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方案教學目標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測定方法;2.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降水分布特點。3.閱讀某地區降水數據資料,并據此繪制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降水量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教學重難點重點:運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降水量隨時間的變化特點。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歸納世界降水量分布特點。難點: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歸納世界降水量分布特點。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課前準備制作PPT。相關資源降雨的形成過程視頻。教學過程【課堂引入】謎語導入: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1)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雨)。(2)白色花,無人載,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又無葉,原來它從天上來(雪)。(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莊稼誰都怕,盡干壞事傷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教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新知講解】一、降水的變化1.降水的概念與形式多媒體展示雨、雪、冰雹的圖片。教師: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霧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降水的變化與分布。多媒體播放視頻“雨”。教師:觀看視頻,了解了降雨的形成過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學生:充足的水汽、凝結核、降溫等。2.降水的等級提問:水汽的多少和降溫的幅度決定了降雨的不同級別,降雨分為哪些等級?學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承轉:我們通常用某一段時間內降水量的多少來劃分降水的等級。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測量的呢?3.降水量的測量請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測量儀器、單位、及測量方法。學生活動1:認識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測量,通過觀看課件,認識雨量器的構成和降水量的測量。明確降水量的測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教師講解:人工測量一般每天在8時和20時各記錄一次,這兩次記錄之和就是這一天的日降水量。讓學生舉一反三說出怎么計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教師根據回答總結: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2)不同地區降水量的季節變化有差異。有的地區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有的地區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差異很大。承轉:我們生活的城市,一年內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勻?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4.降水的季節變化教師說明: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學生活動2:繪制年降水量分布圖,學生動手繪制。多媒體展示某地多年降水量資料: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降水量 (毫米) 5 10 15 18 20 40 90 100 45 20 18 20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某地年降水量柱狀圖教師指導:一橫月:繪出橫坐標軸,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標上月份(1~12月)。二縱水:繪出縱坐標軸,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標上降水量的刻度。(注意寫單位:毫米)三描線:將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數據用線段標注出來。四畫柱:在線段處畫上長方形柱狀,再著上相同的顏色或斜線。最后在圖的適當位置寫上圖名,完成降水量柱狀圖。強調: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表示降水量的多少,注意刻度均勻。與氣溫曲線圖的繪制步驟對比,區分其異同,便于掌握。學生活動3:解讀柱狀圖。學生畫好圖后,多媒體展示下列問題。(1)根據柱狀圖,某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多?(7、8、9月份)(2)某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少?(1、2、3、4、11、12月份)(3)某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約400毫米)(4)說明某地降水的季節變化?(全年降水較多,且不均勻,夏秋降水較多,冬春降水較少。)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分析得出答案。教師根據回答,總結降水量柱狀圖的閱讀方法: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以及計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內的季節變化情況,包括該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勻,什么季節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節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承轉: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節上有變化,就不同地方來說,降水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沒有規律可循呢?二、降水的分布教師:世界降水的空間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等降水量線與前面學習過的等高線、等溫線一樣,都屬于等值線。也就是說,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線圖的判讀方法與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的基本相同。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多媒體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學生讀圖并分析下列問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1)赤道附近地區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2)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3)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4)在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稀少的地區各分布在哪里?教師歸納、總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規律——不均。(1)2000毫米左右。(2)赤道地區降水較多,兩極地區降水較少。(3)南北回歸線上,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4)在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降水較多。(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赤道地區;教師補充:世界降水量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的大陸西岸,世界“干極”在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世界“雨極”在印度的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的南坡(迎風坡)。通過以上讀圖分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2.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學生活動4:分析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多媒體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教師引導,學生讀圖分析中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學生:東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教師歸納、總結:中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總體上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中國“干極”在新疆托克遜,“雨極”在臺灣火燒寮。【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降水的變化和降水的分布,知道了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學會了降水量柱狀圖繪制與判讀的基本方法,分析和掌握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知道了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勻。【板書設計】一、降水1.降水的概念和形式2.降水的測量二、降水的變化1.降水的季節變化2.降水的年際變化三、降水的分布1.赤道附近地區和兩極地區2.南北回歸線兩側3.中緯度地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