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氣候》教學方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我國的氣候類型、溫度帶,認識到氣候類型的復雜多樣。【過程與方法目標】認識我國季風氣候典型的特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到氣候類型的復雜多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差異。【教學難點】1.有關氣候圖的分析判讀;2.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關系。教學準備制作PPT。教學過程【課堂引入】教師可播放【課程引入】氣候,讓學生感受我國的氣候特點以及氣候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課程引入】氣候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國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現在請同學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現象又和哪個地理要素有關呢?多媒體展示我國西北的敦煌的冬天,東北的冰天雪地,南方廣州的春節花市。西北敦煌的冬天 東北的霧凇 廣州春節的花市教師小結:可見,同是冬季、同是春節期間,我國南北的氣溫和景觀差別很大。【新知講解】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一、南北氣溫的差異1.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多媒體展示“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引導學生讀圖觀察,并回答問題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問題:(1)說出1月0℃等溫線大致經過哪里?(2)說出下列城市1月平均氣溫的范圍:漠河、哈爾濱、武漢、拉薩、廣州、海口。(3)通過讀圖可知,從海口到漠河的溫差是多少?你得出什么結論?造成溫差大的主導因素是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1)0℃等溫線大致穿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南延伸至青藏高原的東緣。(2)學生根據氣溫分布圖回答,略。(3)冬季從海口到漠河的溫差大約是44℃。說明了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大,氣溫由南向北遞減,越往北去,氣溫越低。造成這種南北溫差大的主導因素是緯度位置。教師播放地圖1月平均氣溫,引導學生讀取漠河、哈爾濱、武漢、拉薩、廣州、海口的1月均溫。過渡: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樣大呢?多媒體展示下表,引導學生讀表格,并回答問題。表1.冬至日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概況地點 緯度 正午太陽高度 晝長時間漠河 53°29′N 13°4′ 7時30分北京 39°54′N 26°40′ 9時12分廣州 23°8′N 43°25′ 10時43分提問: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陽高度角和晝長時間有什么不同?回答:冬至日,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白晝時間越長,反之,白晝時間越短。提問:想一想,在冬至日,為什么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也比南方短?回答:因為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越往北去,太陽高度角越小,白晝時間越短。提問: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角越大、白晝時間越長,反之,白晝時間越短。這往往意味著什么?回答:白晝時間越長一般意味著接受太陽光熱越多,氣溫越高;反之,氣溫越低。教師根據回答小結:可見,緯度位置是影響我國氣溫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很大,與南北緯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關系。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冬季我國東部地區盛行偏北風,北方地區距冬季風的源地近,更容易受到冬季風的影響,也造成冬季氣溫更低。2.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多媒體出示“我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我國1平均氣溫分布圖”學生讀圖并完成下列問題。(1)與1月氣溫分布特點相比,7月等溫線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漠河和海口的溫差相差多少?(2)等溫線在何處出現明顯彎曲?什么地形區平均氣溫明顯低于全國其他地區?主要原因是什么?(3)七月南北氣溫的極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由此分析得出我國夏季氣溫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7月等溫線分布比1月等溫線分布稀疏,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20℃以上,說明我國夏季氣溫的南北差值較小,全國普遍高溫;漠河和海口氣溫相差12℃左右,溫差不大。(2)等溫線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現明顯向南的彎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氣溫明顯低于全國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勢很高造成的。說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偏低,其主要原因青藏高原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上,地勢最高。(3)我國最北的黑龍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氣溫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氣溫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氣溫相差12℃。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征是:除青藏高原除外,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由于地形因素,夏季比同緯度氣溫低,可以結合“我國1月份氣溫分布圖”、“我國7月份七月份氣溫分布圖”和“中國的地形分布圖”分析。課本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材料“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加深學生對我國氣溫分布的了解。學生:讀圖并回答冬季最冷是漠河,夏季最熱是吐魯番。教師布置學生思考根據等溫線的數值計算并且比較一下冬季和夏季漠河與海口的溫差大約是多少度?學生: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南北溫差小。教師:溫差一樣的情況下,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小。小結: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3.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過渡:前面,我們搞清了我國冬夏季南北氣溫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來了解一下我國的溫度帶。多媒體展示“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學生讀圖觀察,并回答問題提問:我國自北向南劃分為哪5個溫度帶?在我國西南部還有一個什么氣候區?回答: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還有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提問:我國的溫度帶是根據什么來劃分的呢?回答: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提問:這里的農業生產實際指的是什么?學生閱讀書中資料回答后,教師補充:這里的農業生產實際主要指一個地方氣候農作物所能提供的熱量條件。提問:我國的各溫度帶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請同學們仔細閱圖。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并將溫度帶的分布與地形區、省級行政區等有關地圖相對應,尤其應著重指導學生觀察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并將其與0℃等溫線相對應,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同時使學生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它既是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也是我國冬季河流是否結冰的分界線,又是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學生觀察判斷后,教師歸納小結:寒溫帶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中溫帶位于東北和內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溫帶位于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和新疆南部,亞熱帶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熱帶位于滇、粵、臺南部和海南省。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上的哪條等溫線的東段相似?學生觀察:0°等溫線。合作探究多媒體展示下列資料,讓學生閱讀下,分組進行討論,說說不同的溫度帶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影響?資料一: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著不同的果樹。如,暖溫帶內適合種蘋果、梨,柑橘只能在亞熱帶生長,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熱帶。資料二:在不同的溫度帶內,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如中溫帶內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熱帶就可一年三熟。資料三:南北氣溫的差異在傳統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數坐北朝南,密閉程度較高,墻體較厚,尤其是東北地區的房屋多有雙層窗戶,房內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爐、火墻,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則高大寬敞,比較注重通風透氣。資料四:不同的溫度帶內,同一種糧食作物(如小麥)選擇的播種時間也不同。暖溫帶適合于秋季播種小麥,收獲的是冬小麥;中溫帶只適合于春季播種小麥,秋季收獲的是春小麥。問題:上述資料說明了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生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學生活動:分A、B、C、D四大組,每大組討論一個問題,討論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學生討論發言后,教師歸納總結:(1)不同的溫度帶,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長的水果也不同;(2)不同的溫度帶,農作物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不同,因而農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3)不同的溫度帶,冬、夏的氣溫高低差異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4)不同的溫度帶,所處的緯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陽光熱多少不同,氣溫高低不同,因而農作物(小麥)播種時間也不同。典型例題例1.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 )A.吐魯番盆地 B.青藏高原 C.漠河 D.黑河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區是吐魯番盆地,該地是我國記錄到的最高氣溫出現的地方,有著名的“火焰山”。故選A。例2.春節前后,哈爾濱一片冰天雪地,而海口卻是花的海洋。造成此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季風影響 B.地形因素 C.海陸因素 D.緯度因素答案:D解析:本題考察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哈爾濱和海口緯度相差大約30多度,春節前后,哈爾濱一片冰天雪地,而海口卻是花的海洋。造成此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緯度因素。故選D。【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我國的氣溫的分布特點。知道了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和南北氣溫的差異,以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形成了我國南北方差異顯著生產方式和風俗民情。【板書設計】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一、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1.冬季南北溫差大2.夏季普遍高溫3.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1)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實際(2)溫度帶類型: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原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