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七課 繼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思維導圖考點一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1.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基本內涵①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②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2)文化的產生: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不同的文化,對經濟和政治的影響不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同。文化有先進與落后的區分,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②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終始與經濟的發展完全同步。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4)文化與文明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文明是積極向上的文化,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5)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①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②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等都是文化的載體。2.文化的功能(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①文化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②文化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文化服務社會,滿足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④文化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2)文化具有促進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考點二 正解認識中華傳統文化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1)中華文化的形成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②一方面,中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另一方面,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①核心思想理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華傳統美德: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③中華人文精神: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①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體現: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文化。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①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③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當代價值①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考點三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1.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創造性轉化的內涵: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創新性發展的內涵: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3)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做法:①對于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②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2.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基本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重要性①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②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3)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4)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5)時代性: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①偉大的建黨精神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②偉大抗疫精神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6)措施: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難突破1.深化理解文化的功能手段 引領風尚 文化引領風尚,就是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時代的主流文化造就風尚。文化引領風尚,就要防止盲目迎合市場時尚,這是自覺與盲目、自信與自卑的分別教育人民 文化教育人民,就要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采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人民群眾潛移默化地接受先進文化的影響目的 服務社會 發揮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發揮健康有益文化對人民群眾生活的充實作用,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發展 增加民族文化底蘊,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提醒 正確理解文化的功能(1)這里的文化,指的是優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優秀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2)任何一種文化都會影響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但不同性質的文化對人和社會的影響不同,只有積極向上的、先進的、優秀的文化,才能起到這些作用。因此,應該自覺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響,發展先進文化。(3)不要過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對于人和社會的作用并非具有決定性。政治、經濟決定文化。(4)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是中國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榮興盛。2.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內容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3)中華人文精神:包括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特點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正確態度 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原因(當代價值) (1)不忘未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2)增進民族團結,提高民族自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3)著眼實踐發展,解決時代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4)處理國際關系,構建和諧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區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古為今用內涵 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在文化繼承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將傳統文化與實踐相結合側重點 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 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側重于發揮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2)聯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古為今用”強調“取其精華”后應有利于實踐。4.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區別和聯系類別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區別 著重點 在于改造和轉化 在于創新和發展從對象上看 是“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這其中既包括內涵也包括形式,內涵是要有當代借鑒價值的,形式是陳舊落后的 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這里只是指內涵而不包括形式,指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成分的內涵從途徑上看 側重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 側重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從目標上看 重在激活由于表達形式陳舊等客觀原因而減少甚至喪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進一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聯系 ①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卻又各有側重、有所區別②二者的緊密聯系突出體現在它們都是要在鑒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條件和實際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發展,而且在改造和發展的具體內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處5.中華民族精神內容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用 (1)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2)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豐富發展 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新時代的要求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