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標志及新文化運動的的主要代表人物。2.學會利用相關史料客觀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形成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3.理解新文化運動對近代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激發學生勇于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增強歷史使命感。【教材分析】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新時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課,本課在教材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單元“辛亥革命”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下一課“五四運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本課包括兩個子目: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教材以“背景——內容——歷史意義”為線索,敘述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過程,條理清晰,內容精煉。【學情分析】本課教學對象是初二年級的學生,而《新文化運動》一課的內容理論性較強,相對比較抽象,對儒家的“綱常倫理”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選取通俗易懂的材料增強學生歷史理解能力,使學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和理解,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意識。【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和意義。【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學過程】導入:暑假的時候,有一條社會新聞,一個女生報考了北大。如果這件事放在一百多年前,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什么呢?我們來看一張照片。你發現了什么?當時的包含北大在內的國立大學是不招收女生的。而北大開始招收女學生,是在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中——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文化運動》。請大家齊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知道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理解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明白先進思想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背景[方法引導]我們了解重大歷史事件的時候,從哪些方面去把握?生:時間、背景、經過等師:首先,我們進入第一部分——新舊沖突,聚焦三個歷史現象,來一探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展示材料]一張圖片:民國三年,袁世凱率文武百官祭孔師:看一張圖片,袁世凱為什么要這么做?生:為其復辟帝制造尋找合理依據(學生回答不出可分解問題引導)。師:我們再來看一條當時的新聞。它反映了什么現象?一條新聞:民國初年,19歲的唐氏尚未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做烈女,她歷經喝符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絕食,最后用砒霜結束了生命。生:封建思想在社會上仍占據統治地位。師:這兩則材料有什么共同點?所反映的時間?生:都發生在中華民國。師:都經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事情呢?生:沒有推翻封建思想。師:那你覺得當時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在哪里?生:革新思想師: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和大家的認識一樣,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了一個問題:技術上、制度上的革新都不足以救中國,只有思想革新才可以。師:進行什么樣思想革新呢?看一組數據,它反映了什么現象?時間(年) 年均投資 年均辦廠1895-1911 687萬 17家1912-1918 2300萬 79家一組數據:生: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師:他們宣傳什么樣的思想呢?自由民主等西方資產階級思想,而這一思想在廣大的知識分子中間頗受歡迎。于是就有了學習西方先進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學生歸納]結合以上材料,你能試著總結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嗎?[教師點撥]進行思想領域的革新,從這個角度講,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的延續。興起[過渡]新文化是如何興起的呢?我們進入第二部分——春風拂面。師:陳獨秀曾經說過一句話:要改變思想,須辦雜志,所以陳獨秀創辦了什么雜志呢?生:《青年雜志》師:《青年雜志》吹起了新文化運動的第一縷微風,后來更名為《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之一,另一陣地是?(北大)在這兒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而不是別的什么學校,比如商丘師院?生:……師:我們從這幅叫《寬容》的油畫中或許能找到答案。畫上共16人,最中間的人物叫蔡元培,1916年出任北大校長。其余15人是1917年的北大教授。請問教授的裝束有何不同?[學生分析]西裝革履、長袍馬褂,短發、辮子……[教師解讀]大家真是火眼金睛。環繞在蔡元培左右的是辜鴻銘和陳獨秀等人。辜鴻銘被稱為“清末怪杰”,學貫中西卻竭力倡導舊學,終身穿長袍馬褂,留長辮,提倡納妾,逛妓院,對女人的三寸金蓮情有獨鐘;陳獨秀以《新青年》為媒,猛烈抨擊舊傳統,倡導民主、科學;胡適主張使用白話文;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鼓吹革命”;香煙才是本體的魯迅;考北大落榜因為才華出眾被破格聘任的梁漱溟,則是倡導現代新儒學……在這里,各類思想是沖突的,又是兼容的,這是我們今天難以想象的。這就體現了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學術主張。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北大出現了空前的的學術繁榮。也正是在蔡元培任職校長期間,北大開風氣之先,打破女禁,招收女學員。就這樣,一本雜志,一群人,一所大學,將新文化運動的春風吹遍中國社會。[內容檢測]下面,我們結合剛才所講以及教材P56來完成新文化運動概況表。時間興起標志代表人物旗幟(口號)主要陣地階級派別內容[過渡]新文化期間,先進知識分子主要宣傳什么樣的思想主張呢?我們進入第三部分——除舊迎新,通過《新青年》上的幾篇文章來了解其內容。[內容1]《一個貞烈的女孩子》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被鎖在房里已經四天了她苦苦哀求:“爸爸,我實在餓得忍不住了,爸爸呀,你當真忍心看著我餓死嗎?”他的父親臉上顏色,冰冷冷的好象鐵一樣,站起來指著房門說道:“阿毛,你怎么這樣的糊涂。我自從得了吳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注意叫你殉節。又叫你娘苦口勸你走這條路,成就你一生名節,做個百世流芳的貞烈女子……你要明白,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成全你……第七天,阿毛餓死了,縣官送來一塊匾,上題四個大字“貞烈可風”。師:我們來看一則《新青年》中的小故事。這樣一則故事出現在《新青年》上,意圖是什么?封建道德禮教包含了哪些內容呢?你覺得新文化運動提倡的新道德可能會包含哪些思想?生:……師:我們來看新文化運動期間創作的一首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自己可以試著朗讀一下。你覺得這首詩寫的怎么樣?[學生賞析]通俗易懂;感情深沉;過于淺顯等不同觀點。[教師補充]作者劉半農,當時遠離祖國,思念親人,揮筆寫下了這首感情深沉的白話詩。不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更在于它的創新。在此之前,漢字中的“他”本無男女之分,劉半農在這首詩中首創了“她”,指代女性,并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現象。生:說明了更關注女性的地位,同時也在倡導一種新道德,一種新文字。[內容2]“……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流了多少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師:再來看陳獨秀的一篇文章。他提倡什么呢?陳獨秀把民主和科學稱為什么?結合民主科學的含義,你覺得陳獨秀這篇文章反對的是什么思想?生:……[內容3]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注:該詩創作于1916年,作者是大文豪胡適,據說是我國第一首白話詩。師:接下來我們要閱讀的是大文豪胡適的一首詩。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生:……[教師點撥]此前的詩文大多是文言詩詞。這首詩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這也說明胡適在文學領域主張使用什么?為什么提倡?生:學習文言文對理解能力、知識儲備的要求太高,不利于文化普及,思想傳播。[故事補充]胡適講課時經常對白話文的優點大加稱頌,有些醉心文言文的學生,不免萌生了抵觸情緒。一天,胡適正在講課,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聲色俱厲地抗議道:“胡先生,難道白話文就沒有絲毫的缺點嗎?”胡適沖著他微笑著說:“沒有的。”學生更加激憤地反駁道:“白話文語言不精練,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胡適扶扶眼鏡透出沉思的目光,柔聲細氣地解釋道:“不一定吧!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愿從政,決定不去,為這件事我復電拒絕。復電是用白話寫的,也很省字。請學生們根據我這一意愿,用文言文編寫一則復電,看看究竟是白話文省字,還是文言文省字?”一時間,時整個教室呈現出緊張的氣氛,每個學生都在開動腦筋,認真地編寫電文。15分鐘過后,胡適挑選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電稿,是這樣寫的:“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胡適當時回復的白話電報卻只用了5個字:“干不了,謝謝。”經胡適這一精辟闡述和熱情鼓勵,那些對白話文不感興趣的學生,也受到了啟迪和教育。[內容4]我平素對于馬氏的學說沒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談“馬克思主義”已經是僭越的很。但自俄國革命以來,“馬克思主義”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子,德奧匈諸國的社會革命相繼而起,也都是奉“馬克思主義”為正宗……師:宣傳什么思想?受什么事件影響?生:……師:1917年爆發的十月革命,讓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復興的希望,那就是無產階級革命。新文化運動由此進入到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內容檢測]老師做了一個新文化運動思想主張的表格,想讓大家幫忙完善,有人愿意嗎?四、影響[過渡]這場破舊立新的新文化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新的風貌呢?我們進入第四部分——萬象更新。[新風貌1]師:這是某校“你心目中的國內或世界大人物”的民意測驗。從材料一到材料二,青年學生的思想發生了什么變化?生:更多的關注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封建道德禮教地位有所下降師:說明新文化運動在思想文化領域有什么重要影響?生: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新風貌2]《新青年》大力宣傳民主和科學,被廣大青年知識分子說:“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鐘,如當頭一棒”。各地愛國社團和進步刊物涌現,他們鑄成了一代年輕學生的信仰和態度,1919年五四運動后,這些學生是政治上的主力軍,并成為現代中國革命的領導者。師:對青年人有何影響?生:促進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為以后五四運動等事件做了思想鋪墊,為中國社會發展儲備了骨干力量。[新風貌3]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 一批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抗婚、逃婚、離婚等現象。1919年末長沙《大公報》的一則報道:李欣淑幼年時,其父為之訂了一門親事。后來,她的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準備叫她守寡。李欣淑在女校念過書,不滿這種包辦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她說:“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積極的和環境奮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進。”師:對女性有何影響?生: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教師點撥]動搖封建禮教,奠基五四運動,從這一點上來說,新文化運動無疑是偉大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你覺得新文化運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呢?生: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過于片面,全盤否定。師:我們應該如何做?生:……[教師總結]正如習近平所說,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是他的根和魂,是萬萬不能拋棄的。新文化運動否定傳統文化在當時是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的。在今天,我們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大力倡導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文化自信。[小結]下面我們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升華]正是這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使當時混亂迷茫的中國煥發無限生機,孕育無限可能,迎來了五四運動這樣一個劃時代意義的轉折點。也正是這場思想解放運動,讓越來越多的“她”被看見、被關注、被認可。無論是“她”、還是“他”,都是社會發展的脊梁。我相信,有一天,在座的你們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