伏爾泰思想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在于康乾時期專制主義日趨腐朽,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開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乾隆盛世下隱藏的危機。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八下5.3.2《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八下5.3.2《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