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1.2用機械種植莊稼同步練習一、填空題1.讀下圖,結合課文所學知識,寫出圖中字母所標注地區的名稱,說明該區域的生產特色。例:A.湄公河平原;種植水稻,大量人力勞動B. ; ;C. ; ;D. ; ;E. ; ;F. ; ;G. ; ;2.填寫湄公河平原與美國中部平原的差異比較表。名稱 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 人際關系 田園風光湄公河平原 美國中部平原 3.美國中部平原主要作物:是美國 、 和 的主產區。4.衣食之源。 是美國人民的衣食之源,也是國民經濟的 。5.美國的農業特點: 農業(用機械種莊稼)。 程度高,是世界上最大的 出口國。農業生產以 為主。二、問答題6.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下面是小明整理的一張地理摘記卡片,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幫忙把卡片補充完整。用機械種莊稼 ① (區域名稱) 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區之一,盛產農作物有② ,這里用機械種莊稼體現了農業生產特點是③ 。耕海牧魚 日本 這里漁業資源豐富,捕魚歷史悠久,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④ 。現在許多漁民大力發展養殖,建設⑤ 。現代化的牧場 澳大利亞 這里位于⑥ (大洲),草原平坦遼闊,適宜大面積發展⑦ ;因其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居世界之最,被稱為“⑧ 的國家”。沙漠綠洲 以色列 這里有近2/3土地是⑨ ,水資源匱乏,卻躋身于農業發達國家的行列,與其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方式密不可分。以色列人充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⑩ (至少兩條)。啟示 我得出 的感悟。7.【區域生活 各具特色】小春愛看新聞,平時喜歡關注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還會加點評論。下面是他整理的一張摘記卡片,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幫忙把卡片補充完整。三、選擇題1863年美國太平洋鐵路開始施工,下圖為太平洋鐵路示意圖。完成以下各題。8.太平洋鐵路甲段建設中遇到的主要自然問題是( )A.終年炎熱,大片沙漠 B.高寒、缺氧、低氣壓C.溝壑縱橫,黃土廣布 D.山嶺眾多,地勢險峻9.乙地區農產品可經太平洋鐵路運往西海岸。現今乙地區農業生產特色是( )A.家庭農場規模化生產 B.牧業生產高度現代化C.大面積使用滴灌技術 D.山地垂直農業一體化10.澳大利亞畜牧業和美國中部大平原農業發展條件的相同之處有( )①地廣人稀 ②降水豐富 ③交通發達 ④機械化程度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甲、乙兩地為世界著名平原,回答下列各題11.甲平原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A.小麥 B.玉米 C.水稻 D.高粱12.下列關于甲、乙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位于西半球,乙地位于東半球B.甲地的主要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C.甲地是熱帶季風氣候,乙地是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D.甲、乙兩地在農業生產上都以人工勞動為主13.美國中部平原地區與湄公河平原地區都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都是世界著名農業區。兩地區相似的自然環境有( )①地勢低平,土壤肥沃 ②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③人口稠密,勞力充沛 ④終年高溫,雨熱同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讀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地區有世界著名的糧食作物種植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國家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甲、乙、丙三地為世界著名平原,據圖回答下列各題。15.甲平原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A.小麥 B.大麥 C.水稻 D.馬鈴薯16.對甲、乙、丙三平原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甲、丙兩平原瀕臨太平洋②甲、乙兩平原位于北半球③乙、丙兩平原位于中緯度④人口密度甲最大,丙最小A.①② B.①③ C.② D.③④讀下面美國沿35° N的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17.關于圖中各地,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①甲為太平洋②乙為落基山脈③丙為阿巴拉契亞山脈④丁為印度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該國地勢的總體特征是( )A.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B.中間高四周低C.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D.東側高西側低19.圖中A區域與湄公河平原都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兩地區的相似之處有( )①地勢低平,土壤肥沃②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③人口稠密,勞力充沛④終年高溫,雨熱同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美國大農場農業的特點有( )①商品性農業②機械化作業③生產效率高④人均產量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列表比較法是學習地理的常用方法。學完《家住平原》一課后,小王同學列表如下。據此回答問題。比較項目 湄公河平原 美國中部大平原自然條件 ①終年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 主要作物 水稻 ②小麥、玉米、大豆生產特點 人工勞動 ③機械化耕作勞動力投入 ④多 少21.小王已經填寫的①②③④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下列內容適合在表格空白處填寫的有( )①地勢低平②交通發達③土壤肥沃④高溫多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讀某科考隊地理考察路線圖,回答問題。23.科考隊考察的大洲是( )A.非洲 B.北美洲 C.亞洲 D.南極洲24.科考隊途經的四個考察點中,人口密度最高( )A.① B.② C.③ D.④25.起點①所在的大平原上的主要農作物有( )A.玉米、大豆、水稻 B.小麥、大豆、水稻C.玉米、小麥、水稻 D.玉米、大豆、小麥26.如果科考隊繼續往北考察,將會到達(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答案部分1.美國大平原;用機器種莊稼(農業機械化);安第斯山區;低海拔發展種植業,高海拔發展畜牧業;日本;耕海牧漁(發展水產養殖);澳大利亞中部;大牧場放牧;波斯灣地區;石油的寶庫(石油開采和銷售);以色列;發展節水農業(采用滴灌、噴灌技術發展農業)2.人工為主;以村落為中心;鄰里和睦;水網密布,稻田相連;機械化;居住分散;來往不多;大片旱作農田3.玉米;大豆;小麥4.農業;基礎5.機械化;商品化;農產品;家庭農場6.美國中部大平原;玉米或小麥或大豆;高度機械化;魚文化;海洋牧場;大洋洲;畜牧業;騎在羊背上;沙漠;采用滴灌和噴灌技術或種植節水作物或海水淡化或生活污水凈化或修建水利工程等;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或自然環境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7.①農業;②機械化生產;③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旱地為主;④騎在羊背上的國家;⑤畜牧業;⑥現代化的機械;⑦沙漠綠洲(綠洲農業);⑧沙漠;⑨采用最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使用噴灌和滴管技術;海水淡化;實行用水分配制度;開發節水作物等;⑩不同區域的人們都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8.D9.A10.C11.C12.C13.A14.D15.C16.C17.A18.C19.A20.A21.D22.B23.B24.A25.D26.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