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 氣象災害(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明我國旱災、臺風的分布地區及其多發原因。(2)比較我國不同區域的旱災類型及災情特點。(3)知道我國農業旱災災情嚴重。(4)了解我國臺風造成的經濟損失的地區差異及其變化趨勢。2.能力目標(1)熟練運用地圖查找我國旱災及干旱程度的地區分布。(2)運用地圖分析臺風路徑、頻次與經濟損失的空間分布上具有相關性。(3)學會閱讀數據統計表了解我國旱災、臺風損失的時間和地區差異。3.情感目標:由旱災、臺風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體會防災減災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重點:識記常見氣象和水文災害及其成因、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防災減災辦法。難點:主要氣象、水文災害的空間分布,比較同一災害在危害程度的區域差異。【新課導入】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澇侵裝。6月30日至7月6日,武漢累計降水量超過580毫米,刷新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周降水量最高值。大水圍城,多處道路、橋梁、隧道、地鐵站點無法通行,部分地區供電、通信中斷。截至7月11日,武漢市有100多萬人受災,12萬公頃農作物受損。8 000多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近40億元。武漢這次洪澇災害為什么這么嚴重?除了洪澇災害外,還有哪些氣象與水文災害?它們又會對人類活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新課講解】(一)洪澇災害師:這次洪災為何受災那么嚴重?它會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何影響?材料中“不少地區因洪水出現了停電、交通阻斷的情況”,這說明洪澇造成交通阻斷的情況,你還可以從材料中看出什么?生:洪澇災害造成了人員傷亡。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洪澇災害的概念,洪澇災害是因連續性的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從這句話中,你可以得出什么信息?比如說洪澇災害的成因。(拓展:洪澇包括洪水和澇漬兩種主要類型。洪水的表征主要是江河洪水泛濫,而澇漬的特征主要是積水淹沒低洼土地。由于洪水和澇漬往往接連發生,在低洼地區很難截然分開,所以通常稱為洪澇。)生:洪澇災害的成因是連續性的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師:當連續性的降水或短時強降水發生時,什么情況下可以被稱之為洪澇災害?生: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師:洪澇災害的分布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生:氣候因素和地形因素。師:首先我們來對比上面兩張圖,洪澇災害受氣候因素的影響,洪澇災害主要分布在哪些氣候區?生:從氣候因素看,洪澇災害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師:地形因素和洪澇災害又存在什么關系?生:從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勢低洼地區常受洪澇威脅。師:洪澇災害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可從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兩個方面來認識。我們前面所說的會造成交通阻斷和威脅人類生命安全,是直接還是間接影響呢?生:直接影響。師:那么什么是間接影響?生:洪澇還會引發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此外,洪澇過后易發疫情,威脅人類身體健康。這些屬于間接影響。師:根據上圖,我國的洪澇多發于什么地區?生:我國的洪澇災害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書上的案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生:與平原地區洪澇相比,山洪歷時短,洪水流速快,危害更嚴重。教師總結:1.概念:因連續性的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2.洪澇災害的分布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1)氣候因素。從氣候因素看,洪澇災害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2)地形因素。從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勢低洼地區常受洪澇威脅。3.影響:(1)直接影響:洪水常常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用水困難等。(2)間接影響:洪澇還會引發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洪澇過后易發疫情,威脅人類身體健康。4.我國的洪澇災害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人口越密集、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洪澇造成的損失越大。(一)干旱災害師: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干旱與干旱災害的區別。比如說有些地區可以說是干旱但是不能稱之為干旱災害。這是為什么?生:干旱是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現象。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時,稱為干旱災害,簡稱旱災。師:干旱的危害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回答,小組討論,找到這五個方面。學生回答。師:我國旱災的發生范圍廣泛,很多地區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災。東部季風區由于降水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易發生旱災。華北、華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災多發區,其中華北地區的旱災發生最頻繁、影響最嚴重。下面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華北春旱的原因。教師總結:1.干旱與干旱災害:干旱 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現象,干旱形成的兩個條件:(1)長時間無降水;(2)降水異常偏少。干旱災害 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時,稱為干旱災害2.分布:常分布在降水不穩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區。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非洲的旱災最嚴重。3.危害:危害 具體表現種植業 農作物大量減產,乃至顆粒無收畜牧業 影響牧草生長、加劇草場退化和沙漠化水資源 引發水資源短缺,造成人畜飲水困難經濟 影響經濟發展乃至社會穩定次生災害 極易引發沙塵暴、火災、蟲災等災害4.我國旱災的發生范圍廣泛,很多地區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災。東部季風區由于降水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易發生旱災。華北、華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災多發區,其中華北地區的旱災發生最頻繁、影響最嚴重。(華北春旱的原因:華北地區旱災嚴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自然原因:華北地區受李風控制,由于夏季風不穩定,導致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特別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極易發生持續性干旱。人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徑流量少;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三)臺風災害師:臺風是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形成并強烈發展的大氣旋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臺風發生頻率最高的海域。臺風構成 具體說明外圍大風區 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旋渦風雨區 最強烈的降水臺風眼 無風、少云和干暖臺風有三個小弟忠心追隨,分別是什么?生:狂風、暴雨和風暴潮。師:那么它們分別有什么本領?生:狂風能夠吹倒房屋,拔起大樹,破壞交通、通信設施等;暴雨會引發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并危害近海養殖;風暴潮侵蝕海岸,破壞海堤,造成海水倒灌。師:我國受臺風災害影響嚴重。影響我國的臺風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臺風災害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多發于夏秋季節。(四)寒潮災害師:寒潮是因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氣溫24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的天氣過程。看上圖,寒潮大部分分布在什么地區?生:寒潮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深秋到初春時節,勢力強大的寒潮甚至可影響到低緯度地區。師:那么寒潮有哪些危害呢?生:寒潮帶來的劇烈降溫往往使農作物遭受凍害,造成農業損失;伴隨的大風、大雪、凍雨會造成畜牧業損失,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和輸電線路等。教師總結:1.概念:寒潮是因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氣溫24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的天氣過程。2.成因: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3. 寒潮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深秋到初春時節,勢力強大的寒潮甚至可影響到低緯度地區。4.危害:寒潮帶來的劇烈降溫往往使農作物遭受凍害,造成農業損失;伴隨的大風、大雪、凍雨會造成畜牧業損失,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和輸電線路等。【板書】氣象災害 發生規律 分布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洪澇災害 降水過多、地勢低平 沿河、沿海地勢低洼地區 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水困難;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疫情干旱災害 降水過少 我國華北、華南、西南、江淮 農作物減產;牧草干枯、草場退化、土地沙化;人畜飲水困難臺風災害 熱帶或副熱帶洋面;地轉偏向力 西北太平洋 狂風破壞;暴雨引發次生災害,危害近海養殖;風暴潮侵蝕海岸、破壞海堤,再次海水倒灌寒潮災害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 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農業損失;畜牧業損失;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和輸電線路【課后反思】讓學生通過表格總結,不同災害對應的成因、時空分布、危害和防御措施,洪災類型再次細分,思考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在我國的分布地區、形成原因、出現時間,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從而更全面掌握,加深印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