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部分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精準教學階段性綜合分析材料(二)(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部分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精準教學階段性綜合分析材料(二)(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部分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精準教學階段性綜合分析材料(二)(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1九上·長興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交戰雙方都期待著一場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的戰爭。但是,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所折磨。這表明(  )
A.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 B.戰爭引起無產階級革命
C.戰爭引起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 D.人們期待著戰爭的爆發
2.(2021九上·長興期中)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寫道:“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于飲食、住房、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類似“這是必要的’說教,實際是謊言。工業化加上類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價是災難性的。”這反映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導方向是(  )
A.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B.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C.重工業的高速增長 D.注重思想理論的說教
3.(2021九上·長興期中)某展廳由“開天辟地”“偉大的決策”、“打響第一槍”、“南征下廣東”、“轉戰上井岡山”等章節組成,下圖所反映的事件與展廳中“開天辟地”該主題一致的是(  )
A. B.
C. D.
4.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  )
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B.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
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
5.(2021九上·長興期中)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時段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度。其中1923- 1926年的頻度高于前兩段時期,其原因是( ?。?br/>起止時間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數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鄒容的《革命軍》風行海內外 B.埃及和印度民族革命的影響
C.三民主義思想在日益深入人心 D.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的推動
6.(2021九上·長興期中)澳大利亞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在北京居住長達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資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是( ?。?br/>①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新聞報道
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
③袁世凱宣布撤銷帝制的新聞報道
④聯俄 、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21九上·長興期中)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有( ?。?br/>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
②“打倒列強,消滅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土地革命,分田分地”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
④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2021九上·長興期中)政治漫畫將過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藝術形式帶人了人類記憶的空間。該漫畫反映的事件( ?。?br/>①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②極大推動了土地革命的廣泛開展
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④體現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不平衡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九上·長興期中)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具有鮮明的革命印記,據此回答WEN 題。
9.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br/>A.秋收起義 B.南昌起義 C.北伐戰爭 D.土地革命
10.詩詞二中“三軍過后盡開顏”是指( ?。?br/>①紅軍長征取得了勝利
②根據地百姓踴躍參軍
③黨的工作重心完成轉移
④紅軍實現了戰略大轉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1.(2021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某校學生在開展“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中,收集到以下資料。
[思想篇]
群起解除專制,并非仇滿,實欲合全國人民,無分漢、滿、蒙、回、藏,相與共享人類之自由……民國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為民國之前途著想盡力。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演說詞(1912年1月)
[貢獻篇]
資料①:中國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到1911年40多年,投資萬元以上的廠礦約700多個,資本總額僅1.3億元。1912 年-1919年,建成廠礦470多個,投資超過過去40多年。
——《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編》
資料②:1912-1917年間的一組照片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孫中山怎樣的民族觀念?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些觀念的傳播有何積極意義?
(2)通過對資料①②的研讀,你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有怎樣的認識?
12.(2021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德國倚仗著他的學問好,兵力強,專門侵害各國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敗,稍微懂得點公理的協約國,居然大勝了。這就叫作“公理戰勝強權”。
——陳獨秀在《每周評論》的發刊詞(1918年12月22日)
材料二:李大釗說:“這回歐戰完了,我們可曾做夢,說什么人道。平和得了勝利,之后的世界或者不是強盜世界了,或者有點人的世界的色彩了。誰知道這些名詞,卻只是強盜政府的假招牌?!f來讓人失望極了,悲憤極造了?!?br/>——摘選自沈潛《顧維鈞家族》
(1)聯系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陳獨秀所評論的歷史事件及當時國人非常關注這一事件的原因。
(2)聯系所學知識,“讓人失望極了,悲憤極透了”指的是什么?
(3)從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分析,上述材料帶給我們怎樣的歷史啟示?
13.(2021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紀念人民軍隊建立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
第一集建軍鑄魂
第二集淬火成鋼
第三集抗日中堅
材料二:(1927年)在遭受嚴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它使中國共產黨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了新的征途。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1)請根據所學歷史知識,為材料--中的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一集“建軍鑄魂"配一段解說文字。
(2)材料二中的這次會議是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對“新的出路.新的征途”的理解。
(3)綜合上述材料,你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不斷奮斗的歷程中得到了哪些歷史認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卷入了戰爭,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經濟損失3400萬美元,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給參戰各國帶來巨大的災難;這說明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所想。
A項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2.【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可知,當時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重視重工業的發展。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工業總產值躍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重工業的高速增長是題干材料反映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導方向,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3.【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的最后一天轉移到了嘉興南湖的游船上進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A項“紅船”所反映的事件與展廳中“開天辟地”該主題一致,符合題意;
BCD三項所反映的事件與展廳中“開天辟地”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史實。
4.【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關鍵詞“欲脫夢寐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意思是中國人要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就應該以科學、民主權利為指導思想。
A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屬于道德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屬于學習西方民主科學,反對中國封建專制迷信的內容,符合題意;
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屬于文學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屬于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應在分析題干的基礎上,找準關鍵詞扣緊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容。帶有材料的選擇題作答時,要分析材料文字找到關鍵詞,結合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作答,有助于培養歷史材料解析的分析歸納能力。
5.【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是時間段是1923—1926年,根據所學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革民戰爭。為了徹底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從廣東分三路正式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綜上所述,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造成了材料現象的出現。
ABC三項和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的推動是1923- 1926年“革命”一詞的頻度高于前兩段時期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內容,要求具備表格信息的提取分析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
6.【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紅軍長征勝利是在1936年間,故①不符合題意。 “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是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的標語,故②符合題意。袁世凱宣布撤銷帝制是在1916年,故③符合題意。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確立的,故④不符合題意。
B項②③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897-1920年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7.【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發生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當時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成為包括國共兩黨在內的中國人民的最主要敵人,兩黨都把反帝反封建作為其革命目標。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不是原因,與題目無關;③“土地革命,分田分地”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是在1931年,孫中山已經逝世;②④是題干材料里的“內部條件”,符合題意。
B項②④是題干里的“內部條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內部條件”的解題關鍵。
8.【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題干漫畫中的拳頭上寫著“勞動”“學”“商”的字樣,左側三人寫有“章”“陸”“曹”的字樣,描繪了五四愛國運動的情形。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C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漫畫信息。
【答案】9.A
10.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1927年10月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知道“三軍過后盡開顏”反映的歷史事件。
9.根據所學可知,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決定以革命的武裝對抗反革命的武裝,毅然發動了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依據題干材料“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可知,這是秋收起義。
A項秋收起義是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0.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車三大主力會,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實現了戰略大轉移。
C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答案】(1)民族平等、五族共和。這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把中國各族人民看作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的名稱從這時得到廣泛傳播,越來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材料“群起解除專制,并非仇滿,實欲合全國人民,無分漢、滿、蒙、回、藏,相與共享人類之自由……民國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為民國之前途著想盡力” 反映了孫中山民族平等、五族共和的民族觀念。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五族共和思想把中國各族人民看作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的名稱從這時得到廣泛傳播,越來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2)資料①說明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料①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故答案為:(1)民族平等、五族共和。這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把中國各族人民看作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的名稱從這時得到廣泛傳播,越來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
(2)1919年巴黎和會上,列強拒絕了中國的多項正當要求,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
(3)列強控制著中國北洋政府,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弱國無外交,外交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德國...... 打得大敗”“協約國”等可判斷,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從中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關系回答即可,即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
(2)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在會議上提出的收回日本在山東的權益的正當要求不但被列強拒絕,而且它們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列強控制著中國北洋政府,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弱國無外交,外交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
故答案為:(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
(2)1919年巴黎和會上,列強拒絕了中國的多項正當要求,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
(3)列強控制著中國北洋政府,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弱國無外交,外交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3.【答案】(1)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八七會議。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后,毛澤東領導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等。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八七會議后,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等。
故答案為:(1)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八七會議。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后,毛澤東領導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八七會議,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南昌起義,八七會議,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部分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精準教學階段性綜合分析材料(二)(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1九上·長興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交戰雙方都期待著一場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的戰爭。但是,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所折磨。這表明( ?。?br/>A.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 B.戰爭引起無產階級革命
C.戰爭引起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 D.人們期待著戰爭的爆發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卷入了戰爭,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經濟損失3400萬美元,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給參戰各國帶來巨大的災難;這說明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所想。
A項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2.(2021九上·長興期中)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寫道:“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于飲食、住房、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類似“這是必要的’說教,實際是謊言。工業化加上類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價是災難性的。”這反映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導方向是( ?。?br/>A.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B.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C.重工業的高速增長 D.注重思想理論的說教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可知,當時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重視重工業的發展。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工業總產值躍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重工業的高速增長是題干材料反映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導方向,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3.(2021九上·長興期中)某展廳由“開天辟地”“偉大的決策”、“打響第一槍”、“南征下廣東”、“轉戰上井岡山”等章節組成,下圖所反映的事件與展廳中“開天辟地”該主題一致的是( ?。?br/>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的最后一天轉移到了嘉興南湖的游船上進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A項“紅船”所反映的事件與展廳中“開天辟地”該主題一致,符合題意;
BCD三項所反映的事件與展廳中“開天辟地”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史實。
4.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睘榇耍惇毿阍谛挛幕\動中大力(  )
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B.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
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關鍵詞“欲脫夢寐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意思是中國人要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就應該以科學、民主權利為指導思想。
A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屬于道德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屬于學習西方民主科學,反對中國封建專制迷信的內容,符合題意;
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屬于文學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屬于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應在分析題干的基礎上,找準關鍵詞扣緊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容。帶有材料的選擇題作答時,要分析材料文字找到關鍵詞,結合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作答,有助于培養歷史材料解析的分析歸納能力。
5.(2021九上·長興期中)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時段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度。其中1923- 1926年的頻度高于前兩段時期,其原因是( ?。?br/>起止時間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數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鄒容的《革命軍》風行海內外 B.埃及和印度民族革命的影響
C.三民主義思想在日益深入人心 D.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的推動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是時間段是1923—1926年,根據所學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革民戰爭。為了徹底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從廣東分三路正式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綜上所述,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造成了材料現象的出現。
ABC三項和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的推動是1923- 1926年“革命”一詞的頻度高于前兩段時期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內容,要求具備表格信息的提取分析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
6.(2021九上·長興期中)澳大利亞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在北京居住長達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資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是( ?。?br/>①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新聞報道
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
③袁世凱宣布撤銷帝制的新聞報道
④聯俄 、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紅軍長征勝利是在1936年間,故①不符合題意。 “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是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的標語,故②符合題意。袁世凱宣布撤銷帝制是在1916年,故③符合題意。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確立的,故④不符合題意。
B項②③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897-1920年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7.(2021九上·長興期中)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有(  )
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
②“打倒列強,消滅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土地革命,分田分地”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
④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發生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當時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成為包括國共兩黨在內的中國人民的最主要敵人,兩黨都把反帝反封建作為其革命目標。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不是原因,與題目無關;③“土地革命,分田分地”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是在1931年,孫中山已經逝世;②④是題干材料里的“內部條件”,符合題意。
B項②④是題干里的“內部條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皟炔織l件”的解題關鍵。
8.(2021九上·長興期中)政治漫畫將過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藝術形式帶人了人類記憶的空間。該漫畫反映的事件( ?。?br/>①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②極大推動了土地革命的廣泛開展
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④體現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不平衡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題干漫畫中的拳頭上寫著“勞動”“學”“商”的字樣,左側三人寫有“章”“陸”“曹”的字樣,描繪了五四愛國運動的情形。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C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漫畫信息。
(2021九上·長興期中)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具有鮮明的革命印記,據此回答WEN 題。
9.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br/>A.秋收起義 B.南昌起義 C.北伐戰爭 D.土地革命
10.詩詞二中“三軍過后盡開顏”是指( ?。?br/>①紅軍長征取得了勝利
②根據地百姓踴躍參軍
③黨的工作重心完成轉移
④紅軍實現了戰略大轉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9.A
10.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1927年10月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知道“三軍過后盡開顏”反映的歷史事件。
9.根據所學可知,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決定以革命的武裝對抗反革命的武裝,毅然發動了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依據題干材料“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可知,這是秋收起義。
A項秋收起義是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0.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車三大主力會,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實現了戰略大轉移。
C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二、非選擇題
11.(2021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某校學生在開展“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中,收集到以下資料。
[思想篇]
群起解除專制,并非仇滿,實欲合全國人民,無分漢、滿、蒙、回、藏,相與共享人類之自由……民國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為民國之前途著想盡力。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演說詞(1912年1月)
[貢獻篇]
資料①:中國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到1911年40多年,投資萬元以上的廠礦約700多個,資本總額僅1.3億元。1912 年-1919年,建成廠礦470多個,投資超過過去40多年。
——《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編》
資料②:1912-1917年間的一組照片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孫中山怎樣的民族觀念?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些觀念的傳播有何積極意義?
(2)通過對資料①②的研讀,你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有怎樣的認識?
【答案】(1)民族平等、五族共和。這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把中國各族人民看作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的名稱從這時得到廣泛傳播,越來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材料“群起解除專制,并非仇滿,實欲合全國人民,無分漢、滿、蒙、回、藏,相與共享人類之自由……民國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為民國之前途著想盡力” 反映了孫中山民族平等、五族共和的民族觀念。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五族共和思想把中國各族人民看作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的名稱從這時得到廣泛傳播,越來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2)資料①說明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料①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故答案為:(1)民族平等、五族共和。這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把中國各族人民看作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的名稱從這時得到廣泛傳播,越來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2)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021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德國倚仗著他的學問好,兵力強,專門侵害各國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敗,稍微懂得點公理的協約國,居然大勝了。這就叫作“公理戰勝強權”。
——陳獨秀在《每周評論》的發刊詞(1918年12月22日)
材料二:李大釗說:“這回歐戰完了,我們可曾做夢,說什么人道。平和得了勝利,之后的世界或者不是強盜世界了,或者有點人的世界的色彩了。誰知道這些名詞,卻只是強盜政府的假招牌。……說來讓人失望極了,悲憤極造了。”
——摘選自沈潛《顧維鈞家族》
(1)聯系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陳獨秀所評論的歷史事件及當時國人非常關注這一事件的原因。
(2)聯系所學知識,“讓人失望極了,悲憤極透了”指的是什么?
(3)從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分析,上述材料帶給我們怎樣的歷史啟示?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
(2)1919年巴黎和會上,列強拒絕了中國的多項正當要求,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
(3)列強控制著中國北洋政府,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弱國無外交,外交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德國...... 打得大敗”“協約國”等可判斷,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從中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關系回答即可,即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
(2)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在會議上提出的收回日本在山東的權益的正當要求不但被列強拒絕,而且它們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列強控制著中國北洋政府,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弱國無外交,外交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
故答案為:(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
(2)1919年巴黎和會上,列強拒絕了中國的多項正當要求,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
(3)列強控制著中國北洋政府,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弱國無外交,外交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3.(2021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紀念人民軍隊建立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
第一集建軍鑄魂
第二集淬火成鋼
第三集抗日中堅
材料二:(1927年)在遭受嚴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它使中國共產黨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了新的征途。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1)請根據所學歷史知識,為材料--中的紀錄片《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一集“建軍鑄魂"配一段解說文字。
(2)材料二中的這次會議是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對“新的出路.新的征途”的理解。
(3)綜合上述材料,你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不斷奮斗的歷程中得到了哪些歷史認識?
【答案】(1)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八七會議。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后,毛澤東領導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等。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八七會議后,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等。
故答案為:(1)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八七會議。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后,毛澤東領導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八七會議,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南昌起義,八七會議,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巴楚县| 岳阳市| 麦盖提县| 南充市| 金溪县| 墨脱县| 崇文区| 含山县| 马山县| 寿光市| 灌云县| 富裕县| 石棉县| 辽阳县| 延长县| 呼伦贝尔市| 连州市| 乌兰浩特市| 南川市| 平陆县| 古田县| 山东省| 万州区| 临朐县| 宁波市| 崇仁县| 嘉鱼县| 澄迈县| 保康县| 洞头县| 苗栗县| 新田县| 琼中| 岱山县| 麻栗坡县| 西贡区| 高平市| 浮山县| 赞皇县|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