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2.1 垂直的生計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安第斯山區的說法,錯誤的是( )A.山下主要發展種植業,如玉米、馬鈴薯、小麥、大麥等B.山上發展畜牧業,如細毛羊、羔皮羊等C.山地氣溫隨海拔的增高而遞減D.安第斯山區主要的國家有秘魯、智利等2.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 )A.落基山脈 B.喜瑪拉雅山脈C.阿爾卑斯山脈 D.安第斯山脈3.下列關于印第安人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 ②羊駝是山區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③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 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安第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是 ( )A.水稻 B.椰棗C.小麥 D.玉米和馬鈴薯5.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開拓者,早在10世紀前后就居住在安第斯山的印加人創造了當時相當發達的農業。下圖古印加文明區域示意圖(左圖)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觀圖(右圖)。下列關于印加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描述正確的是( )A.緯度高,海拔高處氣溫涼爽 B.山區河谷冰川容水量大,水源充足C.地處南美洲東海岸,大多為熱帶沙漠氣候 D.機械化程度高,基礎設施完善6.下圖為豎版世界地圖的一部分。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地位于東半球的世界最大海洋上 B.乙地的生產生活景觀垂直變化顯著C.丙所在洲和亞洲都以黃色人種為主 D.甲、乙、丙三地都有相似的溫帶景觀世界上每個區域都會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創造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據此回答問題。7.生活在秘魯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 )①玉米 ②水稻 ③馬鈴薯 ④大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的居民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是( )A.駱駝 B.牦牛 C.羊駝 D.駱馬9.既 有“纖維上帝”之美譽,又是秘魯外匯收入重要來源的( )A.羊毛 B.貂皮 C.羊駝毛 D.牦牛絨讀圖,回答問題。10.圖中甲、乙兩地之間山坡的自然景觀是( )A.干旱草原 B.終年積雪 C.熱帶雨林 D.灌木叢生11.甲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7℃,則丙地的年平均氣溫大致在( )A.36℃左右 B.27℃左右 C.18℃左右 D.9℃左右12.秘魯安第斯山區自然景觀自下而上垂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不同 B.季風影響不同C.緯度位置不同 D.距海遠近不同讀下圖,回答問題。13.圖中山脈甲是( )A.落基山脈 B.喜馬拉雅山脈C.安第斯山脈 D.德拉肯斯山脈14.圖中國家乙是( )A.智利 B.哥倫比亞 C.秘魯 D.玻利維亞讀下方秘魯地理簡圖,完成下面各題。15.秘魯位于( )A.非洲 B.北美洲 C.歐洲 D.南美洲16.圖中河流甲注入(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二、填空題17.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 景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 、 、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 處,氣候寒冷,人們以放牧馴養的 和 為生。18. 和 的 、 與 為印第安人提供了衣食來源。19.地理位置:秘魯的大部分國土位于 山區。20. 和 是安第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21. 毛質地輕柔,極為珍貴,有“ ”之美譽。它的出口是秘魯 的重要來源。三、問答題2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根據材料,回答問題。(1)圖1中A城名稱為 ,結合圖1和圖2指出波河的枯水期在 (夏季、秋季、冬季)并簡述理由。(2)A城和日本傍水而居卻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生產方式,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3)圖3中B秘魯大部分國土面積位于 (山脈);這里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區獨特的環境特點來發展生產的?23.自然環境是人類生產活動與生活活動的物質基礎。秘魯山區的印第安人深受安第斯山脈自然環境的影響,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山區環境的烙印。請你描述一下秘魯山區印第安人的日常生活。答案部分1.B2.D3.D4.D5.B6.B7.B8.D9.C10.C11.D12.A13.C14.C15.D16.B17.生產生活;玉米;馬鈴薯;高海拔;羊駝;駱馬18.羊駝;駱馬;奶;肉;皮革19.安第斯20.玉米;馬鈴薯21.羊駝;纖維上帝;外匯收入22.(1)威尼斯;秋季;理由:波河流域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阿爾卑斯山積雪融化,流入波河;冬季溫和多雨。因此,波河的豐水期持續期時間長,枯水期出現在秋季。(2)威尼斯:以旅游業和商業為主。日本:海洋漁業發達。(3)安第斯山脈。生產: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低海拔坡地,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旱作作物;在高海拔坡地,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霜凍,形成了廣闊的干寒草原,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23.能結合山區自然環境因素,從衣食、住、行方面展開描述。第一層次,簡單描述衣,食、住、行等方面中的1至2個,未結合自然環境;第二層次,簡單結合自然環境因素,描述衣、食、住、行等方面中的2至3個,邏輯合理;第三層次,結合自然環境因素,描述衣、食、住、行等方面中的3至4個,邏輯合理,語句通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