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上·鄞州期中)聯合國“國際禁毒日”的確定與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有關。該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領導人分別是 ( )A.1839 年,林則徐 B.1841 年,關天培C.1842 年,陳化成 D.1851 年,洪秀全【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依據“國際禁毒日”可知與虎門銷煙有關。虎門銷煙是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A項1839 年,林則徐分別是虎門銷煙發生的時間和領導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相關史實。2.(2021八上·鄞州期中)如圖是近代列強侵華戰爭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觀察年代尺可知,③處的是時間是“1894--1895”,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項①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B項②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不符合題意;C項③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符合題意;D項④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年代尺的解讀。注意掌握近代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時間、內容及其影響。3.(2021八上·鄞州期中)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沒有國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見西方列強侵華艦船均懸掛本國國旗。于是,在 1866年,總理衙門確定大清黃龍旗為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由此可見,列強侵略 ( )A.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 B.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全面災難C.促使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真理 D.給中國人民帶來西方生活方式【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國旗是國家的象征,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見西方列強侵華艦船均懸掛本國國旗。于是,在1866年,總理衙門確定黃龍旗為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由此可見列強侵略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確定了中國自己的國旗。A項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兩項錯誤,題干反映的是列強侵略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并沒有反映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全面災難,也沒有反映促使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真理,不符合題意;D項給中國人民帶來西方生活方式錯誤,國旗的確立,反映了近代國家意識的產生,并不是西方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4.(2021八上·鄞州期中)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學”的思想,這反映出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是( )A.學制度→學技術→學思想 B.學思想→學制度→學技術C.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 D.學制度→學思想→學技術【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師夷長技以自強”是洋務運動的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是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歷程。理解掌握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5.(2021八上·鄞州期中)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下列條款屬于該條約的主要內容是( )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中國賠償白銀 4.5 億兩③允許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④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8月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①④屬于《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②中國賠償白銀 4.5 億兩是《辛丑條約》的內容,③允許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是《馬關條約》的內容。C項①④屬于《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重點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與影響。6.(2021八上·鄞州期中)康有為在詩中寫道: “海東龍泣艦沉波,上相錨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出議和。……臺人號泣秦檜歌,九城謠諜遍網羅。”該詩中的“議和”與下列哪一條約的簽訂有關(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海東龍泣艦沉波“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上相輶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出議和…臺人號泣秦檜歌,九城謠諜遍網羅。”指的是清政府戰敗后,李鴻章遠赴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ABD三項都與詩中的“議和”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與詩中的“議和”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及其影響。熟記《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7.(2021八上·鄞州期中)“在改革范式上,這是史上第一次輸入式改革,意識形態上的破冰難乎其難。而就其經濟來說,這又是本民族從千年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驚險一躍’。”這場改革是指(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A項洋務運動是題干改革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8.某學者說:“它不僅標志著長達30年的洋務運動夭折,而且極大削弱了中國現代化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是指( )A.《南京條約》簽訂 B.邊疆地區危機擴大C.甲午中日戰爭失敗 D.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它不僅標志著長達30年的洋務運動夭折,而且極大削弱了中國現代化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為維護清朝統治而發起的一場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雖然引進了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但它們沒有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故C符合題意;《南京條約》簽訂、邊疆地區危機擴大和洋務運動無關,故AB不符合題意;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是在1900年,那時洋務運動已經結束。故D不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內容,是考試的重難點,需要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9.(2021八上·鄞州期中)與《南京條約》相比,《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了更為嚴重的“新威脅”,從條約內容來看,最能體現的是( )A.開設通商口岸從沿海深入到內陸B.賠款白銀 2 億兩C.割占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及澎湖列島D.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給中國帶來了更為嚴重的“新威脅”。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最能體現《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的更為嚴重的“新威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10.(2021八上·鄞州期中)下圖為《時局圖》,此圖由興中會會員謝纘泰于 1898 年創作。該圖的創作背景是( )A.洋務運動興起B.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C.戊戌變法興起D.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的簽訂【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時局圖》描繪的是1898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的史實,其背景是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ACD三項都不是《時局圖》的創作背景,不符合題意;B項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是《時局圖》的創作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的相關知識。理解《時局圖》反映的列強瓜分中國的史實,教育學生勿忘國恥。11.(2021八上·鄞州期中)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英文譯稿)中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對上述材料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中國共產黨是新型的革命政黨B.黨綱通過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任務D.中共缺乏對中國國情的正確認識【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從題干來看,材料沒有反映明確反帝反封建是黨的主要任務。中國共產黨“一大”的任務是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建立公有制。據所學知,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ABD三項解讀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中共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任務解讀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12.(2021八上·鄞州期中)五四運動中,學生的表現日益激進,胡適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我們對于學生的希望》。文中寫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卻要未成年的學子拋棄學業,荒廢光陰,來干涉糾正,這是天下最不經濟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指的是 ( )A.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B.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C.袁世凱復辟帝制 D.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題干材料所述“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指的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即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是文中“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所指的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3.(2021八上·鄞州期中)20世紀30年代中期,《新中華》載文:“現在你隨便拉住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問他中國經濟性質如何,他就毫不猶豫地答復你:中國經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經濟。”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知識界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相同B.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C.經濟理論問題引起民眾的普遍關注D.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得到傳播【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經濟屬于馬克思主義內容之一,再結合材料“隨便拉住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他就毫不猶豫地答復你:中國經濟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經濟”可知,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AC兩項錯誤,材料“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可知,材料涉及的人群并非知識界,只是民眾中的一部分,此外,知識界“認識相同”“經濟理論問題引起民眾的普遍關注”是不可能的,不符合題意;B項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錯誤,材料只涉及對中國社會經濟性質的認識,與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沒有必然聯系,不符合題意;D項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得到傳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4.(2021八上·鄞州期中)某歷史事件表現為以下四個統一:一是啟蒙與救亡的自覺廣泛的統一;二是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的統一;三是刻苦耐勞的精神與進取創新的精神的統一;四是獨立自主的精神與無私奉獻精神的統一。材料敘述的歷史事件( )A.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開始B.主要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C.主旋律是愛國主義D.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基礎【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某次事件四個統一,聯系所學,同時具有啟蒙與救亡運動,又能使知識分子與廣大群眾參加,體現愛國斗爭精神的創新和獨立自主、無私奉獻精神的只有五四運動符合。而五四運動的主旋律是愛國主義。A項戊戌變法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開始,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主要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不符合題意;C項主旋律是愛國主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D項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基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5.(2021八上·鄞州期中)學者陳旭麓認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突出地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新的取代舊的,如民國取代清朝;一是新與新的遞嬗,前一種新的褪色了,后一種新的跟上來,辛亥之與戊戌是這樣,‘五四’之與辛亥是這樣,戊戌之與洋務也有這種跡象。”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發展資本主義C.提倡民主科學 D.推動實業救國【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材料中列舉的一系列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反映的共同的主題是救亡圖存,所以推動近代中國歷史“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挽救民族危亡。A項挽救民族危亡是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材料題16.(2021八上·鄞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北京大學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于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雖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推其原始,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大放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國家愛國之運動。——摘自 1920 年 1 月孫中山《關于五四運動》材料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學生們參加的歷史上叫做五四運動的大事件,在中國發生了,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運動。“五四”以來,中國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國的知識青年和學生們,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他們動員組織起來,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摘自 1939 年 5 月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材料三:中國缺少的東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這兩件東西少了一件,中國的事情就辦不好。一面少了兩件,另一面卻多了兩件。多了兩件是什么東西呢?一件是帝國主義的壓迫,一件是封建主義的壓迫。……因此,我們要破壞帝國主義,要破壞封建主義。——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1)依據材料一及所學,分析五四運動發生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毛澤東和孫中山對五四運動認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目標是什么 提出這一目標的依據又是什么?【答案】(1)北洋軍閥的統治黑暗,巴黎和會中國收回主權的正義要求遭拒絕;新文化運動的宣傳與推動。(2)同:都指出了五四運動的重大意義,并加以肯定。異:孫中山沒有認識到工農群眾的力量;毛澤東則認識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3)目標: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反封建求民主。依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推其原始,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大放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國家愛國之運動”可以分析出五四運動的原因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宣傳與推動;另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的其它原因是北洋軍閥的統治黑暗,巴黎和會中國收回主權的正義要求遭拒絕。(2)本題考查毛澤東和孫中山對五四運動認識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一的“自北京大學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于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和材料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學生們參加的歷史上叫做五四運動的大事件,在中國發生了,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運動。”可以看出孫中山和毛澤東都指出了五四運動的重大意義,并加以肯定。從材料二中的“中國的知識青年和學生們,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他們動員組織起來,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可以看出毛澤東認識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而材料一中的孫中山則沒有認識到工農群眾的力量。(3)本題考查民主革命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四“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和“另一面卻多了兩件。多了兩件是什么東西呢?一件是帝國主義的壓迫,一件是封建主義的壓迫。……因此,我們要破壞帝國主義,要破壞封建主義”可知革命目標是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反封建求民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提出這個目標的依據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故答案為:(1)北洋軍閥的統治黑暗,巴黎和會中國收回主權的正義要求遭拒絕;新文化運動的宣傳與推動。(2)同:都指出了五四運動的重大意義,并加以肯定。異:孫中山沒有認識到工農群眾的力量;毛澤東則認識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3)目標: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反封建求民主。依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毛澤東思想。解答本題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材料,從材料中找到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回答,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以及運用能力。17.(2021八上·鄞州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8 年康有為向光緒帝建議:大體歐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體,日本效歐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體。若以中國之廣土眾民,近采(采納)日本……十年而霸圖定矣。材料二:孫中山在闡釋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后總結說:“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族人專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利,故要社會革命……”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統治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體有名無實。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沒有使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隨之消亡,舊的觀念、舊的禮教,依然左右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材料四:八十年來,中國人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認識世界同時又認識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1)據材料一概括康有為主張“近采日本”的原因。并結合所學指出 1898 年變法的歷史意義。(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列舉孫中山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成果。并比較孫中山與康有為所主張的政治體制的本質屬性。(3)據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當時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怎樣的努力 (4)據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國認知世界呈現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這些認知對中國社會的共同作用。【答案】(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創立民國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它實際上是要求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康有為主張的君主立憲制和孫中山主張的共和制都是資產階級政治體制。(3)導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是封建思想的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當時先進的中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與封建思想進行斗爭。(4)特點:近代中國認識世界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背景下,與救亡圖存相伴隨;中國近代探索經歷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變;伴隨著新舊之爭。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日本效歐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體”等信息,聯系所學,日本于1868年在明治天皇的領導下向歐美學習實行了明治維新。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2)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把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國政府,創立民國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它實際上是要求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和資產階級共和制都是資產階級政治體制。(3)根據材料三“......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沒有使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隨之消亡,舊的觀念、舊的禮教,依然左右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可見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是封建思想的影響。20世紀初,在文化領域,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向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猛烈的掃蕩,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4)依據材料材料四“八十年來,中國人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認識世界同時又認識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可知近代中國認知世界呈現的特點:近代中國認識世界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背景下,與救亡圖存相伴隨;中國近代探索經歷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變;伴隨著新舊之爭。這些認知都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故答案為:(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創立民國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它實際上是要求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康有為主張的君主立憲制和孫中山主張的共和制都是資產階級政治體制。(3)導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是封建思想的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當時先進的中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與封建思想進行斗爭。(4)特點:近代中國認識世界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背景下,與救亡圖存相伴隨;中國近代探索經歷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變;伴隨著新舊之爭。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過程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即可。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上·鄞州期中)聯合國“國際禁毒日”的確定與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有關。該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領導人分別是 ( )A.1839 年,林則徐 B.1841 年,關天培C.1842 年,陳化成 D.1851 年,洪秀全2.(2021八上·鄞州期中)如圖是近代列強侵華戰爭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2021八上·鄞州期中)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沒有國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見西方列強侵華艦船均懸掛本國國旗。于是,在 1866年,總理衙門確定大清黃龍旗為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由此可見,列強侵略 ( )A.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 B.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全面災難C.促使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真理 D.給中國人民帶來西方生活方式4.(2021八上·鄞州期中)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學”的思想,這反映出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是( )A.學制度→學技術→學思想 B.學思想→學制度→學技術C.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 D.學制度→學思想→學技術5.(2021八上·鄞州期中)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下列條款屬于該條約的主要內容是( )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中國賠償白銀 4.5 億兩③允許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④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2021八上·鄞州期中)康有為在詩中寫道: “海東龍泣艦沉波,上相錨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出議和。……臺人號泣秦檜歌,九城謠諜遍網羅。”該詩中的“議和”與下列哪一條約的簽訂有關(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7.(2021八上·鄞州期中)“在改革范式上,這是史上第一次輸入式改革,意識形態上的破冰難乎其難。而就其經濟來說,這又是本民族從千年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驚險一躍’。”這場改革是指(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8.某學者說:“它不僅標志著長達30年的洋務運動夭折,而且極大削弱了中國現代化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是指( )A.《南京條約》簽訂 B.邊疆地區危機擴大C.甲午中日戰爭失敗 D.八國聯軍占領北京9.(2021八上·鄞州期中)與《南京條約》相比,《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了更為嚴重的“新威脅”,從條約內容來看,最能體現的是( )A.開設通商口岸從沿海深入到內陸B.賠款白銀 2 億兩C.割占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及澎湖列島D.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10.(2021八上·鄞州期中)下圖為《時局圖》,此圖由興中會會員謝纘泰于 1898 年創作。該圖的創作背景是( )A.洋務運動興起B.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C.戊戌變法興起D.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的簽訂11.(2021八上·鄞州期中)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英文譯稿)中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對上述材料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中國共產黨是新型的革命政黨B.黨綱通過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任務D.中共缺乏對中國國情的正確認識12.(2021八上·鄞州期中)五四運動中,學生的表現日益激進,胡適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我們對于學生的希望》。文中寫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卻要未成年的學子拋棄學業,荒廢光陰,來干涉糾正,這是天下最不經濟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指的是 ( )A.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B.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C.袁世凱復辟帝制 D.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13.(2021八上·鄞州期中)20世紀30年代中期,《新中華》載文:“現在你隨便拉住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問他中國經濟性質如何,他就毫不猶豫地答復你:中國經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經濟。”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知識界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相同B.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C.經濟理論問題引起民眾的普遍關注D.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得到傳播14.(2021八上·鄞州期中)某歷史事件表現為以下四個統一:一是啟蒙與救亡的自覺廣泛的統一;二是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的統一;三是刻苦耐勞的精神與進取創新的精神的統一;四是獨立自主的精神與無私奉獻精神的統一。材料敘述的歷史事件( )A.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開始B.主要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C.主旋律是愛國主義D.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基礎15.(2021八上·鄞州期中)學者陳旭麓認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突出地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新的取代舊的,如民國取代清朝;一是新與新的遞嬗,前一種新的褪色了,后一種新的跟上來,辛亥之與戊戌是這樣,‘五四’之與辛亥是這樣,戊戌之與洋務也有這種跡象。”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發展資本主義C.提倡民主科學 D.推動實業救國二、材料題16.(2021八上·鄞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北京大學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于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雖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推其原始,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大放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國家愛國之運動。——摘自 1920 年 1 月孫中山《關于五四運動》材料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學生們參加的歷史上叫做五四運動的大事件,在中國發生了,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運動。“五四”以來,中國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國的知識青年和學生們,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他們動員組織起來,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摘自 1939 年 5 月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材料三:中國缺少的東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這兩件東西少了一件,中國的事情就辦不好。一面少了兩件,另一面卻多了兩件。多了兩件是什么東西呢?一件是帝國主義的壓迫,一件是封建主義的壓迫。……因此,我們要破壞帝國主義,要破壞封建主義。——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1)依據材料一及所學,分析五四運動發生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毛澤東和孫中山對五四運動認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目標是什么 提出這一目標的依據又是什么?17.(2021八上·鄞州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8 年康有為向光緒帝建議:大體歐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體,日本效歐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體。若以中國之廣土眾民,近采(采納)日本……十年而霸圖定矣。材料二:孫中山在闡釋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后總結說:“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族人專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利,故要社會革命……”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統治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體有名無實。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沒有使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隨之消亡,舊的觀念、舊的禮教,依然左右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材料四:八十年來,中國人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認識世界同時又認識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1)據材料一概括康有為主張“近采日本”的原因。并結合所學指出 1898 年變法的歷史意義。(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列舉孫中山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成果。并比較孫中山與康有為所主張的政治體制的本質屬性。(3)據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當時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怎樣的努力 (4)據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國認知世界呈現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這些認知對中國社會的共同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依據“國際禁毒日”可知與虎門銷煙有關。虎門銷煙是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A項1839 年,林則徐分別是虎門銷煙發生的時間和領導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相關史實。2.【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觀察年代尺可知,③處的是時間是“1894--1895”,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項①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B項②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不符合題意;C項③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符合題意;D項④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年代尺的解讀。注意掌握近代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時間、內容及其影響。3.【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國旗是國家的象征,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見西方列強侵華艦船均懸掛本國國旗。于是,在1866年,總理衙門確定黃龍旗為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由此可見列強侵略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確定了中國自己的國旗。A項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兩項錯誤,題干反映的是列強侵略推動清政府產生近代國家意識,并沒有反映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全面災難,也沒有反映促使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真理,不符合題意;D項給中國人民帶來西方生活方式錯誤,國旗的確立,反映了近代國家意識的產生,并不是西方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4.【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師夷長技以自強”是洋務運動的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是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歷程。理解掌握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5.【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8月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①④屬于《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②中國賠償白銀 4.5 億兩是《辛丑條約》的內容,③允許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是《馬關條約》的內容。C項①④屬于《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重點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與影響。6.【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海東龍泣艦沉波“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上相輶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出議和…臺人號泣秦檜歌,九城謠諜遍網羅。”指的是清政府戰敗后,李鴻章遠赴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ABD三項都與詩中的“議和”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與詩中的“議和”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及其影響。熟記《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7.【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A項洋務運動是題干改革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8.【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它不僅標志著長達30年的洋務運動夭折,而且極大削弱了中國現代化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為維護清朝統治而發起的一場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雖然引進了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但它們沒有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故C符合題意;《南京條約》簽訂、邊疆地區危機擴大和洋務運動無關,故AB不符合題意;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是在1900年,那時洋務運動已經結束。故D不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內容,是考試的重難點,需要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9.【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給中國帶來了更為嚴重的“新威脅”。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最能體現《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的更為嚴重的“新威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10.【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時局圖》描繪的是1898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的史實,其背景是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ACD三項都不是《時局圖》的創作背景,不符合題意;B項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是《時局圖》的創作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的相關知識。理解《時局圖》反映的列強瓜分中國的史實,教育學生勿忘國恥。11.【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從題干來看,材料沒有反映明確反帝反封建是黨的主要任務。中國共產黨“一大”的任務是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建立公有制。據所學知,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ABD三項解讀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中共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任務解讀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12.【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題干材料所述“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指的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即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是文中“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所指的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3.【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經濟屬于馬克思主義內容之一,再結合材料“隨便拉住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他就毫不猶豫地答復你:中國經濟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經濟”可知,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AC兩項錯誤,材料“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可知,材料涉及的人群并非知識界,只是民眾中的一部分,此外,知識界“認識相同”“經濟理論問題引起民眾的普遍關注”是不可能的,不符合題意;B項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錯誤,材料只涉及對中國社會經濟性質的認識,與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沒有必然聯系,不符合題意;D項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得到傳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4.【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某次事件四個統一,聯系所學,同時具有啟蒙與救亡運動,又能使知識分子與廣大群眾參加,體現愛國斗爭精神的創新和獨立自主、無私奉獻精神的只有五四運動符合。而五四運動的主旋律是愛國主義。A項戊戌變法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開始,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主要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不符合題意;C項主旋律是愛國主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D項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基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5.【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材料中列舉的一系列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反映的共同的主題是救亡圖存,所以推動近代中國歷史“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挽救民族危亡。A項挽救民族危亡是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6.【答案】(1)北洋軍閥的統治黑暗,巴黎和會中國收回主權的正義要求遭拒絕;新文化運動的宣傳與推動。(2)同:都指出了五四運動的重大意義,并加以肯定。異:孫中山沒有認識到工農群眾的力量;毛澤東則認識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3)目標: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反封建求民主。依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推其原始,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大放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國家愛國之運動”可以分析出五四運動的原因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宣傳與推動;另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的其它原因是北洋軍閥的統治黑暗,巴黎和會中國收回主權的正義要求遭拒絕。(2)本題考查毛澤東和孫中山對五四運動認識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一的“自北京大學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于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和材料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學生們參加的歷史上叫做五四運動的大事件,在中國發生了,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運動。”可以看出孫中山和毛澤東都指出了五四運動的重大意義,并加以肯定。從材料二中的“中國的知識青年和學生們,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他們動員組織起來,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可以看出毛澤東認識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而材料一中的孫中山則沒有認識到工農群眾的力量。(3)本題考查民主革命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四“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和“另一面卻多了兩件。多了兩件是什么東西呢?一件是帝國主義的壓迫,一件是封建主義的壓迫。……因此,我們要破壞帝國主義,要破壞封建主義”可知革命目標是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反封建求民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提出這個目標的依據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故答案為:(1)北洋軍閥的統治黑暗,巴黎和會中國收回主權的正義要求遭拒絕;新文化運動的宣傳與推動。(2)同:都指出了五四運動的重大意義,并加以肯定。異:孫中山沒有認識到工農群眾的力量;毛澤東則認識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3)目標: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反封建求民主。依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毛澤東思想。解答本題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材料,從材料中找到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回答,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以及運用能力。17.【答案】(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創立民國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它實際上是要求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康有為主張的君主立憲制和孫中山主張的共和制都是資產階級政治體制。(3)導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是封建思想的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當時先進的中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與封建思想進行斗爭。(4)特點:近代中國認識世界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背景下,與救亡圖存相伴隨;中國近代探索經歷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變;伴隨著新舊之爭。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日本效歐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體”等信息,聯系所學,日本于1868年在明治天皇的領導下向歐美學習實行了明治維新。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2)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把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國政府,創立民國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它實際上是要求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和資產階級共和制都是資產階級政治體制。(3)根據材料三“......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沒有使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隨之消亡,舊的觀念、舊的禮教,依然左右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可見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是封建思想的影響。20世紀初,在文化領域,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向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猛烈的掃蕩,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4)依據材料材料四“八十年來,中國人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認識世界同時又認識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可知近代中國認知世界呈現的特點:近代中國認識世界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背景下,與救亡圖存相伴隨;中國近代探索經歷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變;伴隨著新舊之爭。這些認知都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故答案為:(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創立民國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它實際上是要求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康有為主張的君主立憲制和孫中山主張的共和制都是資產階級政治體制。(3)導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來的政體有名無實的主要原因是封建思想的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當時先進的中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與封建思想進行斗爭。(4)特點:近代中國認識世界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背景下,與救亡圖存相伴隨;中國近代探索經歷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變;伴隨著新舊之爭。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過程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即可。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