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資源簡介

1.1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一、學習目標
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
二、必備知識
1.原始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私有制產生、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
2.奴隸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建立
3.封建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手段、政治思想方面
4.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5.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必須具備什么基本條件?西方資產階級是如何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的
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發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7.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互動探究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中石器時代,距今約8 000~15 000年前,以石片、石器和細石器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這一時期細石器被大量使用。新石器時代始于距今10 000年前的人類原始氏族的繁榮時期,以磨制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石鏟,琢制的磨盤和打制的石錘、石片、石器為主要工具。
鄂溫克族是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17世紀末還處于原始社會狀態,他們圍獵時男女老少一起出動,無論誰打中獵物,都是每戶一份,即使打中一只山雞,也是有幾戶分幾份。
(1)材料一體現了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狀況和生產關系有什么特點?
材料二 在奴隸制度下,奴隸被看成是“會說話的工具”。在莊園、礦山里,奴隸主揮舞著手中的皮鞭,強迫奴隸用十分簡陋的工具從事極度繁重的勞動。為了防止奴隸逃跑,奴隸主還給奴隸戴上沉重的腳鐐。然而,正是這些奴隸,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以他們的艱苦勞動,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
(2)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請結合材料二,闡述你的觀點。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制被封建制代替,社會呈現出新的面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農民頭上兩把刀,租稅重,利錢高”“印子錢,一還三;利滾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還;幾輩子,還不完”。晚唐時,有人曾說農民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貸重;三苦稅負繁多;四苦事事攤錢;五苦當差服役;六苦無處申冤;七苦凍死無衣饑無食;八苦病不得醫死不得葬。
(1)材料一體現封建制生產關系的哪些特點?農民受苦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近期,美國又出現了大批生產企業關閉破產、工人失業、信用關系被破壞等現象,社會生活陷入混亂。對此,馬克思曾經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
(2)這里的“魔鬼”是指什么?請談談資本主義“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的原因。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奴隸主占有全部生產資料且占有奴隸 B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A 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工人是自由勞動者
奴隸主占有全部勞動成果,奴隸只獲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少部分勞動成果歸農民自己支配 C
奴隸制國家是奴隸主階級統治奴隸階級的工具 封建國家是地主階級統治農民階級的工具 資本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統治工人階級及廣大人民的工具
(1)依據圖表思路,在空格處應填入的內容。
材料二 進入2022年,距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14年,但其深層次影響尚未消除,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系統性和結構性風險仍然比較突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要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并統籌考慮當前和長遠發展,在繼續促進經濟復蘇的同時,通過經濟結構性的改革,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2)結合材料二,分析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什么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易混辨析
1.封建社會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是封建等級制度。( )
2.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 )
3.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是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 )
4.歐美銀行業危機不斷爆發,其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
5.奴隸社會,奴隸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可以占有少部分勞動產品。( )
6.原始社會不存在人壓迫人的現象,因此是人類社會理想的黃金時代。( )
7.封建制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民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
8.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建立是社會的倒退。( )
9.原始社會不存在剝削,是人類理想的黃金時代。( )
10.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五、課堂練習
1.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來耜耕地,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欄式的房子,已經挖掘水井飲水,飼養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樂器。下列有關原始社會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階級分化
②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低下
③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④生產工具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毛澤東在《賀新郎 讀史》中用115字提綱挈領,俯察審視,勾畫出了人類社會從蠻荒的原始社會到青銅文明,再到封建時代近5000年的歷史進程。運用所學知識,下列解讀正確的有( )
①“小兒時節”,喻指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②“人猿相揖別”,標志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
③“銅鐵爐中翻火焰”,體現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發展
④“不過幾千寒熱”,說明社會形態自發地由低級向高級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對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認識正確的是( )
①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
②人們在共同的生產勞動中結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關系
③平均分配消費品
④生產資料私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對階級和國家的相互關系理解正確的有( )
①國家是代表各個階級共同利益的機關
②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③在階級社會,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④國家的產生導致階級的出現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在奴隸制近乎絕跡的20世紀中葉,殘酷的農奴制堡壘卻還存留在中國西藏。當時,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幾乎占有西藏全部財富,而占人口95%的農奴和奴隸卻掙扎在生死線上。舊西藏“三大領主”掌握著絕對權力,農奴只是領主“會說話的牲口”和“會走路的工具”。下列對材料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①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領主的強制下勞動
②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③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被“三大領主”占有和支配
④奴隸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恩格斯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依據馬克思主義的人類社會發展理論,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
A.原始社會——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B.奴隸社會——廣泛使用大機器生產,出現社會分工
C.封建社會——相比奴隸,農民能夠完全自主地勞動
D.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成為沒有人身自由的雇傭工人
7.井田制是中國春秋以前實現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徑。井田制乃中國西周時期較為普及的土地制度。字意為:因土地劃分為許多方塊,且形似“井”字形,故曰井田制。下列對井田制所處的歷史時期生產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
②人類已經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③居于統治地位的地主階級占有絕大部分土地
④被奴役的勞動者只能獲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唐代詩人張籍《野老歌》。詩歌描述的社會現象表明,在封建社會( )
①統治者對百姓無情壓榨,社會貧富分化嚴重
②地主階級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剝削農民
③農民勞動的全部產品歸地主階級占有和支配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首詩用簡單樸素的語言鮮明探揭示出農夫和公子王孫不同的生活狀況,反映了封建社會人與人不平等的社會現象。在封建社會中,農夫和公子王孫過著不同生活的根源是( )
A.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低
B.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
C.封建社會創造的產品有限
D.農民是被剝削被壓迫階級
10.下面是某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期一個礦工的兒子和他媽媽的對話:“天這樣冷,我們為什么不生爐子呢 ”“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錢買煤。”“爸爸為什么失業呢 ”“因為煤太多了。”這說明( )
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過剩
②勞動人民的生活需求越來越少
③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購買力相對縮小
④資本主義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列對經濟危機認識正確的是( )
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絕對過剩
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③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④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徹底克服經濟危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看,自1825年英國開始出現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產過剩危機以來,經濟危機每隔一定時期就要發生一次。除了19世紀發生的幾次危機以外,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后,又發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之所以頻繁發生,是因為( )
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支付能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
②資本主義企業的生產能力難以滿足勞動人民生活需求的矛盾
③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④資產階級沒有采取措施緩和階級矛盾,導致工人生產效率低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已經看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這表明( )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
②隨著階級斗爭的激化,資產階級會主動放棄統治地位
③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日趨尖銳化,決定著資本主義終將滅亡
④資本主義即將被社會主義代替,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近年來美國推出一輪又一輪大手筆的財政金融刺激措施,加劇了財富向富裕階層集中,使得貧富鴻溝越來越深,有經濟學家指出,美國已經成為一個滿是窮人的富國。這一現象的本質是( )
A.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B.以生產相對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痼疾
C.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D.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
15.《共產黨宣言》提到,“在危機期間……仿佛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資產階級用什么辦法來克服這種危機呢?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對這一論斷,認識正確的是( )
A.它預見到了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
B.經濟危機只能通過消滅生產力來緩解
C.當時歐洲資本主義文明已經發展過度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會阻礙生產力進步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股票持有者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經濟危機隨之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銳減,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終于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來臨了。這場危機持續時間較長,直到1933年,美國等國家才陸續走出危機陰影。此次危機的破壞力特別大,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進而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2008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負增長 0.3%。英國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第三季度下降1.5%,這是自1980年以來英國經濟最大的季度跌幅。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環境急劇惡化,多家銀行倒閉,股市遭受重創。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某一個冬天。寒冷的北風呼嘯著,一個身穿著單衣的美國小女孩蜷縮在屋子的角落里。“媽媽,天氣這么冷,你為什么不生起火爐呢?”小女孩在瑟瑟發抖。媽媽嘆了口氣,說:“因為我們家里沒有煤,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錢買煤。”“媽媽,爸爸為什么會失業呢?”“因為煤太多了。”
材料三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階級結構中,存在著兩大對立著的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擁有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通過掠奪無產階級的勞動獲取利益,集聚財富,卻相對加深了無產階級的貧困。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異化,生產力發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剝削得越嚴重。資本主義必將走向滅亡,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
(1)結合材料一、二歸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表現?
(2)結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
(3)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在階級關系上的表現是什么?
(4)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
探究題答案:
1.(1)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狀況:在原始社會,人們的勞動技能低下,生產工具極其簡陋,勞動對象范圍有限,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
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2)①一種社會形態替代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愚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是歷史的進步。
2.(1)①封建制生產關系特點: 生產資料為地主階級所占有,農民沒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農民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勞動產品歸地主階級占有。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正是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賴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
(2)①“魔鬼”是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②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3.(1)A:奴隸毫無人身自由。B: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C: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2)根源: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基本特征:生產的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
四、判斷題
1.錯誤
【詳解】在生產關系中,生產資料歸誰所有起決定作用,封建社會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故原觀點錯誤。
2.錯誤
【詳解】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它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故本觀點錯誤。
3.正確
【詳解】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資本家在商品市場上購買的只是工人的勞動力,而勞動力的使用即雇傭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所付給工人的工資,超過的部分就是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它被資本家無償占有,成為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故題中觀點正確。
4.正確
【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故本題說法正確。
5.錯誤
【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在奴隸社會,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在封建社會,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可以占有少部分勞動產品。故本題觀點錯誤。
6.錯誤
【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原始社會雖然不存在人壓迫人的現象,但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最低階段,是人類社會的童年,生產力水平低下,生存條件惡劣,不是人類社會理想的黃金時代。故本題說法錯誤。
7.錯誤
【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封建制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農民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依然受到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故本題觀點錯誤。
8.錯誤
【詳解】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主要標志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和原始社會相比,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建立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是社會的進步,促使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故題中觀點錯誤。
9.錯誤
【詳解】原始社會并不是理想的黃金時代,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生產力極為低下。故題中觀點錯誤。
10.錯誤
【詳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在封建社會后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故該觀點錯誤。
選擇題:
1.C
【詳解】①:材料展現了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圖景,并未涉及階級分化,①不符合題意。
②: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最初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②正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來耜耕地,種植水稻,這說明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③正確。
④:土地變為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④錯誤。
故本題選C。
2.A
【詳解】①③:“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其中,“小兒時節”,喻指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原始社會;“銅鐵爐中翻火焰”,體現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發展,①③正確。
②: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等,標志著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而“人猿相揖別”,說明人類進入原始社會,②錯誤。
④:人類社會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社會形態不會自發地由低級向高級更替,④錯誤。
故本題選A。
3.A
【詳解】①②③: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原始社會的人們在共同的生產勞動中結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關系,原始社會的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消費品,這是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①②③正確。
④:原始社會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而不是私有,④錯誤。
故本題選A。
4.B
【詳解】②③: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在階級社會,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②③正確。
①: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不是代表各個階級共同利益的機關,①錯誤。
④: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先有階級后有國家,④錯誤。
故本題選B。
5.A
【詳解】①③:殘酷的農奴制在中國西藏。 “三大領主”幾乎占有西藏全部財富、掌握著絕對權力,農奴和奴隸卻掙扎在生死線上,只是領主“會說話的牲口”和“會走路的工具”。表明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領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被“三大領主”占有和支配,①③符合題意。
②:材料未涉及奴隸制國家的產生,未涉及國家的相關內容,②不符合題意。
④: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6.A
【詳解】A: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A正確。
B:奴隸社會時期,人們開始廣泛使用金屬工具,沒有廣泛使用大機器生產,B排除。
C:封建社會時期,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而不是完全自主地勞動,C排除。
D: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失去生產資料,但是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D排除。
故本題選A。
7.C
【詳解】②④:井田制所處的歷史時期是我國商周時期,當時社會是奴隸社會,人類已經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被奴役的勞動者只能獲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②④正確。
①:原始社會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但該時期是奴隸社會,①錯誤。
③: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占有絕大部分土地,但該時期是奴隸社會,③錯誤。
故本題選C。
8.A
【詳解】①②:“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反映了在封建社會中地主階級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來剝削農民,統治者對百姓無情壓榨,農民勞而無食的悲慘遭遇,而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則說明社會貧富分化嚴重,①②符合題意。
③:地主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③錯誤。
④:農民因稅多不得食表明地主階級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來剝削農民,未涉及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排除④。
故本題選A。
9.B
【詳解】B:在封建社會中,農夫和公子王孫過著不同生活,根源在于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B符合題意。
ACD: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低、封建社會創造的產品有限以及農民是被剝削被壓迫階級均不是二者過著不同生活的根源,AC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10.B
【詳解】①③:材料顯示了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而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①③符合題意。
②:“勞動人民的生活需求越來越少”說法明顯錯誤,②排除。
④:材料并未顯示資本主義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11.D
【詳解】①: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①錯誤。
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②錯誤。
③:經濟危機難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③正確。
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徹底克服經濟危機,④正確。
故本題選D。
12.B
【詳解】①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之所以頻繁發生,是因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支付能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①③符合題意。
②:生產力的發展使資本主義企業的生產能力無限擴大,但由于勞動人民支付能力相對縮小,加劇了生產與需求之間的矛盾,②錯誤。
④:資產階級采取了很多措施緩和階級矛盾,但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無法解決,使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④錯誤。
故本題選B。
13.B
【詳解】①③:社會主義終將代勢資本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已經看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這表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日趨尖銳化,決定著資本主義終將滅亡,①③正確。
②:資產階級不會主動放棄統治地位,而是被更先進的階級所代替,②錯誤。
④:社會主義代勢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需要時間和過程,④錯誤。
故本題選B。
14.C
【詳解】C:美國的貧富鴻溝越來越深,美國已經成為一個滿是窮人的富國,這一現象的本質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C符合題意。
A: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A錯誤。
BD:材料強調造成美國貧富鴻溝越來越深的本質原因,沒有涉及經濟危機,也沒有涉及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BD均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15.D
【詳解】A:材料中《共產黨宣言》的描述并未預見1929-1933年會發生經濟危機,A不選。
B:依據“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這一信息可知,經濟危機只能通過消滅生產力來緩解的觀點錯誤,B排除。
C:經濟危機中的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不是絕對過剩,經濟危機不意味著當時歐洲資本主義文明已經發展過度,C排除。
D: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這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終會阻礙生產力進步,D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16.(1)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2)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尖銳化時,社會生產結構會嚴重失調,一方面社會生產大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因資本家的剝削日益貧困化,從而造成社會生產嚴重過剩。
經濟危機難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資本家擁有生產資料并雇傭工人進行生產,為了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不斷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廣大工人沒有生產資料,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成為受苦最深的階級。
(4)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浑源县| 杭锦后旗| 光山县| 翁牛特旗| 舟曲县| 东宁县| 上思县| 横峰县| 宁德市| 朝阳市| 隆昌县| 三明市| 白山市| 晋宁县| 太保市| 南平市| 静安区| 栾川县| 建水县| 宁强县| 清水县| 丰台区| 泉州市| 涞水县| 富平县| 永德县| 铜鼓县| 大同市| 曲周县| 唐海县| 丰顺县| 肇东市| 南华县| 孙吴县| 武夷山市| 清新县| 垫江县| 丰顺县| 镇平县| 宜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