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祖國的首都——北京》教學方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運用地圖說出北京的位置、范圍,并對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做出簡要評價。【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北京的城市職能和未來發展方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北京的交通發展狀況。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北京市的未來發展方向。【教學難點】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北京市城市建設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資源1.【課程引入】北京;2.【地理地圖】北京部分文化機構和設施的分布動畫;3.【知識解析】遼代以來北京城區的變遷;4.【活動設計】北京的四合院該何去何從。教學過程【課堂引入】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你對我們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說一說你們對北京的印象吧!學生自由發揮,說出他們從各個渠道收集來北京的情況。學生: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故宮、長城、2008年奧運會、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教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大家對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實北京還有很多方面能夠激發我們的興趣,北京還有頤和園、中南海、中關村、中央電視臺、國家博物館、國家大劇院等等。我們先來看一小段視頻,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北京。教師播放資源庫視頻【課程引入】北京,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新知講解】一、政治文化中心視頻展示北京著名景點的景觀,如天安門廣場、北京故宮、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鳥巢、八達嶺長城、鳥巢、國家大劇院、北京天壇、北京皇城根遺址公園、中南海等。教師:這些歷史文化古跡不僅是先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同時也促進了北京經濟的發展。從這些著名景點和建筑,我們不難看出北京是我們國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那么,北京為什么能夠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呢?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多媒體課件展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和“北京地形圖”,學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說出北京的海陸位置。(2)說出北京的經緯度位置。(3)說出北京與哪些省區相鄰。學生讀圖,交流討論,教師引導、點撥。(1)海陸位置:北京位于華北平原西北部,東部距渤海約150km。(2)北京經緯度位置:其地理坐標為40°N,116°E。(3)北京東南臨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圍。2.北京的地形與氣候多媒體展示“北京地形圖”。學生讀圖,在教師引導下回答以下問題。問題:(1)北京地形以什么類型為主,有哪些河流?(2)北京的地勢變化有什么特點?回答:(1)北京的地形以平原為主,永定河和潮白河是北京主要的河流。(2)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西面是西山,北面是軍都山,東南部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多媒體展示“中國氣候分布圖”。教師:根據所學的知識及氣候類型圖,分析北京的氣候類型及其特點,判斷其所在的干濕區。學生:北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有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教師總結:海陸位置優越,雖居內陸,但距海較近。戰略位置重要,戰爭年代,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和平年代,東南為平原,地形平坦,適宜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北京的緯度位置優越,地處暖溫帶,位于半濕潤區,干濕適中。位置、地形、氣候等這些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得北京自古以來就具有重要的職能。3.北京的主要職能講解: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1)政治中心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資料,如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天安門廣場 人民大會堂 中南海引導學生認識到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人民大會堂是中國最高權力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中國最高行政機構——國務院所在地。(2)文化中心講解: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業發達。此環節教師可使用【地理地圖】北京部分文化機構和設施的分布動畫,通過圖例的點擊讓學生了解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這些文化資源的分布位置及分布規律。多媒體展示“北京部分文化機構和設施分布”圖和相關景觀圖,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展覽館、體育場館等。北京大學 中國美術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讓學生認識到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文化教育事業發達,這里有著名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國科學院等各類科研機構;還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等等。(3)國際交往中心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資料,如國際會議中心、外國駐華使館、國貿中心等。國家會議中心 美國駐華大使館 國際貿易中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北京是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很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以及眾多的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媒體駐北京記者站等,各類國際會議也頻繁在北京召開。承轉:北京因其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自古以來就是歷朝歷代的都城。二、歷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的舊城布局此環節教師可使用資源【知識解析】遼代以來北京城區的變遷,通過圖例的點擊,通過圖例的點擊讓學生北京城區變遷的過程。多媒體展示“遼代以來北京城區的變遷”圖。參考資料:材料一: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為周武王時的薊城,先后有金、遼明、清各代在此建都。材料二:明、清北京舊城的格局: 城市格局 “凸”字軸線形;(特色是皇宮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 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盤狀。城市中軸線突出,皇宮位于城市中心中軸線上,東西建筑以中軸線對稱展開。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環環相扣,層次分明。學生讀圖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問題:自遼代以來,北京城址在空間分布位置上有何變化,城市輪廓有什么特點?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自遼代以來北京古城的空間變化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北京舊城的空間范圍不斷擴大;其次,空間分布上從遼南京城原址逐漸向北、向東擴展,至明清時又向南縮,使舊城輪廓由遼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長方形,至明清時期演變為“凸”字形。這種“凸”字軸線形的城市布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教師:影響古代都城變遷和布局因素是什么?多媒體展示“北京古今城區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和“北京地形圖”。北京古今城區的地理位置示意圖 北京地形圖教師講解:自然因素:水源。歷史上北京城的發展和城址的變遷,是同解決城市供水水源問題密不可分的。北京城所在的永定河沖積扇脊部,是一個地表水缺乏的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后,先后開鑿了永定河引水渠道和京密引水渠道,以官廳和密云兩大水庫的水作水源,才有今天北京城的大發展。人文因素:中國傳統思想。將宮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體現了“普天之下,惟我獨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體現了“面南而王”的傳統觀念。承轉:北京因其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自古以來就是歷朝歷代的都城,擁有3000多年的建筑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歷史又為它留下了獨特的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是世界文明的歷史文化古都。2.北京的名勝古跡教師:你知道哪些北京名勝古跡?哪些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多媒體展示“中國世界遺產分布圖”。學生:八達嶺長城、故宮、天安門廣場、頤和園、圓明園、十三陵、香山、天壇、景山、什剎海、孔廟等。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教師:為什么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有獨特的魅力呢?多媒體展示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圖。教師邊指圖邊講解:四合院、胡同、牌樓等能體現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具有獨特的魅力,吸引世人的眼光。承轉:近年來,北京的旅游業蓬勃發展,參觀北京名勝古跡的國內外游客數量劇增,給這些名勝古跡的保護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對于這種現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同學們提出了很多辦法和措施,如適當提高門票價格,限制每天的游客人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虛擬旅游等。還有同學從游客的角度提倡文明旅游,加強游客自身的文明素質,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建議。三、現代化的大都市1.北京新城建設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北京的發展迅速,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一個新區不斷涌現。北京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以舊城為中心,在外圍形成一批衛星城。多媒體展示各種圖片介紹中關村、王府井、金融街,介紹北京重點功能區。教師:你知道這些圖片反映了北京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功能區嗎?學生讀圖,分組討論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甲:王府井商業街是北京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著名商業區;北京的中央商務區位于朝陽區內。學生乙:中關村科技園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學生丙:北京金融街擁有中國人民銀行等眾多銀行和我國最高金融決策和監管機構,是我國重要的金融中心。教師總結:上面我們分析了北京的重點功能區,這些充分反映了北京城的現代化特征。北京城區的周圍還密布著衛星城和新區,這也是大都市的典型特征。承轉:作為現代化大都市,北京交通條件怎么樣?2.北京的交通講解:北京市區的交通形成了環形加放射形的快速道路網,環形公路把主要放射形交通 干線連接起來,放射狀交通干線便捷了中心城區的對外聯系。北京還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多媒體出示“中國鐵路干線分布圖”“中國公路交通圖”。中國鐵路干線分布圖 中國公路交通圖學生讀圖,了解現代北京的交通條件,歸納北京的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狀況。教師總結: 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心,有京哈、京滬、京九、京廣、京包等多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北京的公路網密度是全國最高的,有多條高速公路通往全國各地;北京雖地處內陸,但向東距離渤海只有150千米,海運方便;北京還擁有中國最大的航空港——首都國際機場,有多條國際航線通向世界各地。承轉: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是中國著名的古都,目前正在進一步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方向發展,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妥善解決好歷史傳統風貌的保護問題。北京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和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3.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教師:由于北京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特有的城市職能,使得北京出現了“傳統與現代共存”的景象。徜徉在北京街頭,隨時能感受到“新的在舊的中,時尚在歷史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在這里交匯融合,相得益彰;西方文化與東方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和諧共存。提問:讀以下資料,分析北京古城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面臨有效保護古城風貌的問題,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還是保護?此環節可使用資源【活動設計】北京的四合院該何去何從,課堂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特點和體會保護古建筑的意義。學生討論,教師引導總結。教師總結:四合院見證了北京的悠久歷史,但是現在有一些四合院已變成大雜院,房屋年久失修,沒有很好的供水排污設施,衛生條件差,交通也很不方便,這與北京現代的城市生活格格不入。但是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拆掉了北京的城墻,再來拆掉四合院和胡同,北京就會完全失去傳承歷史的載體,沒有歷史文化根基的城市不可能成為世界城市的。我們只有通過合理改造,在傳統的基礎之上,增加一些現代的元素,讓它們在傳承歷史的同時又緊跟時代的步伐。多媒體展示“北京四合院”“南鑼鼓巷”等景觀圖片。北京四合院 南鑼鼓巷教師:北京以后的發展方向怎樣?學生:目前,北京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了解了北京重要的名勝古跡。北京已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并確立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正在進一步向世界性大都市邁進。典型例題例1. 北京是全國的 ( )A.工業和交通中心 B.政治和文化中心C.金融和文化中心 D.工業和金融中心答案:B解析: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交往中心,可見正確的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故選 B。例2.作為古都之一北京,保留眾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應該( )A.應全部拆除 B.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C.應根據建設需要拆除 D.應有選擇地保護和改造答案:D解析:對北京眾多的古建筑、園林、特色街區,我們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變使用性質繼續利用,以便保護,有些則可以只保存外觀,而對內部進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種種途徑,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被合理地利用,使其發揮自身的效用,與現代城市開發建設良好地協調配合.故選項D符合題意。【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認識了北京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經濟發展等各方面。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決定了它必須朝現代化大都市發展。我們相信,未來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齊全、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歷史與今天同現、傳統與現代并存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板書設計】一、政治文化中心1.北京地理位置和范圍2.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河流、氣候3.北京的主要職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二、歷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的舊城布局與變遷2.北京的名勝古跡三、現代化的大都市1.北京的重點功能區2.北京的交通3.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