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綜合探究六 區域的變化 每課一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綜合探究六 區域的變化 每課一練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綜合探究六 區域的變化 每課一練
一、基礎鞏固
1.我們不僅生活在不同的社區里,也生活在時光流逝的長河中。我們感受社會的滄桑巨變可以通過(  )
①家庭的變遷 ②衣食住行的變化 ③個人成長的歷程 ④文字的出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生活的故事;區域的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們感受社會的滄桑巨變可以通過①家庭的變遷, ②衣食住行的變化, ③個人成長的歷程等。 ①②③ ,正確。 ④文字的出現,意味著人類的歷史得以記錄,脫離了口傳身授的階段,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公路從無到有,從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從水泥路變成柏油路、路面越來越寬、越來越直,穿隧道、架橋梁使公路更壯觀。實現了公路鄉鄉道、村村通,大車小車可抵農戶門前。
2.下列屬于第一手資料的是(  )
A.小李聽說星宿海的環境在短短30年內發生了巨變
B.小李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得知,星宿海就在黃河源頭
C.小吳聽記者說某地60%-70%的村民都開轎車去干農活
D.記者在泗安鎮看到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帶車庫的二層別墅
【答案】D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小李聽說星宿海的環境在短短30年內發生了巨變,屬于第二手資料。小李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得知,星宿海就在黃河源頭,屬于第二手資料。小吳聽記者說某地60%-70%的村民都開轎車去干農活,屬于第二手資料。記者在泗安鎮看到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帶車庫的二層別墅,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屬于第一手資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在文字、實物、和口頭資料中,由當事人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資料、由同時代或者距離那個時代較近的人記錄下來的資料,是第一手資料。例如:出土的瓷器,錢幣、化石、遺跡、遺體、歷史建筑、當事人親身經歷后的口述、當事人的回憶錄和日記,古代的檔案,收錄當事人文章的文獻等都是第一手資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評述,傳說,故事,傳奇,神話等等都是第二手資料。
3.下列屬于第二手資料的是(  )
A.在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
B.記錄東史郎在南京大屠殺中親身經歷的日記
C.某大學教授編著的《中國古代史》
D.記者拍攝到的某國軍隊虐待戰俘的照片
【答案】C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 ,屬于第一手資料。 記錄東史郎在南京大屠殺中親身經歷的日記 ,屬于第一手資料。 某大學教授編著的《中國古代史》 ,屬于第二手資料。 記者拍攝到的某國軍隊虐待戰俘的照片 ,屬于第一手資料。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文字、實物、和口頭資料中,由當事人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資料、由同時代或者距離那個時代較近的人記錄下來的資料,是第一手資料。例如:出土的瓷器,錢幣、化石、遺跡、遺體、歷史建筑、當事人親身經歷后的口述、當事人的回憶錄和日記,古代的檔案,收錄當事人文章的文獻等都是第一手資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評述,傳說,故事,傳奇,神話等等都是第二手資料。
4.在我們探尋身邊的變化、感悟生活中歷史進程的時候,對于搜集到的口頭傳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分析它(  )
A.是否年代久遠 B.真實可信的程度
C.是否流傳廣泛 D.是否生動有趣
【答案】B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我們探尋身邊的變化、感悟生活中歷史進程的時候,對于搜集到的口頭傳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分析它真實可信的程度。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不同的區域,變化有快有慢,有好有壞。即使同一個區域的變化,在不同的人眼里,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看待變化要以事實為依據得出結論,所以要區分事實與觀點,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所以在我們探尋身邊的變化、感悟生活中歷史進程的時候,對于搜集到的口頭傳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分析它真實可信的程度。
5.如果我們想要做一個浙江省水質環境的調查,可靠的資料來源是(  )
①關于水域周邊居民的調查訪談
②檔案館中有關浙江水質的文獻檔案
③對浙江水域的實地考察數據
④根據自己想象撰寫的調查報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如果我們想要做一個浙江省水質環境的調查,可靠的資料來源是:①關于水域周邊居民的調查訪談, ②檔案館中有關浙江水質的文獻檔案,③對浙江水域的實地考察數據。 ①②③ ,正確。屬于事實資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④根據自己想象撰寫的調查報告,不具有說服力,自己想象的東西不一定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對區域地理環境進行全面了解和考察,評述自然條件和資源基礎,利用地理調查資料,進行區域特征和區域分異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劃和制定區域發展規劃。
二、拓展提升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天,小華在上網時發現,古樓蘭王國曾經繁榮興盛,后來卻神秘消失。她對樓蘭的變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查閱了以下資料。
資料一:樓蘭古城的歷史。
西漢時期,羅布泊地區有一個樓蘭國,它的城郭-樓蘭城,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但是這樣一座公元前后活躍了幾個世紀的城市,到4世紀后竟然完全消失于歷史記載。
資料二:樓蘭古城的歷史發掘。
197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古墓溝墓地,其發掘成果將樓蘭文明推進到38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1980年,考古學家在羅布泊鐵板河發現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樓蘭美女”轟動世界;1995年、1996年新疆考古所發掘的樓蘭西北的營盤墓地,被認為是羅布泊地區100年來發掘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墓地。該考古發掘項目在199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資料三:樓蘭古城遺址。
(1)在認識區域變化時,小華運用了哪些資料?
(2)上述資料中,哪些屬于第一手資料?哪些屬于第二手資料?
(3)請你查閱相關資料,探究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
【答案】(1)圖片資料、考古發掘、歷史記載等。
(2)資料二、三是第一手資料。資料一是第二手資料。
(3)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河流改道說”。由于塔里木河改道南行,注入臺特馬湖,只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入羅布泊,水量大減,造成了羅布泊逐漸縮小,以至干涸。由于嚴重缺水,樓蘭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只好遠走他鄉。
“氣候變遷說”。此說認為,古時的樓蘭氣候濕潤,雨水豐沛,河湖眾多,漁業發達,并有農牧業。但大約在3世紀到6世紀,那里的氣候逐漸由濕潤轉為干旱,雨量減少,最終土地沙漠化。“此地不養人,自有養人處”,樓蘭人只好去尋找能夠生息的地方了。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了絲路古道北移伊吾、多河,不再經樓蘭,樓蘭因此逐漸消亡,這便是“絲路改道說”。可是,絲路改道雖然可使昔日繁榮的樓蘭變得蕭條,卻不足以使一個人丁興旺、建筑宏偉的城市消失。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材料,在認識區域變化時,小華運用了圖片資料、考古發掘、歷史記載等。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料二、三是第一手資料。資料一是第二手資料。
(3)、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河流改道說”。由于塔里木河改道南行,注入臺特馬湖,只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入羅布泊,水量大減,造成了羅布泊逐漸縮小,以至干涸。由于嚴重缺水,樓蘭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只好遠走他鄉。
“氣候變遷說”。此說認為,古時的樓蘭氣候濕潤,雨水豐沛,河湖眾多,漁業發達,并有農牧業。但大約在3世紀到6世紀,那里的氣候逐漸由濕潤轉為干旱,雨量減少,最終土地沙漠化。“此地不養人,自有養人處”,樓蘭人只好去尋找能夠生息的地方了。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了絲路古道北移伊吾、多河,不再經樓蘭,樓蘭因此逐漸消亡,這便是“絲路改道說”。可是,絲路改道雖然可使昔日繁榮的樓蘭變得蕭條,卻不足以使一個人丁興旺、建筑宏偉的城市消失。
【點評】第一手材料——從親身實踐或調查中直接獲得的材料。 第一手材料是直接的證據,是未經過任何修飾的信息 ,經由本人調查驗證的,不是道聽途說而得到的信息。意思是最原始,未經改動的 ,通常也比喻最真實的信息。
7.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則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下面是杭州市人口遷移變化的事實或觀點,請加以區分。
①人口遷移是影響一個地區人口數量、規模、結構及其人口發展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歷史上的人口遷移影響著杭州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城市化進程。
③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前后,大批國民黨軍政人員撤離杭州,又有大批南下干部和解放軍進入杭州。
④研究歷史上杭州人口遷移的規模、過程和規律,對于調整和優化杭州的人口分布,推進杭州的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⑤1955年至1960年5月,杭州市區人口遷移量約為70.6萬人。
⑥1978年至1985年,杭州人口的總遷移量約為103.79萬人。
⑦《2018年杭州市人口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杭州市常住人口約980.6萬,外來人口約占三成。
以上屬于觀點的是   ,屬于事實的是   。(填序號)
【答案】①、②、④;③、⑤、⑥、⑦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則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 ①、②、④ 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說明杭州市人口遷移變化產生的影響,屬于觀點。 ③、⑤、⑥、⑦ 是具體的事實材料,是真實的情況,屬于事實。
【點評】事實:事物、事件、事態,即客觀存在的一切物體與現象、社會上發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勢及情況的變異態勢。
觀點:觀點是具有主觀性的,處于一定立場,分析事物利弊和適用性的表達。
8.假期里,某中學組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身邊的變化”,內容涉及經濟、文化、環境、交通等各個方面,要求選取一個角度撰寫一篇社會實踐調查小報告。現在請你和你的隊員們找一個周末一起行動,搜尋身邊的各種資料,也撰寫一篇吧!
【答案】略。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身邊的變化”,內容涉及經濟、文化、環境、交通等各個方面,要求選取一個角度撰寫一篇社會實踐調查小報告。 確定好標題,選擇合適的調查時間,地點,確定調查的目的,調查方式,調查過程,結果,評價反饋等都需要具體寫出來。
【點評】大自然在變,一年的四季在更替;社會在變,高樓增多,馬路變寬;人們生活方式在變,節奏加快,質量提高;我們在變,一天天長大、成熟;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化。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22-2023學年人文地理(下冊)綜合探究六 區域的變化 每課一練
一、基礎鞏固
1.我們不僅生活在不同的社區里,也生活在時光流逝的長河中。我們感受社會的滄桑巨變可以通過(  )
①家庭的變遷 ②衣食住行的變化 ③個人成長的歷程 ④文字的出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屬于第一手資料的是(  )
A.小李聽說星宿海的環境在短短30年內發生了巨變
B.小李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得知,星宿海就在黃河源頭
C.小吳聽記者說某地60%-70%的村民都開轎車去干農活
D.記者在泗安鎮看到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帶車庫的二層別墅
3.下列屬于第二手資料的是(  )
A.在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
B.記錄東史郎在南京大屠殺中親身經歷的日記
C.某大學教授編著的《中國古代史》
D.記者拍攝到的某國軍隊虐待戰俘的照片
4.在我們探尋身邊的變化、感悟生活中歷史進程的時候,對于搜集到的口頭傳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分析它(  )
A.是否年代久遠 B.真實可信的程度
C.是否流傳廣泛 D.是否生動有趣
5.如果我們想要做一個浙江省水質環境的調查,可靠的資料來源是(  )
①關于水域周邊居民的調查訪談
②檔案館中有關浙江水質的文獻檔案
③對浙江水域的實地考察數據
④根據自己想象撰寫的調查報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拓展提升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天,小華在上網時發現,古樓蘭王國曾經繁榮興盛,后來卻神秘消失。她對樓蘭的變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查閱了以下資料。
資料一:樓蘭古城的歷史。
西漢時期,羅布泊地區有一個樓蘭國,它的城郭-樓蘭城,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但是這樣一座公元前后活躍了幾個世紀的城市,到4世紀后竟然完全消失于歷史記載。
資料二:樓蘭古城的歷史發掘。
197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古墓溝墓地,其發掘成果將樓蘭文明推進到38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1980年,考古學家在羅布泊鐵板河發現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樓蘭美女”轟動世界;1995年、1996年新疆考古所發掘的樓蘭西北的營盤墓地,被認為是羅布泊地區100年來發掘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墓地。該考古發掘項目在199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資料三:樓蘭古城遺址。
(1)在認識區域變化時,小華運用了哪些資料?
(2)上述資料中,哪些屬于第一手資料?哪些屬于第二手資料?
(3)請你查閱相關資料,探究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
7.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則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下面是杭州市人口遷移變化的事實或觀點,請加以區分。
①人口遷移是影響一個地區人口數量、規模、結構及其人口發展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歷史上的人口遷移影響著杭州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城市化進程。
③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前后,大批國民黨軍政人員撤離杭州,又有大批南下干部和解放軍進入杭州。
④研究歷史上杭州人口遷移的規模、過程和規律,對于調整和優化杭州的人口分布,推進杭州的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⑤1955年至1960年5月,杭州市區人口遷移量約為70.6萬人。
⑥1978年至1985年,杭州人口的總遷移量約為103.79萬人。
⑦《2018年杭州市人口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杭州市常住人口約980.6萬,外來人口約占三成。
以上屬于觀點的是   ,屬于事實的是   。(填序號)
8.假期里,某中學組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身邊的變化”,內容涉及經濟、文化、環境、交通等各個方面,要求選取一個角度撰寫一篇社會實踐調查小報告。現在請你和你的隊員們找一個周末一起行動,搜尋身邊的各種資料,也撰寫一篇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生活的故事;區域的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們感受社會的滄桑巨變可以通過①家庭的變遷, ②衣食住行的變化, ③個人成長的歷程等。 ①②③ ,正確。 ④文字的出現,意味著人類的歷史得以記錄,脫離了口傳身授的階段,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公路從無到有,從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從水泥路變成柏油路、路面越來越寬、越來越直,穿隧道、架橋梁使公路更壯觀。實現了公路鄉鄉道、村村通,大車小車可抵農戶門前。
2.【答案】D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小李聽說星宿海的環境在短短30年內發生了巨變,屬于第二手資料。小李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得知,星宿海就在黃河源頭,屬于第二手資料。小吳聽記者說某地60%-70%的村民都開轎車去干農活,屬于第二手資料。記者在泗安鎮看到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帶車庫的二層別墅,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屬于第一手資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在文字、實物、和口頭資料中,由當事人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資料、由同時代或者距離那個時代較近的人記錄下來的資料,是第一手資料。例如:出土的瓷器,錢幣、化石、遺跡、遺體、歷史建筑、當事人親身經歷后的口述、當事人的回憶錄和日記,古代的檔案,收錄當事人文章的文獻等都是第一手資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評述,傳說,故事,傳奇,神話等等都是第二手資料。
3.【答案】C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 ,屬于第一手資料。 記錄東史郎在南京大屠殺中親身經歷的日記 ,屬于第一手資料。 某大學教授編著的《中國古代史》 ,屬于第二手資料。 記者拍攝到的某國軍隊虐待戰俘的照片 ,屬于第一手資料。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文字、實物、和口頭資料中,由當事人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資料、由同時代或者距離那個時代較近的人記錄下來的資料,是第一手資料。例如:出土的瓷器,錢幣、化石、遺跡、遺體、歷史建筑、當事人親身經歷后的口述、當事人的回憶錄和日記,古代的檔案,收錄當事人文章的文獻等都是第一手資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評述,傳說,故事,傳奇,神話等等都是第二手資料。
4.【答案】B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我們探尋身邊的變化、感悟生活中歷史進程的時候,對于搜集到的口頭傳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分析它真實可信的程度。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不同的區域,變化有快有慢,有好有壞。即使同一個區域的變化,在不同的人眼里,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看待變化要以事實為依據得出結論,所以要區分事實與觀點,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所以在我們探尋身邊的變化、感悟生活中歷史進程的時候,對于搜集到的口頭傳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分析它真實可信的程度。
5.【答案】A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如果我們想要做一個浙江省水質環境的調查,可靠的資料來源是:①關于水域周邊居民的調查訪談, ②檔案館中有關浙江水質的文獻檔案,③對浙江水域的實地考察數據。 ①②③ ,正確。屬于事實資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④根據自己想象撰寫的調查報告,不具有說服力,自己想象的東西不一定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對區域地理環境進行全面了解和考察,評述自然條件和資源基礎,利用地理調查資料,進行區域特征和區域分異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劃和制定區域發展規劃。
6.【答案】(1)圖片資料、考古發掘、歷史記載等。
(2)資料二、三是第一手資料。資料一是第二手資料。
(3)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河流改道說”。由于塔里木河改道南行,注入臺特馬湖,只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入羅布泊,水量大減,造成了羅布泊逐漸縮小,以至干涸。由于嚴重缺水,樓蘭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只好遠走他鄉。
“氣候變遷說”。此說認為,古時的樓蘭氣候濕潤,雨水豐沛,河湖眾多,漁業發達,并有農牧業。但大約在3世紀到6世紀,那里的氣候逐漸由濕潤轉為干旱,雨量減少,最終土地沙漠化。“此地不養人,自有養人處”,樓蘭人只好去尋找能夠生息的地方了。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了絲路古道北移伊吾、多河,不再經樓蘭,樓蘭因此逐漸消亡,這便是“絲路改道說”。可是,絲路改道雖然可使昔日繁榮的樓蘭變得蕭條,卻不足以使一個人丁興旺、建筑宏偉的城市消失。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材料,在認識區域變化時,小華運用了圖片資料、考古發掘、歷史記載等。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料二、三是第一手資料。資料一是第二手資料。
(3)、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河流改道說”。由于塔里木河改道南行,注入臺特馬湖,只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入羅布泊,水量大減,造成了羅布泊逐漸縮小,以至干涸。由于嚴重缺水,樓蘭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只好遠走他鄉。
“氣候變遷說”。此說認為,古時的樓蘭氣候濕潤,雨水豐沛,河湖眾多,漁業發達,并有農牧業。但大約在3世紀到6世紀,那里的氣候逐漸由濕潤轉為干旱,雨量減少,最終土地沙漠化。“此地不養人,自有養人處”,樓蘭人只好去尋找能夠生息的地方了。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了絲路古道北移伊吾、多河,不再經樓蘭,樓蘭因此逐漸消亡,這便是“絲路改道說”。可是,絲路改道雖然可使昔日繁榮的樓蘭變得蕭條,卻不足以使一個人丁興旺、建筑宏偉的城市消失。
【點評】第一手材料——從親身實踐或調查中直接獲得的材料。 第一手材料是直接的證據,是未經過任何修飾的信息 ,經由本人調查驗證的,不是道聽途說而得到的信息。意思是最原始,未經改動的 ,通常也比喻最真實的信息。
7.【答案】①、②、④;③、⑤、⑥、⑦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則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 ①、②、④ 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說明杭州市人口遷移變化產生的影響,屬于觀點。 ③、⑤、⑥、⑦ 是具體的事實材料,是真實的情況,屬于事實。
【點評】事實:事物、事件、事態,即客觀存在的一切物體與現象、社會上發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勢及情況的變異態勢。
觀點:觀點是具有主觀性的,處于一定立場,分析事物利弊和適用性的表達。
8.【答案】略。
【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身邊的變化”,內容涉及經濟、文化、環境、交通等各個方面,要求選取一個角度撰寫一篇社會實踐調查小報告。 確定好標題,選擇合適的調查時間,地點,確定調查的目的,調查方式,調查過程,結果,評價反饋等都需要具體寫出來。
【點評】大自然在變,一年的四季在更替;社會在變,高樓增多,馬路變寬;人們生活方式在變,節奏加快,質量提高;我們在變,一天天長大、成熟;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化。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彝良县| 托克托县| 连江县| 临邑县| 洪江市| 宜都市| 东海县| 大同市| 平远县| 神农架林区| 吉木萨尔县| 青海省| 诸城市| 新龙县| 阳高县| 光山县| 德江县| 扎囊县| 镇远县| 贵港市| 秭归县| 扶沟县| 法库县| 尼勒克县| 都江堰市| 永修县| 手游| 安陆市| 阿荣旗| 宝兴县| 绥芬河市| 名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大厂| 敦化市| 潼南县| 通山县| 大丰市| 昌平区| 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