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教學方案一、教學目標1.運用北方地區的地形圖,找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界線,指出北方地區的范圍。2.掌握北方地區氣候、地形、自然景觀等自然地理特征,通過分析北方地區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成因,初步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3.說明北方地區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北方地區氣候、地形、自然景觀等自然地理特征,通過分析北方地區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成因,初步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教學難點】說明北方地區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三、教學策略本節內容為北方地區的概述。北方地區是四大地理區域中最先講述的一個區域,教材比較全面地講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本節教材內容共設計了兩個標題。第一個標題是“黑土地黃土地”。在此標題下,教材從地表景觀特征入手,介紹了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對北方地區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第二個標題是“重要的旱作農業區”。在此標題下,教材重點介紹了北方地區適宜發展旱作農業的地形、氣候、土壤等條件,還簡介了旱作農業的主要農作物,以及春旱對農業生產、城市生活的不利影響。本節內容為1個課時。教學策略上,以北方地區視頻作為導入,接下來從系列分布圖中分析北方地區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等),之后從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農產品或農業制成品為例,來分析北方地區的農業類型及優勢條件、限制因素。四、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課程引入 【視頻展示】播放“北方地區”視頻資源,該視頻展示北方地區的風土人情,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視頻中的自然環境和人類飲食。 觀看視頻,比較和思考。 引用視頻資源,使學生了解我國區域特色各異,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程環節二 黑土地 黃土地 1.位置和范圍【地圖展示】北方地區。 1.找出北方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界線,說出本區的范圍與地理位置特點。 以問題為依據,結合課件演示,逐步解答。 (提示: 范圍: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東臨渤海、黃海。 2. 說出位于北方地區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及其行政中心。 以問題為依據,結合課件演示,指出北方地區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及其行政中心。 讀圖、總結 貼合教材活動內容,引導學生讀圖,了解我國北方地區的范圍和位置,掌握分析區域位置和范圍的方法2.地形【地圖展示】中國的北方地區 1.緊貼教材要求學生找出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區,本區主要位于中國地勢的哪幾級階梯?說出你的判斷理由。 (提示:北方地區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位于中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北部呈馬蹄形結構,南部西高東低。) 2.要求學生找出北方地區的山脈。 (提示: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脈、太行山脈、呂梁山脈、六盤山、秦嶺) 讀圖、識記、歸納 了解北方地區的地形特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3.氣候【地圖展示】讀地圖“中國溫度帶分布”和“中國1月等溫線分布圖”“中國7月等溫線分布圖”,了解北方地區基本的氣溫特征。 驗證:用視頻中北方地區的景觀圖片來驗證四季分明的特點。 【知識解析】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和“中國干濕地區的分布”了解北方地區的降水特征 【知識解析】讀“中國的氣候類型”和“石家莊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了解北方地區的氣候特征。 讀圖、分析、歸納 了解北方地區的氣候特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活動】讀圖認識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 ①讀圖說出三個城市氣候的共同特征。 ②比較齊齊哈爾與石家莊氣候差異,分析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③比較延安與石家莊的氣候差異,并說出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讀圖、對比、分析歸納 了解區域環境的共性和差異4.土壤【知識解析】結合地圖“北方地區”,在圖中標注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所在的位置和三者的土壤類型。向學生解釋東北黑土地和華北黃土地形成的機制。了解北方地區的土壤是比較肥沃的。 了解、識記 了解北方地區的土壤特點以及氣候、河流對土壤的影響5.河流【知識解析】讀圖“北方地區的河流”,結合氣候特點,強調氣候對河流的影響。 讀圖 了解氣候對河流的影響【概括總結】對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進行小結。并提出疑問,這樣的自然環境對農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環節三 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過渡:通過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農業產品,讓學生說一說產品的產地及其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知識解析】緊貼教材,指出北方地區重要的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關中平原所在的位置,配合教學圖片指出這三大平原是北方地區的主要農業區。 概括:有利條件: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讀圖、 分析、 識記 了解北方地區的地形特點,分析地形對農業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1.土地利用類型和糧食作物【知識解析】閱讀地圖“中國干濕地區的分布”,結合“金沙河”小麥粉宣傳海報。分析得出北方地區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旱地)和糧食作物(小麥)。 【知識解析】閱讀地圖“中國干濕地區的分布”,結合“北大荒”東北米宣傳海報。分析得出北方地區濕潤區土地利用類型(水田)和糧食作物(水稻)。 讀圖、 分析、 歸納 結合地圖和生活中常見的農業品牌,一一了解北方地區的土地利用類型和主要的糧食作物,教學設計貼近生活,易于學生理解分析2.經濟作物【知識解析】閱讀“北方地區農產品的分布”找出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結合作物圖片和相關農業產品講授。 讀圖、 識記 了解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以及常見的經濟產品3.水果【知識解析】閱讀“北方地區農產品的分布”找出北方地區的水果,結合作物圖片講授。 了解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溫帶水果4.農作物熟制【知識解析】閱讀“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指出春小麥和冬小麥的分布范圍和界線(長城),講授長城南北兩側作物的熟制和常見的農作物。 (提示:此處應講清楚兩點,一是冬小麥與春小麥的差別,二是長城一線的地理意義。) 讀圖、 理解 了解長城一線的地理意義,區分冬小麥和春小麥5.春旱【資料展示】閱讀資料,了解我國北方地區的干旱。 【讀圖分析】讀圖,說一說我國華北春旱的原因。 【圖片示意】展示我國華北春旱的危害以及應對措施。 讀圖、分析、理解 了解發展農業的限制因素,學會分析方法知識點總結【概括總結】列表總結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水果。指出北方作物的種類主要受氣候的影響。 歸納 總結北方地區的物產結尾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北方地區,了解了北方地區的位置、范圍、面積和人口。知道了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農業生產特征和主要農產品還有主要的礦產資源和工業生產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五、當堂練習1.下列對北方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B.“雪山連綿,冰川廣布”“世界屋脊”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D.“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2.東北平原主要的農作物是( )A.冬小麥、大豆、棉花 B.春小麥、花生、甘蔗C.春小麥、大豆、甜菜 D.冬小麥、谷子、甜菜3.下列省區全部位于北方地區的一組是( )A.黑、吉、遼、冀 B.魯、蘇、皖C.甘、寧、川 D.鄂、豫、贛答案:D;C;A六、課程小結七、板書設計第六章 北方地區第1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一、黑土地、黃土地1.位置和范圍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3.氣候:氣溫(1月0℃以下)降水(大部分地區400~800mm)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存在內部差異4.河流:有結冰期5.土壤:黑土地和黃土地二、重要的旱作農業區:優勢條件、土地利用類型和作物類型、限制因素八、課后作業任選北方地區的一種特產,查閱資料,了解其在北方地區生長的有利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