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氣候》教學方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1月、7月氣溫分布圖,分析掌握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規律;明確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2.認識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通過引導學生判讀氣溫和溫度帶分布圖,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3.進一步說明南北氣溫差異在我國地理環境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2.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教學難點】1.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2.我國氣溫差異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策略氣溫是構成氣候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氣溫的時空分布,對于氣候特征的概括和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對于等溫線圖的分析也是等值線圖學習的一般方法,因此,本課的學習無論是知識上還是能力和方法上,都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學生在七年級時已經儲備了等溫線的基本知識和閱讀技能,對于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也有所認識,因此,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學會分析方法是難點。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知識,把教材內容作為探究的素材,培養學生應用方法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四、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情景展示,引入新課 【情境引入】展示圖片,觀察祖國各地春節的差別,說出造成不同的原因。 觀看圖片并思考 通過不同城市同一季節景象不同,引入主題,激發興趣環節二 我國氣溫分布特征 【課堂活動】 活動一 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并回答: 1.描出圖中0℃等溫線,說出它東段大體通過的山脈與河流名稱。 2.依次讀出圖中海口、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漠河的一月平均氣溫,觀察自南向北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漠河與海口的一月平均氣溫相差多少? 3.為什么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由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南北溫差大? 讀圖分析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思考并回答 通過引導分析氣溫分布圖,從圖中讀出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概括明確: 秦嶺—淮河一線 冬季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 緯度因素、冬季風的影響活動二 讀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并回答: 觀察7月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特點? 2.找出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是哪里?為什么 在圖中畫出對應等溫線,觀察思考并回答 通過等溫線的判讀,了解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并能結合所學分析原因,提高區域分析能力概括明確:夏季全國普遍高溫; 青藏高原氣溫夏季最低,海拔高氣溫低【小結】我國氣溫分布的特征。過渡 【知識拓展】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 觀看了解 通過地理小知識的拓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環節三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視頻講解】播放動畫視頻,簡單介紹溫度帶的劃分 觀看視頻,了解溫度帶劃分 通過視頻形式,呈現溫度帶的劃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課堂活動】讀我國溫度帶分布圖,回答問題: 1.讀圖,說一說我國一共劃分出哪幾個溫度帶? 2.找到秦嶺—淮河線,說說它是哪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 讀圖思考并回答 通過溫度帶分布圖的閱讀,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提高讀圖能力概括明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原區;秦嶺—淮河線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 閱讀書本活動資料,結合地圖,說說在不同的溫度帶,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差異? 分小組討論,并記錄答案,選出代表回答問題。提示:可從代表性農作物、傳統民居建筑特點、耕作制度等方面分析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資料和生活案例中分析得出氣溫差異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增強人地協調觀五、當堂練習1.《航拍中國》在1月份航拍到黑龍江省是冰天雪地,海南省卻是樹木蔥郁,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為因素2.一人乘火車外出旅游,當到達目的地時,原來一只空旅行袋內裝滿了他一路不得不脫下來且暫時不穿的衣服,你認為此人的旅游路線應是( )A.上海—北京 B.杭州—昆明C.哈爾濱—廣州 D.濟南—西安3.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是( )A.南北溫差不大 B.南北溫差很大C.南北普遍高溫 D.自南向北氣溫逐漸升高答案:A;C;B六、課程小結七、板書設計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氣候 Ⅰ氣溫分布特征冬季: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等少數地區溫度帶劃分劃分依據五帶一區氣溫差異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