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運動的規律性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物質與運動的關系;規律是客觀的;意識的能動作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關鍵能力:通過對物質與運動關系的探究,理解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能夠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堅定馬克思主義和無神論立場。2.科學精神: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規律是客觀的意識的能動作用教學難點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風有信,花不候,歲歲如此,永不相負。”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谷雨的八個節氣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種花卉迎蕾開放,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這體現了( )①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②規律是事物固有的穩定的必然的內在的聯系③脫離運動的物質是存在的 ④事物的運動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教師點撥:①:物質的唯一特性 是客觀實在性,①說法錯誤。②:每候都有某種花卉迎蕾開放,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體現了規律是事物固有的穩定的必然的內在的聯系②符合題意。③: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 ,③說法錯誤。④: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谷雨的八個節氣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種花卉迎蕾開放,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體現了事物的運動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④符合題意。故選C2、新課講授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歸納課本核心知識。【物質與運動的關系】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規律及其特性】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②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③規律具有普遍性。【意識的能動作用】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指導人們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③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是需要條件的,意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變為現實。【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要求樹立正確意識。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材料一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生態保護修復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要認識到,生態保護修復遵循“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分類施策,但“自然恢復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預實現目標,對于受到嚴重破壞的生態系統則需通過人工干預進行生態重建。各地生態情況各不相同,需要修復的生態類型也不盡相同,堅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適合路徑。與此同時,生態保護修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態效益為主要目標,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人認為生態保護修復應堅持“自然無為”,也有人認為生態保護修復應做到“積極有為”。結合材料,運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相關知識對此進行評述。教師點撥:①自然界的規律是客觀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生態保護修復應當遵循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做到“自然無為”。②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應當在尊重客觀律基礎上“積極有為”,科學推進生態保護修復。③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還應當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既要“自然無為”,又要“積極有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材料二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具有階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內在成長規律。學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要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就要在遵循學生群體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塑造環境。分析“雙減”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教師點撥: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具有階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內在成長規律。②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半p減”政策尊重了教育發展規律,遵循了學生群體發展規律,做到了按客觀規律辦事。③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世界,造福人類。“雙減”政策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為教育塑造了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2)運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知識,闡明“雙減”政策出臺蘊含的哲學道理。教師點撥: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半p減”政策是基于對教育實際、社會形勢的正確把握而作出的正確選擇。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符合客觀規律,才能正確指導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半p減”政策符合學生成長規律、教育發展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及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材料三 2023年2月13日,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強支撐下,教、學、管、評、考開始進入精準模式……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當前教育實踐中運用越來越廣泛,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對教育而言,與理念的更新相比,技術手段所能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當前教育實踐中運用越來越廣泛,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對教育而言,與理念的更新相比,技術手段所能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br/>請運用“意識的能動作用”有關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教師點撥: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助于科學看待、選擇和規劃我們的教育戰略,從而推動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黨代會報告的價值所在。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指導人們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教育理念的創新可以引領教育實踐的創新,推動教育質量的提升。如果教育理念落后于教育技術的進步或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用來服務于落后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實踐,就會阻礙教育發展。③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是需要條件的,意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變為現實。教育理念如果不轉化為教育實踐,就不能發揮作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推動教育方式和手段的變革,助推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推動先進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所以題中觀點是不全面的。3、結束新課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繪制本課知識體系思維導圖。4、課堂小結六、板書設計運動的規律性一、規律是客觀的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