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授課對象為七年級學生,對中國古代史已有一定了解,對四大發明具有一定興趣。但尚未學習世界史,對于宋元時期科技發明對世界的影響理解尚淺,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分析。二、教學目標(一)時空觀念通過貿易路線圖,了解宋元時期對外交往可到達的范圍;對比古今絲綢之路,理解“一帶一路”的當今效益。(二)史料實證了解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發展傳播及作用;知道宋元時期陸路和海陸交通發達的表現及影響。(三)家國情懷通過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學習,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形成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初步認識。三、教學重難點重點:火藥指南針的發明與發展;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難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指南針和火藥的傳播對世界文明影響。四、教法學法本節課為1課時,課型為新授課。教法主要有講述法、多媒體演示法等。學法主要有材料分析法、問題探究等。五、板書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的變化。”——(英)著名學者 培根這三樣東西是通過什么途徑引起世界文明變化的呢?具體的表現又是什么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學習《宋元時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共同來了解一下吧!【設計意圖】以名言作為導入,給學生直觀印象,引起學生興趣。(二)講授新課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1)教師活動以圖片形式展示活字印刷術的發展過程,通過史料說明利弊;出示古滕堡創造的鉛活字印刷,引導學生回答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帶給世界的影響。材料一:“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夢溪筆談》材料二:“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印刷術,歐洲可能要長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狀況,書面文獻不可能如此廣泛流傳。”——美國著名學者 羅伯特(2)學生活動通過圖片了解膠泥活字印刷術的制作步驟和活字印刷術的發展過程;通過古滕堡發明的鉛活字印刷和羅伯特的話理解印刷術發明的意義。2. 指南針、火藥的運用(1)教師活動(過渡:同學們,看到了嗎?屏幕上的是美麗的煙花,每逢盛大節日或慶典,人們都要燃放煙花炮竹來表達喜悅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那么,大家知道煙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嗎?對,是火藥,后來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為戰爭工具的呢?接下來,我們將一起學習。)以圖片形式展現指南針的發展演變過程,用朱彧《萍洲可談》的記載,引導學生回答問題1:指南針用于航海的好處?以學生熟知的煙花作為導入,介紹火藥的發現以及發展過程,最后引用恩格斯《輪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誕生》的話,引導學生思考火藥、指南針帶給世界的影響。材料一:“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朱彧《萍洲可談》材料二:“14世紀,阿拉伯人把火藥和大炮的使用方法通過西班牙傳到了歐洲。直到中世紀末,小型火器還不重要,野炮也處于幼年時期;相反重炮卻已經多次打穿騎士城堡的石墻,向封建貴族宣告:他們的統治隨著火藥的出現而告終了。”——恩格斯《輪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誕生》(2)學生活動結合圖片與史料分析回答問題1:指南針用于航海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理解火藥用于戰爭傳入歐洲后促進了騎士階層的衰落。3.發達的中外交通(1)教師活動(過渡:提到宋元時期的對外交往,我們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是馬可波羅。相信同學們都聽說過這個名字,在他的馬可波羅行記一書中記載了他來到中國的所見所聞,激發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極大向往。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宋元時期對外交通的高度發達。)以馬可波羅作為導入,介紹他旅行中國和返回的路線圖;結合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問題1:對外貿易為何如此發達?出示《元朝全國驛站分布示意圖》,分析驛站的作用;最后出示《食貨志》記載,引導學生回答問題2:海陸交通的暢通對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材料一:材料二:“(開寶)四年,置市舶司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邏、閣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齊諸蕃并通貨易,以金銀、錢、鉛錫、雜色帛、光器,市香藥、犀象、珊瑚、琥珀、珠球、鑌鐵、黿皮、玳瑁、瑪瑙、車果、水赫、蕃布、烏螨、蘇木等物。”——[元]脫脫等《宋史》卷一百八十六《食貨志》下八(2)學生活動通過路上/海上絲綢之路圖片,聯系所學,回答問題1:①經濟重心南移,江南及東南沿海地區經濟日益繁榮。②造船技術的發展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為發展海陸交通提供保障。③兩宋政府實行積極的開放性航海貿易政策。④宋代中國人地理知識的擴充,也是海陸交通發達的原因之一。分析材料后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問題2:①陸路和海陸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②中國的創造發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和驛站制度等輸往西方,天文、歷法、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傳入亞洲各國,對歐亞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③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傳到中國,外來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視。【設計意圖】圖片與史料相結合,通過詳細的講解,說明宋元科技發明的影響。七、作業布置1.“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印刷術發明......改變只有僧侶才能接受高級的教育的狀況”“印劇術的推廣......給市民階級和王權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帶來了好處”“印刷術......推動著歐洲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走出來。材料主要強調了印刷術( A )A.推動了歐洲的社會轉型 B.加速了歐洲人文主義的興起C.促進了歐洲教育的發展 D.開啟了歐洲的思想啟蒙運動2.元朝建立后,陸路和海陸交通的范圍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時我國(B )①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 ②陸路向西可通往中亞、西亞及東歐等地區③海船開始使用指南針 ④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八、課堂總結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三項都產生在宋代,宋元時期經濟持續發展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元朝實現大一統,促進了各民族的交融;頻繁的對外交流,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當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這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著對外開放的心態,吸收優秀成果為我所用,統沿線國家攜手促進世界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九、教學反思在本節課講解中,將教學目標貫徹始終,通過史料解讀、圖片展示、課堂提問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針對七年級學生的特點,講課應更加簡單明了,語言更加精簡。同時,要在更大的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