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第一次工業革命》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本課的課標要求是通過了解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通過了解早期工人階級的斗爭,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通過了解第一國際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環節來進行本次說課。本課是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0課的內容。主要分為紡織技術的革新、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火車與鐵路三個子目。本課介紹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進程,闡釋了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基本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上接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的拓展,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對整個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具有豐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但是對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缺乏理解,對史料的分析和解讀能力仍不足,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合理引導,順勢啟發,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1、立足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了解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開始的原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和主要標志,理解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意義(唯物史觀);3、從唯物史觀角度簡述工業革命的影響,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唯物史觀)。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征,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重點】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難點】工業革命的原因及其影響。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環節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素養。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1)自主預習法(課前展示提綱)(2)講授法。(2)問題引導,總結歸納法。(3)探究式教學法:(材料講解)那么,怎樣達到上述教學目標,落實重難點呢?下面,我講一下我的教學流程:(一)新課導入展示兩張圖片導入,引導學生從生產方式,生產組織形式引入工業革命的概念,給學生以直觀感受,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二)新課講授1、通過問題引入開辦工廠需要的條件,教師結合圖片、材料講解英國率先完成的原因?2、通過圖片、視頻,認識紡織業革新的變化,如:飛梭、珍妮紡紗機等;通過圖片、材料,講解認識蒸汽機改進和應用和影響。3.工廠制度的確立(通過圖片、材料,講解認識工廠制度,區別工廠和工場。)4.交通運輸的革命(通過圖片、視頻、材料,講解交通運輸的革命,補充交通方面的發明如富爾頓的蒸汽輪船。)出示材料,教師引導講解。學生勾畫課本內容,并進行補充相關知識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看待歷史事件,補充消極影響培養學生閱讀教材,歸納知識的能力,史料分析講解,培養學生材料探究能力,做筆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我的板書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用提問的方式梳理本課知識結構,有利于鞏固本節課所學,便于學生記憶。本節課我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