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印度教學目標1.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印度的人口特點及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總結印度的人口特點。2.通過印度的水稻和小麥分布圖、地形圖、降水分布圖,找出印度水稻、小麥分布與降水、地形的對應關系,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能力,簡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3.了解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印度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以及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方面的聯系,培養學生人地協觀的核心素養。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運用資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點及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學會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某國家的人口特點。教學難點:對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麥分布圖、地形圖、降水分布圖,找出印度水稻、小麥分布與降水、地形的對應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課前準備:教學課件、印度地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多媒體播放宣傳片《不可思議的印度》,印度是我國西南面的鄰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那就讓我們走進我們本節課的內容——印度。(板書)7.3 印度新課講授【師】印度不僅是文明古國,同時他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人口大國。展示《印度的地形圖》,觀察地圖,分析印度的地理位置。(板書)(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1.印度的地理位置【生】(1)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10°N~30°N,主要位于低緯度、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海陸位置:位于亞洲的南部,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3)鄰國位置:印度北鄰中國、尼泊爾、不丹,東北與孟加拉國、緬甸接壤,西北與巴基斯坦毗鄰,東南、西南分別與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隔海相望。【師】展示《印度的地形圖》,觀察地圖,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區與河流,分析印度的地勢特征。(板書)2.印度的地形與河流【生】印度的地形北部地形區為喜馬拉雅山脈,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印度的主要河流有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印度的地勢特征是南北高,中部低。【師】展示《印度擁擠的火車》和《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數量變化》圖,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2011年,印度人口達到12.1億,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印度的人口還在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閱讀材料,分析印度的人口問題及人口對策。(板書)3.印度的人口問題【生】人口問題:印度人口眾多,人口增長過快,給其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人口政策:20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推行控制生育計劃,鼓勵一對夫婦只要兩個孩子。政府對不多于兩個孩子的夫婦在就業、教育、住房和醫療等方面給予照顧,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該政策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廣大的農村,多生子女現象依然非常普遍。【師】閱讀材料,以前后桌4人為1小組,5分鐘時間進行討論,分析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1.閱讀材料,歸納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2.閱讀表7.2,說說印度人口眾多對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壓力。【生】1.優勢1:勞動力豐富、價格低廉優勢2: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2.說明人口眾多,不僅會導致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較少,影響糧食供給,而且還導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嚴重低于世界平均值,影響經濟發展。【師】印度的糧食產量,與當地的氣候息息相關。印度絕大部分地區處于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一年明顯地分為旱、雨兩季。觀察《孟買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和《南亞每年1月、7月盛行風向》圖。分析印度熱帶季風的特點(板書)(二)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1.印度的氣候【生】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印度的旱季,盛行東北季風。東北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氣流干燥,降水稀少。6~9月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風。西南季風從印度洋上帶來了豐富的水汽,降水豐沛。【師】展示圖片《印度的洪災》和《印度的旱災》,西南季風很不穩定,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結合印度的氣候,分析造成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及影響。(板書)水旱災害及影響【生】(1)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西南季風很不穩定,有的年份來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來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風力強盛,有的年份勢力不足。因此,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2)水旱災害對農業的影響:糧食生產很不穩(3)水旱災害的影響①洪災時,工廠、農田、道路和房屋摧毀,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交通,導致災民流離失所。②旱災時,土地龜裂,河流斷流,農田顆粒無收,人們飲水困難。【師】水稻、小麥是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二者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展示《印度農作物分布》和《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圖,請同學們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問題。(板書)3.印度的糧食生產分析印度糧食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印度的主要經濟作物及分布。說出印度水稻和小麥主要分布區的年降水量差異。【生】1.水稻喜溫喜濕,需水較多,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半島東西兩側沿海平原,這些地區為平原,且降水豐沛。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中上游平原地區,這些地區地面起伏和緩,降水較少,且氣溫相對較低。2.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黃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茶,主要分布在東北部低山地區。3.印度水稻分布區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小麥分布區的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下。【師】閱讀材料《兩次“綠色革命”》,總結兩次綠色革命的主要措施和和后果,分析印度進行“綠色革命”的原因,完成下表。(板書)4.兩次“綠色革命”【生】第一次“綠色革命” 時間 20世紀60年代措施 引進并培育新品種,使用化肥,改進灌溉技術,推廣機械化生產后果 這些措施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嚴重,糧食增產潛力減弱第二次“綠色革命” 時間 2004年開始措施 利用生物技術的進步改良品種,推廣高效無毒農藥,完善水利灌溉系統,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運用等后果 這次“綠色革命”不僅明顯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原因 印度人口增長過快,水旱災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后。【師】20世界80年代末,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很多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將軟件設計等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外包給其他專業團隊來完成。閱讀教材35頁“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分析印度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條件、涉及的領域及現狀,總結服務外包產業的特點及作用。(板書)(三)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生】1.條件: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2.領域:信息技術、會計、金融、保險、制藥、工業設計等領域3.現狀: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1/2的業務。其中,承接的軟件外包業務約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2/3。印度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4.特點:具有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特點。5.作用:為印度創造了就業機會,賺取了大量外匯,促進了印度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鞏固提高【師】展示《印度軟件外包產業中心的形成年代與分布》和《印度軟件外包產業收入增速與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比較》,閱讀材料,以前后桌4人為1小組,5分鐘時間進行討論,分析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空間分布的變化特點。完成下列問題。找出20世紀80年代印度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這些軟件外包產業中心又是軟件產業中心。談談軟件外包產業最初出現在這些地方的原因。指出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印度新出現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談談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空間分布的變化特點。【生】1.軟件產業中心往往人才濟濟,有過硬的軟件技術。那里既有人才,又有技術,因而能夠承接境外軟件業務,發展軟件外包產業。2.20世紀90年代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分布在新德里、孟買附近。21世紀初新出現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區。3.20世紀80年代,印度的軟件外包產業主要集中在軟件產業中心,20世紀90年代向軟件產業中心周圍的中小城鎮擴散,21世紀初擴散至西部、南部沿海的中小城鎮。課后小結我們本節課的內容到即將結束,我們來一起回顧我們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都有哪些:板書設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