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教學方案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結合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初步認識黃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點和意義。2.舉例說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黃土風情”與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的關系。3.結合地形圖、景觀圖,認識塬、墚、峁、川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說明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釋黃土的成因及黃土高原的形成。【教學重點】1.舉例說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黃土風情”與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的關系。2.結合地形圖、景觀圖,認識塬、墚、峁、川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說明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特征。【教學難點】解釋黃土的成因及黃土高原的形成。二、教學策略本節教材為了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并利于教學的實施,分四個標題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文明的搖籃(黃土文明和黃土風情)、風成黃土(黃土景觀和黃土地貌)、水土流失及其綜合治理。三個主題均與黃土這一自然因素及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突出具有鮮明“黃土特色”的區域地理特征,強調黃土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對本區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影響。本課時為第1課時,通過設計黃土高原的云旅行以及實例舉證、實例分析等活動,突出其有別于其他區域的特殊性和差異性。三、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創設情境】黃土高原云旅行 通過云旅行活動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環節二 文明的搖籃 【展示圖片】黃土高原的地形 【提出問題】 1.描述黃土高原的邊界范圍。 2.說一說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區。 閱讀教材學習,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概括明確: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到烏鞘嶺,北抵長城,南接秦嶺。跨越了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等省區。【創設情境】云旅行第一站:古城西安品美食 【說一說】黃土高原的特色美食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的形成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系嗎? 觀察圖片,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落實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體會自然環境對人文地理特征的影響【創設情境】云旅行第二站:一輩子都住在土里是什么體驗? 【比一比】比較圖中不同窯洞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創設情境】云旅行第三站:博物館里聽民歌 【說一說】 1.黃土高原的民歌信天游有什么特點? 2.你會唱家鄉的民歌嗎,和信天游相比有什么區別? 觀看視頻并回答【創設情境】云旅行第四站:黃帝陵里憶始祖 【說一說】黃帝陵為什么會在黃土高原? 【展示圖片】黃土高原的名勝古跡 討論并回答 讓學生體會華夏文明的悠久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概括明確: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環節三 風吹來的黃土 【創設情境】云旅行第五站:壺口瀑布邊上論黃土 【說一說】 1.壺口瀑布為什么是黃色的? 2.黃土高原的黃土又從何而來? 【歸納總結】 1.黃土的成因 2.黃土地貌的成因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并回答 使學生通過視頻思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歸納表達能力環節四 當堂練習環節五 課堂小結四、當堂練習1.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圖中序號代表的地理事物與其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A.①——秦嶺——長江、黃河的分水嶺B.②——太行山——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C.③——賀蘭山——黃土高原西部邊界D.④——長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2.形成黃土高原上厚厚的黃土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的侵蝕作用 B. 風力的沉積作用C. 冰川的侵蝕作用 D. 流水的沉積作用3.家住上海的小強打算今年暑假到陜西旅游,在本次旅游中不能實現的是( )A. 在西安品嘗當地的牛羊肉泡饃 B. 在延安參觀楊家嶺毛澤東故居C. 在渭南游覽五岳之一的華山 D. 在咸陽參觀佛教圣地法門寺4.下列民居在黃土高原地區最常見的是( )5.下面三幅圖反映的黃土高原地貌依次是( ) A. ①黃土塬、②黃土墚、③黃土峁 B. ①黃土墚、②黃土峁、③黃土塬C. ①黃土峁、②黃土塬、③黃土墚 D. ①黃土峁、②黃土墚、③黃土塬【參考答案】ABDDC五、課程小結六、板書設計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一、文明的搖籃1.位置和范圍2.“黃土風情”3.華夏文明發祥地風吹來的黃土1.黃土的來源:風成說2.黃土地貌:塬、墚、峁、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