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9月學業水平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2021七上·樂清月考)從現有的考古成果看,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已經( )①能夠使用工具 ②知道使用火 ③掌握制陶和種植技術 ④以狩獵和采集為生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21七上·樂清月考)如果拍攝一部反映傳說中堯、舜、禹時期的電視連續劇,能夠出現的情節是( )A.黃帝和炎帝共同幫助大禹治理水患B.年老的堯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了禹C.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D.堯帶領人們在稻田里辛勤的耕作3.(2021七上·樂清月考)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對象是王室的家屬、商朝的子孫,和現有各部落國家的首長。他們按國之大小,理論上以五等面積,封為五級。這些諸侯各按所封地距國王都城的距離而有不同的功能和義務。”這段材料說明( )①周朝實行分封制 ②分封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③分封對象包括親屬、殷商遺民 ④諸侯擁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1七上·樂清月考)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一直打到洛水邊,在洛都向周王室示威。周天子派王孫滿去慰問,楚莊王競狂妄的問周王室“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鼎于楚。“楚王問鼎”的典故說明了春秋時期( )A.思想并蓄,文化繁榮 B.諸侯爭霸,民族交融C.青銅鑄造業發達,青銅鼎珍貴 D.王室衰微,諸侯勢大5.(2021七上·樂清月考)面對春秋戰國時期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下列“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對應正確的是( )A.墨子—儒家 B.老子—墨家 C.孟子—道家 D.韓非—法家6.(2021七上·樂清月考)中國考古學家夏謝先生在《中國文明的起源》一書中提出,青銅器、文字、城堡是文明產生的三個標志和要素,這一觀點得到了學術界大多數學者的認可。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的開始是( )A.黃帝時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7.(2021七上·樂清月考)關于我國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位于東半球,南半球C.位于南半球,中緯度 D.位于北半球,中緯度8.(2021七上·樂清月考)2021年7月,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掌握阿富汗政權,小明想知道阿富汗在哪里,他應該查找( )A.世界政區圖 B.中國地形圖 C.中國氣候圖 D.中國人口圖9.(2021七上·樂清月考)社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它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下列做法體現了社區的管理功能的是( )A.春風社區開展防疫和三胎政策宣傳工作B.夏日社區選舉區人大代表C.秋云社區新開了一家大型超市D.冬青社區新建了一所學校10.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屬于文化交流的是( )A.浙江省的藕粉銷往海外B.江蘇省某醫院的專家與美國同行進行網上會診C.山東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D.福建省的青少年代表到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文藝演出二、非選擇題11.(2021七上·樂清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域,而弱者喪社稷。——《漢書 食貨志》材料三:守舊貴族由于利益受損,他們和太子串通一氣,誹謗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誣陷。商鞅起兵反抗,兵敗被車裂。材料四:春秋戰國時期,伴隨社會大變革,中華文化開始勃興,古圣先賢紛紛著書立說,在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各陳其說,形成了不同的學派。(1)根據材料一,說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哪些新現象,并指出該現象對社會發展產生的作用。(2)在材料二中摘抄商鞅變法的內容及所起的積極作用。(3)根據材料三,概括商鞅變法留給后世改革的啟示。(4)諸子百家的思想也影響到了英華學校的班級管理,請說一下你們班主任主要采用了哪家學派的思想?并舉例說明。12.(2021七上·樂清月考)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圖是依據 來判斷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是 (2)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別是:C F G (3)圖中AD和BD線所在地,坡度比較陡的是 理由是 (4)圖中甲村莊在乙村莊的 方;小河的大致流向是 (5)該地區用水很緊張,為此決定修一座水庫, 你認為大壩應修在 處.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以狩獵和采集為生,已經能夠使用工具,知道使用火,①②④正確。③掌握制陶和種植技術是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時期。C項①②④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謀人、北京人以及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需要準確識記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狀況。2.【答案】C【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還有堯、舜、禹。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堯在年老時推舉舜為繼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他們之間采用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ABD三項都不可能出現,不符合題意;C項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能夠出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堯、舜、禹時期的傳說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掌握堯舜禹的相關知識。3.【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由材料“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對象是王室的家屬、商朝的子孫,和現有各部落國家的首長。他們按國之大小,理論上以五等面積,封為五級。這些諸侯各按所封地距國王都城的距離而有不同的功能和義務。”可知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的這段材料說明了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對象包括親屬、殷商遺民等、諸侯擁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材料沒有說明分封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C項①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4.【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題干中春秋時期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成語典故,說明諸侯兼并戰爭使分封制遭破壞,諸侯王公開挑戰周王室的權威及諸侯王勢力已超過周王室,反映了王室衰微,諸侯勢大的社會特征。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王室衰微,諸侯勢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5.【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墨子是戰國時期墨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ABC三項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韓非—法家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百家爭鳴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扎實掌握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6.【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以知道,甲骨文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文字,記錄的是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商朝我國開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熟練掌握我國古代文字的演變。7.【答案】D【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我國北京緯度是40°N,因此是位于北半球和中緯度帶(30°-60°)。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北京的地理位置,屬于容易題。8.【答案】A【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了解阿富汗和美國的相對位置,需要借助世界政區圖,故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選擇合適的地圖,屬于容易題。9.【答案】A【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和題意可知,A體現管理功能,B體現政治功能,C體現經濟功能,D體現文化功能。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社區的功能,屬于容易題。10.【答案】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浙江省的藕粉銷往海外”屬于經濟交流;“江蘇省某醫院的專家與美國同行進行網上會診”屬于信息交流;“山東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屬于人才交流; 福建省的青少年代表到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文藝演出 ”屬于文化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1.【答案】(1)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作用: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內容: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積極作用:傾鄰國而雄諸侯。(3)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曲折而艱辛的,要堅定改革的目標不動搖。(4)學派;理由【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牛和鐵農具判斷,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鐵農具和牛耕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商鞅變法的內容及作用,根據教材內容回答即可。(3)從商鞅的經歷中可知,商鞅變法損害的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了迫害,可見改革并不是一帆風順的。(4)根據實際回答即可。故答案為: (1) 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作用: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 內容: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積極作用:傾鄰國而雄諸侯。(3) 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曲折而艱辛的,要堅定改革的目標不動搖。(4) 學派;理由【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12.【答案】(1)指向標;北方(2)鞍部;山脊;山谷(3)BD;理由: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4)東北;自北向南或西北向東南(5)D;工程量小,容易施工【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指向標可確定該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法,箭頭指示北方。(2)C位于兩座山峰之間,是鞍部,F等高線往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G往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3)AD和BD相比,AD等高線稀疏,地勢平緩,BD地勢陡峭。(4)根據指向標定向法,甲位于乙的東北方;河流大致從北往南流。(5)大壩適合建在D處,因為D臨近水源,地勢平坦,容易施工,工程量小。故答案為: (1)指向標、北方(2)鞍部、山脊、山谷(3)BD, 理由: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4)東北、 自北向南或西北向東南(5)D, 工程量小,容易施工【點評】本題考查讀圖能力,難度不大。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9月學業水平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2021七上·樂清月考)從現有的考古成果看,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已經( )①能夠使用工具 ②知道使用火 ③掌握制陶和種植技術 ④以狩獵和采集為生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以狩獵和采集為生,已經能夠使用工具,知道使用火,①②④正確。③掌握制陶和種植技術是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時期。C項①②④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謀人、北京人以及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需要準確識記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狀況。2.(2021七上·樂清月考)如果拍攝一部反映傳說中堯、舜、禹時期的電視連續劇,能夠出現的情節是( )A.黃帝和炎帝共同幫助大禹治理水患B.年老的堯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了禹C.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D.堯帶領人們在稻田里辛勤的耕作【答案】C【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還有堯、舜、禹。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堯在年老時推舉舜為繼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他們之間采用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ABD三項都不可能出現,不符合題意;C項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能夠出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堯、舜、禹時期的傳說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掌握堯舜禹的相關知識。3.(2021七上·樂清月考)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對象是王室的家屬、商朝的子孫,和現有各部落國家的首長。他們按國之大小,理論上以五等面積,封為五級。這些諸侯各按所封地距國王都城的距離而有不同的功能和義務。”這段材料說明( )①周朝實行分封制 ②分封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③分封對象包括親屬、殷商遺民 ④諸侯擁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由材料“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對象是王室的家屬、商朝的子孫,和現有各部落國家的首長。他們按國之大小,理論上以五等面積,封為五級。這些諸侯各按所封地距國王都城的距離而有不同的功能和義務。”可知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的這段材料說明了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對象包括親屬、殷商遺民等、諸侯擁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材料沒有說明分封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C項①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4.(2021七上·樂清月考)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一直打到洛水邊,在洛都向周王室示威。周天子派王孫滿去慰問,楚莊王競狂妄的問周王室“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鼎于楚。“楚王問鼎”的典故說明了春秋時期( )A.思想并蓄,文化繁榮 B.諸侯爭霸,民族交融C.青銅鑄造業發達,青銅鼎珍貴 D.王室衰微,諸侯勢大【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題干中春秋時期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成語典故,說明諸侯兼并戰爭使分封制遭破壞,諸侯王公開挑戰周王室的權威及諸侯王勢力已超過周王室,反映了王室衰微,諸侯勢大的社會特征。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王室衰微,諸侯勢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5.(2021七上·樂清月考)面對春秋戰國時期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下列“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對應正確的是( )A.墨子—儒家 B.老子—墨家 C.孟子—道家 D.韓非—法家【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墨子是戰國時期墨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ABC三項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韓非—法家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百家爭鳴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扎實掌握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6.(2021七上·樂清月考)中國考古學家夏謝先生在《中國文明的起源》一書中提出,青銅器、文字、城堡是文明產生的三個標志和要素,這一觀點得到了學術界大多數學者的認可。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的開始是( )A.黃帝時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以知道,甲骨文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文字,記錄的是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商朝我國開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熟練掌握我國古代文字的演變。7.(2021七上·樂清月考)關于我國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位于東半球,南半球C.位于南半球,中緯度 D.位于北半球,中緯度【答案】D【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我國北京緯度是40°N,因此是位于北半球和中緯度帶(30°-60°)。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北京的地理位置,屬于容易題。8.(2021七上·樂清月考)2021年7月,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掌握阿富汗政權,小明想知道阿富汗在哪里,他應該查找( )A.世界政區圖 B.中國地形圖 C.中國氣候圖 D.中國人口圖【答案】A【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了解阿富汗和美國的相對位置,需要借助世界政區圖,故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選擇合適的地圖,屬于容易題。9.(2021七上·樂清月考)社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它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下列做法體現了社區的管理功能的是( )A.春風社區開展防疫和三胎政策宣傳工作B.夏日社區選舉區人大代表C.秋云社區新開了一家大型超市D.冬青社區新建了一所學校【答案】A【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和題意可知,A體現管理功能,B體現政治功能,C體現經濟功能,D體現文化功能。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社區的功能,屬于容易題。10.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屬于文化交流的是( )A.浙江省的藕粉銷往海外B.江蘇省某醫院的專家與美國同行進行網上會診C.山東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D.福建省的青少年代表到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文藝演出【答案】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浙江省的藕粉銷往海外”屬于經濟交流;“江蘇省某醫院的專家與美國同行進行網上會診”屬于信息交流;“山東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屬于人才交流; 福建省的青少年代表到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文藝演出 ”屬于文化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二、非選擇題11.(2021七上·樂清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域,而弱者喪社稷。——《漢書 食貨志》材料三:守舊貴族由于利益受損,他們和太子串通一氣,誹謗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誣陷。商鞅起兵反抗,兵敗被車裂。材料四:春秋戰國時期,伴隨社會大變革,中華文化開始勃興,古圣先賢紛紛著書立說,在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各陳其說,形成了不同的學派。(1)根據材料一,說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哪些新現象,并指出該現象對社會發展產生的作用。(2)在材料二中摘抄商鞅變法的內容及所起的積極作用。(3)根據材料三,概括商鞅變法留給后世改革的啟示。(4)諸子百家的思想也影響到了英華學校的班級管理,請說一下你們班主任主要采用了哪家學派的思想?并舉例說明。【答案】(1)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作用: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內容: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積極作用:傾鄰國而雄諸侯。(3)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曲折而艱辛的,要堅定改革的目標不動搖。(4)學派;理由【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牛和鐵農具判斷,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鐵農具和牛耕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商鞅變法的內容及作用,根據教材內容回答即可。(3)從商鞅的經歷中可知,商鞅變法損害的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了迫害,可見改革并不是一帆風順的。(4)根據實際回答即可。故答案為: (1) 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作用: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 內容: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積極作用:傾鄰國而雄諸侯。(3) 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曲折而艱辛的,要堅定改革的目標不動搖。(4) 學派;理由【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12.(2021七上·樂清月考)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圖是依據 來判斷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是 (2)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別是:C F G (3)圖中AD和BD線所在地,坡度比較陡的是 理由是 (4)圖中甲村莊在乙村莊的 方;小河的大致流向是 (5)該地區用水很緊張,為此決定修一座水庫, 你認為大壩應修在 處.理由是 【答案】(1)指向標;北方(2)鞍部;山脊;山谷(3)BD;理由: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4)東北;自北向南或西北向東南(5)D;工程量小,容易施工【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指向標可確定該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法,箭頭指示北方。(2)C位于兩座山峰之間,是鞍部,F等高線往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G往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3)AD和BD相比,AD等高線稀疏,地勢平緩,BD地勢陡峭。(4)根據指向標定向法,甲位于乙的東北方;河流大致從北往南流。(5)大壩適合建在D處,因為D臨近水源,地勢平坦,容易施工,工程量小。故答案為: (1)指向標、北方(2)鞍部、山脊、山谷(3)BD, 理由: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4)東北、 自北向南或西北向東南(5)D, 工程量小,容易施工【點評】本題考查讀圖能力,難度不大。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9月學業水平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9月學業水平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