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框 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1.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2.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二、構建新發展格局1.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2.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3.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思路~~~~~~~~~~~~~~~~~~~~~~~~~~~~~~~~~~~~~~~~~~~~~本框重點和難點:理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性。~~~~~~~~~~~~~~~~~~~~~~~~~~~~~~~~~~~~~~~~~~~~~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1.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1)提出的背景: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何為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注意: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注意:經濟增長表現為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產出水平的持續增加,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單純的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包括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2.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1)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2)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這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二、構建新發展格局1.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1)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2)總的思路: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3)具體的舉措(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舉措,可以用來回答如何促進高質量發展)a.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注意: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技術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 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注意: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b.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c.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d.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3.總之,我們必須完善、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段話可以認為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思路)補充: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包括的7個內容(出過主觀題)(1)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2)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3)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4)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5)節約資源、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7)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補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補充: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使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