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然災害》教學方案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2.針對某一自然災害或環境問題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3.掌握一定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安全防護技能。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教學難點】針對某一自然災害或環境問題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教學策略自然災害頻發是我國基本的地理國情之一,也是我國建設美麗中國必須考慮的基本地理條件。教材編寫緊扣課程的要求,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相結合,依次安排了常見的自然災害、我國自然災害頻發,以及防災減災三個方面內容。課時分配上為1~1.5個課時。在教學策略上,以2021年7月河南洪災作為導入,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發生時,我們能做些什么?從而引入正文內容。正文部分首先介紹自然災害的概念以及判斷條件,并通過練習題來鞏固自然災害的判斷方法。接著通過圖文資料和案例來介紹常見自然災害的類型。按下來通過分布圖來分析各種自然災害的分布和成因,以及各種自然災害之間的聯系。最后通過實例來介紹防災減災知識,并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常見的自救方法。四、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課程引入 【典型實例】7·20鄭州特大暴雨 提問:什么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發生時,我們能做些什么? 感受生活地理 引用生活地理,引入正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環節二 常見的自然災害 1.自然災害【概念解析】 1.自然災害:自然環境中會造成危害(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的異常變化。 2.自然災害的判斷條件:一是自然環境發生了異常變化;二是人、財產或資源受到損害 【練習】下列現象或事件,哪些屬于自然災害,為什么? A.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爛了。 B.化工廠廢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樓上的廣告牌被一陣瞬時的大風刮落,正好砸在樓下的汽車上。 D.一游客違反規定在禁區吸煙,亂扔煙頭,引發森林火災。 E.千島群島無人島火山爆發 。 (提示:A屬于自然災害,因為突然的冰雹是自然異常現象,且造成了損失;B不屬于自然災害,因為化工廠廢水泄漏是人為原因;C屬于自然災害,因為瞬時大風是自然異常現象,且造成了損失;D不屬于自然災害,因為游客亂扔煙頭致森林火災,是人為原因;E不屬于自然災害,因為沒有受災體,即無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 理解、思考、判斷 通過概念解析和配套練習的方式,檢測和鞏固對概念的理解掌握2.常見自然災害的類型【圖文講解】 1.講解常見自然災害的分類 2.通過圖文和案例來呈現各種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 讀圖、理解、歸納 培養讀圖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理解常見自然災害的類型環節三 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過渡:可以看出我國自然災害種類之多,這些自然災害都分布在什么地方?1.主要自然災害的分布【展示圖片】“中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和“中國主要地質災害分布圖” 【圖文講解】臺風、干旱的分布地區和原因 (臺風: 分布: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原因:臺風從低緯度海洋侵入,登陸后逐漸減弱以至消失,所以我國臺風危害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干旱: 分布: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 原因:我國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人口密集,水資源需求量大,所以容易發生干旱災害。 讀圖、思考歸納 培養讀圖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課堂活動】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與成因 參考臺風、干旱災害的分析方法,分組討論洪澇、滑坡和地震災害的分布特點和原因。 讀圖、觀察、討論、總結 培養讀圖能力、合作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通過閱讀相關圖文素材,分析各種自然災害的分布特點和原因。【概括明確】 洪澇災害: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 原因:我國南方地區年降水量大,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且雨季長,多暴雨和連續性降雨,故平原地區和河谷地區易發洪澇災害。 滑坡和泥石流: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 原因:我國中西部山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多山,坡陡,相對高差大;降水多暴雨。 地震災害: 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 原因:我國西南地區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多火山地震。過渡:人們常說“禍不單行”。想想看,臺風、洪水會引發什么地質災害?在山區的河谷地帶,地震會引發什么自然災害?2.自然災害的關聯性【案例分析1】臺風引發洪災,在山區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 案例分析、歸納總結 通過案例分析理解自然災害的關聯性【案例分析2】地震造成山體崩塌,在有降水的條件下造成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引發洪災3.同一時間,往往有很多地區發生自然災害【案例分析】夏季風引發的南北方旱澇災害 案例分析、歸納總結 通過案例分析理解自然災害的群發性4.自然災害損失的嚴重性【課堂閱讀】2010年我國的自然災害 案例分析、歸納總結 通過案例分析理解自然災害損害大的特點小結: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多、分布廣、頻次高、危害大、關聯性等 過渡: 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能做什么?環節四 防災減災 【圖文、案例】 1.日常防御工作:儲備救災物資、防災工程(防護林); 2.災前:遙感衛星監測 3.災中:及時調動救災人員 案例分析、思考 討論、歸納總結 通過案例分析防災減災的具體措施,提高災害自救能力【課堂活動】災害來臨時,可以做哪些事情? 1.你正在教室上課,突然發生了地震,這時你應該…… 2.你正在野外露營,突然發生了泥石流,這時你應該……五、當堂練習1.下列現象中不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澇 D. 車禍2.下列現象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是( )A. 地震 B. 滑坡 C. 臺風 D. 泥石流3.有關自然災害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春夏季節我國江淮地區常見洪澇災害B.一個地方發生旱災后,不會再發生其他自然災害C.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穩定塊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D.不同自然災害有時會連續發生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山區是我國地質災害的多發區B. 我國旱澇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風的不穩定C. 東南沿海地區是我國干旱的多發區D. 我國地勢的第一階梯是泥石流的多發區5.下列關于防災減災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通過災害預報,可以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B. 地震發生時,應該躲在家里不要出門C. 自然災害發生時,采取適當方法可以有效避災D. 減災防災是大人們的事情,與我們無關答案:D;C;B;A;C;六、課程小結七、板書設計自然災害一、常見的自然災害1.定義:自然環境中會造成危害的異常變化。2.兩個判斷條件:一是自然環境發生異常變化;二是有人、資源或財產受到損害3.主要類型:氣象災害、地質災害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種類多、分布廣、頻次高、危害大、多種災害關聯性三、防災減災日常防御工作:儲備救災物資、建造防護林等災前:遙感衛星監測災中:及時調動救災人員個人自救八、課后作業如果家鄉突然遭遇了洪災(或臺風、旱災),我們應該怎樣做?請查找相關資料,做一期手抄報。參考示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