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教學方案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能夠運用地圖評價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2.能夠說出河流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中的作用,并能遷移運用到其他區域。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夠運用地圖評價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教學難點】能夠說出河流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中的作用,并能遷移運用到其他區域。三、教學策略本節是南方地區的第二節,在學完南方地區概況后,由本節進入南方地區具體區域的學習。根據我國近十年來區域的發展狀況和地理熱點地區,教材選擇了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南方地區的代表區域。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河湖縱橫,自古就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產區和淡水魚產區。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長江三角洲地區物產豐富,一直是我國的富庶之地。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城市、交通和文化的發展,這里又是我國城市化發展最快、城市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長江三角洲地區又處在我國東部的“黃金海岸”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對內、對外聯系都十分便利。良好的農業、工業和人文基礎,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進入21世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更為迅猛,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其經濟和城市發展在全國都具有典型意義。而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龍頭,未來將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其示范作用、輻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從而帶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根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本節教材側重介紹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人文地理內容,選取了區域發展的相關主題,設計了“江海交匯之地”“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和“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三個標題來介紹長江三角洲地區。本節內容為2個課時。此為第1課時,教學策略上,以長江三角洲地區視頻作為導入,接下來讀圖分析長江三角洲地區自然地理特征(氣候、地形),以及對農業的影響。之后通過展示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長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特點及其重要性,最后通過對比長江對長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的不同影響,總結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差異。四、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課程引入 【視頻展示】播放“長江三角洲”視頻資源,該視頻展示南方地區的風土人情,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視頻中的位置特征和景觀特點。 【教師引導提問】看完視頻,說一說你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印象。 【視頻截圖】展示能表現長江三角洲地區特點的視頻截圖。 觀看視頻,比較和思考。 引用視頻資源,使學生,直觀了解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風貌,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程。過渡: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哪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景觀?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環節二 魚米之鄉 1.范圍【地圖展示】長江三角洲地區。 要求:描出長江三角洲的范圍,并說出所包含的省級行政單位。 (提示: 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讀圖、總結 貼合教材活動內容,引導學生讀圖,了解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范圍。2.地形【地圖展示】長江三角洲地區 對照圖例,讀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海拔,結合以前所學知識,總結地形特征。 (提示: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棋布。) 讀圖、識記、歸納 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形特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3.氣候【地圖展示】 1.讀地圖“中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上海氣溫曲線和等降水量柱狀圖”,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基本的氣候特征。 (提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2.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和“長江三角洲地形圖”了解長江三角洲降水特征及其對水文的影響。 (提示:年降水量大于800mm,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讀圖、分析、歸納 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氣候特征及其影響,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過渡:這樣的地形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富庶的魚米之鄉。4.農業【地圖展示】南方地區的作物分布圖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糧棉和魚類分布,了解魚米之鄉的含義。 讀圖、對比、歸納 了解地形、氣候對農業的影響環節三 江海交匯之地 過渡:了解了長江三角洲的自然環境以及對農業的影響,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地區的地理位置有何特別之處。1.位置【地圖展示】觀察長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其與長江干流和我國的海岸線的關系,總結其地理位置特點。 (提示:位于長江下游地區,瀕臨黃海與東海, 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讀圖、分析、討論、總結 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特點。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重要性【地圖展示】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示意圖”,說一說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示:①向西依托長江發達的水運條件,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②這里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③向北、向南通過海運分別與京津唐、遼中南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聯系。④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匯聚了長江流域和東部沿海各地的力量,同時也帶動了這些地區的經濟騰飛。) 讀圖、分析、小組討論、總結 從不同方面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環節四 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地圖展示】讀長江流域圖,指出長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并提問: 1.同是長江水哺育的兩個地區,分別受到了河流的哪些影響? 2.當地的人們又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河流的?1.對長江三角洲的影響【讀圖回答】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以長江三角洲為例,補充并歸納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P51) (提示: 農業供水:提供灌溉水源,利于農業發展。 航運:提供便利的水運條件,利于對外聯系。 提供生活、工業用水。 改善局地氣候。 提供淡水產品,利于漁業發展。 提供優質旅游資源,利于旅游業發展。) 讀圖、分析、小組討論、總結 從不同方面了解河流對下游地區的影響。2.岷江對成都平原的影響【讀圖提問】 (1)說說岷江對成都平原農業發展的利與弊。(2)說說都江堰對成都平原農業發展的作用。 提示: (1)有利方面:岷江為成都平原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成都平原農業的發展。岷江攜帶泥沙沖積而成的成都平原,形成肥沃土壤,為農業提供發展空間。 不利方面:岷江水量不穩定,容易形成旱澇災害。 (2)有效的控制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得灌溉水源便利且穩定。使成都平原免受旱澇災害。 讀圖、分析、小組討論、總結 從不同方面了解河流對上游地區的影響。【概括明確】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對上游:河流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區域農業的發展。 對下游:河流主要提供便利的通航條件,有利于區域的交通發展和對外聯系。五、當堂練習1.長江三角洲地區由下列哪些部分組成 ( )A.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B.廣州市、江蘇省北部、浙江省南部C.天津市、河北省北部、山東省南部D.武漢市、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看圖,回答2~4題。2.圖中進行的農業生產活動是( )A.種水稻 B.種小麥 C.種油菜 D.種牧草3.這種生產方式多見于我國的( )A.東北地區 B.黃土高原C.長江三角洲地區 D.青藏高原4.長江中下游平原能成為“魚米之鄉”的主要原因是( )A.長江水的灌溉B.雨熱同期且地勢低平C.緯度位置好D.地勢平坦答案:A;A;C;B六、課程小結七、板書設計第七章 南方地區第2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魚米之鄉范圍:滬、蘇南、浙北地形:平原為主,地勢低平;河湖密布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江海交匯之地位置:長江下游;臨黃海、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重要性:依長江聯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樞;通過遠洋聯世界三、發展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對下游:提供通航,利于區域的交通發展和對外聯系對上游: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區域農業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