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思維導圖考點一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2.中國古代的法治歷程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唐朝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二)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1.法的產生: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法的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法的決定因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4.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1)內涵: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2)特點:①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②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通約束力的社會規范。5.法的功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1)政治職能:即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2)社會職能:即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一國法治的決定因素: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2.中國人民的法治實踐: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3.巨大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考點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原因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1)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具體要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原則 原因 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考點一 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重難突破1.正確理解法的本質法的本質就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1)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說明法的階級性。法不是超階級的,它總是一定階級的意志的體現。(2)法只能屬于統治階級。法只能是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階級,即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3)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既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4)法是統治階級的基本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部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要靠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去體現、去貫徹。法不可能包羅萬象。它只規定和調整有關統治階級基本利益和社會基本制度的主要的社會關系。(5)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是由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統治階級所代表的、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2.準確理解法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關系職能 政治職能 社會職能區別 含義 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表現 ①體現國家政權的性質,確認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②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③調整統治階級內部聯系;④維護經濟基礎 ①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②發展社會生產力;③發展社會文化;④規范某些技術指標聯系 政治職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決定社會職能;社會職能是政治職能的基礎和體現,二者是統一的3.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1)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2)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4)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國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4.堅持依法治國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 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將事關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盡可能納入法律調整范圍,轉化為能夠充分反映民意并為大多數人接受的法律規則,讓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人民作為衡量法治建設水平和能力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暢通社會監督渠道,把法律監督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眾監督評判之下法治建設要依靠人民 要創新公眾參與立法的方式,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法治建設要造福人民 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法治建設要保護人民 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讓公平正義之光普照每一個人5.比較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1)區別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實施方式不同 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實施的后盾 主要靠社會輿論、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等力量來獲得實施和維護作用不同 側重點是保證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側重點是通過社會輿論與內心信念促使人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和規范良好道德行為,約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為,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2)聯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以德治國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德治對法治的實施具有指導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國將更好地推動依法治國進程;法治為德治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發展與延伸,法治對德治理念的弘揚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