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第4—6課)1.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文明出現以前,人類經歷了漫長的史前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階級分化的加劇,國家產生了。大約在公元前4千紀后期,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南亞的印度河流域、歐洲的愛琴海地區,誕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臘各地建立了城邦國家。羅馬則在公元前1世紀后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希臘羅馬古典文明對后來的西方文明有很大影響。〖課標〗知道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希臘城邦和羅馬共和國,了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2.2022年課標解讀1)唯物史觀:初步認識民主政治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與社會發展的作用,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知道亞歷山大東征的客觀進步性;能夠用階級斗爭的觀點分析斯巴達克起義;了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知道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2)時空觀念:知道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發展歷程,能夠根據重要事件劃分歷史時間,并敘述相關史實;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羅馬城邦、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之間的相互關聯,把握古代羅馬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3)史料實證:認識古代歐洲文明史,嘗試從多種渠道獲取與其相關的史料,能夠從所獲得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夠以史料為支撐論述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特點及貢獻。4)歷史解釋:能夠有條理地概述希臘城邦的相關史實,了解、評價雅典民主政治;認識亞歷山大東征的兩面性;知道羅馬在擴張中不斷吸納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動帝國走向繁榮。.家國情懷:辯證地看待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總體趨勢;感悟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他們創造的文明成就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樹立民族自信心,同時初步樹立起正確的國際意識,培養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的開放心態。1.本單元概述本單元由三節正課組成。本單元的主題是古希臘和羅馬文明。要讓學生了解燦爛輝煌的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奠定了歐洲文明的基礎。由于歷史時空條件的不同,古代希臘和羅馬文明呈現各自的特點。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8世紀開始,古希臘建立了城邦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是雅典和斯巴達。雅典通過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隸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公元前4世紀,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歷經10年征戰,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文明的交流。古羅馬文明是歐洲文明的另一個重要源頭。公元前509年,以羅馬城為中心,羅馬共和國建立起來。羅馬通過一系列對外戰爭,統一了意大利半島,到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公元前27年,羅馬進入帝國時代。羅馬法律是古羅馬文明對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古希臘人在文學、建筑、雕塑、哲學等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羅馬人吸收古希臘文化精髓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特別是法律建設。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2.時空縱覽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 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劃重點內容,逐步培養學生大單元、大概念、大主題的歷史學科素養,提高整合歷史知識的能力。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 課堂總結,以時空觀念為指引,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明確該知識點在單元、教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中的地位。6). 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2至4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調整教學策略。4.本單元教材體例以“海洋文明、工商業文明”這一大概念統領內容,強調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和各地發展的特點及其不平衡性,以及各個區域之間的初步聯系。(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1. 通過閱讀地圖,知道希臘城邦、羅馬城邦位置,能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認識古希臘、羅馬的發展歷程。通過運用地理等跨學科知識,認識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起源的關系;認識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在文明發展中所起的作用。2.通過閱讀史料,知道雅典民主政治,初步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了解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3.通過圖片展示,以建筑藝術、公歷等為例,初步認識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成就。4.知道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發展之間的聯系。(第3課時)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了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成就。素養目標 1. 通過大河流域古代亞非文明古國地圖,回顧古代亞非文明成就;通過羅馬共和國地圖、羅馬帝國地圖、古羅馬歷史發展時間軸梳理羅馬法的發展與疆域變化之間的關系。(時空觀念)2. 結合古希臘、古羅馬典型文化成就的相關史料,引導學生獲取并解讀有效信息,分析不同文明發展的不同特點,拓展學生思維視域,為學生進行歷史理解性學習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徑,進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歷史敘事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 欣賞古希臘羅馬優秀的文明成果,認識到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豐富多彩,感悟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他們創造的文明成就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樹立民族自信心,同時初步樹立起正確的國際意識,培養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的開放心態。(家國情懷)教學重點 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成就。教學難點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主要特點;理解、分析希臘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教材分析 希臘古典文化是綻放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中的一朵奇葩。社會經濟的繁榮以及城邦制度的充分發展,使古希臘人有充足的條件從事文化藝術方面的創造。從史詩、雕塑、建筑、哲學、法學等方面,古希臘人不斷將探詢的目光從神的世界轉移到人的世界,既有情感的抒發,也有理性的思索。這是一個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他們的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古典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后人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對古希臘的神話、神廟和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羅馬法學發展歷程比較陌生;學生掌握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具體成就難度不大,但很難理解、分析其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從學生的思維水平來看,九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了獲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歸納和概括問題的能力。為適應學情,本節課通過精選的史料和生動的情境來引領學生,構建有歷史味道的課堂,幫助學生培養歷史的興趣,逐漸形成學科關鍵能力,提升歷史學科素養。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地圖、示意圖、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自主學習、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PPT古希臘,古羅馬建筑雕塑圖片展示;愛倫·坡曾說:“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為什么說“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希臘的光榮之處在哪里?羅馬的偉大之處又在哪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疑問和懸念吧。 觀察圖片,思考問題。 通過向學生展示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探知興趣,并以此為一個引子,為進一步引出本課的主題做鋪墊。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希臘文學和雕塑1.希臘神話:教師解釋希臘神話:希臘神話大約產生于公元前8世紀,是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它是一切關于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在古希臘原住民長期的口耳相傳中,并借鑒了流傳到希臘的其他各國神話,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基本規模。后人整理成古希臘神話故事,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提問:你們知道哪些希臘神話故事,給大家講講。出示圖文材料:觀察圖片中的希臘神話描寫的神,他們和人有何相同?教師講述:對神的崇拜和祭祀,是古希臘人生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提問:閱讀材料,思考,希臘神話有何價值?材料:公元前776年開始,在對父神宙斯的祭典上所舉行的體育競賽,成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同時,希臘神話也成為古希臘繪畫、雕塑的藝術之源。2.文學作品播放視頻《荷馬史詩》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結合課文找出并記住文學作品的名稱、作品及影響。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回顧荷馬史詩和特洛伊的故事。師補充:相傳記述公元前12至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師:出示并簡單講解《伊利亞特》《奧德賽》3.雕刻藝術成就:展示《宙斯像》《擲鐵餅者》兩幅雕像和文字史料:史料1:宙斯 (Zeus)是希臘神話眾神之神,是奧林匹亞(Olympia)的主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世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拜占庭的菲羅撰寫記述世界七大奇跡說:"我們以其他六大奇跡為榮,而敬畏宙斯神像。" 史料2:《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刻家米隆于約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銅雕塑,原作已經丟失,復制品現收藏于羅馬國立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取材于希臘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具有表現力的瞬間。教師提問: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源泉和題材來自什么?你認為古希臘的文學和雕塑作品對人物的塑造有什么共性?教師講述:由于“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人們參照人的形象來塑造神的形象,并賦予其更為理想更為完美的藝術形式。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時期,藝術史上稱為“古典時期”,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出自這個時期。古希臘文化里所體現的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成為后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目標導學二、建筑藝術1.希臘建筑:教師:提出問題,古希臘建筑有什么特點?老師結合PPT講解:希臘建筑代表: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 希臘帕特農神廟:雅典衛城主體建筑,為了歌頌雅典戰勝波斯侵略者的勝利而建。帕特農神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農原意為貞女,是雅典娜的別名。神廟基座相當于半個足球場,46根高達34英尺(約10米)的大理石柱撐起了神廟。2.羅馬建筑:古羅馬的代表性建筑都有哪些?古羅馬的建筑和古希臘建筑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聯系?師生欣賞: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古羅馬大競技場建于公元230—238年,是迄今遺留的古羅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恒的象征。外觀呈正圓形,俯瞰為橢圓形,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圍墻高57米,分四層,用淡黃色大理石砌成。可容納觀眾8.7萬人。1726年,奧斯曼帝國皇帝為鎮壓抗稅義民,炮擊場內群眾致競技場毀壞,殘存僅為原來的3/5左右。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引水道工程:羅馬帝國時期的一種城市供水設備。一般用石磚砌成,中有拱門,規模宏大,有的甚至為雙層。屋大維統治時代修建較多,現存較著名的有羅馬近郊的克勞狄引水道和法國南部尼姆斯城附近的高架引水道。凱旋門始創于古羅馬時期,是統治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功績紀念戰爭偉大勝利為自己歌功頌德的一種建筑。通常凱旋門會建在城市的主要街道或是廣場上,大都以石頭砌筑,有一個或是三個拱形的門洞,上面雕刻統治者豐功偉績的浮雕。世界上最著名的凱旋門是巴黎的凱旋門,而世界上最古老的凱旋門是在羅馬的古羅馬廣場。 萬神殿萬神廟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北部,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筑。公元前27年興建、公元120年重建,萬神殿意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萬神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筑之一。 展示今天的一些建筑,讓學生對比與古希臘羅馬建筑的相似處,認識其影響。【知識拓展】古羅馬建筑與中國古代建筑之比較材料一 古代中國以木結構為建筑體系,采取縱深軸線的布列方式,講究高低有序、主次有別,如同交響樂的一個又一個樂章。明堂是史上最大的木構建筑,其形制及理念為北京天壇“祈年殿”所沿用;它也是著名的禮制建筑,很多重大典禮均在此進行;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筑群中的“七大建筑”,是中國古代最高大,華麗的中軸建筑群。材料二 古羅馬建筑追求個體宏偉壯麗的氣魄與熱鬧喧鬧的氛圍,帝國的許多城市都用石頭興建角斗場,規模最大,最著名的是古羅馬角斗場。羅馬人曾以大角斗場象征國家的永恒,“只要角斗場在,羅馬就在”。大角斗場觀眾席分為五個區,可容納8萬多觀眾,60排座位逐排升高,觀覽條件好,這種設計被今天的大型體育場沿用。提問:(1)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國古代建筑和古羅馬建筑的特點有哪些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中國古代建筑和古羅馬建筑的不同的原因。目標導學三、哲學和法學1.古希臘的哲學家及其主要思想成就師:播放視頻,結合視頻,閱讀材料,找出并記住古希臘哲學家的姓名及其成就。1.材料展示:材料一 德謨克利特,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商業城市),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率先提出原子論。材料二 德謨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人們的認識是從事物中流射出來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們的感官與心靈而產生的。材料三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賢”,被后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材料四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教師講述:軸心時代——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孫子、墨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教師歸納古希臘在哲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提示:①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②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他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地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③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過渡:古代羅馬在文學、哲學上的成就很平庸,但在法學上卻是出類拔萃的。《羅馬法》是羅馬人留給后人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一套法律體系。2.羅馬法學的主要成就(1)閱讀教材第29頁正文第二段內容并結合材料內容分析,《十二銅表法》在羅馬法制建設上的作用是什么?課件出示《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內容。第3表: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第5表:死者的財產需按其遺囑進行處理。第8表:凡故意傷人肢體而又未能取得調解時,則傷人者也需受到同樣的傷害;不過,如有人打斷自由人的骨頭,他須償還300盎司罰金;如被打斷骨頭的是奴隸,罰金可以減半。第11表: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閱讀課文和材料,梳理羅馬法學系統組成?出示史料:真正的法律應該對一切人有效,應該永遠有效。 ——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示材料,鞏固羅馬法律的歷史地位▲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德國法學家耶林格(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9頁正文第三段內容并結合材料,概括指出羅馬法在當時的作用和對后世的影響。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羅馬法的復興密不可分。自19世紀以來,歐洲大多數國家皆以羅馬法為法制基礎,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F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團制度、律師制度和某些訴訟原則均直接源于羅馬法?!浴稓v史·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岳麓版)師出示文字材料,引導學生辨別希臘羅馬的文化成就突出之處: 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目標導學四、公歷的緣起材料展示:材料一 儒略歷是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愷撒采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計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取代舊羅馬歷法的一種歷法。儒略歷中,一年被劃分為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366日(在當年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于實際使用過程中累積的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頒布、推行了以儒略歷為基礎改善而來的格列高利歷,即沿用至今的公歷。材料二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里利烏斯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種歷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準頒行。教師提問: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述一下羅馬歷法的由來和發展。師解釋儒略歷和太陽歷的區別,強調儒略歷的進步之處。老師總結:【合作探究】: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文明如何對待不同的文明?材料一:“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 ——恩格斯材料二: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我們的藝術,皆植根于希臘。 ——英國詩人雪萊 學生看書作答:“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和人是一樣的,既有體態美,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品質和行為,和人一樣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神與人的區別只在于神是永生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學生看P26“相關史事”)學生回答:影響:希臘神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璀璨的瑰寶,是歷史上人類童年時代的產物,對希臘文化和歐洲文化影響深遠。學生觀看視頻,閱讀課文,講述有關內容:《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主要敘述的是特洛伊戰爭里木馬計的故事,表現了古代英雄的事跡?!秺W德賽》是描寫遠征特洛伊的將領奧德修斯在回國的路上歷經艱險,因為得罪了海神,在海上十年漂泊的奇遇?!逗神R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希臘社會的重要文獻。學生回答:都來自古希臘神話。都展現了人的力量、人的偉大,表達了對英雄的贊美。讓學生看圖總結出希臘建筑的特點: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學生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代表:羅馬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和萬神廟。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學生觀察后總結:歷史價值:古羅馬的建筑結構和建筑風格至今仍被人所采用,尤其是其拱券式及柱廊的建筑結構均得到了現代人的繼承和發揚。學生小組合作學習:(1)建造理念不同:中國古代建筑強調建筑群體的和諧;古羅馬建筑強調建筑個體的宏偉壯麗。建筑的主要材質不同: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為主體;古羅馬以石制建筑為主體。(2)原因:中國儒家思想主導社會秩序,羅馬吸收希臘建筑特點;中國強調封建專制制度,古羅馬則是商業文明和民主制度。學生回答: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他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地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影響:《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羅馬帝國的法學家們對法律進行了廣泛論證,包括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關于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羅馬法的復興密不可分。自19世紀以來,歐洲大多數國家皆以羅馬法為法制基礎,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團制度、律師制度和某些訴訟原則均直接源于羅馬法。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希臘是民主政治發達,羅馬是法律體系完善(學生思考,各抒己見)師生歸納:規范了當時的社會秩序,維系了羅馬帝國的統治。成為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成為近代資本主義立法的基礎;現代的陪審團制度、律師制度和一些訴訟原則都源于羅馬法。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古埃及人的太陽歷→羅馬歷法→儒略歷→基督教歷法。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糾正每年將近6小時的誤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辦法進行調整,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為閏年,在2月份增加1天。原因:1.發達的經濟是文化繁榮的基礎。2.海洋交通的開拓,便于交流和吸收別人的長處。3.人民的辛勤勞動是文化的源泉。4.文人學者、藝術家與科學家刻苦鉆研與總結人民群眾實踐,形成了偉大的成就。5.民主制度的推動,政府對文化的重視。做法:(1)尊重文明的多樣性。(2)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之糟粕,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3)主動學習吸收優秀文化,與時俱進。 通過希臘神話故事,揭示希臘神話的特點通過神話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師生互動問答,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視覺上感受文學作品《荷馬史詩》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通過圖片、文字資料,培養學生解讀史料能力。認識古希臘古羅馬建筑的宏偉;通過經典柱式的介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希臘建筑的特點;結合史料閱讀及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分析古羅馬建筑在繼承古希臘建筑的基礎上的創新與發展。通過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古希臘古羅馬建筑的宏偉;通過經典柱式的介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希臘建筑的特點;結合史料閱讀及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分析古羅馬建筑在繼承古希臘建筑的基礎上的創新與發展。激起學生興趣:說明古希臘羅馬建筑的影響深遠,科學的重要性。兩個地點歷史的對比,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尋找聯系。初步認識“哲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歷史知識前后聯系學習的能力,認識歷史知識不可割裂。讓學生通過縱向聯系,學會承上啟下的學習。哲學的概念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有些晦澀難懂,因此采用了相對活潑的教學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結合地圖、時間軸幫助學生梳理羅馬法的發展與特定時空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其內涵。引導學生把歷史的發展和文明成就相結合進行學習,培養分析歸納的能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東西方歷史對比,讓學生從孤立的歷史事件中尋找聯系。結合太陽歷以及相關地理太陽公轉知識,幫助學生分析太陽歷與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差,以及解決時間差所采取的具體措施。課堂小結 毋庸置疑,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是綻放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中的一朵奇葩。從史詩、雕塑、建筑、哲學、法學等方面,古希臘人不斷將探尋的目光從神的世界轉移到人的世界,既有情感的抒發,也有理性的思索。這是一個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他們的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古典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后人研究古希臘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這些都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物質財富,我們要好好的加以保護。 學生總結,構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總結提升課堂反思 這節課的學習,要適當搜集歷史圖片、名言、人物作品等來豐富課堂。例如,學習著名建筑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帕特農神廟遺址》和《羅馬大競技場遺址外景》等圖片來了解希臘、羅馬建筑的特點和異同。同時也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去活躍課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附1:板書設計讀解標課元單壹析分材教元單貳標目習學元單叁計設學教元單肆擲鐵餅者奧林匹亞城宙斯神像奧林匹亞城宙斯神像美國白宮中國鳥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