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框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理解我國的分配制度2.居民收入來源多種多樣3.勤勞合法致富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本框重點和難點: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舉措;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理解我國的分配制度(1)國民收入的分配: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所創造的國民收入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收入,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補充: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等)所獲得的收入。(2)分配制度的具體內容:個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3)關于按勞分配a.實行按勞分配的必要性: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b.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注意: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c.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d.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之間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注意:“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這句話是錯的;因為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我國分配制度從根本上講是生產決定的,所有制不是根本性因素。注意: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到,未來社會的全部總產品的分配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為了滿足社會再生產需要而進行的必要扣除;二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進行的必要扣除;三是在作了上述必要扣除以后進行的個人消費品的分配。(4)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 注意: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也有可能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a.具體內容:要讓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b.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這有利于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2.居民收入來源多種多樣(1)從個人獲得收入的途徑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是指勞動者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單位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2)居民收入除了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還包括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是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如經營餐館、經營企業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助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3.勤勞合法致富(1)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所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到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我們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對待勞動的態度)(3)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注意:按勞分配的形式包括①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中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等;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等;③農村經濟中的“聯產計酬”。農民的土地流轉<不改變土地所有權>所得不算按勞分配、農民變成雇工種地獲得的收入也不算按勞分配、財產性收入是指租金、紅利、利息等非勞動非經營所得,也不是按勞分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種地收入是按勞分配。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注意:征收個人所得稅是再分配的措施;初次分配主要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即根據各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發揮的效率帶來的總收益多少進行分配。如企業里的勞動者得到的工資、獎金、津貼等報酬,農民耕種土地的收益、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個人投資理財所得收入等都屬于初次分配范疇。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調節各收入主體之間現金或實物的分配過程,也是對要素收入再次調節的過程,它是國家行為,不是個人行為。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總思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注意: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包括“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