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大單元教學設計)目錄:單元課標解讀單元教材分析學生學情分析單元學習目標單元情境任務設計單元課時安排(四課時)課時教案(見同步教案)單元跨學科學習單元背誦清單單元復習設計單元評價(檢測反饋)二、具體內容【單元課標解讀】1、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5世紀以后,隨著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遷徙,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形成了法蘭克王國等新國家。法蘭克王國信奉基督教,并發展出以莊園為基礎的封建制度。羅馬帝國分裂后,在東部建立了拜占庭帝國。拜占庭文化對東歐各國和俄羅斯的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并為西方文化的復興提供了許多素材。從14世紀起,西歐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萌發了新的生機,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開始浮現。〖內容要求〗1-2.中古世界:通過封君封臣制、莊園生活、基督教的傳播,以及歐洲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2、2022年課標解讀:1)唯物史觀:知道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逐漸進入封建社會,認識到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2)時空觀念:通過史料了解法蘭克王國土地改革的內容,掌握封君與封臣的權利與義務;運用史料,理解莊園法庭的運行特點和在西歐莊園中的作用;閱讀《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史料,掌握其內容及地位。3)史料實證:認識古代歐洲文明史,嘗試從多種渠道獲取與其相關的史料,能夠從所獲得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夠以史料為支撐論述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特點及貢獻。4)歷史解釋:理解封君與封臣關系,知道莊園是歐洲中世紀社會的基礎,知道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市民階層對西歐社會發展的影響,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思考歷史事件的影響和價值,提高對歷史事件的闡釋能力。家國情懷:感受早期西歐城市居民為爭取自由和自治、力求獲得市民身份的戰斗精神;知道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認識法律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維護統治秩序的規范。【單元教材分析】1.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通過學習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國家和地區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世界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辯證地看待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總體趨勢;感悟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他們創造的文明成就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樹立民族自信心,同時初步樹立起正確的國際意識,培養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的開放心態。1)法蘭克王國學習要點:蠻族國家的建立;查理曼加冕;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學習提示:了解法蘭克王國的形成、發展和分裂過程。學習延伸:知道蠻族國家的建立為歐洲注入了新鮮血液。2)西歐莊園學習要點:莊園領主與佃戶;莊園法庭。學習提示:初步理解西歐莊園具有獨立的經濟、行政和司法權力,是西歐中古社會的基礎。學習延伸:初步了解西歐封君封臣關系。3)中世紀城市學習要點:城市特許狀;城市居民的身份。學習提示:初步理解西歐中世紀城市既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學習延伸:初步理解中世紀城市與國王的關系。4)大學興起學習要點:巴黎大學的建立,牛津大學的興起。學習提示:初步認識歐洲早期大學起源、大學課程設置和目的。5)查士丁尼和《查士丁尼法典》學習要點:查士丁尼統治措施及《查士丁尼法典》內容。學習提示:了解《查士丁尼法典》歷史地位。6)拜占庭帝國學習要點:拜占庭帝國的興衰歷程。學習提示:了解拜占庭帝國的衰亡的原因。2、單元大概念架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一般認為,中世紀的時間為5—15世紀。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封建時代歐洲社會的基本面貌。要讓學生理解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出現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等新國家,并逐漸建立封建制度;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和大學興起,孕育著西方近代文明;基督教誕生于1世紀,與世俗統治相互依存,不斷發展和向外傳播;羅馬帝國分裂后興起的拜占庭帝國,其文化對歐洲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封建時代的西歐文明是在西羅馬帝國廢墟上結合日耳曼人的傳統而產生的新文明,其主要特點是封君封臣制普遍存在,莊園經濟盛行,教會神學絕對控制文化,基督教不斷發展和向外傳播。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 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劃重點內容,逐步培養學生大單元、大概念、大主題的歷史學科素養,提高整合歷史知識的能力。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 課堂總結,以時空觀念為指引,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明確該知識點在單元、教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中的地位。6). 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2至4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調整教學策略。4.本單元教材體例以“海洋文明、工商業文明”這一大概念統領內容,強調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和各地發展的特點及其不平衡性,以及各個區域之間的初步聯系。(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學情分析】經過兩個單元的世界上古史的學習,打開了世界史學習的寶瓶口,學生對世界歷史的學習增加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強,學生在前面學習中掌握了上古史的一些知識,接觸了一些中古史內容,但對中古史中的一些概念不清、史實不明,事件之間聯系往往割裂;且這一時期的學生容易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和學生需要,教學中應盡量深入淺出,對過于專業性、理論性的地方進行簡化,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材料來協助,這樣的話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又符合現實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另外,對于畢業班學生來說,通過史料研習培養學習世界歷史的方法和思維技巧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史料實證、時空線索、唯物史觀等培養來實現這一目標。【單元學習目標】一、學習目標:1.了解基督教的興起以及在歐洲中世紀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初步認識西歐封建王權與教權的關系。2.了解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和發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實,認識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關系,能準確簡述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3.了解西歐莊園的情況;了解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情況。4. 知道《羅馬民法大全》的內容及地位,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設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5.了解拜占庭帝國衰落的原因及滅亡的過程,認識帝國對于世界文化發展的重大貢獻。二.學習重難點:重點: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封君封臣制的形成與影響、西歐莊園是獨立的政治經濟單位、城市與大學的興起、《查士丁尼法典》在羅馬法中的地位、拜占庭帝國的興衰。難點:封君與封臣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莊園居民的構成及之間的關系;莊園法庭是莊園具有司法權的重要體現;大學興起與市民階層形成之間的聯系;《查士丁尼法典》的內容與意義;拜占庭帝國衰亡的原因。【單元情境任務設計】情境1、學會計算歷史年代,制作世界上古時期歷史發展時間軸,編寫簡要的歷史大事年表,掌握世界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認識世界古代史發展的總體趨勢,明晰世界古代史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空觀念。情境2、觀察并識讀世界中古時期的各地區示意圖,如《5-6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形勢圖》、一個莊園的圖解、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分布圖、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形勢圖、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示意圖等,從歷史地圖中辨識、獲取重要的歷史地理信息,認識文明發展與地理位置之間的關系——時空觀念、歷史解釋。情境3、通過解讀克洛維像、締結封君封臣關系的儀式、查理曼帝國的騎兵、查理大帝、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時的情景、勞動中的農奴、知識拓展(中世紀歐洲農奴的生活狀況)、中世紀大學課堂、知識拓展(1345年倫敦馬刺業基爾特規章)、查士丁尼一世像、知識拓展(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等圖文資料,獲取有效信息,通過材料研讀,學會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認識圖文資料是了解古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情境4、搜集世界中古時期相關的圖片,將歷史圖片進行分類,配上文字說明。在此基礎上,開展“圖說歷史”的活動,以黑板報、手抄報、歷史圖集等方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情境5、查閱、整理世界中古時期主要文明成就的相關材料(基督教的興起、加洛林文藝復興、保留中世紀建筑的巴黎市區、中世紀大學課堂、《羅馬民法大全》、圣索菲亞大教堂),組織一場微型的古代文明成就展,從而更好地理解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認識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正確的國際意識,初步形成理解、尊重、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的開放心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見本專輯課時同步教案)第1課時:第7課 基督教興起和法蘭克王國(王權與教權的妥協、封君封臣制)第2課時:第8課 西歐莊園(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第3課時: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第4課時: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羅馬民法大全》)【單元跨學科學習】美術學科:圣索菲亞大教堂;語文學科:基督教的興起;地理學科:5-6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形勢圖、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形勢圖、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示意圖;哲學、法律:莊園法庭、《羅馬民法大全》。【單元背誦清單】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背誦清單】一、基督教興起和法蘭克王國基督教的興起 時間、地點 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教義 耶穌是“救世主”,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發展 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法蘭克王國 建立 481年,克洛維穩固統治 思想 在他的推動下,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經濟 保留原來的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土地賜給教會和部下封君封臣 時間 8世紀前期核心 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內容 封君 賜地的人,保護封臣封臣 接受封地的人,忠于封君,要無償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等特點 有嚴格的等級性,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強盛 查理曼帝國 查理 四處征伐,實行鼓勵基督教發展的政策,設“什一稅”教皇 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分裂 843年,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二、西歐莊園興起 從9世紀開始;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性質 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經濟剝削 佃戶 農民 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有份地保有權 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自營地”,領主還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農奴 缺少自由土地 領主 自營地 共用地佃戶 “份地”莊園法庭 懲罰手段 通常是處以罰金審判依據 習慣法或村法作用 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三、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中世紀城市 興起原因 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斗爭方式 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斗爭目的 爭取自由、自治權利獲得 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城市特點 相對自治,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基本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影響 形成早期的資產階級大學興起 時間 12世紀美譽 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自治地位 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課程 課程設置 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影響因素 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四、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羅馬民法大全》 組織編纂者 查士丁尼一世編纂目的 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組成 《查士丁尼法典》 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法學匯纂》 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法理概要》 指導學習法律文獻《新法典》 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令評價 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拜占庭帝國 滅亡 原因 外部勢力入侵標志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文化 特色 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影響 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四、思維導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