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地形和地勢教學目標1.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分析我國位置的優越性。(語言描述、畫出我國輪廓圖,用經緯度表示。)2.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3.結合地圖,通過活動和競賽,讓學生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記住全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明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讀圖識記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全稱、簡稱、行政中心的名稱及分布。2.教學難點:分析我國位置的優越性;識記省級行政區的全稱、簡稱和行政中心的名稱及分布。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地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播放視頻——祖國各地的自然風光圖片,請同學們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家鄉的地形,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其他什么地形。新課講授一、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1.地形類型特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景觀圖,回顧常見的地形類型,陸地表面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形態學生:類型: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教師:這五種地形類型在我國是否都有?學生:都有教師:可以得出我國地形類型多樣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按面積比例大小,給地形類型排序。 提示:山區包括哪些地形類型?山區= 山地+丘陵+崎嶇的高原。運用地圖估算山區面積所占比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學生總結:山區面積廣大教師:引導學生讀我國的地形分布圖,找出主要地形區的位置。學生:讀圖找出四大高原、四大平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教師:讓同學們了解我國的地形區分布,通過老師的講解知道不同地形區的自然特征的差異。合作探究:山區面積廣大,對經濟的發展影響教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并閱讀材料,說一說山區面積廣大,對經濟的發展影響有哪些?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有利條件:山區森林、礦產資源豐富,草地面積大,自然風光優美,有利于發展林業、牧業、旅游業、采礦業等。不利條件: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耕地少,容易發生自然災害,不利于發展種植業和不易建設基礎設施。2.主要的山脈教師:我國的地形區都鑲嵌在縱橫交錯的山脈之間,山脈是我國地形的“骨架”。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陸上主要山脈分布圖,找出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山脈走向是指山脈的總體延伸方向)。學生:讀圖找出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及其主要代表山脈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本23頁2.2中國地形分布圖完成表格學生:讀圖完成表格二、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1.地勢主要特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國地勢最高的區域和地勢最低的區域,并總結我國地勢特征。學生:由顏色的變化判斷地勢的傾斜,總結地勢特征:西高東低。教師:引導學生讀我國北緯36°剖面圖和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總結我國的地勢特征。學生: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特點,三級階梯分布的海拔變化趨勢,總結我國地勢的特征:呈階梯狀分布。教師:請同學們結合我國的山脈分布圖,找出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在課本上標出這些重要的山脈,并加強記憶。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圖,關注圖例,找出三級階梯分布的平均海拔與地形。學生:青藏高原構成我國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高原、鹽地為主。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為主。第三級階梯維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南的大陸架教師:請同學們閱讀中國的地形圖,找出位于不同地勢階梯上的主要地形區。學生: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第二級階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級階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三)鞏固提高合作探究:地勢對生產、生活的有利影響教師: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國的地勢特征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進行總結:1.氣候——西高東低,便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有利于農業生產。2.交通——我國眾多大河滾滾東流,便利東西交通。3.資源——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式,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想一想: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又會產生有哪些影響呢?最后教師給出開放性問題,希望同學們可以舉一反三,學會知識的遷移,真正掌握分析、學習的方法。(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