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內能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第13章13.2 內能Contents目錄02新知相授新課導入0103課堂小結04課堂練習教學目標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重難點)02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地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0103學會區分溫度、熱量、內能。(難點)新課導入思考:人們這樣做有什么道理呢?新課導入思考:裝著開水的暖水瓶,有時瓶塞會彈起來。推動瓶塞的能量來自哪里?還有我們煮水的時候,當水沸騰的時候,壺蓋會跳出來,這是為什么呢?新知相授運動著的籃球具有動能我在不停地運動,也有動能哦!運動著的分子呢 一、內能的概念1. 分子具有動能和勢能新知相授宏觀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因為受到重力和彈力而具有勢能。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同樣具有動能,而分子間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們具有分子勢能。新知相授內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內能=分子動能+分子勢能單位:焦耳(J),各種形式的能量的單位均為焦耳。具有機械能的物體同時一定具有內能,但具有內能的物體不一定具有機械能2.物體的內能新知相授新知相授熾熱的鐵水有內能,那冰冷的冰山有沒有內能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因為所有的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并且具有分子勢能,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無論溫度高低)新知相授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這個物體的內能增大分子動能越大溫度越高組成這個物體的所有分子的動能總和增加亮誰的內能大 同一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溫度越低,內能越小。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除溫度外,還有物質種類、質量、狀態、體積等。新知相授溫度分子動能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體積和狀態分子間的距離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勢能質量分子個數物質的種類分子的質量二、內能的影響因素【例1】靜止在地上的球沒有動能,但_____________分子動能。若以地面為零勢點,地面上的球____________勢能,但________________分子勢能;任何物體都______________內能。具有不具有具有具有新知相授三、熱量和熱傳遞發生熱傳遞時,高溫物體內能減少,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當兩個物體溫度相同時,熱傳遞停止.熱傳遞的條件:兩物體或者同一物體不同部分之間有溫差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J)。1. 熱傳遞高溫物體低溫物體傳遞熱量內能減少內能增加新知相授對著手哈熱氣把手放在火爐旁烤火用熱水袋來焐手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自己變暖起來?熱傳遞的本質:內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無能量類型的變化)。新知相授2.熱量的概念定義: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熱量。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它對應于熱傳遞的過程。一個物體的溫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說它含有的熱量多。不能說:一個物體含有或具有多少熱量只能說:一個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或放出了多少熱量新知相授注意:1.熱量是過程量,只存在于熱傳遞的過程中,只能說吸收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具有或含有多少熱量。內能是狀態量,可以說物體具有多少內能。2.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液體的沸騰、晶體的熔化)3.物體放出熱量,內能一定減少,溫度不一定降低(如液體凝固成晶體)【例2】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B. 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熱量多C. 溫度相同的物體,內能不一定相同D. 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C【例3】物理學中“熱”的含義很多,有溫度、熱量、內能等,那么“加熱”“熔化吸熱”等中的“熱”是指________________;“熱水”“天氣很熱”等中的“熱”是指________________;“太陽能集熱箱”“摩擦生熱”等中的“熱”是指________________。熱量溫度內能通關秘籍:1. 物體內能改變:可能是發生了熱傳遞,也可能是有做功。2. 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后,溫度不一定改變,如晶體熔化或凝固、水沸騰等過程。新知相授四、利用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搓手時手變熱了滑下摩擦時身體變熱了鉆木取火這是為什么呢?新知相授演示實驗1新知相授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硝化棉的燃點硝化棉燃燒新知相授演示實驗2新知相授瓶內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氣體內能減小,溫度降低瓶外水蒸氣進入瓶內遇冷液化瓶內出現白霧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新知相授實驗觀察2實驗觀察1結論:對物體做功,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新知相授做功有兩種方式:壓縮體積;摩擦做功改變內能的本質: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例4】2021年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大氣層摩擦產生高溫形成火球進入黑障區(如圖)。下列改變內能的方式,與“火球”的形成不相同的是( )A. 敷冰降溫B. 鉆木取火C. 搓手取暖D. 擦燃火柴A課堂小結熱傳遞(熱量:傳遞內能的多少)做功改變方法1.外界對物體做功,內能增加。2. 物體對外界做功,內能減小。研究方法“類比法”和“轉換法”。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1.任何溫度下的物體都具有內能。2.一個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特點影響因素質量、溫度、狀態(體積)。內能1. 如圖所示,關于水和煤油內能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甲容器中水的內能等于乙容器中水的內能B. 甲容器中水的內能大于乙容器中水的內能C. 丙容器中煤油的內能大于丁容器中煤油的內能D. 丙容器中煤油的內能等于丁容器中煤油的內能C課堂練習2.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 ℃的房間里,冰不再熔化,這是因為( )A. 房間里的溫度低,達不到熔點,所以冰不再繼續熔化B. 房間里的溫度低于冰的溫度,冰不能吸熱,所以冰不再熔化C. 房間里的溫度與冰的溫度都是0 ℃,沒有溫度差,不進行熱傳遞,所以冰不再熔化D. 房間里的溫度低于冰的溫度,冰上的水開始凝固,所以冰不再熔化C課堂練習謝謝觀看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13.2《內能》教學設計課題名 13.2 內能教學目標 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地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 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 學會區分溫度、熱量、內能。教學重點 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及這兩種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難點 對內能概念的理解。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酒精燈、火柴、壓縮空氣引火器、硝化棉、燒瓶、打氣筒、導管、橡皮塞。 學生準備:課本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大家思考一下人們這么做有什么道理呢? 裝著開水的暖水瓶,有時瓶塞會彈起來。推動瓶塞的能量來自哪里?還有我們煮水的時候,當水沸騰的時候,壺蓋會飛出來,這是為什么呢? 新知相授 一、內能的概念 1.分子具有動能和勢能 眾所周知,運動著的足球具有動能,那運動著的分子具有動能嗎? 是的,沒錯,分子在不停地運動,也具有動能。 宏觀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因為受到重力和彈力而具有勢能。 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同樣具有動能,而分子間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們具有分子勢能。 2.物體的內能 內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內能=分子動能+分子勢能 單位:焦耳(J)(突出強調),各種形式的能量的單位均為焦耳。 具有機械能的物體同時一定具有內能,但具有內能的物體不一定具有機械能。 大家知道內能和機械能的區別嗎? 這里,老師做了一下比較,大家看看PPT: 那么,熾熱的鐵水有內能,那冰冷的冰山有沒有內能? 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 因為所有的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并且具有分子勢能,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無論溫度高低) 大家思考一下,亮著的燈和不亮的燈哪個內能大?熱水和冷水哪個內能大? 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強烈,分子的動能越大,組成這個物體的所有分子的動能總和增加,這個物體的內能就增大。同一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溫度越低,內能越小。 同時,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除溫度外,還有物質種類、質量、狀態、體積等。 二、內能的影響因素 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越大,分子動能越大;分子間的距離越小,分子間的作用力越大,分子勢能越大;同一溫度和物體,質量越大,分子個數越多,分子動能越大;不同物質種類,動能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物體內能還受到體積、狀態、質量和種類等因素的影響。(注意一下) 接下來完成【例1】: 【例1】靜止在地上的球沒有動能,但_____________分子動能。若以地面為零勢點,地面上的球____________勢能,但________________分子勢能;任何物體都______________內能。 【答案】具有,不具有,具有,具有。 三、熱量和熱傳遞 1.熱傳遞 發生熱傳遞時,高溫物體內能減少,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當兩個物體溫度相同時,熱傳遞停止. 熱傳遞的條件:兩物體或者同一物體不同部分之間有溫差(就是兩物體的溫度不一樣)。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J)。 提問: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自己變暖起來? 在這里有三種辦法:一是對著手哈氣,二是放在火爐旁烤火。三是用熱水袋來捂手。 熱傳遞的本質:內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無能量類型的變化)。 2.熱量的概念 定義: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熱量。 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它對應于熱傳遞的過程。 一個物體的溫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說它含有的熱量多。 不能說:一個物體含有或具有多少熱量 只能說:一個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或放出了多少熱量 特別注意: 1.熱量是過程量,只存在于熱傳遞的過程中,只能說吸收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具有或含有多少熱量。內能是狀態量,可以說物體具有多少內能。 2.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液體的沸騰、晶體的熔化) 3.物體放出熱量,內能一定減少,溫度不一定降低(如液體凝固成晶體) 大家要注意區分溫度、熱量與內能之間的關系。 接下來大家完成【例2】和【例3】: 【例2】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B. 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熱量多 C. 溫度相同的物體,內能不一定相同 D. 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答案】C 【例3】物理學中“熱”的含義很多,有溫度、熱量、內能等,那么“加熱”“熔化吸熱”等中的“熱”是指________________;“熱水”“天氣很熱”等中的“熱”是指________________;“太陽能集熱箱”“摩擦生熱”等中的“熱”是指________________。 【答案】熱量;溫度;內能。 通關秘籍:1. 物體內能改變:可能是發生了熱傳遞,也可能是有做功。 2. 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后,溫度不一定改變,如晶體熔化或凝固、水沸騰等過程。 四、利用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 搓手時手變熱了,滑滑梯的時候身體變熱了,還有古代的鉆木取火,這些現象都是為什么出現呢? 下面大家觀看演示實驗1:壓縮空氣引火。出示壓縮空氣引火器,簡單介紹它的構造,抽出活塞,在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筒里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壓下去,棉花燃燒。 這是因為外界對氣體做功,使其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硝化棉的燃點,硝化棉燃燒。由此可知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 再觀看演示實驗2:空氣膨脹對外做功:在燒瓶內倒入一些溫水,給瓶內打氣,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瓶內出現的現象,當瓶塞跳出時,瓶內會出現白霧。 這是因為瓶內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下降,瓶外的水蒸氣進入瓶內遇冷液化,瓶內就出現了白霧。由此得到,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通過以上兩個演示實驗,我們可以得到結論:對物體做功,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實際上做功改變內能的本質是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在冬天我們會雙手互搓來取暖知道,做功有兩種方式:壓縮體積;摩擦。 由上面可以知道,要想改變內能,有兩種方式,一是熱傳遞,二是做功,這個要牢記。 接下來完成【例4】: 【例4】2021年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大氣層摩擦產生高溫形成火球進入黑障區(如圖)。下列改變內能的方式,與“火球”的形成不相同的是( ) A. 敷冰降溫 B. 鉆木取火 C. 搓手取暖 D. 擦燃火柴 【答案】A 課堂練習 1. 如圖所示,關于水和煤油內能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容器中水的內能等于乙容器中水的內能 B. 甲容器中水的內能大于乙容器中水的內能 C. 丙容器中煤油的內能大于丁容器中煤油的內能 D. 丙容器中煤油的內能等于丁容器中煤油的內能 【答案】C 2.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 ℃的房間里,冰不再熔化,這是因為( ) A. 房間里的溫度低,達不到熔點,所以冰不再繼續熔化 B. 房間里的溫度低于冰的溫度,冰不能吸熱,所以冰不再熔化 C. 房間里的溫度與冰的溫度都是0 ℃,沒有溫度差,不進行熱傳遞,所以冰不再熔化 D. 房間里的溫度低于冰的溫度,冰上的水開始凝固,所以冰不再熔化 【答案】C 本節課結束,謝謝大家!!!布置作業 完成對應的同步練習板書設計教學反思13.2 內能 同步精品試題一、單選題1.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中,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太陽能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升高B.冬天,用力搓手,手變暖C.點燃的爆竹騰空而起D.用水壺燒水,水蒸氣將壺蓋頂起2.以下關于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腳冷時跺跺腳,會讓腳不感到冷B.冬天我們會把手揣到懷里取暖C.冷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到太陽下曬曬取暖D.手被熱水燙到,馬上放到冷水里會舒服些3.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的物體不具有內能B.物體的溫度不變,內能一定不變C.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D.溫度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4.關于內能、熱量和溫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減肥期間不宜吃大量巧克力,是因為巧克力含有的熱量較多B.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熱量C.物體機械能增加,則內能一定增加D.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5.今年端午節期間,熱愛家務勞動的小紅與媽媽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來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煮粽子時,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粽子的內能B.煮粽子時,鍋的上方“白氣”騰騰,“白氣”屬于汽化現象C.煮粽子時,香氣滿屋,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煮熟的粽子出鍋后,由于溫度較低所以粽子沒有內能6.《舌尖上的中國Ⅱ》的熱播,引起了人們對飲食文化的關注。四川的臘肉、香腸受到人們的青睞,火鍋更是以麻、辣、鮮、香吸引著眾多食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較遠的地方就能聞到火鍋味,說明分子只在高溫下運動B.在腌制臘肉時,要把鹽涂抹均勻,是因為鹽不會擴散C.灌制好香腸后,要晾在通風的地方,是為了防止水分蒸發D.往火鍋里加入食材,食材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7.關于圖所示的熱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炙熱的鐵水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沒有內能B.圖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C.圖丙中用濕毛巾冷敷降溫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減小人體的內能D.圖丁中能量轉化與汽油機做功沖程能量轉化都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8.如圖所示,志愿者小亮在關愛老人的社會實踐中正在為社區老人蒸花饃.下列關于蒸花饃的物理現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A.熱騰騰的“白氣”彌漫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很遠處就能聞到蒸熟的花饃香味是擴散現象C.“蒸”是利用了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使花饃的溫度升高D.蒸熟的花饃粘住了蒸籠底部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二、填空題9.我國古老中醫療法——艾灸,用艾條熏烤患者的穴位時,局部有溫熱感,這是通過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使其內能增加的,隨著溫度的升高,艾條中的中藥滲入人體的速度會 (選填“加快”“減慢”或“不變”)。10.“拆魚羹”是順德的傳統美食,烹飪“拆魚羹”的過程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其內能的。隨著溫度升高,羹的香氣更加濃郁,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 ,熱氣騰騰的“拆魚羹”擺上桌,立刻香氣滿屋,這是 現象。11.夏天,走在臨江夜市的街頭,會聞到撲鼻的食物香味,這是 現象;將肉串放在炭火上烤,肉串的溫度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了肉串的內能;當打開易拉罐拉環時,會聽到“嘭”的一聲,這一過程將內能轉化為 能。12.如圖所示,在一個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塊浸透乙醚的棉花球,用力把活塞迅速向下壓,棉花球就會立即燃燒起來。這個過程是利用 的方式,使 內能增加,從而讓棉花球燃燒。三、實驗探究題13.小剛觀點:“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小剛設計了以下實驗來驗證。(熱損失以及熱脹冷縮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所示位置,標記為A;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比較發現高于。(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2)高于的原因是 ;(3)小剛的實驗因沒有對比以至不足以證明他的觀點。請你再幫助小剛設計補充實驗方案,簡要敘述實驗過程、測量的物理量及驗證依據 。四、綜合題14.小明用紅外成像測溫儀拍攝桌面,拍得畫面顯示桌面上A、B、C位置的溫度如圖1所示,接著他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個位置,在另一個位置噴上溫度為25.5℃的酒精,再用紅外成像測溫儀拍攝桌面,拍得畫面如圖2所示。(1)小明在A、B、C哪個位置用手快速摩擦桌面 ?(2)噴在桌面上的酒精發生了哪種物態變化 ?該物態變化過程要吸熱還是放熱 ?(3)圖2中A、B位置發出的紅外線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小是否相等 ?答案部分1.A2.A3.C4.D5.C6.D7.C8.A9.熱傳遞;加快10.熱傳遞;快;擴散11.擴散;熱傳遞;機械12.做功;空氣13.(1)液化(2)液化放熱和熱傳遞(3)為了證明100℃的水蒸氣液化放熱比被100℃的熱水同條件下放熱多,在前實驗的基礎上,應另14.(1)A位置(2)汽化;吸熱(3)相等13.2 內能 同步精品試題(含解析)一、單選題1.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中,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太陽能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升高B.冬天,用力搓手,手變暖C.點燃的爆竹騰空而起D.用水壺燒水,水蒸氣將壺蓋頂起【答案】A【知識點】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A.太陽能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升高,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A符合題意;B.用力搓手時,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內能,B不符合題意;C.點燃的爆竹,火藥燃燒產生的燃氣做功,將燃氣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是通過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C不符合題意;D.用水壺燒水,水蒸氣將壺蓋頂起,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是通過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以下關于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腳冷時跺跺腳,會讓腳不感到冷B.冬天我們會把手揣到懷里取暖C.冷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到太陽下曬曬取暖D.手被熱水燙到,馬上放到冷水里會舒服些【答案】A【知識點】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腳冷時跺跺腳,會讓腳不感到冷,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而其他選項都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物體內能,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題意。故答案為:A3.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的物體不具有內能B.物體的溫度不變,內能一定不變C.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D.溫度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答案】C【知識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A.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所以0℃的物體也具有內能,A不符合題意;B.液體沸騰時,不斷吸熱,溫度保持沸點不變,但是內能增大,B不符合題意;C.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溫度和狀態有關,所以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C符合題意;D.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不是存在內能差,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到溫度低的物體,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關于內能、熱量和溫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減肥期間不宜吃大量巧克力,是因為巧克力含有的熱量較多B.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熱量C.物體機械能增加,則內能一定增加D.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答案】D【知識點】內能的概念;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A.熱量是過程量,只能在傳遞過程中體現,不能用含有熱量來描述,A不符合題意;B.物體溫度升高,表明分子熱運動更劇烈,內能增加,可以是吸收熱量,也可能是對內做了功,B不符合題意;C.機械能是物體宏觀的動能與勢能的總和,內能是物體所有分子動能與勢能的總和,機械能與內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機械能的改變不一定影響內能,C不符合題意;D.熱傳遞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主要取決于溫差,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溫度高,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但溫度低的物體,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今年端午節期間,熱愛家務勞動的小紅與媽媽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來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煮粽子時,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粽子的內能B.煮粽子時,鍋的上方“白氣”騰騰,“白氣”屬于汽化現象C.煮粽子時,香氣滿屋,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煮熟的粽子出鍋后,由于溫度較低所以粽子沒有內能【答案】C【知識點】液化及液化放熱;內能的概念;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分子熱運動【解析】A.煮粽子時,粽子吸收水的熱量即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A不符合題意;B.“白氣”是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不符合題意;C.煮粽子時,粽葉飄香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符合題意;D.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舌尖上的中國Ⅱ》的熱播,引起了人們對飲食文化的關注。四川的臘肉、香腸受到人們的青睞,火鍋更是以麻、辣、鮮、香吸引著眾多食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較遠的地方就能聞到火鍋味,說明分子只在高溫下運動B.在腌制臘肉時,要把鹽涂抹均勻,是因為鹽不會擴散C.灌制好香腸后,要晾在通風的地方,是為了防止水分蒸發D.往火鍋里加入食材,食材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答案】D【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內能的概念;分子熱運動【解析】A.在較遠的地方就能聞到火鍋味,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A不符合題意;B.在腌制臘肉時,要把鹽涂抹均勻,是因為鹽擴散慢,B不符合題意;C.灌制好香腸后,要晾在通風的地方,是為了加快水分的蒸發,C不符合題意;D.往火鍋里加入食材,食材溫度升高,內能會增加,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關于圖所示的熱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炙熱的鐵水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沒有內能B.圖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C.圖丙中用濕毛巾冷敷降溫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減小人體的內能D.圖丁中能量轉化與汽油機做功沖程能量轉化都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答案】C【知識點】內能的概念;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A.不管物體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A不符合題意;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手的內能,此過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B不符合題意;C.用濕毛巾冷敷降溫,濕毛巾從人體吸收熱量,使人體降溫,內能減小,所以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減小人體的內能,C符合題意;D.向下壓活塞,對筒內空氣做功,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汽油機做功沖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二者能量轉化不同,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如圖所示,志愿者小亮在關愛老人的社會實踐中正在為社區老人蒸花饃.下列關于蒸花饃的物理現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A.熱騰騰的“白氣”彌漫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很遠處就能聞到蒸熟的花饃香味是擴散現象C.“蒸”是利用了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使花饃的溫度升高D.蒸熟的花饃粘住了蒸籠底部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答案】A【知識點】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分子熱運動;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解析】A.熱騰騰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白氣”彌漫是小水珠的機械運動,不能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A錯誤,符合題意;B.花饃的香味分子運動到周圍的空氣中,所以很遠處就能聞到蒸熟的花饃香味,這是擴散現象,B正確,不符合題意;C.蒸花饃時,花饃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C正確,不符合題意;D.因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蒸熟的花饃粘住了蒸籠底部,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二、填空題9.我國古老中醫療法——艾灸,用艾條熏烤患者的穴位時,局部有溫熱感,這是通過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使其內能增加的,隨著溫度的升高,艾條中的中藥滲入人體的速度會 (選填“加快”“減慢”或“不變”)。【答案】熱傳遞;加快【知識點】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分子熱運動【解析】用艾條熏烤患者的穴位時,局部有溫熱感,由于身體吸收熱量,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的。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無規則運動加快,艾條中的中藥滲入人體的速度會變快。10.“拆魚羹”是順德的傳統美食,烹飪“拆魚羹”的過程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其內能的。隨著溫度升高,羹的香氣更加濃郁,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 ,熱氣騰騰的“拆魚羹”擺上桌,立刻香氣滿屋,這是 現象。【答案】熱傳遞;快;擴散【知識點】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分子熱運動【解析】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熱傳遞。烹飪“拆魚羹”的過程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其內能的。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與溫度有關。隨著溫度升高,羹的香氣更加濃郁,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快。不同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接觸熱氣騰騰的“拆魚羹”擺上桌,立刻香氣滿屋,這是擴散現象。11.夏天,走在臨江夜市的街頭,會聞到撲鼻的食物香味,這是 現象;將肉串放在炭火上烤,肉串的溫度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了肉串的內能;當打開易拉罐拉環時,會聽到“嘭”的一聲,這一過程將內能轉化為 能。【答案】擴散;熱傳遞;機械【知識點】內能的利用及其意義;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分子熱運動【解析】夏天,走在臨江夜市的街頭,會聞到撲鼻的食物香味,這是食物分子擴散到空氣中,屬于擴散現象。將肉串放在炭火上烤,炭火將熱量傳遞給肉串,使肉串的內能增大,表現為肉串的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改變肉串的內能。當打開易拉罐拉環時,會聽到“嘭”的一聲,易拉罐內的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12.如圖所示,在一個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塊浸透乙醚的棉花球,用力把活塞迅速向下壓,棉花球就會立即燃燒起來。這個過程是利用 的方式,使 內能增加,從而讓棉花球燃燒。【答案】做功;空氣【知識點】做功改變物體內能【解析】在一個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塊浸透乙醚的棉花球,用力把活塞迅速向下壓,活塞克服摩擦做功,使得筒內的空氣內能增大,溫度升高,達到乙醚的著火點,從而讓棉花球燃燒。三、實驗探究題13.小剛觀點:“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小剛設計了以下實驗來驗證。(熱損失以及熱脹冷縮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所示位置,標記為A;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比較發現高于。(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2)高于的原因是 ;(3)小剛的實驗因沒有對比以至不足以證明他的觀點。請你再幫助小剛設計補充實驗方案,簡要敘述實驗過程、測量的物理量及驗證依據 。【答案】(1)液化(2)液化放熱和熱傳遞(3)為了證明100℃的水蒸氣液化放熱比被100℃的熱水同條件下放熱多,在前實驗的基礎上,應另取一個相同的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質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開水直至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水溫t;將t與t2比較,若t2高于t,得出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否則不能。【知識點】液化及液化放熱;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1)將水蒸氣通入裝有冷水的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水蒸氣遇冷就會從氣態變為液態即水蒸氣發生液化,形成水。(2)水蒸氣的溫度較高,與冷水間存在熱傳遞;水蒸氣在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遇冷由氣態變為液態,發生液化,水蒸氣液化要放出熱量;水蒸氣液化時放出的熱量被杯中的水吸收,水的溫度升高,發生熱傳遞,所以t2高于tl。(3)為了證明100℃的水蒸氣液化放熱比被100℃的熱水同條件下放熱多,在前實驗的基礎上,應另取一個相同的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質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開水直至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水溫t;將t與t2比較,若t2高于t,得出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否則不能。14.小明用紅外成像測溫儀拍攝桌面,拍得畫面顯示桌面上A、B、C位置的溫度如圖1所示,接著他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個位置,在另一個位置噴上溫度為25.5℃的酒精,再用紅外成像測溫儀拍攝桌面,拍得畫面如圖2所示。(1)小明在A、B、C哪個位置用手快速摩擦桌面 ?(2)噴在桌面上的酒精發生了哪種物態變化 ?該物態變化過程要吸熱還是放熱 ?(3)圖2中A、B位置發出的紅外線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小是否相等 ?【答案】(1)A位置(2)汽化;吸熱(3)相等【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做功改變物體內能【解析】(1)用手快速摩擦桌面,手克服桌面的摩擦對桌面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桌面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所以小明在A位置用手快速摩擦了桌面。(2)噴在桌面上的酒精由液態變為氣態,發生了汽化,汽化會吸熱,桌面的溫度會下降,所以小明在B位置噴上了酒精。(3)A、B位置的溫度雖然不一樣,輻射的紅外線強弱不同,但紅外線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同的,都等于光速,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3.2 內能 同步教案.docx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3.2 內能 同步精品試題學生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3.2 內能 同步精品試題教師版(含解析).docx 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13.2 內能 同步課件.pptx 壓縮點火.mpg 燒瓶中的白霧.mpg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